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透视崔恩卿 >

第24章

透视崔恩卿-第24章

小说: 透视崔恩卿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电打价格战,彩电可能便宜了,最终消费者也会为此付出代价。    
    崔恩卿:现在北京的报业市场实际上也在打价格战,而且跟南京的降低价格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虽然定价没有变化,但是已经采取了各自的销售方式,比如《北京青年报》是订报送奶,《北京晨报》是订报送水,几乎相当于无偿订报。    
    一些新报面世的时候更是这样,有的在地铁里送饮料,其实,这样做很麻烦,而且并不一定能够送到读者手里。我看还不如跟商家联合打折,凭你这份报纸可以享受一定折扣优惠。    
    今年9月份就快到订阅明年报刊的关键时候了,到时候一定又是五花八门。反正不管是什么,归根到底就是送东西。订我一份报,送你相当价值的东西。    
    北京的报业市场,今年到明年,也还是一种平稳状态,不会非常激烈。因为今年、明年市场的情况,就是《信报》、《京华时报》这两张报在冲击市场。    
    今年、明年的市场是竞争待发,竞争的态势有了,并不是一个恶性的竞争。就是这个局面恰恰受益的是读者,为什么呢?竞争最终的结果是在信息量上加大,在贴近性上加大,在服务性上加强,也就是现在都市报的发展势头,读者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大。定价不会上升,但也不会出现大幅度的下降。    
    所以我觉得北京是市场有序,竞争待发,规范报业,成熟报业,受益读者。我觉得明年肯定是这样一个局面。其中表现最明显的就是报业规范,报纸规范。这是北京的市场。规范报业本身就是竞争产生的一个正面的效益,不是负面的。    
    中国报业需要职业经理人    
    记者:报业的不成熟,一方面也体现在缺乏管理人才,尤其是职业经理。当一个行业发展的时候,必定要吸引行业外的人才进入这个行业。现在报业处在开放的过程中,但是报业人才还相对处于一个封闭的状态,即大多是由编辑记者成长起来的,虽然有丰富的经验,但是作为管理者的基本功不完备。    
    崔恩卿:一些企业或者机构投资报业后,希望参与到报社的管理工作,但因为他们对报业不太了解,现实情况往往以失败告终。为什么失败?我举个例子,许多合作的企业进入报纸后,只管广告和发行,编辑业务不管,这就存在问题。报纸原来的样子就不是能带来广告的样子,原来的样子没有变化,能带来广告吗?带不来广告,你负责的发行和广告找谁要去?肯定是最后失败。现在有的一些巨额投资到报纸,几乎都失败了,原因是他们不知道如何改造报纸的产品,没有抓住重要环节,虽然政策上说编辑权不能放,但并不意味着作为产品的报纸不能改造,你不改造,投入几千万进去是干嘛的?投资进来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要改造产品,改造成适销对路的产品,这样才能卖的出去,才能赢得读者,才能有广告。    
    从这个角度来看,报业要市场化就需要职业经理慢慢的形成,包括引进报业外的人才。而现在正好是青黄不接,原来的编采人员;对经营管理不太了解,包括对报业的规律不太了解,造成这样一个没有发展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才有资金进来,投资的人进来之后,想参与管理,但是他又不懂得报纸。这就是现实情况。应该说报纸的职业经理人问题刚刚开始,过几年之后,报业开始规模化之后,肯定职业经理人会成熟起来。现在开始有这个势头了,大家坐在一起,很少再讨论新闻如何写,都讨论如何经营,已经讨论到职业经理话题,可是还不成熟。我觉得这已经开始有这个气候和土壤了。    
    记者:你创办《北京娱乐信报》,有没有一个最终目标,比如要当第几,把谁挤下去?    
    崔恩卿:我是市文联党组副书记,副局级,报社社长是兼任的,毕竟不能在第一线,加上我的心态,年龄在增加,一定要把谁灭掉,没这个想法,但在市场上就是要竞争,不会和平相处。    
    我其实知道有相当大的风险,但仍要一试。我脑子里没有假想敌,没有那种好斗的气魄,但力争上游、激流勇进的本性没有改,可能变成比较温和的方式去表达,是友好的,但是竞争的。    
    在《北京青年报》时,我曾有四句话赠报友:“跋涉新闻纸,九天云鹤渡。随缘寻胜境,妙在有无处。”这次办《北京娱乐信报》,很多人问我是何心态,我的回答是:心智所限,力不从心,但尽力为之,随遇而安。


总附录第63节 经营奇才崔恩卿

    在北京的时候,说句实在话,开始我并没有太多地留意《北京娱乐信报》,直到有一天,我下榻的宾馆小卖部的一位北京妇女跟我说她们喜欢看《信报》时,我才开始有点印象,后来在报刊亭特意做了一番调查,发现它跟《京华时报》的零售量是不相上下的,这时我才意识到,这份报纸的影响力不可小瞧。    
    从北京其他报社的朋友那里获知,《北京娱乐信报》的社长就是大名鼎鼎的原《北京青年报》社长崔恩卿时,心下吃了一惊,通过辗转联系,终于在长安大街北京市文联大院的三楼见到了崔社长。    
    崔恩卿50多岁年纪,温文尔雅,一脸书卷气,精神很好,举止言谈气度不凡。谈起话来思路非常敏捷。听他讲到当年把《北京青年报》做大的经历,看得出是动了一番谋略。我认为其中的神来之笔之一就是坚持在外地,尤其是战略要地的中心城市让《北京青年报》保有一定的发行量,这一方面每个地方几千份的《北京青年报》是活广告,同时又可以造成报纸实力本身很强的声势,这一点颇有军事战略家的战略胆识。当然,他当时就认为报纸是一种商品的观点,在中国报界也是很超前的。    
    采访中崔恩卿说到四书五经不能救中国,只有科学技术才能让中国强大起来,但他并没有据此失去对人文的关怀,他除了懂办报,会经营,其实他还是一位充满人文关怀、人文精神的文化人。出任北京市文联党组副书记不久,就筹建并设立了老舍文学奖,为弘扬老舍的人文精神、培养中青年作家出了一份不小的力。崔恩卿的人格魅力是完整的,他的宽厚亲和的个性,也让人很容易接近,并且他没有一点架子,很有一种谦谦君子的风度。    
    在我采访完回深圳后,11月中旬又传来消息,《北京娱乐信报》发展神速,9月份平均期发行量已达到25万份,10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2002年广告招商会,一举签约6300万元广告协议,看来明年《北京娱乐信报》基本可以稳定下来,并进入良性循环。    
    由于有崔恩卿指挥的《北京娱乐信报》的冲击,相信北京报业会获得长足的发展,在整个中国报业进一步提高其地位。


总附录第64节 崔恩卿小传

    崔恩卿,著名报人。    
    1944年2月4日生于河北沧县,196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7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一年制)进修班,1991年毕业于中共北京市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1964年9月至1983年9月,计19年,工作在北京市石景山区。曾任共青团北京市石景山区委常委、书记,中共石景山区委办公室副主任。    
    1983年9月至1996年9月,计13年,工作在北京青年报社,任北京青年报社社长、北京青年报业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此间兼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常委、中国青年报刊协会副会长、中国青年报刊协会经营管理工作委员会主任,被聘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兼职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传播媒介管理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两度获全国报业经营管理先进工作者奖,1996年9月离开北京青年报社。    
    1998年4月以来任北京市文联党组副书记,北京老舍文艺基金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老舍研究会副会长、会长等职,推动、设立老舍文学奖和组织评奖工作。其间,1998年~1999年担任中国北京云居寺石经回藏组委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参与和负责石经回藏组织工作。2000年10月,《北京娱乐信报》创刊,崔恩卿兼任北京娱乐信报社社长,北京信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2004年10月离任。    
    此后,先后兼任香港现代旌旗出版集团(香港成报)董事局主席、代行政总裁。2004年11月被推举为中国报业新兴城市报纸峰会理事长。    
    崔恩卿先生事业上执着报业,业绩非凡;生活中性情儒雅,诗画兼成。2003年出版个人画集《崔恩卿心画》和诗集《渔者心曲——崔恩卿报业诗话》,2004年12月10日——12月18日北京国际艺苑美术基金会在北京国际艺苑为他举办了个人画展《崔恩卿心画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