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搞定孙子兵法 >

第6章

搞定孙子兵法-第6章

小说: 搞定孙子兵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又瘦了,毛都竖起来了。”
  “你也瘦多了,现在看上去眼睛更大了。”
  “兄弟们,不行了,我要饿晕了。再见!”
  以上的这几句对话来自唐军的战马,因为伏允将草都烧光了,战马没有野草可吃,各个面黄肌瘦,走路摇摇晃晃,时常有马饿晕过去将马背上的人扔在地上的事情发生。众将领见此情况,纷纷建议李靖说不如暂时将部队退回鄯州,等被烧光的草再长起来之后再追剿伏允。李靖的回答是:“等草再长起来?怎么不等伏允老死过去?那样我们追都不用追了。现在他们锐气已失,乘胜追击才是最好的选择,等他们元气恢复之后,就更加不好对付了。”还好有尚书侯君集的支持,李靖兵分两路,对伏允进行了不舍的穷追,伏允走投无路逃进了沙漠。李靖身先士卒,追进了沙漠。
  “这日子没法过了,没吃的倒也就罢了,现在还要喝我们的血。”
  “我不行了,身上已经有三个洞了。他们还要不时地拔掉洞上的塞子喝我的血,生不如死啊!”
  上面这两句对话同样来自唐军战马。沙漠里面酷热难当,大家渴得冒烟,只好用马血来解渴。经过不懈的努力和牺牲,在突伦川附近伏允又被追上了,刚刚在帐篷里面准备铺床睡觉的伏允吓了一跳道:“不是吧,神仙也没有这么快的!”接着上马率领着部分亲信冲了出去逃往沙漠深处,他的儿子率众投了降。逃入沙漠深处的伏允要吃的没吃的,要喝的没喝的,觉得人生已经了无意义,于是自杀身亡。吐谷浑伏允之乱自此平定,丝绸之路再次畅通开来,李靖亦被改封为卫国公。
  “坚持到底就是胜利”,老将李靖非常明白这一点。如果只是因为伏允擅长逃跑,马没有草吃,人没有水喝,大部分人建议退兵来年再战的话,此次用兵的耗费都将白费,敌人也会休养生息恢复元气。要知道,我方在被煎熬的同时,敌军的日子也不好过,这个时候比的就是耐力,拼的就是坚持。 



第11节:谋攻篇原文


  1。打仗的目的是夺取敌人的国家和人民,并不一定非要打个你死我活的,等真的夺过来的时候才发现人民都残废了,你还得养着;宫殿都变废墟了,你还得重修;女人们都被毁容了,你还得大哭一场;更要命的就是在互砍的过程中你的士兵也死伤无数。世界上还有比这个更划不来的事情么?所以我们要用温柔一点,婉转一些的手法来打仗,最理想的状况就是不用打而让敌人屈服。
  2。就像很会杀牛的庖丁不一定会杀鸡,很能跑的千里马不一定会耕田,很有威力的原子弹不一定能炸死蚊子一样,你当了国家的老大并不一定就很会打仗。你如果熟读了这本《孙子兵法》倒也罢了,怕就怕你本来什么都不懂却还要指手画脚,让你派出去的将军左右为难,这样必将贻误战机铸就惨败。
  3。名人名言: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不知己也不知彼,百战百败,耶!
  谋攻篇
  孙子兵法谋攻篇第三谋攻篇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辕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NFEE2,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糜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第12节:【译文】


  优秀的军事家用政治手段战胜敌人,比如恐吓、在联合国大会上批斗、断绝援助等方式;再差一点的用外交手段孤立敌人,搞臭他和周围国家的人,比如造谣、挑拨离间、往周围国家丢垃圾赖给他们等方式;再差一点的就是派军队去和敌人硬拼,最让人见不得的就是扛着梯子,喊着号子去强攻敌人的固若金汤的城池了。不到万不得已,我们都不会用攻城这一招儿的。攻城这一招儿不但听上去很粗俗,而且还大大地划不来。官兵们都是普通人,而这也不是武侠小说,高高大大的城墙靠飞或者跳是上不去的,这就需要修造飞楼和攻城用的巢车,还要准备云梯,而这些东西制造工艺复杂且很耗费木材,即便有鲁班亲自来督导建造也要好几个月才能完成,而且鲁班的出场费也不便宜。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在城墙边上堆土山,堆到高过城墙为止,这样一车车地拉土也要好几个月才能完成。然后将领们当了好几个月的民工气愤不过,指挥着士兵像蚂蚁一样顺着梯子或者土山往城墙上爬,士兵们爬呀爬,城墙上的石头啊箭啊拖鞋啊便便啊就往下飞呀飞,士兵们就啊呀啊……城没攻下来士兵之中的三分之一就这样白白地挂了,这就是强攻坚固的城池的灾难了。所以说,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要让敌军屈服,不靠硬拼;夺取敌人的城寨,不靠明抢;灭了敌人的国家,不靠包围和打持久战。打仗也是要用脑子的,用谋略用思想夺取天下。我军不受伤,然后还能得到最后的胜利,这就是用脑子打败敌人的原则。
  在用兵打仗的过程中,如果我方的人马是敌人的十倍,就包围他,边让他们挨饿边吓唬他们,还可以在他们面前吃鸡腿香他们,最终让他们神经崩溃而投降;如果是五倍的话就进攻他们,五个打一个,就不信干不过他;如果是一倍的话就引诱他们,让他们的部队分散,然后接着五个打一个;如果两人力量差不多的话就想办法打败他,如果力量比敌人弱的话就想办法摆脱他们,暂时藏起来,金蝉脱壳,走为上在这里都很有用处。如果你不顾自己力量弱小,还硬是要冲上去拼命的话,最好的后果就是给人俘虏了,最差的后果就是被人做掉了,中间的这种就是你做人很有原则地自尽了。
  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里,将帅对于国家来说是最重要的,将帅如果很能干,辅佐老大很出色,国家就会强盛,将帅如果没什么能力,人格又有缺陷的话国家就会衰弱下去了。不过尊重是相互的,作为国家的老大,你也应该尊重将帅的意见,以下三种情况你可能会给部队带来灾难:不了解这个时候不能进攻却偏偏让部队去进攻,让全部的将士被人插成了刺猬;不了解这个时候不能撤退,却偏偏让部队撤退,刚刚打到兴起占了上风这下却要被敌人追着打;不了解自己部队的实际情况,却为了让自己的亲戚下基层锻炼而整编军队,这样一来势必让大家内心深处看不起你,军心混乱。不懂用兵作战不是你的错,但你非要干涉三军的指挥就是你的不对了。这样一来会让大家不知所措的,思想混乱还又不知所措,这样还怎么打仗,别人如果再趁火打劫的话,就完蛋了。这就叫做自己扰乱自己导致敌人取胜,这样是最没面子的。
  预知我们能胜利有五种情况:知道可以打还是不可以打就能胜利,能打而不打不能打而去打只能注定失败;知道兵多的时候怎么打兵少的时候怎么打就能胜利,兵多的时候搞单挑兵少的时候打包围只能注定失败;上下团结一心就能胜利,互相之间都看着不顺眼,打冲锋的时候伸腿去绊倒自己人的马,这样混乱的话注定失败;用有准备的自己对付没有准备的敌人就能胜利,自己还在哼着歌儿洗澡的时候发现敌人已经打到澡堂子门口了只能注定失败;将帅很能干而君主又全力顶他的就能胜利,一会儿一个圣旨一会儿一个命令的注定失败。这五条就是预知胜利和失败的方法和标准。
  综上所述:既能明白自己又能了解对方的,可以每次都到达胜利的彼岸。这句话就是孙子我的最有名的名言,是这么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了解敌方而只了解自己的,偶尔可以取胜;又不了解自己还又不了解敌人,这么过分的只能每次都败了。 



第13节:一人投降,全家光荣


  韩信,淮阴人,为我国历史上著名而又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年轻时候的他既不屑于种地又不会做买卖,温饱问题都没办法解决,经常去别人家蹭饭,最过分的就是他经常盯着一个人蹭,直蹭到那人讨厌他憎恨他为止,比如他在一个亭长家蹭饭的那次,干活的时候不见他的身影,一到饭点的时候他就飘然而至,这样一搞就是好几个月,韩信只是身材魁梧一点长得并不是很帅,而且还不会说好听的话哄人,所以亭长的老婆就很不愿意他在家里面吃闲饭了。第二天开始她就把公鸡的叫声调到了早上三四点钟,公鸡一叫她就立马去伙房做饭,做好饭之后端到床上来,一家人在睡梦中在床上就把饭给吃了。到了饭点的时候他们一家都是滚饱的,也不给韩信做饭,韩信饿了几天之后同亭长绝交而去。韩信无奈去城外的河里面钓鱼,殊不知钓鱼也是讲学问的,并不是鱼钩扔进去鱼就能钓上来洗洗烤烤就能吃了的,他在河边钓了一天只钓上来一只破草鞋,他骂了一句:“现在的人怎么一点公德心都没有,连破鞋都往河里头扔,要扔也该扔猪头、羊头、馒头什么的嘛!”之后就饿晕过去了。正在河边漂洗丝絮的一个老妈妈将他扶回了家,给他饭吃,他这一蹭又是十多天。韩信有天在街上闲逛,遇到了一个本地的屠夫,那屠夫挡着韩信的去路道:“你以为你身材高大一点,手里老拿着一把剑就是令狐冲啦,来啊,刺我啊!”国人喜欢看热闹,自古至今。一发现有热闹,去菜市场买菜的大妈、要送老婆去接生婆那边生孩子的男人、内急无比要去上厕所的美女都纷纷停下来围在了韩信和那屠夫旁边。
  见人多了那屠夫更加嚣张了,叉开双腿站在路中间说:“要么刺我,要么从我胯下钻过去,你不是很牛么,来啊,刺我啊!”
  韩信心道:“我到底该怎么办呢?是捅了他呢,还是从他胯下钻过去呢?抑或是给他叉开的双腿中间狠狠的一脚呢?如果从他胯下钻过去的话肯定会被人耻笑,而淮阴的女孩子们肯定都会觉得我没有男子汉气概而不和我谈恋爱,如果捅了他或者废了他的话我就要去坐牢了,我宏伟的志向就实现不了了。钻吧!”
  主意下定,韩信就趴了下来,在众人的吆喝声中从那屠夫的胯下爬了过去。自此以后淮阴的市井小民们又多了一项饭后谈资,淮阴的男人们因为有韩信的衬托又觉得自己高大了很多。
  此后韩信的人生可以用曲折离奇峰回路转来形容。他先是带着宝剑去投奔了项梁的部队,期间并无建树。项梁挂了之后他又做了项羽的小弟,很多次他给项羽献良计,项羽都左耳朵进右耳朵冒,韩信觉得很受伤很受伤。后来他就跑去参了刘邦的军,招兵的人看他身材比较魁梧力气比较大,就让他去看管仓库,虽然终于能吃饱饭了,但目前的境况还是让韩信非常伤感。机缘巧合之下,萧何发现了他,觉得他谈吐不凡很有思想,立刻就喜欢上了他。萧何跟刘邦举荐了韩信好多次,刘邦都当萧何是说着玩的。韩信又骑着马闪了,萧何未来得及跟刘邦汇报,就开了一匹马去追韩信。追回之后当面锣对面鼓地让刘邦重用韩信,刘邦封了好几个官,萧何都说不够分量。刘邦至此虽然心中怀疑萧何和韩信两人有不正当的男男关系,但因为萧何是自己的左膀右臂,还是将韩信封为了大将。
  之后韩信的一番话为刘邦制定了东征以夺天下的方略,刘邦听后大喜,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此后的日子里他对韩信言听计从,打了不少胜仗。韩信仅用了四个月时间就灭了魏国,又越过太行山区的井陉口进攻赵国。赵王和成安君陈余带着二十万兵马在井陉口进行阻截,准备包围韩信的军队。
  李左车跟陈余说:“韩信率众小弟打了不少胜仗,士气很旺,锐不可挡,硬拼恐怕不行。不过我听说千里行军,粮草问题就很难解决,等吃饭的时候才种水稻,将士们就会挨饿。井陉口这个地方非常狭窄,稍微胖点的人得斜着身子才能通过,他们骑着马拉着车走,粮草必然会落在后面,你给我三万军队,我从小路去截了他们的粮草,你在这边挖沟修墙顶着他们。到时候他们进攻进不动,退又退不出去,吃饭又没的吃。不出十天,韩信就会被我们抓住。如果你不听我的话,我们就死定了。”
  陈余说:“你是听谁说千里行军什么什么的?”
  李左车道:“听我国伟大的军事家,《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说的。”
  陈余道:“孙武啊,很牛嘛!我怎么也听孙武说十倍于敌人兵力的就要包围它,一倍于敌人的就要与之交战。韩信虽然号称有数十万部队,不过那都是吓唬人的,其实也就是数千人而已。而且他们走了这么远的路,相信也累了。我们这么多兵力和他们拼命还怕砍不过他们么?再说了,我们都是文化人,怎么可以用那么下流的手段获胜呢?会被人笑话的。”
  间谍回来汇报了情况之后,韩信大喜。大胆地带着军队往前走,在井陉口外三十里的地方将部队驻扎了下来。深更半夜的时候他挑选了两千个轻骑兵,让他们一人扛着一面旗子去半山坡上藏起来窥视着赵军营部。兵士对此悄悄议论开来。
  兵士甲道:“两千人监视,不管赵军有什么风吹草动都能尽收眼底,大将真厉害!”
  兵士乙道:“他还知道半夜山坡上冷,让我们拿着旗子去铺在地上以免感冒,真是好人啊!”
  兵士丙道:“所以说你们只是凡人,只能当士兵了。大将军让我们扛着旗子去是给你铺在地上用的么?明明是给我们遮挡住自己以免被赵军发现的。”
  兵士甲道:“遮挡自己?举个旗子挡在自己面前,赵军是看不见我们了,那我们不是也看不见赵军了么?而且一直举着旗子胳膊也会累的嘛!你才是笨蛋呢!”
  韩信从厕所出来的时候,这几个士兵差点就要打起来了。韩信这才继续宣布道:“我会派出军队出击的,到时候赵军一定会领着全部的部队出来攻打我们,你们就扛着旗子去赵军总部,把赵军的旗子全部换成我们的旗子。”
  韩信背水摆开阵势,赵军倾巢而出攻打他们,因为韩信军队没有退路,将士们各个拼死作战,赵军久攻不下。想要退回营部吃早点的时候竟发现营部里面插满了汉军的旗帜,都以为赵王和将领都已经被汉军俘虏了,阵势大乱。汉军大破赵军,杀了那个受过高等教育的陈余,俘虏了赵王歇。接着他千金悬赏捉拿李左车。几天之后李左车被逮了回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