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漕运码头 >

第9章

漕运码头-第9章

小说: 漕运码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使夏雨轩万万想不到的是,他没去拜望陈日修,他的衙役倒把陈日修的儿子陈天伦抓来了。他把陈天伦带到花厅,和铁麟一起听陈天伦讲述了兰儿得而复失的过程,就陪着陈天伦一起到陈家来了……
    夏雨轩到来的时候,守候在这里的刑名师爷金汝林刚刚离去。陈日修腿伤未愈,依然卧在炕上。夏雨轩进来,陈日修要起身行礼,夏雨轩急忙过去扶住了他。
    夏雨轩愧疚地说:“陈兄,你还给我行礼,失礼的是我,我这些天真忙得六亲不认了。”
    陈日修说:“快别这么说,官身不由己。我知道你忙,本来该为你做点儿什么,没想到黄鼠狼专咬病鸭子,你瞧我这腿……”
    夏雨轩关切地问:“陈兄的腿伤怎么样了?好些吗?”
    陈日修说:“伤倒没什么,魏大先生的药也很见效。伤筋动骨一百天,又赶上快开漕了,我只好把天伦叫回来了……哦,说到天伦,刚才你衙门上来了几个人,说是要找那个孩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那个孩子到底是谁的?”
    夏雨轩叹起气来:“唉……这事麻烦大了。”
    陈日修的心又提了起来。
    夏雨轩遂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向陈日修说了一遍。
    陈日修急着问:“那天伦呢?仓场总督大人没有怪罪天伦?”
    夏雨轩说:“他怎么能怪罪天伦呢?你们和天伦都已经尽心尽力了。铁麟可不是糊涂人,我跟他交情甚厚,请陈兄放心。天伦是跟我一起出来的,他到坐粮厅去了,收粮上的事情还有许多手续要办,他让我跟您说一声,完了事就回家。”
    陈日修沉吟起来。
    夏雨轩说:“陈兄,我觉得此事非同小可,恐怕不是一般的拐骗案。”
    陈日修说:“我也觉得这里面深浅难测,听天伦讲,那个拍花子是个女人。”
    夏雨轩说:“我也问过衙门里的一些老差役,他们说,拍花子拐骗小孩儿,主要是为了钱。拍到男孩儿大多卖给没有儿子的绝户人家,拍到女孩儿一般给妓院。那个拍花子既然拍到的是女孩儿,怎么又往乡下带呢?乡下又没有妓院?”
    陈日修思索着说:“看来那个拍花子不是要把孩子卖掉,而是要把孩子转移。”
    夏雨轩眼睛一亮:“这么说,他们不是为了钱?”
    陈日修摇着头说:“不像是为了钱。”
    夏雨轩问:“不是为了钱,那又是为了什么呢?”
    陈日修说:“恐怕是对着仓场总督来的。”
    夏雨轩不言语了,他越发觉得事情严重了。
    陈日修继续分析说:“我一直在想这一个题目,漕运码头是什么?这不是一个地盘,这是一个王国。可是这个王国又不是有君有臣权力集中的朝廷,而是一个国中有国,王下有王的大大小小的部落。上有坐粮厅、中西两仓、土石两坝、五闸河道,中有监督书办、巡查经承、经纪斛头、车户花户,下有扛大个的、起驳拉纤的、缝穷的、扫街的。这是里面,属于直接吃漕粮的。还有外面,商贾会馆、茶楼饭店、花船妓院、卖艺的、赌钱的、耍胳膊根的、玩三只手的,可以说是五行八作、三教九流,这些人都在吃漕运,都在靠漕运活着。可是各有各的吃法,各有各的活路。不管怎么吃怎么活,先得在这漕运上站住脚,抢一个地盘。经过金、元、明到了今天的大清,漕运上的地盘已经被占得严严实实、满满当当。每一个山头上都有王,每一个地盘上都称霸,每一个犄角旮旯里都藏龙卧虎,盘根错节、利害相关,这真正是一个针插难进、水泼难湿的森严壁垒。无论是谁,哪怕是一个敲小锣变戏法的,你要想在漕运码头上占屁股大的一块地方,都得经过一番刀刀见血的厮杀。仓场总督是什么?仓场总督是这漕运码头上的王上之王,霸上之霸,可是王上之王未必有权,霸上之霸未必有威,有点儿像凌驾于七国之上的周天子。如果你这个仓场总督只是当个被诸侯挟持的傀儡也就罢了,如果你想立权立威,如果你想打乱原来的秩序,这不是从虎口里往外掏肉吗?不给你闹得地动山摇才怪……”
    陈日修的一番话,说得夏雨轩胆战心惊。他担心的不是自己,而是仓场总督铁麟……
    从坐粮厅出来,陈天伦便向运河两坝上走去。每年漕粮收兑之前,军粮经纪都要到坐粮厅掣签,决定由谁来收兑哪帮漕粮。第一批漕船是河南和山东的,掣签的结果,由陈天伦来负责收兑临清卫山东前帮六州县的漕粮。临清卫前帮已经从坐粮厅领到虎头牌,正在靠坝拢岸。
    大运河里已经挤满了运粮的漕船,漕船的桅杆上点着摇摇晃晃的风雨灯。灯光映照在河面上,星星斑斑,筛金簸银。船头上,堤岸上,人影晃动,忽隐忽现。炊烟从船头上飘过来,一阵阵饭菜的香味混杂在一起,浓烈呛人,反而倒了人的胃口。岸上的小商贩也活跃起来,叫卖声此起彼伏,如唤如泣。
    陈天伦顺着石坝朝南走,寻找着临清卫前帮的漕船。天黑了,虽然虎头牌已经悬挂在船头了,但是要辨认出那帮船队还是很困难的。陈天伦只能是一段一段地打听着,只要听到是山东口音便仔细问一问。他走着问着,常常要跑下大堤凑近船帮去问。河滩上栽种着一行一行的垂柳,七九八九,抬头看柳。柳树已经吐出了嫩黄,伸出了鸟舌一样小巧的叶片。突然,他觉得头上的树梢动了一下,刚要躲避,便被人用手捂住了嘴巴,紧接着一把冰凉的钢刀搁在了他的脖子上。
    一个声音威胁着他:“不许叫,叫就宰了你,老老实实地跟我走。”
    陈天伦还算沉着,毕竟是喝大运河水长大的,大场面没经历过,也听说过。此时此刻,慌是没有用的,没有人来救你,只有凭自己的智慧和冷静了。
    劫持他的是一个蒙面人,分辨不出年龄,只觉得个头并不高,而且是单身一人。陈天伦被挟持着往前走,劫持他的人没有捆绑他,也没有拉着他,而是用刀尖紧紧地抵着他的后背,像赶羊一样地朝前赶着他。他们一直走在运河大堤的下面,上面就是石坝,坝上总有人来人往。但是陈天伦不敢喊叫,他怕他真的一张口,那把冰冷的钢刀就会给他穿个透心凉。地上坎坷不平,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后面押着他的人也不说话。那把钢刀却一直没有离开过他,陈天伦的后背上一直在嘶嘶地冒凉气,他生怕后面的人失了手把刀尖儿捅进他的心脏。走了很长时间,河滩上始终没有行人经过,也难说,黑天黑地的,人们到河滩上来干什么?陈天伦只好心中暗暗叫苦。
    前面是一片开阔的河滩地,河下是芦苇丛,河滩上是瓜田。眼下河水刚刚解冻,河湾里既没有芦苇,河滩上也没有瓜秧。倒是有一个茅草搭成的瓜棚依然孤零零地矗立在河滩上,还是去年瓜农留下的。陈天伦被驱赶着进了瓜棚,瓜棚已经残破不堪了。后面的刀尖儿一拨,陈天伦转过身来,跟劫持他的人面对面地站在了一起,中间只隔着一把钢刀。
    既然劫持他的人不说话,陈天伦也不便说话。在路上,他一边踉踉跄跄地走着,一边推测着各种各样的可能。有一条他是肯定的,劫持者绝不仅仅是为了要他的命。要是那样,还把他驱赶到这么远的地方来干什么?
    劫持者将蒙着面的黑巾扯下来,露出了一头瀑布也似的乌发和两只晨星般的眼睛,陈天伦一下惊愣住了。
    “你就叫陈天伦?”姑娘说话了,声音也很好听,一点儿也不像个劫匪。
    陈天伦本来想向他施个礼,可是对着紧抵在他胸口上的刀尖儿,他一动也不敢动。
    “兰儿哪儿去了?”姑娘威逼着他,好听的声音里夹带着威严与愤怒。
    陈天伦一时没有明白:“你说谁?谁是兰儿?”
    姑娘说:“就是那个小姑娘,她现在在哪儿?”
    陈天伦说:“被人劫持走了,我已经跟知州和总督大人都说清楚了。”
    姑娘说:“我不信,你骗得了知州和总督,可骗不了我。你说,是谁把兰儿劫持走了?劫持到哪儿去了?”
    陈天伦说:“这么说,你怀疑我跟劫持兰儿的人是一伙儿的?”
    姑娘说:“如果不是一伙儿的,他们怎么知道你拣到一个孩子?他们怎么知道你去给孩子看病?他们怎么知道你走哪一条路?”
    姑娘一连气问了三个为什么,把陈天伦问急了:“姑娘说的好没道理!我是跟他们要是一伙儿的,当初我为什么要救那个兰儿?我要是不想救人救到底,为什么还去给兰儿看病?”
    姑娘自有她的道理和推理:“你把兰儿卖了是不是?你卖了兰儿又不想承担罪名,就设计了这劫持的圈套儿是不是?告诉我,你卖兰儿卖给谁了?你今日要是不交出兰儿,就别想活着回去,我这把刀可是不吃素的。”
    陈天伦被这句话激火了,他也顾不上红颜怒目不吃素的钢刀了,冲着姑娘叫嚷起来:“要杀要砍随你便,我陈天伦好歹也是个国子监的生员,我能办这伤天害理的事情吗?你到漕运码头上打听打听,我们陈家算不上名门望族,可也是诗书礼仪之家,祖祖辈辈修善积德,你怎么随便侮辱人?!你说我把兰儿卖了,有什么凭据?”
    见陈天伦急了,姑娘的语调缓和下来:“这么说你跟劫持兰儿的人不是一伙儿的?”
    陈天伦气怒地看了她一眼,不屑回答这令他屈辱的问题。
    姑娘把钢刀放下来。
    陈天伦站着没动,他不想趁机逃跑。
    姑娘说:“虽说你跟劫匪不是一伙儿的,可是兰儿毕竟是从你手里被劫走的,你难逃其咎。”
    陈天伦余怒未消:“那你说怎么办吧?”
    姑娘说:“你得帮助我找?”
    陈天伦大胆地看了看姑娘:“我凭什么要帮你找?你是谁?你为什么要找兰儿?”
    姑娘说:“没别的,是我把兰儿弄丢的。”
    有关兰儿和兰儿丢失的情况,他在州府衙门时就听夏雨轩说了。现在他知道站在他面前的姑娘是谁了,心里不由得又紧张起来:“这么说,你是仓场总督铁大人的女公子了?”
    姑娘说:“我叫甘戎。”
    陈天伦不知道为什么,心里一阵发热,诚恳地说:“姑娘请放心,我一定帮助你找回兰儿。”
    甘戎将刀朝外一指:“那就走吧。”
    陈天伦问:“到哪儿去?”
    甘戎说:“去找兰儿呀。”
    陈天伦问:“到哪儿去找?”
    甘戎说:“我哪儿知道呀。”
    陈天伦心里想,怎么大户人家的女儿也这么霸道啊?!
第一卷 滚滚运河小胡桃 第九章 饭局
    甘戎得了疑心病,用陈天伦的话说,还病得不轻。她没日没夜地在漕运码头上转着,看到哪个女孩儿都像兰儿,看谁都像是劫持兰儿的人。如果她认定了一个人可疑,就一直跟踪着人家,直到把人家的底细弄得水落石出为止。
    她嫌女孩子家在码头上晃来晃去不方便,就换上一身男装,长袍马褂,青衿小帽,一副俊俏的读书人模样。这样一来,不但十分方便,到哪儿还都能受到欢迎。
    这一天傍晚,她又盯上了一个人。
    此人是从漕船上下来的,后面还跟着两个随从,两个随从一个背着竹篓,一个背着包袱。她也不知道为什么怀疑上了这一伙儿人,她甚至觉得那个竹篓里就藏着兰儿。
    这三个人走过石坝,又穿过土坝,再往前走就进了大王庙。大王庙在通州城东关外河沿,因它前面的两扇门脸上各雕着一个蛤蟆,当地人便称之为蛤蟆寺。蛤蟆寺前面有一个黄色的亭子,亭子里面竖着块石碑,碑上刻着有关漕运的法律规定。其中有一条规定就是,漕船以外的所有客船、货船均不得在亭子以北靠岸,以免贻误漕粮的收兑。亭子北边,就是著名的土石两坝了。
    大王庙或曰蛤蟆寺是运丁们顶礼膜拜、进香献供的地方,各帮漕船按规定日期抵通之后,都要进庙拜大王。
    甘戎尾随着这三个人进了蛤蟆寺,紧驱几步,躲在了庙门后面。庙里有正殿一座配殿两座,中间还有一个戏楼。在正殿与配殿之间,都是游廊相接,回廊九曲,富丽堂皇,彩漆油绘,香烟缭绕。
    三个人进了庙门进了正殿,甘戎也随之闪进来,潜伏在大王塑像的后面。为首那个人先向大王进了香,然后又从随从手里接过一个竹子编织的盘子,盘子上面盖着一块黄绫子。那个人将竹盘子上面的黄绫子揭开,双手高高捧起,恭恭敬敬地向着大王跪下来。甘戎定睛一看,原来竹盘里装着的是一条青花蛇,她不由得身上哆嗦了一下。这运丁们也真怪,用什么进供不好,为什么单单用这可怕的蛇呢?甘戎天不怕地不怕鬼神不怕,却偏偏怕蛇。她不愿意在这里久留,这大王庙里邪祟太重,便悄悄地溜了出来。
    甘戎出了蛤蟆寺,还是放不下那三个人。时间不长,那三个人从庙里出来了,又径直朝黄亭子南边的一家饭店里走去。甘戎又趁机跟踪上来。
    这家饭店叫天河楼,是漕运码头上有名的高档饭庄。三层砖木结构的小楼,飞檐翘脊,雕梁画栋。楼的基座一半跨着堤岸,一半悬在水上。这家饭店的东家姓侯,山西人,除了这家饭店,还在城里开着钱庄,是个富甲一方的人物。这里的厨师据说有好几位是从皇宫里出来的,都有几手做菜的绝活儿。而到这里来用餐的,多是腰缠万贯的富商大贾和达官贵人,再有就是码头上的政要和帮首了。这里指的是大餐,都说店大欺客,天河楼却不是这样。侯老板非常明白得人得财的道理,所以立下了严格的店规店章:童叟无欺,贫富咸迎。
    大餐之外,亦有家常菜肴,专门为接待那些阮囊羞涩的风雅之士。甚或贩夫走卒,流浪艺人,进得门来也会收到笑脸迎接。买卖不分大小,赚一文钱获一份人心。天河楼的生意重要,可名声信誉更重要。
    饭店的高档还有一点可以证明,高悬在楼眉上的“天河楼”三个镏金大字,竟然是乾隆皇帝的御笔。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每次在大运河登舟,天河楼都要准备几个精致可口的菜肴奉献上去,深得乾隆皇帝的赞赏。
    甘戎见那三个人进了天河楼,也大摇大摆地踱了进去。一进门,就吓了她一跳。满店的小伙计个个聪明伶俐、干净利索、嘴勤脚快,见有客人进来,齐刷刷地喊了起来:“里面请啊,您哪……”紧接着,又是一片此起彼伏的叫喊声:“凉拌粉皮,拉薄剁窄,多加芥茉……”,“我的那个菜马前啊……”这叫做鸣堂,京城的大饭馆里多是这个规矩。做生意讲究红火,饭菜飘香,刀勺乱响,满堂热闹,显得格外有生气。北京人好摆谱,把吃饭当成乐子,当成交际,当成身份。到这样的饭店里,这么多人前呼后拥着,左右伺候着,听着顺耳,吃着舒坦,花钱不冤,特别的有“爷份儿”。所以饭吃完了,都扔下几个赏钱,玩的就是这个派。这时候,堂头一声高喊:“刘四爷看赏,大洋两块……”堂头的话音未落,满堂伙计,伙房厨师,洗菜的,刷碗的,打杂的,包括账房先生,甚至饭店的东家都一齐高喊:“谢谢啦……”就这满堂欢实劲儿,让赏了钱的客人觉得脸上特别有光彩,心满意足地出了大门,下次吃饭肯定还到这里扔钱。
    甘戎虽说出身在官宦人家,又娇生惯养,锦衣玉食,可是到大饭店来的机会并不多。越是大家的女子,越是讲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行不露足,笑不露齿。多亏甘戎是满族旗装,才能有此方便。
    一个小伙计把她朝一张靠窗子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