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_鸿逸 >

第28章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_鸿逸-第28章

小说: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_鸿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得壮硕的导游说:“我是个不轻易动感情的人,但是看到这篇报道,我哭了。以后每次带团经过这儿,我都会讲这个故事。”

  其实不只他哭了,在车上的所有人,也哭了……

  一种人生:

  多为别人想想,不要只是一味的自私自利;尽一己之力又何妨呢,多做点善事也很好。这个世界只有多一点温暖,多一点体谅,才会有更多美好的事物。每当你因为别人的事而感到厌烦的时候,就要想想那位用身体撑起千斤重担的母亲,世间有如此的爱,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可抱怨的呢?这就是爱的借口。

  8。把别人的灯点亮

  一句禅语: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有一个小和尚怕麻烦师父,所以迟迟不敢再问问题。他对虚尘大师说:“师父,您知道吗?您给我的答案我又忘记了。我很想再次请教您,但想想我已经麻烦您许多次了,不敢再去打扰您!”

  虚尘大师对他说:“先去点燃一盏油灯。”小和尚照做了。

  虚尘大师接着又说:“再多取几盏油灯来,用第一盏灯去点燃它们。”

  小和尚也照着做了。

  虚尘大师便对他说:“其他的灯都由第一盏灯点燃,第一盏灯的光芒有损失吗?”

  “没有啊!”小和尚回答。

  “所以,我也不会有丝毫损失的,欢迎你随时来找我。”

  是的,有多少黑暗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一盏灯点燃另一盏灯,却无损自身的光芒。

  让内心的阳光照亮别人,自己只会变得更明澈;把你的知识与别人分享,自己只会变得更通达。当我们乐意和他人分享我们所拥有的财富时,很多时候不但不会有损失,反而会产生更大的喜乐和满足。即使有一些小小的损失也无所谓,因为你的收获要比付出大得多。我们所说的,“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就是这个道理。

  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是一个以养士出名的相国。由于他待士十分真诚,感动了一个具真才实学而十分落魄的士人,名叫冯谖。冯谖在受到孟尝君的礼遇后,决心为他效力。一次孟尝君叫人为他到其封地薛邑讨债,问谁肯去,冯谖说:“我愿去,但不知用催讨回来的钱,需要买什么东西?”孟尝君说:“就买点我们家没有的东西吧!”

  冯谖领命而去,到了薛邑后,他见到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十分穷困,而且大家对他的到来。均啧啧有怨言。于是,他召集了邑中居民,对大家说:“孟尝君知道大家生活困难,这次特意派我来告诉大家,以前的欠债一律作废,利息也不用偿还了,孟尝君叫我把债券也带来了,今天当着大伙的面,我把它烧毁,从今以后,再不催还!”说着,冯谖果真点起一把火,把债券都烧完了。薛邑的百姓没有料到孟尝君是如此仁义,个个感激涕零。

  冯谖回来后,盂尝君问他:“讨的利钱呢?”冯谖回答说:“不但利钱没讨回,借债的债券也烧了。”孟尝君便很不高兴。冯谖对他说:“您不是要叫我买家中没有的东西回来吗?我已经给您买回来了,这就是‘义’。焚券市义,这对您收归民心是大有好处的啊!”

  果然,数年后,孟尝君被人谮谗,齐相不保,只好回到自己的封地薛邑。薛邑的百姓听说恩公孟尝君回来了,全城出动,夹道欢迎,表示坚决拥护他,跟着他走。孟尝君至为感动,这时才体会到冯谖的“市义”苦心。这就叫“好与者,必多取”,小的损失可以换取大的利益。

  一种人生:

  佛家讲无私的奉献,点亮别人的灯,自己的反而更加明澈。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达到这个境界,但至少我们应该明白,“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的道理。有了付出才有回报,没有无回报的付出,也没有无付出的回报。

  9。与人为善

  一句禅语:邀千百人之欢,不如释一人之怨;希千百事之荣,不如免一事之丑。

  民国初年军阀割据时代,一位高僧受大帅邀请素宴。席间,却发现在满桌精致的素肴中,有一盘菜里竟然有一块“猪肉”,高僧的徒弟故意用筷子把肉翻出来,高僧却立刻用自己的筷子把肉掩盖起来。一会儿,徒弟又把猪肉翻出来,打算让大帅看到,高僧再度把肉遮盖起来,并且在徒弟的耳畔轻声说:“如果你再把肉翻出来,我就把它吃掉!”徒弟听到后就再也不敢把肉翻出来了。

  宴席后高僧辞别了大帅。归寺途中,徒弟不解地问:“师傅,刚才那厨子明明知道我们不吃荤的,为什么把猪肉放在素菜中,我当时只是要让大帅知道,处罚他而已。”

  高僧说:“每个人都会犯错,无论是‘有心’或‘无心’,如果刚才大帅看见了猪肉,盛怒之下把厨师枪毙或严重惩罚,这都不是我所愿见的,所以我宁愿把肉吃下去。”

  徒弟点着头,深深地体悟这个道理。

  古人云:“邀千百人之欢,不如释一人之怨;希千百事之荣,不如免一事之丑。”与人为善,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才堪称领悟了禅的真正境界。

  一天,旅行家希臣和一位朋友正穿越喜马拉雅山脉的某个山口。在跟一场暴风雪搏斗了将近3个小时之后,他们精疲力竭,又冷又饿,真想坐下来喘一口气。但他们不敢,一旦坐下去,他们很可能会变成两根冰棍,再也别想站起来了。他们只有靠不停地走动以保持体温。

  在他们的冒险生涯中,虽然不是第一次面临生死威胁,但这一次的境遇显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恶劣。两个人都在想,也许应该准备得更充分一点才到这个险恶的地方来;也许根本就不应该在这个该死的季节到这个天寒地冻、荒无人烟的鬼地方来。不过,现在想什么都晚了,他们只希望在最后一丝体力用尽之前能找到有人居住的地方。

  忽然,他们看见雪地上躺着一个昏迷不醒的人,半个身子已被雪掩埋。此人显然是他们的同行,也跟他们一样不走运,被暴风雪打败了。希臣顿生恻隐之心,蹲下来一检查,发现这个人还活着,只是被冻晕了。如果将他带到温暖一点的地方,也许有救。希臣跟朋友商量,要不要设法带走这个倒霉的家伙?朋友惊叫起来:“别干傻事,希臣!我们自身难保,带上一个累赘,我们都会丧命的”。

  朋友的话确有道理,希臣不禁犹豫起来……

  略一犹豫之后,希臣还是决定帮助这个半死不活的人。见死不救,对希臣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他叫朋友将此人扶在他背上,朋友冷冷地说:“既然你执意要救他,那么好吧,这是你的事,跟我无关!”

  说完,朋友独自一人向前走了。

  希臣费了很大的劲,才把这个昏迷的人抱起来,放在自己背上,一步一步地往前走。这个人很重,尽管是在冰天雪地里,走不多久,希臣已浑身发热,他的体温使背上那个冻僵的躯体温暖起来,那人活过来了,没过多久,两人便并肩前进了。

  当他们走到另一个山口时,希臣发现了他那位独自离去的朋友,正躺在雪地上,已经被冻死了。

  帮助别人,不仅是一种善心的表达,同时对自己也大有好处。希臣因为救人而使自己充满了信心和勇气,而且在背人的过程中,也使自己浑身的血液沸腾起来。而他的那位朋友则因自私而被冻僵而死。

  一种人生:

  一个人与别人打交道,不是善待他人,就是不善待他人,没有其他的选择。两相比较,无论对自己,对别人,还是对社会,善待他人都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善待他人能较好地推动人们相互之间的理解和合作,做成做好各种事情;能较好地促进人们同心协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从而使每个人都感到温暖和快乐。

  10。舍己度人

  一句禅语:人生天地间,要做有益于世底人,纵没这心肠、这本事,也休作有损于世底人。

  有个刺客受人十两银子之托,前去刺杀六祖慧能禅师。可是慧能禅师早就预见到这个人要来了,于是在桌子上放了十两银子,然后静坐在那里,等待那个刺客。

  慧能说道:“该来了吧?因果,毕竟躲不掉。”刚一说完,那个刺客便飞快地到了禅师面前,明亮的刀放在了他的脖子上。慧能禅师丝毫没有畏惧,反而把脖子向前一伸,说道:“桌上有纹银十两,请动手吧!”

  刺客一怔,挥刀在慧能脖子上连砍三下,可是都像是砍在石头上一样,与刀锋接触的地方居然还有火花冒出。刺客被吓得瘫坐地下,刀也扔在了地上。

  慧能大师合掌,悠悠地说:“正剑不行邪,邪剑不胜正,因果昭彰,分毫不误。银子你拿去,我的命还不能给你!”

  刺客伏倒在禅师的脚下悔过,恳求六祖度他出家,以赎自己的罪过,六祖摆摆手:“你快走吧!不然徒弟们知道了,必定不能轻饶于你!你我另有因缘,以后你改头换面再来,我自会收留你。快走!”刺客只好揣了银子跃上屋檐逃遁了。

  后来那个刺客剃发出家,千山万水走了很多的路来拜见六祖,六祖哈哈大笑:“我就知道无论怎样你都会来的,我已经等你很长时间了!”

  刺客羞愧地说:“我因为心生惭愧,没有面目来见禅师,实在惭愧得很!”

  六祖点点头说:“修行可以减轻你的罪恶,因果昭彰,慎勿放逸!”

  穷凶极恶的人也有善良的本性,只要用善来感化他,彰显他善良的一面,就能将一个坏人变成好人。然而,这种度化别人往往是要付出代价的,对于佛家来说,这种代价与度化一个人相比,不值一提。
t*xt…小%说^天。堂!



第37章 参不透,舍不得 (4)


  有一天晚上,七里禅师在禅房里念经,突然闯进来一个强盗,他用尖刀威逼七里禅师,七里禅师却镇静地说:“不要打扰我念经,你要钱,就在抽屉里放着。”然后又聚精会神地念经,不再理会他。

  那个强盗正要把抽屉里的钱全部拿走,七里禅师说:“你多少给我留一些,我有用。”

  那个强盗感到很惊奇,又想这么容易就拿到了钱,于是就留了一些钱。就在他要走的时候,禅师说:“拿了我的钱,至少应该说声谢谢呀!”

  那个强盗于是开玩笑地说了声“谢谢”,然后就打开门,飞快地跑了。

  可是才走没多远,他就被路过的官府的人抓住了,强盗对抢七里禅师的钱一事供认不讳。官府的人找到禅师,对他说:“这个人可曾抢劫你财物?”

  禅师说:“没有呀!钱是我给他的,他已经谢过我了。”

  官府的人没有办法,只好将强盗放了。强盗感激万分,拜倒在七里禅师脚下说:“求禅师收我为徒。”

  禅师看他诚心悔过,于是就收他为徒了。

  当强盗用刀抵着七里禅师的时候,他用一种只有禅宗才会采用的方式,指点强盗“改邪归正”,这是禅师的本性。在他认为,度人是他的责任,也是他的义务。

  一种人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过太多的损人利己,甚至损人不利己的事情。能够做舍己助人的人往往被我们视为英雄,而对于佛家来说,舍己度人实在是太平常不过了,是最本职的事。当我们所有人都把英雄当成平常人的时候,我们这个社会就进步了。

  11。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一句禅语:金佛不度炉,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内里坐。

  从谂是唐代着名禅师,道旨很深,他认为:“金佛不度炉,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内里坐。”意思是说,金佛通不过熔炉,木佛通不过火烧,泥佛通不过水洗,只有真佛在心里坐着。言外之意,就是说庙里供奉的用金、木、泥塑成的佛像均是偶像,经不起水火的考验,只有自身修炼而悟得的真理,才是真正的心中之佛,才是永存的佛。

  有一位久经沙场的将军很长时间向从谂禅师那里接受教诲,但却一直没有得道。

  一日,将军去拜见从谂禅师,问:“法师,我死后会往升极乐还是入地狱?”

  从谂禅师说:“入地狱。”

  将军又问:“那法师您呢?”

  从谂禅师回答道:“老僧最先下地狱!”

  将军说:“我是杀人无数,理所当然入地狱。法师修行一生,为什么也入地狱呢?难道法师一生白白修行了吗?”

  从谂禅师当头棒喝道:“我如果不下,又有谁来教化你?”

  在佛家看来,地狱是阴深、冷酷、黑暗和充满恐怖的地方,地狱里的犯人饱受刑烙、鞭笞、饥饿、寒冷、酷热,说不尽的惶恐战栗,讲不完的哀愁痛苦,得不到外界的关心,受不到他人的同情,度日如年,更何况死了又生,生了又死,死死生生,无有穷尽。然而,无数佛家子弟却甘愿付出他们最大的爱心,要亲自到地狱里去,为的是要拯救那里的众生。

  不但要进地狱,而且誓要度尽地狱里的众生。这种济世救人的精神,实在是太伟大、太难得了。可以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是旷古绝今、最伟大的一种德行,体现了佛家对芸芸众生的责任感,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佛家甘为人梯、济世救人的精神。

  据佛家经典记载,最早誓愿“入地狱”的是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在过去世累劫修行中,曾是一位婆罗门女。她在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前,发过大誓愿说:“愿我尽未来无量劫,要度尽那些有罪苦的众生,广设方便,使他们都能够获得解脱。”

  地藏菩萨过去又曾是光目圣女,在清净莲华目如来像前发了同样的誓愿。

  地藏菩萨过去也曾是一位长者的儿子,在万行如来前,也发誓说:“我将在未来一切不可计算的时间中,要为那些罪苦的六道众生,广设方便,使他们都能得到解脱,而我自身要在他们成佛后方成佛道。”

  后来地藏菩萨又做了一名国王,以国王身份尚且发下宏大誓愿:“我若不先去救度那些罪苦众生,使他们得到安乐、证到菩提的话,终不愿先他们成佛。”

  概括来说,地藏菩萨的大愿即是:“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试问世上的人,谁愿意进入恐怖多难、痛苦绝顶的地狱里去?尤其是要舍身救众,做一名最大的牺牲者?

  然而,以地藏菩萨为代表的佛家却以宽博的慈悲心,毅然地舍身为众,历经地狱之劫难,救度那些哀苦无告的受难众生。他全然代表了无穷无际的佛心,也代表了佛法无尽的光明。

  这不禁让人想起当年风靡全球的影片《少林寺》中的一个情节:老方丈为使少林僧众免遭杀戮,宝刹净地免染血污,甘愿置身火海却面不改色。

  这种大无畏牺牲精神一直以来都是佛教信徒,乃至中华民族道德观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那些舍生取义者,总是能赢得人们无比的尊敬与爱戴,在一代又一代的传颂中被铭记。

  一种人生: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为了心中的理想,下地狱也不是可怕的事。这是将个人得失、生死荣辱完全置之度外了,是大悟之人才有的胆魄和勇气。这种德行体现了佛家对芸芸众生的责任感,表达了佛家济世救人的精神,其崇高,其伟大,其牺牲忘我,是其他任何宗教文化所不及的。

  12。心中落叶及时捡

  一句禅语:落叶要及时捡,心灵的尘埃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