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设计在童年 作者:高燕定-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认为,好书是无价的,只要从书中真正获益,就绝对值得。书是文化“软件”,不能只有硬件没有软件啊。前几年我去哈佛看女儿,在她的宿舍里看到这一套书还放在她的书架上,就知道它们的价值了。由于选对了教材,她几乎不需要辅导就可以自学。她有时一天看几十页,学两三课,而且每道练习都做,每条解释和每个文化背景故事都读下来。
按一般人的看法,学一门外语,总该有个老师吧。不过,我不这样看,我跑到大学的书店,看了大学生使用的法语和西班牙语课本,随手翻一翻就把这两本书一起买了回来,同时,还买了和这两本书配套使用的习题集,又到大学的语言室录制了几十盘录音带。
对于理解力强的小孩子,学习外语可以直接使用大学的教材。好的大学教材浓缩度高、系统性强、知识点完整,什么内容都包括在里面了,可以解决所有的基础知识问题。对于阅读理解力强的孩子,完全没有必要买专门为孩子写的教材。靠那些儿童课本学外语,要想学到一定的高水平,犹如缘木求鱼!那些简易教材,知识点太离散,学完一本再找下一本,知识点既有重复的,也可能不一定衔接得好,最后可能是买回一大堆书,看着让人头大,信心都没了。
我为女儿小时候学习法语和西班牙语准备的书,是使她成功地学习两种语言的好教材。我选的法文和西班牙文课本,是美国很多名牌大学多年来一直使用的教材。这两本书都是硬封面精装,大开本,小字体,内容丰富。虽然都是从最基本的会话开始,但是课程内容进展很快,覆盖4 500多个词汇,除了语言外,每一章都有文化、历史背景的介绍。这两本书都是编给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看的,所有的解释都是用英文。美国好的教科书有一个特点:极为详细。只要有一副好头脑,再有一本好书,基本上是可以自学的。这两本书和配套的辅助书都是集培养听、说、读、写4项能力为一体的教材。选择好的教科书,是使孩子能够高效率地学习的保证。
选择那些可能影响思想行为和道德文化修养的书,是家长重要的任务,尤其在孩子童年、少年期,那时候的阅读可能会影响人的一生。任职美国最高法院陪审法官30年的奥利佛·文德尔·荷默斯以“大反对家”著称于世,他写下了许多灿烂的法律文本,是美国史上资格最老的联邦最高法院法官,离职时年近91岁。他说:“我们对所看的书必须作认真选择,因为书,就如埃及国王在他的图书馆上所题的那样,是‘灵魂之药’。”我在这里犹豫着没有把原文的The medicines of the soul顺口意译为精神食粮而是直译为灵魂之药,是因为试想一下,吃错药,还是吃错灵魂之药,会是多么可怕的事。
美国大书店都有为年轻读者推荐的书目,女儿学校的老师会很负责地推荐许多好书,绝不怕吃错“灵魂药”。中国的家长、教师、教育工作者、作家和书店都有责任为学生们推荐好书。让我很感宽慰的是,1992年我带11 岁的女儿回国时,在广州、北京、上海等地的外文书店买了几布袋子英文版的中国文学书籍。幸运的是,我们抢在女儿上小学、初中,学校功课比较轻松的时期,让她读了许多中国文学的精华,使她知道除了曹雪芹之外,还有鲁迅、茅盾、老舍、巴金、丁玲以及其他近现代作家;除了《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之外,还有《家》、《春》、《秋》、《骆驼祥子》等;认识了宝玉、黛玉,觉新、觉民,甚至林道静等很多中国与她同龄的孩子都不熟悉的名字,使她对中国的社会文化、历史有一点粗浅的印象。
我认为,在孩子尚小的时候,我们做家长的将聪明才智用于为孩子挑选好书就已足够,没有必要自找麻烦,处处挺身而出,一字一句地教孩子。事实上,家长能为孩子挑选好书已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儿了,为了做到这一点,家长就得提高自身的修养和鉴赏水平,具备准确的判断力。家长能为孩子指出方向,引导孩子读名副其实的好书,让孩子独立自学和思考,自己去解决种种问题,足矣!这就迈出了培养成功孩子的一大步。
家长能教什么
教师的任务并不是灌输知识点,而是把将要学的课题放到学生的面前,通过同情心、情感、想象力和耐心唤醒学生永不休止的动力,寻求答案和见解,使其开阔人生视野,并赋之以内涵。
——纳森·普西,哈佛校长 1953~
成年人的知识老化和衰退,以及现代社会的高节奏和细分工,使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难以胜任。其实,家长只要能给小孩子提出好的问题就行了,应该让孩子自己寻找答案,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大学城有1 000多名中国留学人员及其家属,高倩几乎年年都要在中国联谊会举办的春节晚会上登台表演舞蹈、小品和钢琴独奏等节目,因而小有名气,以至于我只能被人称为“高倩的爸爸”。
有时,在大学校园里,不认识的家长和我打招呼,单刀直入就问:“你是高倩的爸爸?听说你教高倩教得真好!你肯定花了很多时间教她吧?”
也有朋友帮我推销,说:“老高就是高倩的爸爸,他很会教孩子,老高花了很多心血教她。对吧,老高?”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常常只是张张嘴,笑笑,什么也没说,算默认了。
我能说什么呢?如果说我根本就没有“教”,那她不成了“天才”?不是要被解读为吹嘘?可是,我清楚,她是极其平常的孩子,5岁以前,除了国内幼儿园的标准化教育,没有任何附加的学习。至于对她进行的“超前”学习训练,也是5岁来美国以后才开始的。不过,对于训练她通过自我学习获得成功,我则是有绝对的自信。
谈起“教”孩子的话题,我想首先要问的是:我们大人到底能教孩子什么?怎么教?我曾经问自己这两个问题,很快就得出了让我沮丧的结论。
其实,我是不能教孩子什么的,无论女儿在中国或是在美国读书,我都没有能力教她。如果她在中国读书,我甚至不能辅导她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我的汉语拼音不好,清辅音、浊辅音、前鼻音、后鼻音总是搞不清楚。
我在国内研究所工作时,有几位同事的孩子正在上初中。常有人拿着他们儿女学校里的数学难题,发动群众一起研究。只可惜,中学生的考题有时比科学院、国家课题还要难,难得让当年的名牌大学生,如今的教授、研究员们犯傻,只能无奈地靠着“人多力量大”的办法,解决“教”孩子的问题。
很多家长说,教孩子教得很辛苦。
我曾问过许多家长,你曾否认真想过,你到底能“教”孩子什么?你能教小学生的语文吗?你能教初中生的数学吗?你能教初中、高中的各科目,包括语文、英语、数学、化学、历史、地理、生物、政治、音乐吗?
显然没有几位家长有这种能力。甚至可以毫不客气地说,绝大多数家长没有办法教好孩子的一门功课!
有位朋友向我抱怨说,教孩子很吃力。我不客气地对他说,你这是何苦呢?那年他的孩子在上某初中的“超常班”。他坦承,他的孩子上六年级时,作为高级工程师的他,对于孩子学校里的数学题已无能为力,而要带到办公室去,请大家来“共同研究”。
据我了解,在中国,即使学理工科出身的家长,常常也无法辅导孩子的数理化课程;在美国,大多数理工出身的中国家长,对中小学里的人文课程翻白眼。几十年来,本来就是在那种狭隘的教育观念中熏陶出来的这一辈人,加之世俗社会的影响、现代社会的种种诱惑,还有几个能够静下心来,广泛读书,扩大知识面呢?
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加速了成年人的知识老化;高节奏的工作压力,也使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力不从心。这是身不由己的。
现在作为中小学生家长的这一代人,自己的学识、思想、素质、能力,都有很大的局限,已经难以应对全球化和激烈竞争环境下孩子们的教育问题。即使是少数获得硕士博士的人和其他不甘示弱、自学自救的精英,也无法幸免由于专业等原因造成的狭隘的知识结构问题。
何况,现代社会是专业化的社会,教育也是一样。
华盛顿邮报资深教育专栏作家杰伊·马蒂斯大学本科和研究生都在哈佛学习,现在每周为邮报的教育专栏写一篇文章。他曾提到,有一次,他和念高中十二年级的女儿一起做美国历史AP考试的多项选择题,“她做她的,我做我的,每做一题就对照书后的答案,看谁的答案是对的,15分钟以后,她比我至少多做对了7道题”。由此事例,可以让我们大家都清醒清醒,世上到底有多少家长可以真正称职地当孩子的老师。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有的家长,即使有能力教孩子基本的数学、小学的英语,可曾想到,到了课程逐渐加深,教不了孩子的时候,一手放掉让你“教”( 娇 )惯了的孩子,将会是个什么局面?这个习惯了家长教的孩子丧失了自学能力,不能独自面对没有“家教”的世界,只好一路走下坡。这是很不明智、很不负责的,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很可悲的。
不过,确实也有极少数有精力、有能力,甘心奉献自我的家长,能够辅导孩子的功课,一路保驾孩子高中毕业到上大学,这是难能可贵的。不过,这是在牺牲自己的前提下做出的。家长也应该享受生活,大可不必“毁灭自己,照亮孩子”。
家长能教什么
那些朋友说得不错,对女儿的学习,我是花了心血的。但是,我是把心思花在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上,激发她的学习热情,引导她自己去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我在学习上对她的帮助,更多的是引导她选择好的学习素材。我相信,作为前人智慧的结晶,各类优秀著作,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在孩子从小开始自学的时候,家长只要能给他们提出好的问题就行了。把问题留给孩子,放心地让他们从书中寻找答案,家长可以参与其中,和孩子一起讨论问题。用这样的方法培养出来的孩子,能够具备高度独立思考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我非常赞同哈佛老校长纳森·普西曾经说过的话:“教师的任务并不是灌输知识点,而是把将要学的课题放到学生的面前,通过同情心、情感、想象力和耐心,唤醒学生永不休止的动力,寻求答案和见解,使其开阔人生视野,并且赋之以内涵。”
虽然普西校长这里指的也许是大学教师而不是中学教师不要给学生“灌输”知识的问题。对于中小学生该怎么办呢?我认为,研究出一些不必“灌输”、不必填鸭的方法,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学和独力思考能力,家长参与讨论,可以让孩子学得更好,是应该提倡的素质教育方法。
9岁背SAT/GRE单词
没有哪个成人会认为背单词是件轻松、快乐的事情。利用幼童不知难、不怕难和好胜的心理,我设计了这种背单词的方法,让女儿9岁的时候在她自愿、快乐的心情下,轻松、有效地背下了3 000多个艰深的单词。
美国中小学老师一般没有独立的办公室,老师的办公桌就在教室里,老师的教室是固定的,学生却是流动的。每个教室里都有老师收藏的一二百甚至三五百本书,这些书通常都是老师推荐的好书,与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生的阅读水准相当或略高。到了期末,女儿差不多就把老师的书全都看完,其间还不时要到学校图书馆去借一些书。
放学回家,她的书包里总是装着不止一本课外书。有好几次,我把她的书包打开,都翻出三四本书来。我问她:“你借这么多书,怎么看?为什么不一本一本借回来?”
“一天看一本怎么够?”她带着既得意又嘲讽的口气说;“这几本书,我一天就能看完。”
她的阅读速度很快,读书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据说,在乘校车来回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中,她总是抓紧时间阅读。
一天能看几本书,说明所看的书必是难度不大的一些闲书吧。我想,该是给她加大阅读难度的时候了。我希望她开始有意识地只读经典文学名著。
现代流行的通俗作品虽然让人感染到时代的气息,跟上潮流的步伐,但不朽的经典名著凝聚了世代人类思想艺术的精华,可以陶冶思想情操,给人以深沉的思维空间。从小读经典名著,加以思考,对孩子的人格塑造有很大的好处。孩子通过这些不朽的文学作品而认识、感悟到的世界,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认识和理解,对人生哲理潜移默化的接受,比我们大人肤浅的说教要深刻得多、有效得多。我从女儿和我谈到的名著里的人物、故事已能感受到这一点。她每看完一两本名著,好像就长大一些。
经典名著中自然流淌着的历史、社会、政治、经济、哲学、伦理知识和思想等,正是作为一个好律师必须具备的知识基础。
阅读经典名著是有难度的。词汇是个大问题,小说中常会碰上现代生活中少见的难词。美国大学入学考试SAT和研究生入学考试GRE里,常考的就有这些较难的词汇。这些词汇即使对一般美国大学生来说,也是必须认真面对的课题。
在阅读时,如果不断碰上不认识的词,就无法理解作品的意义,其连锁反应是很快失去阅读兴趣,甚至造成长期无法释解的心理障碍,也许从此再也不愿接触名著,转而只看通俗作品,以至在阅读欣赏和情感智慧上,上不了较高的层次。很多人尽管以后获得了高学位,但是,在思想情感上往往不够深沉,没有受过名著等精神产品的陶冶可能是原因之一。所以,我认为,从小培养阅读名著的爱好,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对人的一生都是很重要的。
为了扫除阅读中的词汇障碍,只有一个“笨”办法,就是把那些难词集中在短时间内背下来,待单词熟悉了以后才开始阅读。因为没有生词的阻碍,读起来比较流畅,阅读兴趣会大大提高。
暑假前,我到几个书店转了转,买回一本SAT/GRE英英词典。这本200多页的小词典有3 000多个单词,每个单词有注音、解释和例句。
我给女儿布置了这个暑期的任务:把这本词典背下来!那是1990年5月,当时她还不到9岁。我很幸运,女儿翻了翻词典,不用我费太多口舌,就接受了这一任务。不是因为我说的道理,也不是迫于我的压力,而是她认为:“这有什么难,才200多页。你看,我读的这几本书,都是200多页一本,我不用一天就看完了。整个暑假就只背这一本?”她问我。
说得很轻松。为了减轻她的精神压力,我还是把这个小词典拆成了7小本。
↓ 9岁背SAT/GRE词汇,把小词典拆成7小本,减少精神压力
“不过,要按我的要求”,我得寸进尺,“你要把每个单词念出来,有的单词一词多义,要记住每一个词义。如果注解是句子,也要背出整个句子。”
“No problem( 没问题 )!”她说,把词典拿过去,查了查页数,再数一数每页的单词数,对我说:“爸爸,这里一共有211页,每页十五六个单词。我明天开始每天背3页四十几个单词,一个暑假就背完了。”
我又给她定了三条规则。
第一,在每天开始背的那一页上方注明日期,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今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