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设计在童年 作者:高燕定-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又给她定了三条规则。
第一,在每天开始背的那一页上方注明日期,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今后留下记录,供调整学习计划作参考,二是可以起监督、促进的作用。我知道她是一个好强的孩子,她作出每天背3页的承诺就一定会实现,记录每天的起始页数对她自己就起了提醒、自我监督和促进的作用。
第二个规则是,第二天要复习第一天背过的词汇,而且也要达到熟练背出单词和词义解释的水平。
我拿出一盒空白录音带,宣布第三个规则:将每个单词读出,录在录音带上,每两个单词中间留出一定的时间间隔,这个间隔大约是背出词义解释的时间。
当自己认为已经背得熟练时,合上词典,打开录音机,播出一个单词,背出词义或长句。待到录音机播出下一个单词后,再接着往下背。
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提高熟练程度,因为如果不熟练,就要不断地开开关关录音机,她的性格很好强,我深深了解她,她承受不了这样的“耻辱”;第二个目的,我不用坐下来面对面地测验她。我认为,如果那样做会给她造成压力,有被动的感觉。她会认为,每天努力背单词,是为了晚上的测验,久而久之,难免产生抵触情绪。我不希望造成这种不快的心理状态,而是让她形成一种面对自己的、主动的心态,让她感到每天学习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如果是为了通过晚上爸爸的测验,那么这种学习自然就是被动的“应试教育”。
9岁背SAT/GRE单词
面对自己,打开录音机,一个个单词地通过,这不是跟打电脑游戏一样吗?如果卡在哪个单词上,就Game over( 游戏结束 )了。如果一次性通过,就得分,明天继续升级,进入下一轮“游戏”——下3页新的几十个单词。她被调整到这样的心态,很快进入了面对自我,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状态。
这种状态很像她从舞蹈老师那儿学来一支舞,忙着要表演给我们看一样。她6岁开始学芭蕾舞和民族舞,并带回老师给的舞蹈配乐带,一到家,急不可待地把带子放进录音机,让我们坐好,表演给我们看。她常常跳一遍不过瘾,让我把音乐带翻录成可以连续播放四五遍的带子,这样她就可以一个舞蹈连续跳四五遍,而不必停下来倒带,影响兴致。她经常这样不停地连着跳十几遍,累得满头是汗。她,就是这么个拼命的性格。
那年夏天,每天我一下班,她就叫着,“爸爸,我ready( 准备好 )啦!ready啦!”接着就迫不及待地打开录音机,开始表演。机子里播出一个单词,她就复读单词、拼出单词、背出词义或一整个长句;停一两秒,又换一个单词……周而复始,直到最后一个单词。
在这期间,我到厨房,打开煤气炉,淘一罐米放进锅里,走到沙发前躺下,拿起报纸扫两眼,再朝倩倩那儿看一看,偶尔张张嘴、点点头、竖起拇指,再微笑几下,表示赞赏。
不过,也不能太夸张。她很专注,很凝神,我应该不打断、不出声地看完“表演”才是。
“表演”结束,我冲过去把她抱起来,亲几下,再把她提起来,两腿腾空,上上下下地甩,一时间,屋里嘻嘻哈哈已闹成一片。
她乐滋滋的,找到了良好的自我感觉,得到了爱,受到了赞赏,兴致更高。我也欣欣然,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这样当爹,真轻松。我们有时看看女儿,再想想许多劳碌的中国父母,为什么要不辞辛苦地“陪读”、“陪学”,还搞得成天愁眉不展,没有好心情呢?
音乐教育的意义
音乐对智力发展有益,音乐教育不是赶时髦,“她给了我艺术形式上的自我认识,她需要勤奋、耐心和奉献的精神,这一切在任何环境下都是极其重要的”。
——高倩给哈佛大学的申请材料
对我们那一代人来说,钢琴是高不可攀的。从小热爱音乐的我,即使在梦里也从未想过能够拥有一台钢琴。中国父母,自己得不到的,就特别想为儿女争取到,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也算给自己一点心灵慰藉。我是凡人,自然不能免俗。
女儿来美才四五个月,我迫不及待地为她买了钢琴,请了老师,从此开始每周两次的钢琴课,还买了一台键盘力度敏感的高级电子合成器,为的是晚上练琴不影响邻居。几年下来,她已能演奏奏鸣曲,在这个有上千名中国留学生的大学里,她的钢琴独奏甚至成了年年春节联欢晚会的保留节目,使她在华人圈里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也因此让她十分自信。
有机会“出风头”,学琴当然就很主动,根本用不着我们操心。
1991年秋季,女儿上五年级,有一门选修课:交响乐。初中交
← 17岁成为交响乐团主席,该团包括三个弦乐交响乐团和一个管弦乐交响乐团
↑ 地区初中交响乐团在富丽堂皇的音乐厅演出
响乐课的内容,教的是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还有低音提琴。到交响乐的世界去熏陶一下挺好。她想选小提琴。我自己学过琴,知道小提琴拉不好比鬼叫还难听。我想,让她学学也不错,知道世界上还有难事,免得太轻狂。我当年下乡,买了一本《红色娘子军》总谱带去琢磨,深知交响乐和一般的流行音乐是多么不一样,这是没有欣赏过交响乐的人所难以体会的。
小提琴那么难学,她能从中得到什么呢?
学了一年多以后,想不到,女儿考上了初中段的地区交响乐团,而且还是第一小提琴的第六把席位。
被录取的学生,每人拿到一份几十页、四五十分钟长的交响乐谱,回到各校,由老师指导,自己勤练,几个月后,按约定的时间,集中在贝勒大学,在富丽堂皇的音乐厅中开演奏会。
演奏会那天,这些来自各校的乐手,8点钟集合在一起,由一位音乐指导指挥,从早到晚,只经过八九个小时的排练,晚上7点,一场有条不紊、长达一个半小时的交响乐演奏会就登场了。真是不得不佩服,只花一天的时间,一群来自方圆几百里的“乌合之众”就井然有序地完成了一场壮美、严谨的交响音乐会。
这些学生需要怎样的基础和协作精神,才能完成这一环环相扣的演出?单这一点,就可以知道,从交响乐团学到的,不仅仅是音乐!
学习音乐可以为孩子带来音乐以外的很多东西,这是没有身临其境的父母所不知道、不会理解的。女儿在给哈佛大学的申请材料里,谈到音乐对她的影响时写道:
我6岁的时候开始上钢琴课,爸爸认为如果我能演奏某种乐器,就算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所以在我小时候,他就把我带进了音乐的殿堂。从那最早的钢琴课开始,我意识到,音乐可以让我逃避老套的日常生活。因此,当有人向我介绍学校的交响乐课程时,我作出了无怨无悔的决定,迫不及待地加入。
刚开始,我们的交响乐团规模很小,效果也不好。然而,如今,我们已经发展成了三个弦乐交响乐团和一个管弦乐交响乐团。乐团每个星期都要彩排,每周5天,天天上一堂交响乐课,还要加上每星期两次额外的排练。有了学校里的常规功课与活动,交响乐团的活动让我的日常负荷加重,但是,我从没有把它看作累赘和负担,相反的视为享受。因为她给了我艺术形式上的自我认识,她需要勤奋、耐心和奉献的精神,这一切,在任何环境下都是极其重要的。
今年,我们乐团应邀到中国北京演出,这是一个盼望已久的机会,我们的激情不断高涨。当然,中国之旅要面对筹款等许多麻烦,要解决很多问题。然而,我们的焦点都不在这上面,我们更关注于分享两国的音乐和文化。我们的节目中有几个精品,最好的是德沃
← 音乐给了我艺术形式上的自我认识,她需要勤奋、耐心和奉献的精神,这一切,在任何环境下都是极为重要的
夏克的杰作《新世界交响曲》。那不仅仅是由于这个交响曲符合我们的欣赏品味,更因为它意味深长的内涵符合我们的目的。从新世界,我们出访那个“古老”的国度,并且与“东方”分享德沃夏克多年前创作的音乐。所以,这份期盼与音乐所带给我的其他许多东西一起,使我有能力和许多人一起合作,瞄准目标并且去完成它。
她的自述也许可以说明一些道理,音乐学习不仅仅提高了艺术修养和演奏某种乐器的技能,同时也给了孩子在另一种形式上的自我肯定,培养勤奋、耐心和奉献,也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专注和努力追求目标等一系列优良素质。
女儿学校交响乐团课的教学方法别具一格。学生交作业、老师批改作业都是通过录音带来传递,学生们将他们演奏的曲目录制在录音带上,老师对学生演奏的详细指导意见就口述录制在学生交来的录音带的后半部。这样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领悟力和认真的自我学习、研究的精神。
音乐教育的意义
上高中,到了十一年级以后,荣誉班的学生要求学期结束之前,必须写两三篇关于古典音乐作品的评论文,两三人或者三五人合作举办一次专场演奏会;还要观看专业和业余的音乐演出各两场,并且写出每场演出的观感和评论。这样的音乐学习,不仅仅只是学习某种乐器的演奏技巧,而且是让学生进入对文化艺术的高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对高雅艺术的热爱,陶冶高尚的情操。特别要指出的是,这样的荣誉学生在女儿所上的高中,一个年级400多名学生中不是只有一两个,而是有三五十人。
现代人的生活离不开音乐,音乐已成为人类日常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很多孩子小时候不喜欢学琴、学音乐,这是事实,就像很多孩子从小不喜欢上学,不喜欢做功课一样。有人认为勉强小孩学琴、学音乐很荒谬,但是并没有多少人认为强迫孩子上学念书是荒谬的。他们认为,上学念书是学文化知识,学音乐学琴是闹着玩儿的,或者只是为了家长的面子和虚荣。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文化认知上的差异,音乐地地道道是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只要家长耐心引导启发,孩子对音乐的热爱是可以培养起来的。生活中的音响,或古典,或现代,或者干脆是某种噪音,都被人当成了音乐。孩子的脑袋里,一种艺术形式不去占领,另一种就会乘虚而入,无形中构成了情趣和层次的差别。
学音乐,特别是学古典音乐可以培养人细腻的作风和情感,古典音乐是需要耐心地慢慢去欣赏品味的,了解古典音乐的奥妙和艺术上的价值也需要人们认真地思索。
研究表明,音乐可以开发儿童的智力,甚至植物在优美的音乐环境中也会生长得更好。据说,哈佛大学50%以上的本科学生在中小学时期认真地学过音乐,或者练过至少一种乐器。根据哈佛大学官方报纸《哈佛大学公报》2004年4月公布的情况,在这年录取的新生中,有26%的学生致力于音乐活动。女儿高中毕业那一年,全美300万高中生争夺的美国国家荣誉学者,只有7 600人入围决赛,女儿所在学校440名应届毕业生中有12名成为最终的决胜者,其中6人就是高中管弦乐交响乐团的成员。
看来,音乐艺术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的确起到了某种不可忽视的 ( 事实上,是常被忽视的 )、潜移默化的浸润作用。
“放羊”和“开小灶”
——中西合璧
学校宽松的教育环境,为孩子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对于我来说,不盲目欣赏美国小学“放羊”式的教育,而是乘机开“小灶”。
我既赞赏美国小学教育的开放、宽松和自主,也珍惜、发扬中国传统教育的优点。适当的题海训练,具备较好的“应试”本领是不可忽视的,“应试”本领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素质。利用开发智力和创造性思维最宝贵的童年时期,抓紧时间,率先“起跑”,这种“中西合璧”的方法是成功的妙方。
女儿常对我说,美国的学校比中国的好,因为上学都是玩,不像中国的幼儿园要学很多东西,学不好还要受罚。
美国的学校与中国的大不一样,韦恩太太从不难为孩子们,她在课堂上让大家轻轻松松地玩儿。比如,让孩子们用彩纸剪出各种各样的形状。可以剪一朵花,再写上或画上孩子们认为好玩的东西,把它们贴到大张的纸上,旁边写上flower( 花 ),bird( 鸟 )等,并写上自己的名字,就算是完成一份作业。有趣的是,那些图案不管像什么,像不像,韦恩太太总是在边上贴个小星星。女儿告诉我,这就表示good。有趣的是,用一张黄纸剪成一个圆,贴到纸上,无论注明是sun; 还是moon,都给贴个星。美国老师可真逗,不管怎样,先鼓励再说。不过,如果在那圆球边上再加上几条向外发散的线条,注明 sun,表示太阳比月亮更亮,就会多得一个星。韦恩太太就是用星星的个数来表示她的满意程度,女儿常常为了多得到的一两个星星而兴奋不已。
除了剪纸之外,从学校里学的另一项技能就是用蜡笔涂色。孩子们在韦恩太太发的印好各种图案的纸上用蜡笔涂上色彩,至于涂什么颜色,随各人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每天放学回家,女儿都要把书包里的东西翻出来给我们看。里面除了有剪刀、蜡笔外,就是一叠一叠剪纸贴画和还未上彩的图画。妻子看了,不禁担忧地直嘀咕:“这学校真是放羊了,好像什么也不教。中国的孩子,3岁就开始背‘床前明月光’了,这么大的孩子,早该学两位数加减法了。”我的看法则不然:你看她几个月下来,英语已经说得挺流利,嘴里不时冒出一连串句子,让你发好一会儿愣才反应过来呢。再说剪纸,看起来好像没有“学”到什么,实际上培养了小孩的观察力和创造性。孩子们剪的花鸟或其他动物的形状都不是老师教的,是自己观察或想出来的。你说树叶是尖的,有的小孩说某种树的叶子是圆的。你说松鼠的尾巴总是往上翘,但有的小孩说,他家后院的松鼠生气时是拖着下垂的尾巴跑走的。大家都说坦克应该是绿色的伪装色,高倩把坦克涂成金黄色的。她说,她涂的色彩,表现的是落日前的坦克,不信,你出去看看,夕阳照耀下的汽车是不是金黄色的。
我对这样的教育方法倒是挺欣赏的。它培养了孩子的观察力,充分发挥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背几句诗词要好。虽然老师不教两位数加减,甚至都没正经教数学,但是几个月下来,女儿翻着那一叠叠剪纸贴画和蜡笔上色的图画,翻来覆去地数着韦恩太太贴在上面的小星星,还是自己琢磨着把那个数目给“算”了出来。
这样没有课本、没有教学目标的“放羊”,居然也收到了挺好的效果。更令我高兴的是,女儿对学校的感情日益加深。她每天总是巴望着去上学。放学一到家,就往我的办公室挂电话,而且总是这样开始:“爸爸,你知道吗?”接着,津津乐道地报告学校里发生的一件件小事,学校成了她快乐的源泉。
不过,如果我盲目欣赏这种“放羊”式的教育,女儿一定不会取得今天的成果。在美国的小学甚至初中阶段,基本的、面对大众的普及教育的要求并不高,许多学生和家长没有认识到,仅仅达到这些学校的基本教育程度,绝对不足以应对日益加剧的竞争。不少对美国教育不甚了解的华人家长,被孩子轻轻松松拿回来的一个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