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朱元璋私密生活全记录 >

第31章

朱元璋私密生活全记录-第31章

小说: 朱元璋私密生活全记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达与水军头领俞通海商量决定,由俞通海率水军经长江向安庆进发,先去试探一下赵普胜的虚实,然后再行研究如何攻取安庆。俞通海就领着二百多艘战船及一万多水军官兵往安庆开去了。大约走了一半水路,俞通海便无法再向前进了。他遭到了赵普胜水军的强有力的拦截。    
    俞通海问徐达怎么办。徐达道:“水路走不通,我们就走陆路。我们从枞阳绕过去,赵普胜的水寨就没有作用了。”


第四部分第41节 学诸葛亮玩“空城计”

    徐达走陆路围住了安庆,但是徐达率军一连猛攻了十几天,但未能踏进安庆城一步。虽然赵普胜的守军比徐达的军队少,但仗着地利之势,还是很轻易地就打退了徐达的进攻。徐达见攻取安庆无望,又处在陈友谅的地盘中,不仅供给比较困难,而且说不定陈友谅就会在什么时候派大队援兵过来,再加上始终牵挂着赵普胜的水军会偷袭池州城,所以,徐达经过再三考虑之后,便决定停止攻打安庆,先撤回池州城,待向朱元璋禀报后再行定夺。朱元璋接到徐达的报告后,很是有点焦虑。他对刚刚被召回应天城不久的汤和、常遇春言道:“连二弟都无法攻下安庆,这就说明,守安庆的那个赵普胜,一定是个非常勇猛的家伙。”    
    常遇春忙着请求道:“大哥,让我去池州吧。我和二哥一道,保证能把安庆拿下来。”    
    朱元璋当然知道常遇春的为人。哪里有硬仗,常遇春总不想错过。只是,朱元璋并没有同意常遇春的请求。朱元璋对常遇春道:“五弟,那安庆城下不比别的地方,它四周都是陈友谅的地盘,我们要拿下它,只能速战速决,而不能在那里打持久战。二弟主动从那里撤回池州,是十分正确的。”    
    常遇春皱眉言道:“那赵普胜很难打,我们不大可能速战速决,该如何是好呢?”    
    朱元璋沉吟道:“如果能找到一个办法,先把赵普胜给干掉,那安庆城恐怕就好打了。”    
    暗害别人是朱元璋的拿手好戏。这一点常遇春当然知道。但常遇春同时又知道,那赵普胜躲在安庆城里不出来,即使派刺客潜入安庆,恐也很难暗杀掉赵普胜。    
    尽管暗杀赵普胜很难,但朱元璋还是利用借刀杀人之计除掉了他。汤和手下一个叫王仁义的同赵普胜手下的一纤夫长吴三省有旧。而且陈友谅同赵普胜关系一直不和,朱元璋正是利用吴三省调拨陈友谅赵普胜,借陈友谅之手杀了赵普胜。吴三省被封为大将军,镇守安庆城,尽管如此安庆城还是很难功打,因为吴三省见利忘义,并不可信。    
    恰好,侦察人员回来报告,说是那陈友谅带着一支水军正朝安庆方向开来。朱元璋对常遇春道:“我们赶紧撤回池州。陈友谅的水军比我们水军厉害,我们要是不赶快撤,就会遇到麻烦。”就这样,朱元璋和常遇春多少有些灰溜溜地撤回了池州。不久前,徐达攻安庆,没有结果。现在,朱元璋和常遇春联手攻安庆,还是没有结果。如此一来,安庆城就自然而然地成了朱元璋的一块心病了。    
    朱元璋的心病似乎还不仅仅局限于安庆城本身。他曾懊恼地对徐达、常遇春言道:“我费尽了心机,终于借陈友谅的手除掉了赵普胜,实指望赵普胜一死,安庆城就可以拿下,可结果呢,赵普胜死不死,情况都他妈的一个样。我这番心机,岂不是他妈的白费了?”    
    常遇春言道:“大哥,安庆城拿不下来,我看不怪那个赵普胜,只怪那个吴三省。要是吴三省把城门打开,我们不就攻进城里去了吗?”    
    徐达摇了摇头道:“五弟,世上哪有那么多的便宜事?照你这种说法推下去,如果那个陈友谅向我们投降,我们岂不是用不着同他开战了?”    
    朱元璋总结道:“二弟说的有理,但五弟说的也不无道理。那个吴三省,如果被我抓住,我一定不会让他死得痛快!”    
    朱元璋和徐达、常遇春等人都认为,既然安庆暂时难以攻打,那就换一个地方同陈友谅开战。至于换个什么地方,朱元璋决定等回应天之后同李善长、刘基等人商量了再作定论。不过,朱元璋想在回应天之前,在池州这个地方再同陈友谅打上一仗。朱元璋对徐达、常遇春道:“我们两次攻打安庆都失败而归,陈友谅必定很狂妄。他一狂妄了,就会来攻打池州。这样,我们就有了一个出气的机会。”    
    徐达、常遇春都同意朱元璋的看法。俩人都攻打过安庆,都憋了一肚子的气,当然都想找一个出气的机会了。朱元璋接着道:“我们几万大军都呆在这小小的池州城里,很不利于防守,就粮草问题便很够我们头疼的了。所以,我们应该把大部队撤到城外去隐蔽起来,城中只留下小股部队吸引敌人。等陈友谅来攻打我们的时候,我们城内城外一夹击,胜利就属于我们了。”    
    接下来的问题是,几万大军应该撤到城外的什么地方去。徐达经过几天的侦察,认为池州东南边的九华山是一个大军的好去处。九华山是一个佛教圣地,距池州只有几十里路,大军跑得快,一天工夫差不多可以跑一个来回,而且山高林密,很适合大军藏身。徐达把九华山的情况跟朱元璋说了。朱元璋对徐达道:“你和五弟带大军去九华山。我带五千人留在这城里。”    
    徐达不同意,非要自己留在城里。常遇春知道了,也要留在池州。朱元璋对二人言道:“我留在这里,可以更好地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只要你们行动得快,我是不会有什么危险的。”    
    是啊,朱元璋是大“宋”朝堂堂的丞相,留在池州城里自然可以更好地吸引陈友谅的注意力。徐达、常遇春听朱元璋这么说了,也不好再坚持自己的意见,只得听从朱元璋的安排,带上几万大军往东南方向的九华山开去。临走前,徐达对朱元璋道:“如果陈友谅的军队真的来攻打池州了,如果情况真的很危急,大哥可以考虑先放弃这个地方。”    
    徐达如此关心朱元璋的安危,朱元璋很感动。“二弟放心,如果真的到了那一步,我会照你的话去做的。”    
    徐达、常遇春是在一个夜里离开池州城的,离开得悄没声息的,连池州城里的老百姓都不知道他们去了何处。不过,徐达、常遇春在往九华山开去的时候,一边牵挂着朱元璋的安危一边在想着这么一个问题:那陈友谅,真的会很快地来攻打池州吗?还真的让朱元璋料着了。徐达、常遇春开往九华山后的第三天,陈友谅的军队就从安庆向池州开来。也不仅是陈友谅的军队了,连陈友谅自己,也参加了这次攻打池州的行动。陈友谅是这样安排的,叫那吴三省带3万多步军渡到江南,从东边攻打池州,而他则带两万多水军沿长江北上,从西边夹击池州。陈友谅这样对吴三省道:“朱元璋两次攻打安庆不果,我这次要一举拿下池州!”吴三省听了陈友谅的话后很兴奋。拿下池州,就能让朱元璋真正知道他吴大将军的厉害了,说不定,还能和自己的老婆再度重逢呢。一个人一兴奋,就很容易忘乎所以,加上曾在安庆城内击退过朱元璋和常遇春,吴三省就更加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了。有这种心理在作怪,吴三省便想一步就跨到池州城下,率先把池州拿下来,在陈友谅的面前显露一下自己的才华。因为据侦察,吴三省得知,池州城里已经没有多少朱元璋的军队了。    
    吴三省虽然不可能一步就从安庆跨到池州,但他的行军速度确实很快。凌晨从安庆出发,黄昏时候就赶到了池州城的东边。一天不到的时间,他和他的部队至少走了一百多里。而当他赶到池州城外的时候,陈友谅的水军才刚刚开到枞阳附近的江面上。如果吴三省开到池州城东边之后马上就接着攻城,那说不定吴三省就能立下大功一件:攻进池州城里。但吴三省没有这么做。不是吴三省不想这么做,他行军那么快就是想的率先攻打池州。吴三省没有立即向池州发动攻击,是因为他心里没底,有点害怕。朱元璋身边只有五千兵马,为什么会令吴三省感到害怕呢?原来,吴三省行军速度这么快,朱元璋也感到意外。即使徐达、常遇春得到消息马上从九华山赶来,至少也要花上半天的时间,而有这半天的时间,吴三省差不多就可以攻进池州城了。所以,朱元璋就决定,要想个办法来拖住吴三省,为徐达、常遇春突袭吴三省争取时间。    
    在吴三省的军队还没有开到池州城外之前,朱元璋命令把池州城的东城门打开,自己则和小老婆孙氏上了东城门的门楼,在那儿调情嬉笑。很明显,朱元璋是在学诸葛亮玩“空城计”。    
    朱元璋命令打开东城门,其手下大为震惊。那孙氏跟着朱元璋走上城门楼,也战战兢兢好不害怕。而实际上,朱元璋这么做,自己也很是担心。事后朱元璋向徐达、常遇春承认道:“当时我心里也没底,如果吴三省不吃我这一套,我恐怕跑都来不及呢。”而事实是,吴三省吃了朱元璋这一套,吴三省开到池州东边之后,马上就带着一干手下赶到池州城外察看。吴三省看到的是,在那东城门楼上,朱元璋正和那孙氏在搂搂抱抱说说笑笑,而东城门就在他吴三省的眼皮子底下敞开着。    
    吴三省的第一个感觉是大惑不解:朱元璋这是玩的什么鬼把戏?第二个感觉是高度的警惕:朱元璋为人诡计多端,他不可能就这样轻易地让我进城,城内定有什么鬼名堂。吴三省的第三个感觉是十分害怕,还是稳妥点好,等陈友谅来了再谈攻城的事。心里一害怕了,吴三省原先的锐气和豪气就消失了。他不仅不再想着攻城的事,反而命全部队东撤二十里安营扎寨、防止遭到朱元璋的什么暗算。吴三省将部队东撤二十里,不仅丧失了一个攻打池州城的绝好机会,而且加速了自己灭亡的进程,因为他向东撤得越远,离九华山就越近,这样就为徐达、常遇春的西进节约了许多时间。    
    如果当时的吴三省能够靠近了看朱元璋,便会发觉自己东撤是多么的愚蠢。从城外看城楼上的朱元璋,朱元璋搂着那孙氏笑逐颜开、轻松自若,一双手还时不时地在孙氏的身体上摸捏几把,好像完全陶醉在女人的妩媚之中了,而实际上呢,你要是站在城楼上看朱元璋,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朱元璋的衣裳早就被汗水浸透,不止是朱元璋了,连坐在他腿上的那个孙氏身上的衣裳,也完全被朱元璋的汗水打湿了。    
    等确知吴三省的军队已经东撤之后,朱元璋才一把推开孙氏,又抹了一下满脸的汗水,然后长出一口气道:“那个诸葛亮确实了不起。”    
    一部将接着问朱元璋下一步该怎么做。朱元璋回道:“先把城门关上,然后把所有能打仗的人都集中到这里,等徐将军常将军在那边打起来了,你们就一起冲出去,痛打吴三省那个狗日的!”    
    部将忙着干活去了,朱元璋依然不轻松。他找到水军头领俞通海道:“如果在击溃吴三省之前,那陈友谅赶到了,你就拚死地顶上陈友谅一阵。哪怕把你的水军都拚光了,也要坚持到我们把吴三省彻底击溃为止!”    
    一切都准备妥当了,朱元璋又带着那孙氏上了东城门的城门楼。孙氏哆哆嗦嗦地问道:“大人,我们在这里要呆到什么时候?”朱元璋笑嘻嘻地问道:“怎么了?你是不是害怕了?”    
    孙氏赶紧言道:“不……妾身跟大人在一起,永远都不会害怕。”朱元璋满意地点了点头道:“这就对了。你记住,跟我朱元璋在一块儿,天就永远塌不下来!”    
    朱元璋一边说着话一边就将孙氏搂在了怀里。这一回,他真的有点想搂抱她的身体了。尽管内心里依然沉甸甸的,但同先前相比,朱元璋无疑要轻松许多。故而,他一边用手在孙氏的身体上抚着一边自言自语般地道:“我估计,到天亮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走下城楼了……”    
    孙氏听了朱元璋的话后大吃一惊。天才刚刚黑,天亮时才走下城楼,岂不是要在这城楼上干坐一夜?然而,孙氏不知道的是,朱元璋又一次估计对了。    
    吴三省中了朱元璋的空城计,失去了绝佳时机。待到徐达、常遇春赶来时,吴三省才恍然大悟,才知道池州果然是一座空城,可这时醒悟太晚了。在徐达和朱元璋的夹击下,吴三省全军被歼,自己最后被活捉,朱元璋得胜后,率人马回到应天,他要考虑下一步该如何进攻陈友谅,可就在这时,那陈友谅却率先发难,朱元璋刚回到应天,陈友谅的水军就攻过来了。而且,陈友谅这一回进攻的对象,不是池州,也不是别的什么地方,而是应天城的南方门户——太平。    
    这是龙凤六年(公元1360年,元至正二十年)的夏末秋初时节。陈友谅在江西鄱阳湖一带纠集了二十余万兵力,包括大小战船近七百艘,从江州(今江西九江)出发,顺长江水而下,置朱元璋的地盘池州、铜陵和芜湖等据点于不顾,直达太平,向朱元璋发起了面对面的挑战。    
    陈友谅不仅兵马众多,而且那些战船也好生了得。六七百艘战船中,有一百多艘大战船。这可不是一般的大战船。看一看这些大战船的名字:混江龙,塞断江,撞倒山,江海鳌……光听到这些战船的名字就足以让人感到心惊胆颤了。而实际上,陈友谅的水军,就战船而言,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    
    陈友谅如此兴师动众,当然不只是要攻占一个小小的太平。他是想先把太平拿下来,然后以太平为落脚点,去攻打朱元璋的大本营应天。太平距应天只有不到二百里路,打下太平,就等于是打到应天的大门口了。这样看来,陈友谅在池州送给朱元璋的那封信,当真不是开玩笑。


第四部分第42节 向应天城开进

    陈友谅本来想,二十多万大军,六七百艘战船,攻打一个小小的太平府,还不像随手捏死一个蚂蚁那样轻松自如?然而,陈友谅一连向太平猛攻了三天,竟然没有攻下来。陈友谅连攻太平三天失手,固然与太平府城墙比较坚固有关,但更主要的,还是因为驻守太平的朱元璋的将领太过英勇了。因为太平是应天城的南方门户,所以朱元璋就派了两个得力大将镇守。一个是在朱元璋军中赫赫有名的黑脸猛将军花云——花云的勇猛之名,在朱元璋军中仅次于常遇春,另一位大将叫朱文逊。如果花云和朱文逊的身边,有个一两万人马,那陈友谅要想拿下太平城,恐怕很不容易。只可惜,由于朱元璋在长江沿线及皖南浙东一带发展太快,兵力都分散了。当时的花云和朱文逊的身边,只有3000兵马。3000兵马要想抗住陈友谅的二十多万军队,真是谈何容易。所以,尽管花云和朱文逊连续打退了陈友谅的三天进攻,但手下的弟兄已所剩无几,而且,在第三天的战斗中,朱文逊不幸中箭身亡。    
    尽管花云勇猛抗敌,但最终还是被陈友谅抓住乱箭射死。    
    攻占了太平之后,陈友谅十分得意,以为应天城指日可下。他这么想当然是有道理的。应天城内,朱元璋的兵马不过十万,而水军只有一百多艘战船,短时间内,朱元璋还无法从别处调集兵马,即使朱元璋有时间从别处调集军队,那朱元璋的地盘就得大大地收缩。    
    所以,陈友谅反而不急于去攻打应天了。一是应天毕竟是朱元璋的大本营,要去攻打,总得要准备准备;二是陈友谅以为,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