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之清十二帝疑案-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桓鍪氢淄踉氏椋褪前镏赫〉没饰荒歉觯淄蹀仍D,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这四个亲王世袭罔替,所以清朝世袭罔替的王,前面是六个亲王,两个郡王,后面是四个亲王,一共是12个王,世袭罔替,就是他们有一个儿子可以继承亲王,其他的不行,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继承亲王,只有一个。清朝有一个特点,就是只有宗室才可以做亲王,宗室里头做亲王也是很不容易的。我看报纸登了一篇文章,说某一个人是慈禧的娘家的后裔,他一上班别人就说“亲王驾到”,他下班要走,也喊一声“亲王再见”,这当然是玩笑话了,不可以,那拉氏也不能做王,也不能做亲王。慈禧的父亲惠征仅仅是个“承恩公”,公、侯、伯、子、男,那个“公”,慈禧的弟弟桂祥、照祥后来承袭一个“公”,所以清朝的王是很严格的,但是开国的时候例外,你比如说“三顺王”:孔有德、耿忠明,尚可喜那是开国时期,属于例外,正常封王,就必须是宗室,“觉罗”都不可以。
清朝的王,是吸取了明朝的教训,明朝特别是永乐之后,他对王有非常严格地限制,主要怕他们搞宫廷政变,夺权,清朝把这方面好的经验,把这方面对他们有益的经验也吸取了,但是清朝的王和明朝相比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对外领兵,清朝王对外统兵,对内干政。清朝以摄政王开始,入关之后,多尔衮是摄政王,以摄政王告终,最后还是摄政王。清朝的亲王做议政王,做摄政王,做大学士,做大将军统兵,它意思是发挥满洲宗室王的作用,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弊病,就是过于重用爱新觉罗的亲王,没有在爱新觉罗家族之外广泛地搜集人才,重用人才,特别是后来清朝的军机大臣,满人比较多,这是清朝后来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清朝的诸王管理得比较严格,太胡作非为,不能说没有,比较少,规矩很大,举一个例子,乾隆的时候,山西的巡抚叫喀宁阿,给一个王,过年上个奏折表示祝贺,附带了送的鱼,数尾鱼,就是几条鱼,到北京之后,不敢收,就报告了乾隆皇帝了,乾隆皇帝对这个山西巡抚是大加申斥,就是几条鱼呀,就受到申斥,所以清朝对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管教的应当说是比较严的。
再说说皇女,公主,皇帝的女儿称“公主”,但是入关前不是这样的,入关前,不叫公主,是叫“格格”,入关后,因为清承明制,皇帝女儿就称“公主”。清朝十二个皇帝,公主一共是82位,说到清朝公主的时候,有人提了个问题问,说电视剧里说康熙的女儿公主下嫁给噶尔丹,问我有这回事没有?我说没有,康熙的女儿不可能下嫁给噶尔丹。电视剧还说,本来想让他这个公主下嫁给李光地,后来又改了主意了,嫁给了噶尔丹了,这个也不是。清朝的公主不下嫁给汉人,但是有一个例外,就是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皇太极的一个女儿下嫁给他了,这是一个例外,底下我还说到。满汉不通婚,皇帝的女儿更不能跟汉族通婚,所以皇帝的亲生女儿下嫁给汉族,除了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以外没有别的例子。清朝的公主分等级的,皇后生的女儿,称“固伦公主”,其他妃、嫔等等生的女儿称“和硕公主”,“固伦公主”的待遇相当于亲王,“和硕公主”的待遇相当于郡王,亲王不得了,亲王年俸银,白银一万两,郡王五千两。这个公主在皇宫里面不像我们百姓想像这样,她母亲对皇子就比较亲,对公主就比较疏远。有的书说公主生下来,到出嫁能见她母亲也不过是几十面,主要是保姆把她带大。清朝公主的结婚年龄偏小,最小的是10岁,一般的是12岁、13岁、14岁,虚岁。公主结婚之后,很多人的命运,我觉得是不幸的,我可以举几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你比如说努尔哈赤,努尔哈赤有八个女儿,老大、老二结婚早一点,因为他刚起兵结婚早一点,从老三到老八,这六个女儿,我看了一下全是不幸的。
我举几个例子,努尔哈赤第三个女儿叫“莽古济”,先指婚给了哈达部的一个贝勒,不久就死了,这个女儿又改嫁,改嫁给蒙古一个人。因为莽古济她的哥哥是莽古尔泰,莽古尔泰跟皇太极发生了冲突,后来莽古尔泰就暴死了,因为莽古尔泰跟莽古济是同胞,牵扯到莽古尔泰,也牵扯到莽古济,莽古济就被杀了,皇太极的时候就被杀了,这是老三。
老四是穆库什,嫁给了乌拉贝勒,布占泰。布占泰又虐待她,最严重的时候,用鸣镝,带响的箭,要射穆库什,努尔哈赤知道以后,就非常生气,就亲自带着人到乌拉部把女儿领回来了,所以他这个四女儿结果也是很悲惨的。
再说他这个老五,努尔哈赤第五个女儿嫁给谁了呢?嫁给他开国五大臣之一,额亦都的儿子叫达启,当然达启就成了额驸。这达启骄傲跋扈,因为他父亲是开国大臣,他岳父是努尔哈赤,自己是额驸,额亦都就看不惯,有一天额亦都把他的儿子召集一块儿喝酒,酒过三巡,额亦都拍案而起,宣布,说达启,骄横无理,将来不仅败坏家风,而且败坏国门,把他推到一个屋子里面拿被子蒙住把他捂死了,这是努尔哈赤的姑爷,给勒死了。额亦都觉得事情大了,把额驸给杀了,额亦都就跑到努尔哈赤面前请罪,把这个原因给说了。努尔哈赤是既惋惜女儿守寡了,又赞扬额亦都为国之忠,没有处罚他。努尔哈赤这个第五个女儿她丈夫死了,她很可怜,她17岁就死了。
我再说老六,老六也很不幸,也是她父亲指婚,她的丈夫是27岁死了,她自己才活了36岁。再说老八,老八15岁结婚,她丈夫28岁打仗的时候阵亡,也是年轻守寡。这是努尔哈赤的金枝玉叶,我举了这六个例子,可以说这六个人的个人生活都是不幸的。皇太极的女儿,情况也相似。
清朝的公主,一共有82个人,包括刚一生下就死去的都算,到了结婚年龄的一般是虚岁十三四岁结婚。结婚之后,到了额驸家,和公婆分居,分开居住,因为她要单建立公主府,公主和额驸之间不是住在一块,住在外室,外面,公主不宣召,额驸不能去,公主宣召还要通过她那个管家婆来宣召。有的书说,公主得花钱,额驸也得花钱,买通管家婆同意,才可以把额驸召到公主屋子,同床共枕一次。所以清朝的公主在皇宫来说是金枝玉叶,出嫁之后,特别是很多人嫁到蒙古地区去,个人的生活是很不愉快,也很不幸福,很多人过早死亡,总的平均年龄,就是这82个公主平均年龄36岁,基本上都是在60岁之前故去的,过60岁是极个别的。再一个特点就是公主的婚姻全是指配的,全是政治婚姻。清朝对公主的管教应当说也是比较严的,公主出嫁之后,在额驸家对待公婆;是很讲究礼法的,虽然公婆见公主的时候,要用拜见皇帝的礼节,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公主对公婆是很尊敬,也很孝敬的,不是耍公主的脾气,跋扈,不是这样子。所以,应当说清朝对王子和公主的管教都是比较严的。
清十二帝疑案答疑 (五)
内容简介:
这是一个日出东方的王朝,她曾经雄姿勃发、屹立于世。是她缔造了一个民族的光荣与尊严;这是一个苍凉日落的王朝,她曾经丧权辱国、山河破碎。是她留给一个国家最深的伤痛与屈辱;当296年的兴衰荣辱、风云变幻逐一地成为过眼的烟云,当12位皇帝的文治武功、命运沉浮渐次地成为远去的背影,我们回望曾经的这样一次历史之旅,却依然会诧异于仍有如此众多的疑团与玄机未曾得解;我们重温曾经的这样一次心路历程,却依然会无奈于12位皇帝面孔的模糊与人生的粗略。
那么,12位皇帝是如何统治这个庞大的王朝,帝国的官员们究竟又有何能耐,竟然可以成功地维系了大清帝国296的江山基业?在大清无数的官员中,又有着一些特殊而神秘的官员,他们从未离开过紫禁城,他们的生活晦暗而不为人所知,他们究竟是一些怎样的人?同样,大清12位皇帝的死亡也呈现出一种神秘而奇异的规律,这个规律是什么?究竟又该如何解释?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阎崇年将与我们一同走进清朝形形色色的官员,解密皇帝之死。
(全文)
今天讲《皇帝职官》,职务那“职”,官员的“官”,我本来的题目是《清朝的职官》,我在来的路上就把题目改了,我说《皇帝职官》,因为清朝官员有个特点是皇帝任命,皇帝罢免,对皇帝负责,是皇帝的奴才,身居高官,自己还称“奴才”,所以我把这个清朝职官叫皇帝职官。清朝的职官这个制度,在入关以前在努尔哈赤时期,主要学习蒙古经验,也参照了女真的经验,譬如说设立理事官的制度,就是学习了蒙古的经验,那个时候还不是很规范。它有五大臣举行会议,后来,八和硕贝勒举行会议,后来把它叫做议政会议,或者叫做议政大臣会议,就一些重要问题一块讨论,努尔哈赤亲自参加,八大和硕贝勒共同讨论,也可以提不同的意见,共同磋商,决定国是。到皇太极的时候,职官有变化,就是重点学习中原汉族明朝的国家管理的办法,所以他设立了三院六部,二衙门,就是内秘书院、内国史院、内弘文院,三院。六部,就是吏、户、礼、兵、刑、工,六个部。还设立两个衙门:一个就是都察院,管监督,管监察,一个是都察院,管监察,一个是理藩院,重点管民族事务,特别是蒙古事务,也兼管对朝鲜的事务等。入关之后,清朝的国家,中央国家机关,主要参照明朝的国家机关的办法。在中央一个是设内阁,后来规范成“三殿三阁”大学士。
再就是设军机处,军机处是清朝特殊的,前代没有,后世也无。军机大臣人数不固定,一般五至七人,军机大臣再兼大学士,权力就很大,再就是六部:吏部管干部,户部管财政,礼部管典礼科举教育,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工部管建筑。清朝六部的特点,是双轨制,就是尚书满汉各一,侍郎就是副部,左右,左侍郎、右侍郎,满汉各一,就是四个侍郎,两满两汉,都察院主官是左都御史,主要管监察,下面设十三道御史,负责对各省的监察,理藩院主要还是管民族事务,蒙古、西藏等民族事务。
还有几个机构,比如大理寺,主要管对这个案子来重新地审查,那它朝廷会议都是什么人参加呀?清朝的朝廷会议,特别是康熙以后,“衙门听政”就是朝廷会议,皇帝亲自主持,六部尚书加上左都御史,大理寺卿,叫做“六部九卿”,每天早上聚会,讨论朝廷大事,能决定当时决定,定不下来就是再议,经过下面酝酿以后再讨论,这是行政这一套。军事还有一套八旗制度,是单独一个系统,和内阁和六部不是一个系统,八旗单独是一个系统,八旗我说过,就是三级,就是固山、甲喇、牛录,固山就是旗,八个固山,就是八个旗,那有人问,是不是正黄旗是满,镶黄旗是蒙和汉?不是这样,它是八旗满洲一共八个旗,是满洲,四正、四镶,旗的最高的官,开始叫固山额真,后来叫都统,蒙古八旗也是八个旗,主要是蒙古。汉军八旗,也是八个旗,四正、四镶,主要是汉军,就是汉人的一部分,所以清朝的官缺儿,四种,满蒙汉军,汉人就是不是汉军的那个汉人,这四个缺儿是有分配的,有比例的,满洲缺儿就是满洲人来补充,蒙古缺儿是蒙古补充,汉军缺儿是汉军补充,汉员缺儿就是一般的汉人来补充,有时候当然也有交替了,总体来说是这样,这是中央机构。
清朝的地方机构,三级,就是省、府、县三级,我就是大体说。
省最高的官是总督,巡抚,总督有的一个省一个,譬如说直隶总督,有的一个总督管两个省,譬如说两广总督,管广东、广西。有的一个总督管三个省具体情况不一样。还有巡抚,总督和巡抚他们的职权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相同的地方。各自开府,不是一个府,总督府、巡抚府,各自开府,权力有交叉。巡抚基本上一个省一个巡抚,也有的省是总督兼巡抚,这是特例。那总督和巡抚如果住在一个省城,分别开府,职权分工又不是特别明确,就容易经常造成一些不便之处,有人建议合,光绪的时候做了一些尝试,后来还是没有合。清朝皇帝考虑可能是便于互相制约,省里面还有三个重要机构,一个叫布政使司,这是个衙门,长官叫布政使,相当于现在的副省级,管财政,一般的行政事务。一个是按察使司,也是衙门,长官是按察使,管司法,一个是提督学政,长官就是学政,就是管教育,相当于现在的省教委,学政相当于教委主任,省教委主任这样的。所以,机构比较简单,主要就这三个,“府”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地市级,府的首长就是知府,副职就是同知,它有个副职,再下面是县,县的长官就是知县了,大家都熟悉了。
清朝官员有几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皇帝任命。总督巡抚不要说了,知府、知州不要说了,道员不要说了,一直到知县由皇帝任命,由皇帝罢免,一句话吧,由皇帝任命。
第二个特点,就是总督和巡抚军政合一。譬如说两广总督,他还兼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就是他还管军队,他这里头直接管理一部分军队叫“督标”,总督的“督”,标准的“标”。巡抚也是,巡抚一般也兼,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兼兵部侍郎,他管的那个军队叫“抚标”,巡抚的“抚”,标准的“标”,就是他在省这一级,他军政是统一的。就是清朝的总督和巡抚不仅有行政权,而且还有军权,这是清朝的一个特点。
第三个特点,就是行政司法统一。知县既是知县又是这个县的法官。大家看戏,知县开堂,他就是审判官,知府既有行政职能也有司法职能,总督和巡抚同样,除了行政权力、军事权力还有司法权力。因为皇帝是一元化的,皇帝既是国家元首,又是国家最高行政长官,还是国家最高军事统帅,还是国家最高的祭祀者。
清朝的官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内官,太监。太监在中国历史很悠久了,周朝就有,叫“阉人”,“寺人”,一直延续到清朝,清入关以前,努尔哈赤的时候,有太监了,但是很个别的。努尔哈赤跟各个贝勒下令,说你家里养的这些奴仆,在小的时候,你要把他阉割了,不然他长大以后,和你家里内室就容易发生淫乱,但是那时候是太监没有形成制度,那顺治入关之后,鉴于明朝灭亡原因之一,就是太监专权,多尔衮牢记明朝这个失败的教训,所以清朝进关之后,把很多明朝太监从宫廷里头赶出去了。后来发现了,宫廷里头没太监不行,它宫女那么多,有些事情要男性担任,男性不阉割又不行,那就只有太监。所以后来,就把一部分赶出皇宫的太监,又纷纷,又回来,继续做太监,数量当然比明朝少了。这时候的太监,竖了一块铁牌,下了一个禁令,就是避免明朝宦官专权的现象重演,这个铁牌很严格,是这样的:“明朝太监,专擅威权,干预朝政,开厂辑事,枉杀无辜,出镇典兵,流毒边境,甚至谋为不轨,陷害忠良,煽引党类,称功颂德,以致国事日非,覆败相寻,足为鉴诫,顺治告诫他的后世子孙,要以明朝太监为鉴戒”。所以清朝规定太监最高不能过四品,不能交往外臣,不得干预朝政。后来杀了安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