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35-翁美玲1959-1985-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自她返港当电视艺员后,亦经常返英探望父母,虽然她在电视界蹿红,但返英探亲,在华埠酒家品茗,未有露出骄态,给人好感。
翁美玲之死讯初传抵英国时,华人均认为是谣言,即后证实后,均感惋惜。”
自小独立惯了的翁美玲,对于自己想做的事情都很主动。一般来说,她对自己的决定是不会与继父廖锦棠如何商量的,顶多与母亲做些交流。不过对自己这位无血缘关系的女儿的内心想法,廖锦棠也采取“无为而治”的方法,并不过问。正如他自己所说的:“这些女儿家的事情,囡囡从不和我说,她总是对她妈妈讲,与她妈妈商量,征求她的意见,然后再由她母亲通知我。”廖锦棠语气之中,未尝没有一种不受尊重的失落感,不过他转而自我安慰地讲道:“其实她已经长大成人,还受过良好的教育……”
与翁美玲背景相似的影星是张曼玉,她们都是由选美而入行,不过翁美玲比张曼玉早出道一年,经过《射雕英雄传》的热播,她坐上了直升机,蹿红速度相当快速,很早便成为无线的一姐。
但是,无论从哪个方面看,翁美玲都没有张曼玉幸运。选美,翁美玲连三甲也没有进入,而张曼玉在翁美玲的参选的次年,便夺得了港姐亚军,以及“最上镜小姐”;在演艺事业的巅峰时刻,翁美玲为情自杀,而其时她的电视事业也开始在走下坡路,但张曼玉却在《新扎师兄》中大红,直接威胁她在无线的“一姐”地位,其后更是接替她完成了《桥王之桥》。翁美玲像颗流星,因为遽然消逝而使人怀念,张曼玉更让人感到钦佩和尊敬,是柏林电影节和嘎纳电影节的双料影后。这一些,都使翁美玲无法与张曼玉同日而语。
假设翁美玲没有自杀,她可能因为突破角色而持续走红,也很可能因为角色不断的重复而让观众消磨掉对她的“蓉儿”的热烈印象——这是很实际的可能。人们对翁美玲的印象至今依然是“蓉儿”,一般影迷甚至不知道她的作品除了《射雕》还有什么?《十三妹》、《决战玄武门》、《天师执位》这些电视剧都是相当陌生的名字。翁美玲因为早逝使她将“黄蓉”凝固为化石神像,且不管是否真的经典,都让她的热心影迷顶礼膜拜。
1982年的选美是无线电视台举办选美的十周年纪念,为了隆重场面,主办方特意制作了一枝价值十万元,在白金、黄金上镶满钻石的权杖,颁发给当年年度的“香港小姐”,从此,冠军可以获得一枝权杖成为港姐选美的传统。
在最后入围决赛的所有十五名佳丽中,翁美玲是最矮的一个,决赛时,她与其他十四名佳丽站成一排,她的位置在最中间,与周围的佳丽形成众星捧月之状,但因为最矮,而显得光芒黯淡,她没有收获到众星捧月的幸运,最后要进入“三甲”的梦想也成为镜花水月的空想。
总结自己的失败,翁美玲将它归结于自己的身高,在决赛的照片中,翁美玲在十五人中站姿最为中正严谨,与周围的佳丽相比,不但身高略差,表情也有些生硬,也欠缺风流妖娆,所以拿了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第八名,也未尝不是评委的公正选择。
“第三位出场的是6号翁美玲小姐,翁小姐芳龄二十三岁,身高1。59米,体重45。5千克,是一位纺织设计师。”在选美赛场上,主持人如此介绍翁美玲的出场。回答司仪提问的时候,翁美玲虽然对答并不流畅,但因为学识和经历丰富,回答得也很机巧,令观众和评委印象深刻。对于选美这样的大场面,翁美玲并没有感到怯场的惊慌。
《翁美玲1959—1985》 回港翁美玲回港(5)
这种胆大的性格,也是翁美玲帮助家里打点店铺时历练出来的能力。从香港去英国生活之后,翁美玲几乎每天都要帮忙照看家里的外卖店,她早已习惯了和店里的客人和店员相处。不用说店里是男性店员居多,翁美玲与他们一同干活一同吃喝,日子久了,就养成了一种像男孩子那样的主观倔强的性格,同时也好像男孩子一样喜欢热闹,喜交男性朋友。而她那些叔叔哥哥们,又因为她终归是个女孩子,而人人都争着去宠爱她,事事顺着她的心意。那阵子,宠她的人不只有店中的员工,还有她母亲、后父、谊舅父和一些婶母等等。
还在香港读高中的时候,翁美玲就以出众的容貌和活泼的个性驰名全校,被誉为“校后”。到了英国之后,顿成空谷幽兰,英国人缺乏对她这个东方人的“审美”。因此,那里的生活到底是平淡而无趣的,在中等学校毕业后,翁美玲先后进过剑桥大学和英国中央艺术学院,攻读布料设计,并尽量花时间广游博览,扩展自己的生活领域。而到了大学时代,她参加了英国华裔小姐选美,并获亚军。
港姐选美只拿到了第八名,翁美玲大失所望,心里愤愤不平,耿耿于怀。她不是一个十分看得开的人,也绝不认为自己只有这样的成绩,虽然选美过去很久,翁美玲始终不能介怀。舅父陈景在翁自杀身亡后接受了记者采访,回忆了这一段的故事。“囡囡一直耿耿于怀(港姐选美失败),她非常不服气,她不能当选港姐。她有时打电话回来,在电话里也常说,她这一生没有失败过,最失败的就是没有当选港姐。我曾经安慰她说,没有当选港姐算得了什么呢?反正现在无线对你器重,你这一口气理应咽下了吧?但她口里虽然说是,心里还是老大不服气的。”
没有当选港姐是一种遗憾应当可以理解,女人爱美,争奇斗艳当然是常事,但翁美玲把不能当选港姐当做人生的最大失败,并且是不服气的失败,怨天尤人,却是不智之举。也许在她心目中,落选不但意味着失败,也意味着她认为这个“港姐”的桂冠本来就属于她的,让她拿个第八名的安慰奖简直是种侮辱。翁美玲的这种心态已经超过了简单的争强好胜,而是一种心胸不开阔的表示,这种性格,也为她几年后的自杀埋下了伏笔。
《翁美玲1959—1985》 回港翁美玲入行(1)(图)
《翁美玲1959—1985》 回港翁美玲入行(2)(图)
《翁美玲1959—1985》 回港翁美玲入行(3)
进入《妇女新姿》节目组,同她一起主持的还有当届的港姐寇鸿萍,以及艺人森森等人。这是一份两年的合约,无线对她还有期待,这个节目只是让她小试牛刀。
同节目的资深艺人对她说:你迟早会红。
进入娱乐圈,翁美玲百感交集,但她说,她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她将要继续努力,让她制造的这一朵浪花溅得更灿烂。事实上,她的确溅起了不小的浪花,但那个浪花却不完美。
几个月之后,她接到了第一个广告,无线做她的代理,拍摄的花王洗发水的广告片,这是她第一次以表演的方式走上荧幕。再过一些时间,又有一家电影公司找上她,希望能请她出演影视剧,但她的东家拒绝了这个邀请。
翁美玲并没有因此失意,她获得了更好机会。无线很快从这次邀请中发现翁美玲是个可塑之才,于是将她调往戏剧组,不多久,便让她参演了一部电视剧《十三妹》,出演双格格。
这部戏改变了翁美玲的一生,她不仅因为这部戏的出演而为人所知,锻炼了演技,同时也在这部戏的演出中认识并恋上了汤镇业,为她未来的命运埋下伏笔。
港姐选美没有进入三甲,的确遗憾,所幸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不久“无线”看中了她活泼可爱的性格和她的学历,找她签了一份两年的合约,让她试试做《妇女新姿》节目的“新鲜主持”。当时和她一起主持《妇女新姿》的还有当届的港姐亚军寇鸿萍、青春小姐沈金玲以及陈齐颂、森森等人。
重新回到香港工作,竟然进了是非盛行的娱乐圈,翁美玲的心态百感交集,有梦想也有忐忑,在笑与泪之中,她写下了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感言:
“我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反之,我会继续努力工作下去,让这个‘浪花’溅得更灿烂。终于提起勇气和希望离开那可爱的英国,尤如八年前我离开香港,是一个抉择。八年了,无疑自己已适应那边的生活,清淡、安逸,像艘停泊在无波无浪小湖中的一只小船。或许停泊得太久。我要闯出这个小湖,看看小湖外的天地,我愿向一些浪花挑战!记得初回港时那份心情特别兴奋,因为一切都意味着新鲜和刺激,对我来说,这是一种无可抗拒的诱惑。我告诉自己这是你的选择,我甘心放弃那份安逸来迎接这个挑战。在我返港后的这四个月来,每天不停在转变、不停的接受,我简直无法安宁下来。从选港姐至今踏入无线工作,每一刻都是那么紧张,简直使我喘不过气来。无线参选港姐是给予自己一个很好的学习和适应机会,虽然没有获得任何头衔,但我已得到最宝贵的两样东西——从中吸取到很多经验和认识很多新朋友,这些对我来说相信会比较重要和需要。
“我竟然幸运地能进入无线工作,当初无线邀我演出时,我曾经犹豫不决过,因为辛辛苦苦在英国读完纺织设计回来,如果加入无线工作,岂不是学非所用,白白浪费了这辛苦多年的成果?不过,几经考虑后,我还是决定尝试演出电视。立即便引起很多人奇怪,为什么我会入无线?世事很多时就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但愿我的另一次抉择是对的!
“《妇女新姿》是我的第一份工作,当然要好好地珍惜它,更想尽量把它做好,可惜力不从心,因为离开香港实在太久了,对很多事物都感到陌生,加上广东话咬字发音也变得不大准确,故多多少少也会影响表现。如今有希望随着时间的练习和努力会有所改进。幸而公司上下的同事、朋友都给予我无限的帮助和鼓励,工作得也非常开心,更希望观众能谅解我的短处,给我一个学习的时间和机会!
我期望过、欢笑过,我也失落过、辛酸过……很多时,无论遇上了新朋或旧友都会自自然然问及我来港后的感受,一个听来多么切身的问题,奈何却感到如此难于解答呢?可能如今的感受与当日到港时,真是有些不同!
“正所谓触景可以伤情,故内心的情绪每每会因周围的环境、朋友、事物以至有所感触。记得当日踏出机场的步伐是如许的兴奋和自信。景物是新奇的、喧声是热闹的、阳光是温和的。八年前的一切又出现于眼前了,那些都是自己十分怀念的,那刻但愿所有人知道我多么欣喜。也不会去想那日后的日子和遭遇是怎样的
?
现在,我要把多年来的平淡生活置于脑后而去重投那繁华的——香港!虽然短短四个月中,已尝尽喜怒哀乐的滋味,我期望过、兴奋过、欢笑过。相对地,我也失落过;彷徨过、辛酸过。
我相信命运的安排,而人生路上的起伏,可用作磨练自己的,可以使我们更加成熟,所以我不能没有这些生命的花絮。有人乐极生悲,亦有人苦中作乐,甚至有人笑中有泪,这一切一切的悲与乐是视乎个人感受的表现,虽然每个人都有权保留自己内心的秘密,但有时自己不知不觉中会表露无遗。换上了自己,或者还可以吐吐心声,可是当无援的时候,那种孤寂和失落的感受真是苦不堪言。我更奇怪自己,为何对这儿的一切竟是如此的陌生?
“我有如一个开始学行的婴儿般,在摸索着前进,在寻找扶持我的人儿,在了解周遭环境,多么可怕的开始!尽管人类是最能适应环境的,但每一次的开始或转变都一定会带来无限的困扰和彷徨,抬起头来吧!要尽自己的本能去克服一切的挑战,但愿我是个幸运儿,会遇到那扶持我的人,告诉你呀!我已遥望到那广阔的前路了!”
翁美玲与其他明星和港姐一同主持节目,自然有不小的压力,以她争强好胜的性格,一定对节目精益求精,要求严谨。
不过自恃才华与学识兼备的翁美玲,还是认为自己做节目不错,虽然小错误难免,却不会出大的差错。在她给远在英国的母亲的来信中可以看到她的这种想法。
翁美玲与继父尽管他们一起在英国生活的时候,翁一回家,她的“棠叔叔”就会变着花样做她喜欢的食物犒劳她,但长大之后的翁美玲,还是与看着她长大的“舅舅”更亲近,虽然同样是没有血亲关系的亲人。
主持了《妇女新姿》,进了无线,也意味着翁美玲已经正式进军娱乐圈了,与此同时,也就要承担起娱乐圈的是是非非,绯闻、八卦开始缠绕着她。
记者在采访这位新晋的节目主持人的时候也不忘打探她的感情经历和私生活,刨根问底的结果是,翁美玲的初恋情人被附会为自小看着她长大的“舅舅”。
不乐意看到舅舅谈女朋友,以捣乱为乐,以拆散舅舅与女朋友的亲密关系为己任,是童年翁美玲的一段可笑的往事,在媒体娱乐记者的追问下,翁美玲也将这段过去懵懂的感觉“坦诚相告”,摆到了报纸娱乐版面。娱乐编辑自然也顺水推舟地将翁美玲的初恋情人牵强附会地八卦为“舅舅”陈景——毕竟,他们是没有血缘关系的甥舅关系。
《翁美玲1959—1985》 回港翁美玲入行(4)
已经身在娱乐圈的翁美玲当然能够理解这种八卦绯闻的娱乐性和它的出位效应,但这个绯闻登载出来之后,远在英国的家人也大感吃惊,特意去信询问,为了防止正在恋爱中的舅舅引起误会和不必要的麻烦,她特意回了一封信到英国,做了解释和澄清。
亲爱的妈咪、舅舅:
首先要申明,尤其舅舅不要骂我那篇登在《XX周刊》的稿子,在这娱乐圈里是喜欢“八”这些新闻的,正所谓他们喜欢把我的原意加料炮制,那位笔者是我的好朋友也来褒我,她要我说出一篇“初恋情人史”来宣传一番,本是好意,谁知告诉了那故事后不该写的也写了,他们才不理我的意思,务求达到吸引便是。所以无论杂志还是报章只可信三成,以后不要为看到些报道而致信,我已经习惯了,因为我没法处处去对证,喜欢我的会写得很好,反之便乱写,有些书根本就没有采访过我就可以写出一大篇访问词来呢!希望不要怪在文中写你们古老,因为十三岁的我你们当然管得很严啦!现在想起来真是好笑,不知不觉自己已有二十三岁了,倒希望不会长大呢!时时会有种成熟感包着自己,那是可怕还是可庆呢?妈咪、舅舅,我知道你们处处都是为我,只可能是太紧张了而已,这些都是要人大了才会体会得到的,时时刻刻都在猜想你们在做些什么?我怕你们为我担心或太寂寞,近日工作上比较忙,做节目,上堂,和月尾的话剧可把我忙透了,但相信有机会忙才是有福的,多保重,请代为问候父亲!
囡囡上
1982年7月,做节目主持人在电视上混熟了之后,翁美玲被广告商看中,为花王拍摄了一组洗发水的电视广告。这是她第一次以一个“表演”的姿态出现在电视荧屏。“花王”洗发水的广告拍得很漂亮,毕竟青春活泼,她抚弄一头秀发的POSE,也沿用了次年拍《射雕英雄传》里做可爱与撒娇的表情。
翁美玲进入《妇女新姿》节目组,成为电视节目的主持人,虽然同时合作的女星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