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科玉律-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沿着既定的路径,不管是经济、政治、还是个人的选择都可能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迅速优化;也可能顺着原来错误的路径往下滑,甚至被“锁定〃在某种无效率的状态下而导致停滞。而这些选择一旦进入锁定状态,想要脱身就会变得十分困难。
但不管是优化还是锁定,在“路径依赖”的背后,隐藏的都是人们对利益的考虑。
对组织来说,一种制度形成以后,会形成某种既得利益的压力集团。他们对现存路径有着强烈的要求,他们力求巩固现有制度,阻碍选择新的路径,哪怕新的体制更有效率。
而对个人来说,一旦人们做出某种选择后,在既有的道路中,他们会不断投入各种资源。如果哪天他们发现自己选择的道路不再适合自己、没有价值时,他们做出新的选择。这时,他们才发现前期的巨大投入可能会因为重新选择而变得不值一文。对任何人来说,这都是一笔很大的损失(经济学上称为“沉没成本”)。
路径依赖可怕的沉没成本
当一项已经发生的投入,无论如何也无法收回时,这种投入就变成了“沉没成本”。
举个例子来说,你花了10块钱买了一张今晚的电影票,准备晚上去电影院看电影,不想临出门时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
这时你该怎么办?
如果你执意要去看这场电影,你不仅要来回打车,增加额外的支出,而且还可能面临着被大雨淋透、发烧感冒的风险。
还有一个更为经典的例子。
有一个老人特别喜欢收集各种古董,一旦碰到心爱的古董,无论花多少钱都要想方设法地买下来。
有一天,他在古董市场上发现了一件向往已久的古代瓷瓶,花了很高的价钱把它买了下来。
他把这个宝贝绑在自行车后座上,兴高采烈地骑车回家。谁知由于瓷瓶绑得不牢靠,在途中“咣当”一声从自行车后座上滑落下来,摔得粉碎。
大家猜猜,这位老人是什么反应?
这位老人听到清脆的响声后居然连头也没回。这时,路边有位热心人对他大声喊道:“老人家,你的瓷瓶摔碎了!”老人仍然是头也没回地说:“摔碎了吗?听声音一定是摔得粉碎,无可挽回了!”不一会儿,老人家的背影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如果换成一般人肯定会从自行车上跳下来,对着已经化为碎片的瓷瓶捶胸顿足、扼腕痛惜,有的可能会经过好长时间才得以恢复精神。
每一次选择之后,我们总是要付出行动,而每一次行动我们总是要投入,不管投入的是人力、物力、财力还是时间。在做出下一个选择时,我们不可避免地会考虑到这些前期的投入,不管它还能不能收回,是否真的还有价值。
最终,前期的投入就像万能胶一样,把我们粘在原来的道路上,无法做出新的选择,而且投入越大,把我们粘得越紧。因此,可以肯定地说,“沉没成本”是路径依赖现象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
蘑菇定律程序员“编写”的蘑菇定律
“蘑菇定律〃是组织对待初出茅庐者的一种非常适用的管理方法,初学者被置于阴暗的角落(不受重视的部门,或打杂跑腿的工作),浇上一头大粪(无端的批评、指责、代人受过),任其自生自灭(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
据说,“蘑菇定律〃是上世纪70年代由一批年轻的电脑程序员“编写〃的,这些天马行空、独来独往的人早已习惯了人们的误解和漠视,所以在这条“定律〃中,自嘲和自豪兼而有之
。
相信很多人都有一段“蘑菇〃的经历,但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尤其是当一切都刚刚开始的时候,当上几天“蘑菇〃,能够消除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让我们更加接近现实。对一个组织来说,新进的员工都是一张白纸,能力和经验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给员工的起薪和工作都不会有太大的差别。
无论多么优秀的人才,初次工作都只能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蘑菇〃的经历对成长的年轻人来说,就像蚕茧,是羽化前必须经历的一步。因此; 是每个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必须面对的问题。
蘑菇定律年轻人的必经之路
事业中的很多机会都是在每一次单调的工作实践中挣得的,如果你一开始就不想从事单调的工作,那么你永远也不会得到提升的机会!只有投身到社会生活中去,在生活中摔摔打打,你才会知道你能遇到的机会是无穷无尽的。
因此,“蘑菇”的经历可以在你的事业上起到这样三种功效:
一、消除不切实际的幻象
很多年轻人,当他们走出校园时,总是对自己抱有很高的期望,认为自己一开始工作就应该得到重用,就应该得到相当丰厚的报酬。他们喜欢在工资上相互攀比,工资似乎成了他们衡量彼此价值的惟一标准。但事实上,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缺乏工作经验,是无法委以重任的,薪水自然也不可能很高,于是他们就有了许多抱怨。
一旦得不到重用,工资也达不到他们的预期,曾经在校园编织的梦想也逐渐破灭了。没有了信心,没有了热情,工作时总是采取一种应付的态度,能少做就少做,能躲避就躲避,敷衍了事。
因此,对他们来说,参加第一份工作时必须消除不现实的幻想,他们应该认识到,没有任何工作是卑微的、不足道的。
二、消除对成绩的沾沾自喜
对于初出茅庐者来说,在做完工作、取得成绩之后,总是希望上司和同事会注意自己,最好还能加上一两句赞赏;如果遇到挫折或做错某事,总以为别人时刻在盯着自己、随时准备责备自己。但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繁重的工作、生活的烦恼,没有人有时间刻意去注意别人。
而在组织中,为了获得上司和同事的注意,急于表现、发表轻率的意见都不是个好主意。这不但容易引起老员工的反感,也会留下夸夸其谈、不知轻重的印象。
三、磨去棱角,适应社会
要想在商场上游刃有余,不仅要有专业的知识和技术,还要有各种基本的能力。不过,光凭这些能力做事,还是远远不够的。成功的商人,都能把基本的能力融入人际关系和周围的环境中,简单地说,就是这些能力必须配合商场上的需求。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那些办事能力强、工作积极的人,都有某些共同的行为标准和思考模式。我们把这种成功的模式,称为商界适应行为。人们是否能够适应商场中的行为模式和游戏规则,会受到个人性格、意愿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
所以,对于刚刚参加工作的人来说,如果想在商界取得成功,那么适应社会、适应商业运作才是最重要的。
奥卡姆剃刀把烦琐累赘一刀砍掉
公元14世纪前期,从法国的一所监狱中逃出一个囚犯。
那时欧洲正处在黑暗的中世纪,一个犯人越狱算不了什么大事,可是这个人非比寻常,他是一位很有学问的天主教教士,人称“驳不倒的博士”。
他叫威廉,出生于英国的奥卡姆,人们叫他“奥卡姆的威廉”。他曾在巴黎大学和牛津
大学学习,知识渊博,能言善辩。由于他发表的言论有许多与当时的罗马教廷不合,因此被囚禁在法国的监狱。
在狱中过了四五年,他找到机会逃了出来,跑到巴伐利亚去找那里的王爷,他给王爷讲了一句很有名的话:“你用剑保护我,我用笔保护你。”于是正在和教廷闹别扭的王爷立刻收容了他。
随后他著书立说,名声大振。他对当时无休无止的关于“共相”、“本质”之类的争吵感到厌倦,主张唯名论,只承认确实存在的东西,认为那些空洞无物的普遍性概念都是无用的累赘,应当被无情地“剃除”。
这也就是他所谓的“思维经济原则”,概括起来就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因为他是英国奥卡姆人,人们就把这句话称为“奥卡姆剃刀”。
这把剃刀出鞘以后,剃去了几百年间争论不休的经院哲学,剃秃了活跃一千年的基督教神学,使科学、哲学从神学中分离出来,引发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谱写了全世界现代化的第一篇章,或者说是序曲。
经过数百年的岁月,奥卡姆剃刀已被历史磨得越来越快,它早已超越了原来狭窄的领域,具有了更广泛、丰富和深刻的意义。
在某种意义上,“奥卡姆剃刀”是一种“反动的”哲学。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就是不断为这个世界增添新的内容,而“奥卡姆剃刀”却不断地向我们的文明成果发出挑战,指出许多东西实际上是有害无益的,而我们正在被这些自己制造的麻烦压垮。
奥卡姆剃刀享受简单的生活
人们常有这样的感觉,整天忙忙碌碌,什么事情都还没干好,时间却总在不知不觉间流走了。
对大多数人来说,工作和上下班占据了整天的时间。现代生活又充满了各种诱惑,那么多信息要筛选,那么多产品在吸引着你。“我们试图占有一切,而这往往把我们弄得精疲力竭。”因此,简单生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难能可贵。
要简化我们的生活,就意味着对那些令我们花费金钱、时间、精力的事情加以区分,然后采取步骤去摆脱它们。下面是一些关于如何摆脱生活中的混乱而获得乐趣的建议:
1。开始新的一天前,尽可能把第二天需要的东西在头天晚上准备好。
例如,买一个可以定时的咖啡壶,在你起床的时候就自动开始煮咖啡;决定好要穿的衣服,包括首饰、丝巾和袜子;检查好衣服是否有污点、褶皱或掉了纽扣;把任何一件需要带出去的东西都放在门前。永远把钥匙放在同一个地方,研究证明,平均每个成年人一年中有16个小时在寻找丢失的钥匙。
2。清理你的家,你所购买的每一样家当都需要照料。
从点滴做起!一次整理一个抽屉或一个架子,如果它不适用了,就干脆扔掉它。有条理是一个好习惯,可以防止收集过程中的杂乱现象。永远不要“随手”把东西暂时先放在那里,别把夹克“暂时先”放在椅子上或把杯子“暂时先”放在水槽里。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别把东西放下,而要把东西放起来。”不这么做的话,就意味着现在没有一次做完,呆会儿就至少得做两次了。
3。温和地说“不”。
“不”只是个简单的字,却可以帮助人们一周内省下不少时间。温和而迅速地说“不”,给出一个简短的理由,如“我确实没有时间”,避免过于详细的理由,因为别人可能会在你的理由中找出你无法再拒绝的理由来。
4。别省小钱而费时间。
我们大多数人都被教导要节约金钱,却不知道更要节约时间。结果,我们甚至可能都没考虑到,我们为了省几分钱而浪费了更为宝贵的时间。是否真的值得为找一个画架的挂钩,在旧货市场里逛悠,而它就在你家附近的五金店里一眼可以看到。在饭店外面花上几个小时等外卖,而实际上只要花点小费就可以让人送货上门。别用“我可付不起这钱”的借口来搪塞自己,否则,你付出的代价就是你已浪费了两倍的时间来想同一个问题了。
5。关掉你的电视。
对很多人来说,如果他们把在电视机旁处于半催眠状态的时间拿出1/3来,生活就会简单得多。专家建议,应在看收视指南之前先安排好自己的活动日程,决定好要看什么节目后,把节目录下来,然后立刻关掉电视。再利用一些固定的时间,譬如,吃饭时或星期天的下午,去看录下来的电视节目。这样就省下了你在电视机前等待的时间。
在你听从这些专家的忠告以后,你的生活肯定会比以前变得简单。
而当你的生活变得简单后,你又可以从中获得什么呢?你将又有时间去做那些你最喜爱的事情了,不管是与孩子嬉戏,听心爱的音乐,还是去旅游。
享受你简单的生活吧,没有比这更美妙的了!
马太效应贫者越贫,富者越富
《圣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主人将要远行到国外去,临走之前,将仆人们叫到一起,把财产委托他们保管。
主人根据每个人的才干,给了第一个仆人五个塔伦特(注:古罗马货币单位),给第二个仆人两个塔伦特,给第三个仆人一个塔伦特。
拿到五个塔伦特的仆人把它用于经商,并且赚到了五个塔伦特。
同样,拿到两个塔伦特的仆人也赚到了两个塔伦特。
但是拿到一个塔伦特的仆人却把主人的钱埋到了土里。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主人回来与他们算帐。
拿到五个塔伦特的仆人,带着另外五个塔伦来到主人面前,说:“主人,你交给我五个塔伦特,请看,我又赚了五个。”
“做得好!你是一个对很多事情充满自信的人,我会让你掌管更多的事情。现在就去享受你的土地吧!”同样,拿到两个塔伦特的仆人,带着另外两个塔伦特来了,他说:“主人,你交给我两个塔伦特,请看,我又赚了两个。”
主人说:“做得好!你是一个对一些事情充满自信的人,我会让你掌管很多事情。现在就去享受你的土地吧!”最后,拿到一个塔伦特的仆人来了,他说:“主人,我知道你想成为一个强人,收获没有播种的土地,收割没有撒种的土地。我很害怕,于是把钱埋在了地下。看那里,那儿埋着你的钱。”
主人斥责他说:“又懒又缺德的人,你既然知道我想收获没有播种的土地,收割没有撒种的土地,那么你就应该把钱存在银行家那里,让我回来时能连本带利地还给我。”
然后他转身对其他仆人说:“夺下他的一个塔伦特,交给那个赚了五个塔伦特的人。”
“可是他已经拥有十个塔伦特了。”
“凡是有的,还要给他,使他富足;但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把他夺去。”
这个故事出于《新约·马太福音》,它的寓意是贫者越贫,富者越富。
上世纪60年代,知名社会学家罗伯特·莫顿首次将“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现象归纳为“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在人类资源分配上,《马太福音》所预言的“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现象十分明显:富人享有更多资源——金钱、荣誉以及地位,穷人却变得一无所有。
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朋友多的人,会借助频繁的交往结交更多的朋友,而缺少朋友的人则往往一直孤独;名声在外的人,会有更多抛头露面的机会,因此更加出名;容貌漂亮的人,更引入注目,更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