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困难是我们的恩人 >

第9章

困难是我们的恩人-第9章

小说: 困难是我们的恩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是天无绝人之路。这天下午,彩玲和几个同学去办事,路过县医院门口,只见一个40多岁的男人在医院门前疯了似的大喊:“谁卖血?谁卖血?谁卖血救命呀!”看这汉子气急败坏的样儿,一定是他的亲人危在旦夕了。彩玲一激灵:自己口袋里没钱,可自己血管里有血呀,拿血换钱,既不求人,又可解双方的燃眉之急,世界竟然有这等好事,真是老天爷开眼了!她一步蹿上去,拉住那汉子的衣襟,只说了一句“我有血”,就激动得说不下去了。
  人虽然说是瘦了点,可血不会瘦;人虽然说是小了点,可血的质量不一定差。彩玲诉说了自己的难处,那汉子和医生都被说动摇了,剩下的关键是血型相符不相符。上苍有眼!B型!危重病号正需要B型血。在这个特殊的时刻,爸妈竟在她血管里注入这么高贵的血型,让她能卖血支援哥哥,支援当兵的哥哥就是报效国家啊。她被众人簇拥着,众星捧月般进入病房,400多毫升鲜血离开她的身体,留给她的是兴奋,是成功,是向哥哥的一个交代。就在血液汩汩流淌时,她只希望能给哥哥多寄一点钱。直到一位老大夫大喊:“不敢再抽了,再抽小姑娘没命了!”她还有些怪罪那位老大夫。针头拔下来了,她不知道够不够200元。当着医生的面,那汉子竟掏给她800元!医生说少了点,彩玲却大喊:“不要了,不要了!太多了,太多了!”
  抽出血的身体特别轻盈,彩玲一口气跑到邮局,提笔就给哥哥寄了200元,并在附言上说:又卖了几只羊,需要钱只管来信说!
  从邮局走出来,彩玲又上药店,买什么药她不知道,只知道买治瘫痪病最贵的药,一下就买了185元。给舅舅还上200元,还剩200多元。如果这药见效,这剩下的钱,还要给母亲买药。她把800元在心里算了一遍又一遍,最后狠心也给自己花上一笔。她抽出5角钱,买了一根冰棒——口太渴了,渴得像吃了个火球。


68封泣血家书,字字都是美丽“谎言”(3)


  天助强者,火中凤凰飞天涯
  就在宋文山在部队努力拼搏的时候,有战友回家探亲返部队后告诉他,你们家出事了,你妹妹每封信都是在骗你!消息被部队首长知道后,立即批准他探家。千里风尘路,宋文山到家时已是傍晚时分。彩玲正在山坡上拔豆子,忽然看见山梁上冒出个解放军,再一看,是哥哥那熟悉的身影。她身子一软,就倒在地里了。宋文山冲上前去,与妹妹抱头痛哭。哥哥哭自己作为男子汉,竟然让妹妹为他支撑了整整两个春夏秋冬;妹妹哭自己终于把哥哥盼回来了,自己的努力总算有了结果。哥哥那一身鲜亮的军装,有自己的一半啊!
  宋文山回到部队,拿出妹妹写给他的68封报平安的家书,部队会写文章的战友立即挥笔成文,当地报纸很快发表,一下子就刮起了新闻旋风。在人心浮躁的商品社会里,一个陕北少女用自己羸弱的身体、纯朴的心灵,给世人吹来了一股清凉的春风。随后,信件和汇款压弯了乡邮递员的车梁,将近6万元的捐款,不仅让彩玲还完了所有债务,还把母亲送到延安大医院治疗。母亲去世后,还剩下2万多元。彩玲把钱送到吴旗县文教局,让文教局把这些钱分给那些像她一样的贫困学生。于是,一个以她名字命名的“彩玲助学基金会”在陕北高原诞生了。2000年,彩玲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西安财经学院。
  如今的彩玲靠国家奖学金努力学习,并担任班干部。这么好的女孩儿,人们都在关注她,深信日后她一定会给国家、给民族创造许多亮丽的色彩!
  阅后感悟
  阅读重点推荐:
  “宋彩玲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和处处为他人着想,对家庭负责的美好心灵应为学习重点。”
  你觉得还有哪些可以作为阅读重点呢?不妨将它找出来。
  编者心声:
  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有的人常常会绝望,怨天尤人,并从此一蹶不振,成为生活中的弱者。然而,宋彩玲,这个当年只有15岁的女孩子,面对父亲摔死、母亲瘫痪这样天塌地陷般的灭顶之灾,她没有后退,也没有绝望;她既不放弃学业,也不将家中遭遇告诉刚入伍的哥哥。她那战胜困难的勇气,她那征服命运的不屈性格,她那吃尽千辛万苦也要孝敬瘫痪的母亲、支持参军的哥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她那无论多苦多难也不放弃学业的拼搏精神,真可谓感天动地。她的事迹告诉青少年:苦难只不过是弱者向命运屈服的借口罢了,对于强者来说,苦难其实是磨炼意志,提升本领的绝好机会。因此,在成长的道路上,当你怨这个、怪那个的时候,当你叫苦叫难的时候,当你对学业、对前途失去信心的时候,请你别忘了读读宋彩玲的事迹。因为,她会告诉你,青少年在漫漫人生长路的要紧处,路究竟该怎样走,人该怎样做……
  你同意我的观点吗?你一定还有更深更好的感受,请赶快记下你闪光的想法,时时提醒自己,将来你必成大器。


李勇:带着爸爸去上学


  我出生在甘肃省宁县瓦斜乡一个农家,6岁开始上学,一年后,父亲中风瘫痪了,家里的日子此后一直紧巴巴的,生活非常清贫。
  父亲生病后,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了母亲肩上,记忆中母亲永远是小跑着做事,她要伺弄20亩地,要照顾不能自理的父亲,还要供年幼的孩子上学。这种经年累月地身心疲惫,一点点地吞噬了母亲的健康,1995年,母亲在一个午后突然倒下,就再也没能起来。
  母亲的突然病逝几乎把我砸懵了,虽说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但一直以来我都是在帮妈妈做事,打猪草、给父亲接屎接尿、自己养兔子交学费……我心疼妈妈,但还没能到能支撑起这个家的时候,也一直从心里对妈妈有很强的依赖,正因如此,妈妈的突然离去,使我一下子失去了生活的重心。
  埋葬妈妈后,回到凌乱不堪的家里,看着歪坐在炕上神情恍惚的父亲,那一刻,我知道自己必须担负起这个家,生活也许会更艰辛,但我必须担着它继续下去。那一年我上初三,正在准备中考。在繁重的课业与父亲病弱的身体之间,我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我要学会蒸馍、洗衣服、要伺候父亲起居,还要从书本上学一些不懂的护理知识……此外,在学习上我一点也不敢放松,母亲希望我能上大学,这也是她临终前最大的遗憾,她知道我喜欢读书。
  也就在这一年,我参加了全国初中化学大赛,获得甘肃赛区的一等奖,并在6月份的初中毕业统考中,考出了全县第二的好成绩;8月份,我参加了全县中专招生考试,以第四名的成绩被庆阳师范录取。我没像妈妈希望的那样考高中上大学,因为我必须及早自立。
  接到录取通知的兴奋很快就被“500元学费和父亲怎么办”的痛苦所取代。学校所在地离家25公里,坐机动三轮车也要走一个小时,往返照顾父亲根本不可能。当时摆在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辍学,靠打工挣钱照顾父亲;另一条路就是背起父亲去上学,在学业与生活的压力下经受更多的艰辛。v
  我喜欢读书,所以后一条路是我唯一的选择。我也曾经是一个恋家的孩子,记得第一天上学,就是被姐姐骗着留在教室里的,可后来我就喜欢上了读书。上学迟到,怕被老师批评,我会站在外面听一上午课;冬天上学路远天黑,心里虽然害怕,却从来没有成为我上学的障碍,家里的一条狗陪送了我很多年。我越来越习惯于通过书本了解外面的世界,喜欢在书中幻想未来,学校、老师、同学成为我生活中很重要的内容。所以,我不能舍弃上学。
  就这样,开学前,我把家里积存下来的200公斤玉米、400公斤糜子和一些杂粮全部卖掉,凑了1000元钱,之后带着瘫痪的父亲来到25公里以外的西峰市,开始我的中师生活。
  我在学校附近以每月40元的租金租了间平房,又用家里的破铁桶做了个简易火炉,再搭个锅灶,就这样把我和父亲的家支了起来。
  因为是师范,所以我每月有四五十元的生活费,这样多少能补贴一下我的生活费用。每天早晨6点起来,我总是先到学校上早操,在学校吃早餐,再打一份回来给父亲。之后去上课,到10点课间操时,我再跑回去,帮父亲穿衣服洗漱,再把便盆、收音机等东西放在他随手能够拿着的地方。中午回来比较细致地做一餐饭,下午去上课,晚上再做饭,吃完饭后到学校上晚自习。学校9点半下晚自习,10点熄灯,因为和爸爸住在一起,我晚上能多看会儿书。
  这样一天下来,我总共要在学校和家之间穿梭6次,休息日赶上天好,我还会用架子车拉爸爸出去晒太阳,散散心。一次中午放学回家来,一进屋便是刺鼻气味,因为没搞好,爸爸把大便弄得到处都是。看着爸爸很紧张的样子,我心里很难受,就给他洗涮收拾。再洗菜做饭时,我就会有难受的感觉……不过慢慢地,我也习惯了,并且能尽量提前把一些事做好。爸爸有时看着我会很难过,觉得是他拖累了我,一直到去世时他都这样对我说,可我从来没有累的感觉。爸爸不知道,其实他也是我的精神寄托,有他在,我心里觉得踏实,能用自己的手给爸爸做饭,我有一种很舒服的感觉。
  阅后感悟
  阅读重点推荐:
  “我越来越习惯于通过书本了解外面的世界,喜欢在书中幻想未来,学校、老师、同学成为我生活中很重要的内容。所以,我不能舍弃上学。”
  “……之后带着瘫痪的父亲来到25公里以外的西峰市,开始我的中师生活。”你觉得还有哪些可以作为阅读重点呢?不妨将它找出来。
  编者心声:如今,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爸爸妈妈(有的还有爷爷奶奶)围着独苗苗转。我们怎样想象一个农村孩子为了求学,不仅要自己挣学费,帮家里干农活,甚至还要独自一人带着瘫痪的爸爸去上学?真可谓什么艰难困苦都阻拦不了有志者求学的道路!任何困难和重负也压不垮奋斗者的铮铮脊梁!你同意我的观点吗?你一定还有更深更好的感受,请赶快记下你闪光的想法,时时提醒自己,将来你必成大器。


陈胜:成功者独白


  chenggongzhedubai
  作为一名学生,尽管有过1998年高考惨败的经历,由于1999年获山西省高考文科第一名的幸运,我也可算是一个“成功者”了。当然,所谓“成功”也只就考试而言。“成功”是好事,可也不免带来许多烦恼,其一就是在各种场合应付许多关于“秘诀”、“方法”、“经验”的“拷问”。人们往往以为,正如大仙必有“灵符圣水”,良医必有“祖传秘方”一样,“状元”也必然有所谓“宝典”、“秘诀”之类,于是便有许多希望找到“终南捷径”的人们,不厌其烦地利用各种渠道,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试图从“成功者”口中得到“秘诀”。我就常常不得不在不同的场合回答这一方面的问题,看到提问者热切的眼光,我总是感到非常的为难,绞尽脑汁的回答是在学习上要“独立思考”、“注意理解”、“举一反三”、“提高效率”。我之所以能够成功,绝不是因为得到什么特别有用的“秘诀”,而是因为身体力行地实践了一些被人们“封杀”的尽人皆知的方法和原则,并且能够一以贯之,舍此无它。
  我家住山西省南部一个小村庄,名叫“白窝村”。村如其名,一穷二白。我家则是村里数得上的困难户。家境宽裕的朋友可能很难想象我们家的境况,我在这里举几个例子。我小时候,家里经常连几个钱甚至几毛钱的现金都拿不出,我至今清楚地记得,有一次上学要用两毛钱,家里拿不出,妈妈只好去别家借,后来还因此受别人的嘲笑。全家人的吃穿用都已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地步了,全家的衣服都由母亲或奶奶亲手缝制;一年到头饭桌上摆的都是自己腌的咸菜,能有一盘炒菜就算很难得了;全家没有一样像样的家具,时至如今,十几年了,家里添置了两样家具:一台勉强能看的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一件自己做的立柜。我们兄妹三个童年时代也从不曾与糖果、玩具之类有缘。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生在这样的家庭,我很小就懂事了。我知道家里的一针一线都来之不易,应该珍惜,我从不向父母提出任何“过分”的要求,只要可能,我尽量节省,我从来不曾主动要求父母买零食或新衣服或玩具,现在想起来,我有时忍不住为自己感到骄傲;我懂得体谅亲人们的艰难,我从不曾因为物质条件的窘迫而对亲人有过一丝一毫的埋怨,我很清楚,他们已经付出了太多,给予我太多,他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绝不亚于天底下任何人,穷困不是他们的错,我对于他们只有感激和愧疚。
  当我在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我已经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做了,我已经很清楚自己肩上的责任了。我不能眼看着我的亲人们再为柴米油盐而发愁,我不能让我的亲人们再贫困中苦苦挣扎,一句话,我不想看着爱我和我爱的人们继续承受他们正在承受的苦难!所以,我必须好好读书,只有这样,我才有可能改变亲人们的命运。
  从那时起,直到现在,我从不曾忘记我肩负的责任,正是它伴随我走过十几年的求学生涯,随时给我以鞭策和激励,没有它,我也许不会“成功”。
  阅后感悟
  阅读重点推荐:
  “我从不曾因为物质条件的窘迫而对亲人有过一丝一毫的埋怨,我很清楚,他们已经付出了太多,给予我太多,他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绝不亚于天底下任何人,穷困不是他们的错,我对他们只有感激和愧疚”。
  “当我在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我已经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做了,我已经很清楚自己肩上的责任了。我不能眼看着我的亲人们再为柴米油盐而发愁,我不能让我的亲人们再在贫困中苦苦挣扎,一句话,我不想看着爱我和我爱的人们继续承受他们正在承受的苦难!所以,我必须好好读书,只有这样,我才有可能改变亲人们的命运。”
  你觉得还有哪些可以作为阅读重点呢?不妨将它找出来。
  编者心声:
  不但不以家境贫困而自卑,反而却以出身在这样的家庭而骄傲。这样的少年必然会从贫寒的家庭中吸取无穷的力量。
  “从不曾因为物质条件的窘迫而对亲人有过一丝一毫的埋怨”,这样的少年必然要将对亲人的理解和感激化为拼搏的巨大动力。“我从不曾忘记我肩负的责任,正是它伴随我走过十几年的求学生涯,随时给我以鞭策和激励,没有它,我也许不会‘成功’”。这样有责任感的少年理所当然会成功。
  你同意我的观点吗?你一定还有更深更好的感受,请赶快记下你闪光的想法,时时提醒自己,将来你必成大器。


郑国民:除了奋斗,我别无选择(1)


  我出生在辽宁省朝阳市的一个非常偏僻的小山村。父亲在我不满3岁时就去世了,当时我妹妹刚出生两个月。一家人的生活只能靠母亲在生产队里挣工分来维持,那时的生活非常艰难。
  在我的人生中,我最感谢的是母亲,她不仅给了我强健的身体,而且教我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质。母亲在昏暗的油灯下为我们缝补衣衫的身影,背着柴火在山路上蹒跚而行的脚步,还有那掩饰不住辛酸的苦笑,都深深地印在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