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故事-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继被称为匈奴人、蒙古人、土耳其人和鞑靼人。他们恰如北欧或中亚的日耳曼人,变化、分裂、结合又再结合,虽然在名称上变化多端,但在本质上确是同源的。这些蒙古系游牧民族,比北欧民族更早拥有马。公元前约1000年的时候,他们还在阿尔泰山附近独立地发现了铁。与西方的游牧民族一样,东方的游牧民族也曾经屡次完成政治上的统一,成为若干定居文明地区的征服者、统治者乃至复兴者。
欧洲与西亚最早的文明并不是北方人或闪族人的文明,同样地,中国最早的文明也不是蒙古人的文明。据推测,中国最早的文明为黄褐色人种文明,与最早的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以及达罗毗荼文明相似。在最早的中国文明开始之际,已经有过征服与融合的现象。不管如何,公元前1750年前后,中国是已经出现了数量众多的小王国与城邦,它们都向兼为大祭司的皇帝——“天子”效忠,并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天子纳贡。公元前1125年,商朝灭亡,取而代之的是周王朝。周王朝的统治虽然很松弛,却也能维持中国的统一,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印度的阿育王或埃及的托勒密王朝的年代。周朝渐渐地步入了分裂的命运,匈奴入侵并建立了自己的王国,诸侯也停止向周天子进贡,成为独立的统治者。一位权威的中国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的时候,中国有5000到6000个事实上独立的国家。这就是中国人在其记录上所称的“春秋战国时代”。
在这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出现了大量的知识活动,也出现了一些地区性的艺术和文化生活的中心。假如我们能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便可以知道中国也曾经有过他们自己的米利都、雅典、贝嘉蒙和马其顿。关于中国这段分裂时代的历史,目前我们只能为读者整理出一个模糊的轮廓,因为我们所知道的实在有限。
正像分裂的希腊出现了哲学家,亡国被虏的犹太民族中间出现了先知一样,在当时混乱割据的中国也出现了许多圣哲先贤。似乎正是这种不安定刺激了那些优秀的头脑,促成了伟大思想的诞生。孔子出生于贵族之家,曾经在鲁国担任过官职。孔子基于某种与希腊人相同的冲动,创办了一所学校,在学校里从事知识的探求与传播工作。当时中国纷乱秩序、礼崩乐坏的现象使孔子深为悲憾,他怀抱着改善政治、改良人民生活的理想,踏上了周游列国的道路。孔子的目的是找寻一个愿意实现他的政治和教育理想的王侯,然而结果让他大失所望。虽然孔子也曾找到过这样的王侯,但宫廷里的阴谋与斗争不仅使他所提出的改革方案落空,而且还损害了他的声誉。有趣的是,在孔子去世150年之后,希腊的哲人柏拉图也在寻求王侯以实现其政治抱负。有一段时间,柏拉图曾经充当过西西里岛叙拉古国王迪奥尼修司的顾问。
第十五部分:阿育五与孔子、老子孔子与老子思想
孔子在失意中逝世。他说:“夫明王不兴,而天下其孰能宗予,予殆将死也。”虽然如此,他的思想却具有比他在失意绝望时所想象的更大的活力,并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根源。孔教也成为中国人所谓的三教之一,另两者即为佛陀之教与老子之教。
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提倡圣人君子之道。他重视个人的行为,这与释迦牟尼重视无我的平静,希腊人重视客观的知识,犹太人重视正义,都如出一辙。在所有伟大的先贤当中,孔子是最具有关注公众精神的人物。他为社会的混乱情形而忧心忡忡,为了实现理想中的世界,力图说服每个人都要培养自己高尚的人格。孔子提倡每个人都要尽可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以使自己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行为都符合礼法。孔子为中国人树立了理想的做人标准:彬彬有礼,大公无私,严于律己,这就是他所说的“君子”。孔子为这一理想赋予了永恒的形式,并使之在中国北部得到了发展。
老子曾经长期任职于周王朝的皇家图书馆,他的思想比孔子更神秘,让人无法捉摸。老子所阐释的,似乎是要让人们对于俗世的快乐与权力保持一种斯多噶式的漠然,从而回归到过去那种单纯的生活中去。老子的著作文体简洁,但却极为幽玄,就像谜语一样难于理解。老子死后,他的思想与释迦牟尼的教义一样,被演绎曲解,许多复杂怪异的戒律与迷信也就移花接木地掺杂在其间了。中国与印度一样,新思想往往不得不与人类在幼年时代所产生的掺杂着巫术或传说的原始思想做斗争,结果新思想总是被赋予各种奇异的、不合理的、古老的仪式。在今天的中国,佛教与道教(基自老子的教义而形成的宗教)都是一种有僧侣、庙宇、祭司和牺牲的宗教,在形式上与古代的苏美尔以及埃及的宗教有着同样的风格。但是孔子的学说则不同,由于孔子的思想简明而直接,所以能够保持真传而没有受到后世的曲解。
中国北部的黄河流域地区,人们大多信奉儒教,而中国南部长江流域的人们则大多信奉道教。从那时起,在中国所发生的一些事情中经常都可以看到这两种精神之间的冲突——即北方精神与南方精神的冲突。到后来,这种冲突演变为北京与南京之间的冲突,北方的官僚气质趋于方正、保守,而南方的官僚气质则明显带有怀疑、优雅、浪漫而敢于冒险的精神。
到了公元前6世纪,中国的分裂到达了最严重的阶段。周朝衰微,失去了权柄。老子辞去了官职,归隐山林。
当时中国有三个地方性强国,齐与秦是北方的强权,楚则在长江流域称霸。最终,齐与秦联盟,使楚国屈服,楚国被迫与之签订了解除武装的条约。秦国的势力更为强大一些,在印度的阿育王时代,秦掠夺了周王的献祭器物,取代周王而实施祭典。秦始皇于公元前246年继王位,继而于公元前220年称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一统天下的皇帝”。
秦始皇比亚历山大更幸运,他在位的时间长达36年之久。他强有力的统治造就了中华民族新的统一,也开启了中国的繁荣。另一方面,秦始皇与从北方入侵而来的匈奴人展开了激战,为了防御匈奴人入侵,秦始皇开始构筑伟大的万里长城。会拥戴自己的君王,但这些君王不再是祭司,也不再是神,而只是大家的首领或者伙伴们之中的领导者。
在公元前6世纪以后的数个世纪当中,古代传统在世界各地趋于崩溃,寻求新道德和新知识的精神开始觉醒。在人类的伟大进步活动的过程中,这种精神一直存在着,现在只不过是又觉醒了而已。读书和写作不再是少数的领导阶级和富人阶级的专利,普通的老百姓现在也可以从事这一工作了,知识对于人们来说不再是祭司们的神秘能力。另外,马匹增加了,道路也开始被拓宽,旅行和运输行为日渐频繁。为了交易的便利,人们开始铸造货币。
第十六部分:古罗马帝国罗马与迦太基(1)
在此,我们要将目光从远东的中国转移到地中海的西半部。我们要为读者讲述在人类史上命中注定要扮演极重大角色的城邦——罗马的故事。
本书一直没有讲到意大利。公元前1000年左右,意大利是山岳与森林之国,人烟稀少。雅利安民族已经开始在这个半岛上建立了小镇与城市,意大利南端则散布着希腊人的殖民地。裴斯茨姆宏伟的废墟是当时早期希腊人的作品,它让我们遥想到当年希腊人的风采与威望。伊特鲁里亚人似乎是与爱琴民族关系较近的非雅利安民族,他们在当时定居于意大利半岛的中央部分,靠征服种种雅利安族而保持着旧有的生活方式。罗马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时,只是台伯河畔的小小商业都市而已,其居民大多为受伊特鲁里亚人国王统治的拉丁语人种。根据古老的资料记载,罗马是在公元前753年建立的,比腓尼基的大都市迦太基晚了半个世纪,这个时间正是最早的奥林匹克竞技大会后的第23个年头。但在罗马的公共广场上,人们却曾经发掘出远比公元前753年早的伊特鲁里亚人的坟墓。在那值得特书一笔的公元前6世纪,伊特鲁里亚人的国王被放逐(公元前510年),从此,罗马成为由贵族阶级支配平民阶级的贵族主义共和国。除了操拉丁语之外,罗马共和国与诸多贵族主义的希腊人共和国并没有什么不同。
几个世纪之间,罗马的历史乃是平民追求自由、参与政权的长久而无间断的斗争的历史。这种斗争我们也很容易在希腊发现,它就是希腊人所称的贵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斗争。结果,平民将大部分贵族的城寨攻破,赢得了生活上的平等。他们还打破了旧有的排他主义,扩大了市民权的范围,使得外来人和被征服的民众都可以享受市民权。当时,虽然罗马内部的斗争还在不断持续,但罗马却没有停止对外的扩张。
罗马势力对外的扩张,开始于公元前5世纪。在这之前,罗马人也曾经冒险与伊特鲁里亚人作战,但在大多数战役中都遭遇了败绩,甚至连距罗马不过数里的伊特鲁里亚城堡威伊都未能攻克。然而公元前474年,伊特鲁里亚人遭逢了不幸。他们的舰队被西西里岛的叙拉古人歼灭,同时,北欧系的高卢人也从北方侵略而来。伊特鲁里亚人受到罗马人与高卢人的夹击,结果一败涂地,最终从历史上消失了。威伊被罗马人占领,高卢人则又对罗马发动了攻击。公元前390年,高卢人侵入罗马,在城市中大肆破坏。但他们始终未能占领罗马人在卡比多山岗上的议事厅。他们曾发动过一次夜袭,但因偷袭的那天晚上群鹅高鸣而告失败。最后,罗马给了这些入侵者一笔钱财,高卢人遂退回到意大利北部。
高卢人的入侵,不仅未使罗马人一蹶不振,反而促使他们不断向外扩张。公元前300年,罗马人征服了伊特鲁里亚人,并将他们同化,罗马的势力扩大到从阿尔诺河到那不勒斯的整个意大利中部。这不过是数年之间的事情,同一时间段内,菲利浦正在马其顿和希腊扩张其势力,亚历山大则正在侵略埃及和印度。而当亚历山大的帝国土崩瓦解时,罗马人却已成为东方文明世界所瞩目的民族。
在罗马的北方有高卢人,南方则是希腊人的殖民地,分布在西西里岛以及意大利半岛的脚趾尖和脚跟部分。高卢人是大胆顽强的好战民族,因此罗马人在国界边设有城寨或堡垒以防备其入侵。在南方的希腊人诸城邦,主要有大伦吞(今日的塔兰托)、叙拉古等,它们不仅未能对罗马人构成威胁,反而很怕罗马人。这些城邦为了对抗新的侵略者,正在四处寻求援助。
前面已讲到亚历山大帝国的分裂,其领土被麾下的将领及随从瓜分。这些冒险家之中,有一个亚历山大的近亲叫皮洛士,他在伊庇鲁斯建立了一个新国家,位于亚得里亚海对岸,那个与意大利南端相对的地方。皮洛士的野心就是成为大伦吞、叙拉古等希腊城邦的保护者及统帅,就像马其顿的菲利浦一样。他拥有在当时而言是极其强大的军队,其中包括步兵方阵和萨利骑兵队——与最早的马其顿骑兵队同样优异,另外还有20只战象。皮洛士率领军队入侵意大利,在希拉克利(公元前280年)及奥斯卡兰(公元前279年)两次击败罗马军队,将之逐向北方。
其后,皮洛士又把注意力转向对西西里岛的征服。然而,此举引起了更可怕、更强大的迦太基的反感。迦太基似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距离西西里岛很近。如果这位新的征服者皮洛士占领西西里岛的话,必将威胁到迦太基的安全。迦太基人还清楚地记得半世纪前他们的母市提尔所遭受的不幸命运。因此,迦太基向罗马派遣舰队,一方面是鼓励,另一方面则是胁迫,总之,迦太基要罗马继续战斗。同时,迦太基的舰队切断了皮洛士的海上交通。罗马军队则重整旗鼓,准备与皮洛士的军队展开会战。皮洛士发现了罗马军队的进攻迹象,于是在位于那不勒斯与罗马之间的篷尼贝温陀向罗马军队的阵地发起冲击,结果却遭到了强烈的反击。
恰在此时,皮洛士突然接到了请求他马上回去的信息,原来高卢人从南方侵入了他的国家。这次,高卢人并没有入侵意大利,因为罗马边境的防线太坚固了,无法攻破。于是他们便经过伊利里亚(即今天的塞尔维亚与阿尔巴尼亚)攻入了马其顿与伊庇鲁斯。皮洛士三面受敌,只好丢弃征服的梦想退回国内,当时是公元前275年。罗马的势力因此而扩展到墨西拿海峡。
第十六部分:古罗马帝国罗马与迦太基(2)
墨西拿是一个希腊小城邦,位于海峡对面的西西里岛岸上。不久,墨西拿落入海盗手中。当时迦太基人已经成为西西里岛上的霸主,且又与叙拉古订有同盟,因此公元前270年的时候,迦太基出兵镇压了这些海盗,并在墨西拿留下了守军。海盗向罗马求救,罗马竟然答应了海盗的请求。于是在墨西拿海峡,以商业著称的迦太基与新的征服民族罗马之间产生了正面冲突的敌对关系。萨拉米斯会战,其主舰还只有三层桨。但是,罗马人尽管缺乏海战经验,却仍能组建可与迦太基舰队相抗衡的舰队。他们在新组建的舰队里,配备了希腊水手。为了足以与迦太基的舰队对抗,他们还发明了接近敌船将它勾住的排钩和吊桥,从而弥补了自己航海技术不足的弱点。迦太基战舰迫近的时候,想用撞角撞毁罗马船只,罗马兵就用巨型排钩勾住迦太基军舰,然后搭上吊桥杀将进去。在迈利(公元前260年)与厄克诺马斯(公元前256年)两役中,迦太基军队不幸败北。他们虽然在迦太基附近杀退了罗马的登陆军队,却在巴勒摩吃了一记败仗,损失了104只战象。当罗马军队凯旋时,这些战象成了广场上的奇观。其后,罗马军队也被击败了两次,但却能够东山再起。公元前241年,罗马军队在亚加得安群岛的海战中击溃了迦太基海军的残部。迦太基只得乞和,将除了叙拉古以外的整个西西里岛割让给了罗马。
其后22年间,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维持了和平的状态。这是因为双方的国内都是内乱不断所致。在意大利,高卢人又一次南侵,威胁罗马城,罗马军队仓皇迎战,为了取得胜利,罗马人甚至以活人祭祀神灵。不过罗马人终究在特拉蒙剿灭了高卢人。罗马军队长驱直入,推进到阿尔卑斯山,将其领土扩展到亚得里亚海岸边上的伊利里亚。迦太基国内却是暴动不止,科西嘉岛与撒丁岛相继叛乱,几乎使迦太基无法恢复元气。然而,不可忍受的侵略行为又降到迦太基人头上——罗马人竟吞并了这两个背叛的岛。
当时的西班牙直到北方的埃布罗河都是迦太基的领土。罗马人以此河为界,压制着迦太基。迦太基人如果敢渡过埃布罗河,罗马人即认为是对罗马的挑衅行为。终于在公元前218年;迦太基军队被挑拨起来,以在人类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指挥官汉尼拔为统帅,渡过了埃布罗河。汉尼拔领军从西班牙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军到意大利,并煽动高卢人攻击罗马。第二次布匿战争持续了15年,都是在意大利境内进行的。汉尼拔在特拉西美湖和坎纳等地使罗马军队屡遭败绩。在汉尼拔远征意大利期间,没有一支罗马军队战胜过他。然而,罗马人却另派了一支军队在马赛登陆,截断了汉尼拔与西班牙的联系。由于缺乏攻城武器,汉尼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