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故事-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外,笔者要提醒读者们特别注意:公元前6世纪在人类的历史上是如此重要的一个世纪,因为在这个世纪里,希腊的哲学家开始了探讨有关这个宇宙以及人类在这个宇宙中的地位的工作;同时,以赛亚也正在把犹太人式的预言发展到顶峰;并且,正如后文将述及,释迦牟尼开始在印度传教,孔子和老子也开始在中国讲学。从雅典到太平洋,人类的精神正弥漫着骚动的气象。在波斯这样一个大帝国中,其臣民自然不可能只有波斯人。波斯人只是这庞大版图里的少数征服民族,其他民族在波斯人未到这里以前不知已在这块土地上定居了多少代。波斯语只是官方语言。波斯帝国大部分的贸易与财政依然由闪族人控制,提尔与西顿,依旧是自古以来的地中海巨港,在海上漂浮往来的依然是闪族人的船只。这些闪族人的商贾和经纪人在东奔西走的过程中,渐渐地从希伯来传统和《圣经》里发现了能引起他们共鸣的共同历史。在波斯帝国境内,希腊人的势力急剧成长,终于在海上成为闪族人的重大竞争者。希腊人公平而活泼的个性,使得他们能够成为能干而没有偏见的水手和官员。
大流士一世之所以出兵入侵欧洲,主要是由于塞西亚人的缘故。他希望能够将南俄罗斯纳入自己的版图,而那里正是擅长骑马的塞西亚人的祖国。大流士一世率领大军,渡过博斯普鲁斯海峡,通过保加利亚,进军到多瑙河,然后渡过多瑙河深入到了北部地区。波斯帝国的士兵尝尽了苦头,因为波斯军队大多是步兵,而塞西亚人以骑兵为主,他们总是驱马绕到波斯军队的外围,截断其补给线,歼灭与大部队失散的散兵,却从不肯轻易地与波斯军队进行正面接触。大流士只有被迫撤退。
大流士回到了苏萨,并顺便占领了色雷斯和马其顿,在那里驻扎军队。在大流士吃了这次败仗之后不久,亚洲的希腊人诸城邦发生叛乱,欧洲的希腊人随之响应。大流士遂下定决心要征服欧洲方面的希腊人。因为他认为自己可以控制腓尼基的舰队,所以可以使希腊诸岛逐个就范。公元前490年,大流士军队的主力发动了对雅典的进攻。一支庞大的舰队从小亚细亚、地中海东岸各港以排山倒海之势拥来,从雅典北方的马拉松登陆。波斯军队在马拉松与雅典军队展开会战,结果却是一败涂地。
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异乎寻常的事情。在希腊,斯巴达一直都是雅典最强大的竞争者,但当波斯军队大兵压境时,雅典却差了个善跑的使者去向斯巴达求救,恳求斯巴达不要让雅典的希腊人成为野蛮人的奴隶。这个善跑的使者不到两天工夫跑完了200公里的山路到达斯巴达(马拉松竞赛由此而起)。斯巴达人立即允诺,然而当三天之后,斯巴达的援军开抵雅典时,除了看到战场上布满波斯士兵的遗尸之外,居然无事可做,波斯舰队已经全部退回亚洲去了。波斯与希腊的第一次较量,以波斯的失败而告终。
波斯对希腊的第二次进势更具有压倒性。大流士在得知他的军队在马拉松大败的消息之后不久即一命呜呼。其后四年间,大流士的儿子薛西斯继位。他念念不忘征服希腊,为此而大肆扩充军备。有一个时期,全希腊人因为恐惧而紧密地团结在一起。薛西斯的军队确实是世界上前所未见的大军,但同时也是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这支大军于公元前480年,造了舟桥渡过达达尼尔海峡,担任补给的舰队则沿海岸前进——这负责补给的舰队也是拼凑起来的。在狭窄的塞尔比雷甬道,斯巴达国王李奥尼达率领的一支1400人的军队挡住了波斯大军的去路。一场惊心动魄、壮烈无比的会战打响了。连同国王李奥尼达在内的斯巴达军队全部壮烈牺牲,但波斯军队也遭到严重的打击。薛西斯的大军带着强烈的复仇心理直指底比斯和雅典。底比斯人打开城门乞降,雅典人则从市区内撤退,雅典被波斯人纵火焚毁。
看上去,希腊已经落入了征服者的手中。然而,就是在这种极为不利的情况下,胜利居然再次降临到希腊人头上:希腊海军的规模尚不及波斯海军的三分之一,却在萨拉米斯湾一举击败了波斯海军。薛西斯得知他那支庞大的军队已被截断了补给,大失所望,仓皇率领一半大军退回亚洲,而留下的一半人马在公元前479年的普拉太亚一役中被希腊人击溃。恰在此时,剩下的波斯海军再遭希腊海军痛击,在小亚细亚的麦卡利一败涂地。
第十二部分:希腊人希腊与波斯战争(2)
来自波斯的危机终告解除,在亚洲的大部分希腊人城邦也获得了自由。上述的经过,在希罗多德所著的《历史》一书中有详尽的描述。《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史书,作者希罗多德于公元前484年前后出生于小亚细亚的爱奥尼亚城邦哈利卡纳斯。为了搜求正确的资料,希罗多德遍历巴比伦、埃及等地。波斯在麦卡利战败后,因政权的争夺而陷入混乱的局面。薛西斯于公元前465年被暗杀,埃及、叙利亚、米提亚等各地分别发生叛乱,强大的波斯帝国犹如昙花一现,遂告瓦解。希罗多德撰写《历史》一书的目的在于揭露波斯帝国的衰弱本质。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历史》实为一部宣传作品,希罗多德呼吁希腊人团结起来抵抗波斯的征服。希罗多德让他所创造的人物亚里斯达哥拉斯,向斯巴达人指着当时的地图说:“这些野蛮人绝对不是勇敢的战士。反之,诸位已学会了最高超的战争技术……他们拥有世界上其他民族所没有的东西:金、银、青铜、刺绣的衣服、牲畜以及奴隶。如果诸位想要,你们完全有能力得到这一切。”伯里克利所给予雅典的精神生活的刺激,在他死后仍继续发生作用。而希腊的和平却因伯罗奔尼撒战争而破坏,争取霸权的冗长而无益的争斗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尽管如此,政治上的黑暗却未能使人们精神沮丧,反倒激起了人们的热情。
在伯里克利时代以前,希腊就因为其制度上特有的自由而使辩论的技巧成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学问。事情的决定权往往不是操在国王手里,也不是由祭司来决定,而是由民众或者领导者们在公共集会上讨论决定。因此,雄辩与巧辩便成了民众的爱好,一种被称为“辩士”的教师应运而生,他们的工作是训练年轻人的辩论技巧。这就是所谓的哲人学派。但一切推理都不能脱离实际,没有内容,再强的辩论技巧也无从发挥作用,因此继辩才之后,人们对于知识的追究又成为时兴的风气。由于这些辩士的活动与论战,对于言语的腔调、思考的方法、辩论的效果等方面研究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伯里克利死后,苏格拉底以他机智的批判驳斥了以往的辩士所传授的多为谬误的推论,从而逐渐崭露头角。苏格拉底的身边聚集了一群才华出众的青年,但苏格拉底最后却被以扰乱人心的罪名被处死刑(公元前399年)。他效法了当时在雅典流行的死法,在自己家里,在诸多朋友的注视之下,喝下了用毒草制成的毒药。然而人心的混乱却未因苏格拉底的死而消弭,他的弟子们继承了他的遗训。
苏格拉底的弟子之中,最出色,也最重要的是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建立了学院(Academy),并在学院中讲授哲学。他的学说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对人类思维的基础与方法的研究;其二是对政治组织的研究。柏拉图也是最早写下《乌托邦》的人,他为我们描绘出了比现今任何社会都更美好的社会的蓝图。以前,人们总是不加怀疑地接受社会的传统与习俗,而柏拉图的《乌托邦》却号召人们去勇敢地怀疑和批判。柏拉图率直地向人类呼吁:“诸位为之而苦恼的大多数社会和政治弊端,都是你们能够改变的,只要你们有改革的意志和勇气。诸位如果愿意思索并行动,就完全可以过上一种与目前不同的生活。诸位还没有觉察到自己的力量!”这的确是一个我们今天仍应该深入地思考的极其大胆的教训。柏拉图在其早期著述《共和国》中,寄托了一位贵族的梦想;他未完成的遗著《法律》,描绘的是另一个乌托邦国家的规范。
在柏拉图死后,他的门生,在吕克昂学院执教的亚里士多德继承了他对思维方式和政治方法的批判。亚里士多德出生于马其顿的斯塔基拉市,父亲是马其顿国王的御医。亚里士多德曾经当过马其顿太子的教师——这位太子即为亚历山大,完成了许多伟大的事业,本书将在后文做详细叙述。亚里士多德在思维方法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还把逻辑学提高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准,这使得逻辑学在以后的1500年间一直停滞不前。到了中世纪,经院学派的学者再次采用亚里士多德所开创的问答体方法。亚里士多德没有写下乌托邦故事。根据他的想法,人类为了能如柏拉图所说,真正地控制自己的命运,必须拥有更多、更正确的知识。于是亚里士多德开始着手对当时人类的知识进行有系统的综合,此即今日我们所谓的科学的起源。亚里士多德曾派遣探险家去搜集“事实”,他是自然科学史的鼻祖,也是政治学的奠基者。在吕克昂学院里,他的门生们曾经研究并比较了158种国家的制度……
毋庸质疑,在公元前4世纪的时候,人类历史上已经出现了事实上的“近代思想家”。幼稚的、空想的、原始的思想方法被淘汰,人们开始接受那些针对实际生活的、经过训练的、富于批判精神的思想方法。丑陋的、怪物般的象征主义、关于神或神怪的幻想,以及以前不容任何人去深思追究的禁忌、敬畏和抑制被一扫而光,人类开始了自由、细心、有体系的思索。这些来自北方森林里的新来者那种新鲜而不受任何拘束的精神闯入了神秘的神殿,把它曝露于光天化日之下。攻敌军。弓箭手的作用是射杀敌军的马匹,从而使敌军的战车丧失战斗能力。
菲利浦依靠这种崭新的军队,拓展了马其顿的疆域,从边界通过色萨利一直扩展到希腊。公元前338年,马其顿军队与雅典及其盟军在凯罗尼亚展开会战,并一举使全希腊臣服。希罗多德的梦想,就如此接近了实现阶段。在全希腊各城邦的会议上,菲利浦被任命为对抗波斯的希腊·马其顿联军的最高统帅。公元前336年,菲利浦蓄意已久的冒险事业开始了,他派遣了一支前锋部队入侵亚洲。然而,菲利浦本人竟未能御驾亲征。他被暗杀身亡,人们都相信这起暗杀是由王后奥林匹阿斯——亚历山大之母——所指示的。她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菲利浦移情别恋,又娶了第二个妻子。
第十三部分:亚历山大大帝的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的兴衰
菲利浦一向注重对儿子的教育。他不仅曾经为儿子礼聘全世界最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为师,并且也把自己的思想灌输给儿子,让亚历山大接受军事上的训练。在凯罗尼亚一役中,亚历山大刚刚18岁,却已经担任骑兵指挥官了。所以,虽然亚历山大即位时年仅20岁,却能秉承亡父的遗志,成功地征服波斯帝国。
为了巩固自己在马其顿及希腊的地位,亚历山大花费了两年的岁月。公元前334年,他进军亚洲,在格勒奈克斯一役中击败了一支不算强大的波斯军队,占领了小亚细亚的若干城邦。亚历山大一路沿海岸进击,所向披靡,攻下了所有的沿海城市。但是他必须在每一个攻克的城邦留下守军,因为波斯军队仍然掌握着提尔与西顿的舰队,控制着海上霸权。倘若把属于敌方的城邦留在背后,波斯军队极有可能登陆截断亚历山大军队的补给,使他陷于孤立。公元前333年,在伊苏斯一役中,亚历山大击溃了大流士三世统率的庞然大军。与150年以前渡过达达尼尔海峡的薛西斯的大军一样,大流士三世的军队也是征募拼凑的乌合之众,而且随行的还有大批宫廷官吏及后宫妃嫔等非战斗人员,军队的行动受到制肘,无怪乎会一再失败。西顿向亚历山大投降,提尔则仍在顽强抵抗。结果,提尔最终被攻破,遭到了掠夺和毁坏。加沙城遭遇了同样的命运。公元前332年年底,征服者亚历山大攻占埃及,终于将这座城市从波斯帝国手中夺了过来。
亚历山大在埃及兴建了一些以亚历山大命名的大城市,并用宽阔的道路将它们连接起来,以防止叛乱。这些新兴的城市很快就抢去了腓尼基人城邦的风头,很多商业活动都转移到了这些城市之中。地中海西部的腓尼基人突然从历史上消失了,同时,亚历山大所创建的亚历山大城及其他新的商业城市里出现了犹太人。
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与以前的托多梅斯、拉梅斯、尼科等人一样,从埃及出击巴比伦。不过,不同的是,亚历山大是经由提尔出发的。在已经被遗忘而成了废墟的尼尼微附近的阿尔比勒,亚历山大的军队与大流士的军队展开了决战。波斯军队战车的一次次冲锋都失败了,而马其顿的骑兵队却长驱直入,步兵方阵则紧随其后,马其顿军队大获全胜。大流士仓皇撤退,逃到了北方的米提亚地区,再也无心抵抗入侵的马其顿军队。亚历山大的大军开进当时仍然极其繁华的都市巴比伦,继而又挥兵攻下苏萨与珀塞波利斯。在那里,亚历山大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然后将王中之王大流士的宫殿付之一炬。
此后,亚历山大又以中亚为练兵场,并一直进军到波斯帝国的尽头。首先,亚历山大的军队向北推进,对大流士穷追不止。大流士在一天的黎明时分遭到自己部下的暗算,躺在战车上奄奄一息。希腊的先头部队追上他时,大流士还没有死,等到亚历山大到来时,他已经断气了。亚历山大沿里海前进,进入西土耳其斯坦的山地,通过他自己所建的赫拉特城、喀布尔以及开伯尔山口,到达了印度。亚历山大的军队在印度河畔与印度王波鲁斯的军队展开会战。在这里,希腊军队首次遭逢象阵,并将之击败。最后,亚历山大的军队自造船只,顺流而下直到印度河河口,然后沿海岸回航。公元前324年,亚历山大在出征6年之后回到苏萨。此后,亚历山大决心统一和整顿自己所建立的庞大帝国。为了赢得新征服的民众的欢心,亚历山大身着波斯王的衣冠,不料此举竟引起了麾下马其顿将领们的猜忌,惹来不少麻烦。亚历山大还鼓励东西通婚,撮合了很多马其顿官兵与波斯、巴比伦女性的婚姻。然而他终于还是没有能够实现他所计划的统一。在巴比伦的一次庆功宴之后,亚历山大患热病而死,时年为公元前323年。
亚历山大死后,其庞大的帝国立即四分五裂。亚历山大麾下的将领之一塞琉古斯取得了从印度河到以弗索的原波斯帝国的大部份领土,另一名将领托勒密掌握埃及,马其顿则落入了安提戈努手中。帝国的其他各地也祸乱不断,各种地方势力你争我夺,此起彼伏。不久,北方的野蛮人入寇,侵蚀范围越来越广,也愈演愈烈。最后,本书后文即将述及的新强国——罗马共和国在西方出现,逐渐征服了分崩离析的各个小国,建立了更长久、更统一的新帝国。亚历山大在世时,曾为亚里士多德的研究提供过巨额的经费,但托勒密一世则是提出建立永久性的科学研究基金的第一人。他在亚历山大城兴建了亚历山大博物馆,名义上这个博物馆是献给美神缪斯的。在两三代人的时间里,在亚历山大城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