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大铜床 >

第14章

大铜床-第14章

小说: 大铜床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中午,几辆崭新的美式吉普车停在了赵家大院的门口。汽车惊动了看门的李大爷,他蹒跚的从门房里迎出来。
    “您还认得我吗?李大爷。” 一身笔挺戎装的赵天宝从车上跳下来,对李大爷说。
    “我老眼昏花了,请问这位将军,您是?”
    “您仔细看看,我是天宝啊!我回来了!”赵天宝脱下军帽,扶着李老头的手,希望他能认出他来。
    “是大少爷啊!果真是大少爷啊……”拉着赵天宝的手,李老头老泪纵横。
    李老头哭得像个泪人似的说不出话来,赵天宝把他交给自己的副官,然后转身大步走进了这座阔别了二十六年的赵家大院,一对卫兵紧随他的身后。
    院内的一切陈设仿如昨日,时光似乎没有改变一砖一瓦,但这些砖瓦曾经庇护过的人们全都改变了。
    赵天宝轻车熟路,一路来到后院。后院正房的房门就像他儿时记忆中母亲独自午睡时的那样,微微的虚掩着。他推开门,大铜床依旧静静的盘踞在房屋的一侧,微微闪烁着温暖的光泽。一身素装的杨子玲,美丽而安祥的躺在大铜床上,永远都不会再醒来了。
    而在杜顺还是仆人时住的那间小屋里,人们也找到了杜顺的尸体,他把自己吊在了屋梁上。
    十
    十月十日早晨,赵天宝率领他的部队列队于太和殿广场,各界代表也排列在广场的四周。时任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的根本博中将带领投降代表团共六十人进入广场,站立在主席台一侧。上午十时,故宫北面景山顶上军号长鸣,礼炮轰鸣。首先,全场军民向抗战牺牲的烈士默哀,日军投降代表也垂手肃立。然后,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根本博签署投降书,向中国第十一战区司令官孙连仲呈递。随后,根本博等五名日军高级军官解下随身配带的指挥刀,向孙连仲呈缴。
    北平城头重又飘起了“青天白日满地红”,赵家大院迎来了它新的主人。
    孙英莺带着六岁的儿子小宝,比赵天宝晚几天飞到北平。走下飞机,她没看到赵天宝,看到的是赵天宝的副官。
    “太太,司令他今天有重要的会议,来不了了,特地让我来接你们。”
    “谢谢你了,王副官。”
    到了赵家大院,王副官问:“太太,您是否先休息休息?”
    “不了,我还不累。这院子真大,我想四处转转。”
    “就是,你快带我们参观参观这个新家吧。”小宝在一旁说。
    王副官领着孙英莺和小宝,一间间屋子看过去。
    “司令说,这间东厢房就是他以前住过的房间。他说,这次回来,发现一点儿没变,连墙上这对网球拍也都是当年就挂在这的,只是拍子的线松垮了。”
    “是吗?”孙英莺好奇的摸摸床上的被褥,又翻翻桌上的书籍。
    “这间西厢房,司令说,原先住着他的弟弟,也一点儿没变。您看,桌上的这本《新青年》还是一九一九年的。”
    “嗯,这个弟弟我听他说起过许多次,他们失去联系许多年了。”孙英莺拿起放在屋角那架钢琴上的一个镜框,仔细端详。那是一张二十六年前的合影,杨子玲微笑着坐在众人中央,赵天宝和赵银宝分立左右,其他人还有丁久、宋开森,而杜顺站在最靠边的角落里。
    在后院,刚走进正房的房门,孙英莺就被那张巨大华丽的大铜床吸引住了。
    “哇,这床好大!”小宝跑过去,爬上床,弹簧柔软的弹性使他觉得很好玩,在上面又蹦又跳,“妈,这床太棒了,我们就睡这张床吧。”
    “好啊。”孙英莺抚摸床架上那些精美的文饰,手上传来的手感温润怡人。
    “这张床这么大,让爸爸也一块和我们睡吧?”
    “好。”儿子的问题惹起了孙英莺脸颊上的两朵红晕。赵天宝在战场上的勇猛让她担惊受怕,但他在床上的勇猛,每次都让她欣喜不已,可是自从赵天宝带着部队一路北上,接收日军占领区的一个个城市,他们已有两个多月没在一起了。
   这天晚上,赵天宝回来得晚。在大铜床上,小宝已握着母亲的乳房睡着了。赵天宝想把小宝的手拿开,但睡梦中的小宝发出了抗议的啼哭。
    “嘘,他还没睡熟,让我来……”孙英莺轻轻拍打小宝的后背,哄他入睡,然后再轻轻移开他的小手,把他抱到床的一侧。
    赵天宝脱衣上了床,他抚摸着女人的乳房说:“小时候,在这张床,我和弟弟抢母亲的乳房,现在看来,现在在这张床上,我还得和儿子抢你的乳房。”
    孙英莺笑了起来:“什么抢啊抢的,你看,我现在不全都是你的吗?”
    赵天宝很猛,一直都很猛,但这一次,赵天宝表现得比孙英莺记忆中的如何一次都更猛,她感觉自己全身上下,都快要给他掰碎了、揉烂了。在大铜床上,她的心和她的身体都陷入了深深的喜悦之中。
    自从嫁给赵天宝,孙英莺随着他南征北战,几乎每年都要换一处甚至几处住处。而静谧幽深绿荫环抱的赵家大院,这么些年来,第一次给了她动荡的日子可以停泊下来的感觉,但是,这样的日子只维持了短暂的三年。
    一九四八年十月初,赵天宝奉命率部紧急增援激战正酣的东北战场。临行前夜,孙英莺恋恋不舍的依偎在赵天宝的怀里。
    “当初不是说,三个月就能打败共产党的吗?怎么打了两年多,现在连你都要调去东北了?”
    “共产党在东北搞土改,很得民心,那些农民为了保住刚分到手的土地 ,都愿意跟着共产党一块儿拼命。现在,整个东北除了少数几个大城市,其它地方,都成了共产党的地盘了。这次国、共两家大战,赢了,还能守得住,要是输了,那整个东北就全丢了,华北也难保,老蒋能不着急吗?”
    “那你可得小心着些,别又老冲在前边,咱们这个家好不容易才安稳下来几天,别又让我担惊受怕。”
    “知道了,放心睡吧,我会完好无恙的回来的。”
    此时的东北战场,林彪所率东北野战军约七十余万人,加上地方部队,总兵力达一百零五万人。对手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则指挥四个兵团,共计十四个军,四十四个师,五十五万人。但国军的这五十五万人被分割在了长春、沈阳、锦州三个互不相联的地区,长春、沈阳的补给已全靠空运。
    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由毛泽东亲自制定,意欲全歼东北的国民党军。锦州是陆路联系东北和关内的交通咽喉,打下锦州,就等于关上了东北的大门,因此,锦州之战战略意义重大。
    东北野战军对锦州形成合围之势后,蒋介石在十月二日亲自飞抵沈阳,召集军事会议,决定从华北和山东,由海上抢运七个师至葫芦岛,加上葫芦岛、锦西地区的第五十四军四个师,共计四个军十一个师,组成由华北第十七兵团司令侯镜如指挥的“东进兵团”。再以沈阳地区的五个军十一个师和三个骑兵旅,组成由第九兵团司令廖耀湘指挥的“西进兵团”,准备东西并进,以解锦州之围。
    在师以上将领的会餐会上,蒋介石说:“我这次来沈阳是救你们出去,你们过去要找共匪主力找不到,现在东北共匪主力已经集中在辽西走廊,正是你们为党国立功的机会。我相信你们能够发挥过去作战的精神,和关内国军协同一致动作,一定可以成功的。关于空军的协助、后勤的补给,已经同你们准备好了。万一你们这次不能打出去,那么,来生再见。”
    廖耀湘指挥的“西进兵团”,受阻于东北野战军三个纵队的拦截,难以前进。而锦西距锦州不到五十公里的“东进兵团”成为国军最有可能增援锦州的力量。
    十月六日,蒋介石乘“重庆”号巡洋舰到达葫芦岛第五十四军军部,督促部署锦西、葫芦岛国军增援锦州的作战任务。他对众将领说:“这一次战役关系重大,几十万人的生命,都交给你们负责。要以杀身成仁的决心,击灭共匪。”但蒋介石哪里料到,他亲手任命的战地最高指挥官侯镜如将军,竟是一名潜伏多年的共产党员!
    侯镜如二十一岁从上海考区考入黄埔军校一期,主考官是毛泽东,在黄埔秘密加入共产党,入党介绍人是周恩来。一九三一年,顾顺章叛变,地下组织破坏严重。侯镜如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但他在《时事新报》上登出了联络党组织的“寻人启事”,向党写下了“我始终是孝敬父母的”誓言。侯镜如一生最后官至全国政协的副主席。这只能说,除了民心丧失、军事无能,蒋介石的运气也实在是太差了点了。
    负责拦截锦西增援部队的是东北野战军的两个纵队外加三个独立师一个炮兵旅,由第二兵团司令员程子华统一指挥。
    林彪接见各纵队首长时强调:“攻击锦州最重要的保证,是要把锦西方面的敌军挡住。两锦相距约五十公里,万一堵不住敌人,攻锦部队就会腹背受敌,受到很大威胁。你们必需利用东自海边,西至虹螺蚬山下一线约二十余里的地区,作英勇顽强的工事防御,利用工事大量杀伤敌人,使敌人在我阵地前尸横遍野,而使我军创造震动全国的光荣的防御战。”
    赵新民自从一九三五年四月随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离开川北苏区,经历一、四方面军的愗功会师,和接踵而至的两军分裂,再到一九三六年十二月,随张国涛率红四方面军的一部再度与中央红军在陕北汇合,到达延安,以及后来富于戏剧性的“西安事变”和漫长的八年抗战。此时,赵新民最终得到了东北野战军政委罗荣桓的举荐,出任了东北野战军一个纵队的副司令。虽说是个副职,但做为四方面军张国涛的旧将,能在严酷的党内清算中幸存下来,并重新得到启用,已属万分不易。此次阻击锦西的增援之敌,赵新民所在的纵队首当其冲。
    白台山脚下的塔山村,位于两锦之间,南距锦西十余公里,北距锦州三十公里,从锦西通往锦州的公路从村中穿过,同时也威胁着从村东经过的铁路。重型装备的国军要想增援锦州,必须由此经过,塔山的争夺成为了战役的重点。
    战斗在十月十日打响,天色微明,大地剧烈抖动,山炮、野炮、加农炮、榴弹炮,加上飞机俯冲,海面上巡洋舰的舰炮侧射,国军集中了全部炮火,对准塔山阵地全线猛轰。成千发炮弹带着刺耳的呼啸,刮风般倾泻到各个阵地上。
    随着炮火而来的是密集队形的步兵连续不断的冲锋,国军以三个整师的兵力,展开于十余公里的战场正面,实施全线攻击。整连、整营、整团的步兵,一拨连着一拨,一个梯队接着一个梯队,蝗虫一般往东北野战军的阵地扑来。
    刘家屯北侧高地——白台山七号阵地是由警卫连二排守备的。进攻的国军第一次以一个排的兵力进行试探,但当刚接近工事前沿,从工事中掷出的手榴弹围着半面山坡炸起来,士兵成片倒下,进攻被压了回去。接着,国军增加至一个连,而警卫连二排以阵前侧翼反冲击打退了两次冲锋。随后国军又增加两个连,在四架飞机的配合下,连续发起五次集团冲锋。一梯队打掉了,二梯队冲上来,前面的阵亡了,后面的踩着尸体接着上。炮火轮番轰击,进攻接连不断。
    其它的阵地也承受着同样巨大的进攻压力,一些前沿阵地失守了。前沿的战况,迅速汇集到纵队指挥所。 “敌人想不让我们喘口气,我们也叫他舒服不了!命令炮兵,集中火力给我轰敌人后梯队集结地域,叫敌人的冲锋接不上趟。命令部队加强反冲击,一定把失去的阵地给我夺回来!” 纵队司令员对着电话狠狠的说。
    炮兵旅集中炮火,对敌后梯队集结地域实施密集打击,集结中的国军被打得鸡飞狗跳。前沿部队不待命令,适时进行反冲击,夺回了阵地,国军的连续冲锋也被压制了下去。
    十一日,国军经过前一天的全线试探,以四个师的兵力,改用两翼策应,中央突破的方式,向东北野战军的前沿核心阵地塔山村,实施重点突击。
    上午七时,国军又是集中所有炮火,从前沿排击到纵深,再从纵深排击到前沿,然后由步兵发动总攻。从这一天开始,国军的团级军官带头冲锋,战斗围绕着塔山村的每一条胡同、每一个院落、每一间屋子展开。一方用巨大的伤亡刚攻下的阵地,另一方马上组织反扑,反反复复,直到下午四时,国军终于丢下成百上千的尸体,被迫退了回去。
    十二日,海面上的巡洋舰开走了,飞机也没有来,其它阵地上双方只有小股兵力在前沿接触,塔山方面则出奇的平静。
    晚上,东北野战军派出去的侦察小分队,在敌后的一个交通路口,活捉了敌军一个刚从师部开会回来的副团长和他的卫兵。这个副团长供称,连攻两天,寸步未进,蒋介石大骂将领无能,今天调整了一天,决定把刚从华北调来的赵天宝的一个师拿上来,准备明天大干一场。这个师是蒋介石的中央嫡系部队,一色美式装备,作战异常勇猛,有“赵子龙”师之称。
    “赵天宝?!”在夜间纵队首长的碰头会上,赵新民听到这个名字,不由心头一怔。
    “对,就是这个赵天宝,记得当年在江西苏区,我就和他交过手。他带的部队十分野蛮,冲锋凶猛,不怕炮火和机枪扫射,但怕在白刃战中的大刀砍杀。我已命令各部队,让士兵们上好刺刀,明天做好准备血战到底。”纵队的吴司令员说。
    “明天难免又是一场恶战,我去各师走走,给他们提提醒鼓鼓劲。”
    “好,明天就辛苦副司令员跑一趟,把林总和罗政委的慰问带给大家,告诉指战员们,我们每多守住阵地一个小时,都是对攻击锦州的兄弟部队的最宝贵的支持。我们一定要守住阵地,与阵地共存亡!”
    十三日,天刚拂晓,国军四个整编师在数十门重炮和军舰、飞机炮火的掩护下,采取两翼突破、夹击塔山的战法,全力向东北野战军的阵地展开了开战以来最猛烈的进攻。
    赵新民带着护送他的一个警卫班,冒着炮火来到了十师的指挥所。十师指挥所建在白台山接近山顶的一处隐蔽的树丛中,可以从侧前方鸟瞰塔山的整个战场。赵新民举起望远镜,注视着战场。
    此时,潮水已经退落。国军利用露出的海滩发动进攻,开阔的海滩上,整营、整团的步兵,由“敢死队”作前导,象黄色的蚂蚁,哇哇叫着扑了上来。
    前面的几个梯队被打下去了,在督战队的威逼下,被打下去的国军又一 次次的重新编队,组织冲锋。那些头戴大盖帽的军官,好象吃了“刀枪不入护身符”一样,跑在队伍前头。他们把尸体垒作活动工事,向东北野战军的阵地一步步推进。进攻的凶猛程度前所未有,塔山阵地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不管是坚持在阵地上的防守部队,还是作为二梯队的反击部队,都经过与国军的反复拚杀,伤亡惨重。
    师以下营、团间的电话线全给炮火炸断了,无法确切知道前沿阵地的情况,赵新民焦急的钻出指挥所的掩体,大步往山下走去。
    赵新民的贴身警卫员和护送他的警卫班长李尚全,赶紧追上来,拦住了他的去路,“首长您去哪?”
    “走,到二十八团看看去。”赵新民推开他们,继续大步往前走。
    “您不能去,那太危险了。”李尚全朝他的战士使了个眼色,几个战士呼啦啦围住了赵新民。
    “好小子,你敢限制我的行动!我撤了你的职!”赵新民对李尚全发起了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