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13-知道更要做到-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一定还记得2001年7月13日那个永远难以忘怀的仲夏之夜吧?
我相信你一定不会忘记。因为就在那一夜,我们全世界的华人几乎在同一瞬间不约而同地跳跃起来——我们久盼的北京申奥终于成功了!
再追忆一下那一晚你的狂喜之情吧!再追忆一下那一晚你和你们全家、你们全乡、你们全城和我们几乎所有华夏子孙的狂喜之情吧!
而那晚的我,那晚的我家,何尝不是如此呢?可以说一直到第二天清晨,当我和爱人一起在院内散步时,我们依然沉醉在这狂喜之中,以至于使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要表达、要倾泻、要喷涌的感觉,只是一时还不知从何突破。
但就在此时,就在这无法抑制的狂喜中,我的脑海突然像闪电一样,闪出了一道耀眼的光亮——那“一刹那”,也就是萨马兰奇拿着那张纸,宣布“北——京——”的一刹那,多罕见、多难得、多经典啊!因为就在那一刹那,我们莫斯科的代表几乎同时骤然腾起;而那一刹那在我家、在北京、在全国、甚至在全世界,情形不也同样如此吗?可以说我们全世界的华人在这一刹那几乎都同时骤然腾起。而这一切有谁指挥、有谁组织、有谁命令呢?没有,根本没有!这一切完全发自内心,发自我们全世界所有华夏子孙的内心!
就这样,萨马兰奇宣布“北——京——”那一刹那,我越想越觉太激动了。我心里清楚,刚才脑海那道耀眼的闪光不是别的,是灵感,它已帮我找到了表达我强烈情感的最佳突破口。而我平时就有抓住和记下灵感的习惯。因此那天我散步一回家,就立即找出了纸笔,也不管这纸笔的好坏,就飞速把这灵感——这“一刹那”和由这“一刹那”联想到的种种记了下来。因为我知道灵感这东西,往往一闪而过,你稍不留神,它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还记得那天我在纸上凌乱地记下那灵感不久,忽然想起每天清晨的那盏心灯还没完成。那今天这盏心灯写什么呢?思索中我突然像猛醒了似的——既然刚才记下了“一刹那”的灵感,那为何今天不以这“一刹那”为题写一篇随感呢?
说写就写,不能耽搁!我的脑子是热的,要趁热打铁!否则,过了几天,不就凉了;不就会像新鲜的水果、蔬菜,全蔫了?!
于是我坐在了写字台前,拿起了笔。由于当时我的大脑还处在狂喜之中、沸腾之中,各种思绪、联想还在奔涌之中,因此,当我下笔时,笔下竟像是在喷涌似的。结果,我这个从未写过诗的人,竟破天荒第一次喷出了一首诗,而且是一首长诗。而这首长诗不仅在当时得以全文发表,而且在2005年《北京文学》和北京朗诵艺术团联合举办的全国性的“‘新北京、新奥运’朗诵诗歌有奖征文比赛”中竟还获得总体第二名、二等奖第一名的优异大奖(请见《北京文学》2005年第七期)。更令我欣喜不已的是,在2005年9月17日内蒙古乌海市举办的一场《青春·草原·美文诵读晚会》上,我自告奋勇亲自上台朗诵了这首长诗。那天的晚会主要由三位来自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主持,香港著名歌手张明敏也应邀登台。而没想到在如此一场晚会上,我自编、自导、自演的这个长诗朗诵节目竟取得了轰动性效果。当我朗诵完走回嘉宾席时,许多嘉宾和朋友都纷纷起立,同我握手致贺。
作为一个从未有过诗作的人、作为一个从未在万人晚会上登台演出的人,能有此殊荣和幸运,应该是很值得庆贺的吧!下面就让我把这首获奖长诗全文向你呈上,让你也来分享我的喜悦和快乐,让我们在一起,再一次回到那个仲夏之夜,回到那个令我们所有华夏子孙终生难忘的一刹那吧:永恒的一刹那
——为申奥成功放歌这一刹那已成永恒,
它已深深镌刻在每个中国人心上;
这一刹那已成历史,
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将永远铭记。
这一刹那,使百年梦圆;
这一刹那,使屈辱扫尽;
这一刹那,使激情点燃;
这一刹那,使火山迸发;
这一刹那,使神州沸腾;
这一刹那,使环宇惊诧!
这是何等动人心魄的一刹那啊——
目不转睛、凝神屏息、心跳怦怦之后,
几乎在同一时、同一刻,同一分、同一秒,
当一个熟悉的词从一串陌生的外文后蹦出时,
刹那间,
无数黑头发、黄皮肤的人从荧屏前骤然腾起。
没有人命令,没有人指挥,没有人组织,
但几乎以完全相同的身姿骤然腾起。
第二部分 挖掘你的无限潜能《永恒的一刹那》(2)
人们激情迸涌、纵情欢呼、相互拥抱、喜泪横流,
任狂喜洒满不眠之夜的每一寸土地。
这一刹那何时有过?
天上人间,中外古今,
谁能说没有?
但无论哪一个一刹那,
都没有像这一个一刹那那样,
那瞬间是如此整齐划一,
那欢呼是如此排山倒海,
那不可抑制的情感是如此感天动地、动地感天。
我们在一个普通的客厅,
朋友已相聚在一起,
几乎不差分秒、不差毫厘,
当那个熟悉的词刚一撞击我们的耳膜,
刹那间,
我们全屋的男女老少也几乎同时骤然腾起。
我似乎感到,
这已成永恒的一刹那,
同时腾起在我家楼上、我家楼下,
同时腾起在整个京城、整个中华,
同时腾起在日月潭、在铜锣湾、在唐人街、在富士山,
也同时腾起在每一个有我们华夏儿女的地方。
世界上有哪一个一刹那
有如此众多的人同时骤然腾起?
世界上有哪一个一刹那
有如此众多的激情汇成山呼海啸?
世界上有哪一个一刹那
有如此众多的热血在一起汹涌澎湃?
世界上有哪一个一刹那
有如此众多颗心在一起狂蹦欢跳?!
人常说,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
我却要说三百年球西,三百年球东!
谁说落后的一定永远落后?
谁说病弱的一定永远病弱?
谁说八年挫败,我们不能越挫越勇?
谁说百折不回,我们不能后来居上?
谁说卧薪尝胆,我们不能反败为胜?
谁说众志成城,我们不能梦想成真?!
是的,
二十一世纪定将是我们中华重新崛起的世纪,
二十一世纪定将是我们中华辉煌再现的世纪。
“中国是一头沉睡的巨狮,
当它一旦醒来的时刻,
整个地球,
整个世界,
都将为之震颤!”
凭什么为证?
就凭这一刹那—
公元2001年7月13日22时08分,
当“北—京—”两字
从万众瞩目的萨马兰奇口中蹦出的、
已成永恒的、
一—刹—那——!!!读罢这首长诗,你心中感触如何?这长诗是否准确地记录下了我们华夏文明史上那个最令人难忘的瞬间?是否再真实不过地表达了我们全世界炎黄子孙渴望中华重新崛起的强烈愿望?是否最忠实地再现了那一夜、那一刹那你我胸中那种最炽热、最真挚的中华情、爱国心?
而如果我不告诉你,有谁能想到这首诗竟出自一个从未写过诗的人,出自一个当年在清华学工科的人,出自一个曾经痛不欲生的人!这不是一个小小的奇迹又是什么?
第二部分 挖掘你的无限潜能《永恒的一刹那》(3)
而如果这确是一个小小的奇迹,那这奇迹的背后是什么呢?
是我的天资?是我的禀赋?是我的才华?
不,显然不是。这里最关健的,显然是习惯!是习惯的伟大力量创造了这奇迹!试想,倘若我没有随时抓住灵感的习惯,倘若我没有每天写一盏心灯的习惯,这奇迹能产生吗?肯定不能!由此我们不止一次看到了“习惯”二字对我们人生、对我们人类的巨大价值!
综上所述,是“习惯”使我这个年届花甲的人如今居然还能“劈叉”;是“习惯”使我如今居然还能轻松自如地记住100位数,并能倒背如流;是“习惯”使我如今居然还能在33米长的游泳池内一口气游51个来回;是“习惯”使我如今居然健康,“五快”标准样样俱全;是习惯不仅使我完成了《一千零一盏心灯》的初稿,而且惟一发表的一篇如今居然还是一首长诗、还得了大奖……想到这一切,谈到这一切,我能不感到习惯对我们人生的巨大价值吗?我能不从心灵深处感到它是我们人生之纲,抓住它,就能纲举目张吗?
习惯是纲,抓住它,你的人生就能纲举目张。试想,本来你对你德、智、体、事业、情绪、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那些最重要、最基本的观念、原则、态度、方法都只是一知半解、都只了解一些皮毛、都只停留在“知道”上。而如今你不仅“知道”,而且还能认真、虔诚地将其化为自己的习惯,那这一切你岂不就一定能做到;这一切你一定能做到,那你的各种素质岂不就一定在不断提升,你人生的各方面岂不就一定会变得越来越扎实、越来越坚强、越来越有力?
因此,抓住习惯这个纲吧,它会使你所有的良好素质落到实处,它会使你所有的方面逐步改观,它会使你眼前逐步展现一个本属于你的无比神奇的新大陆!
我相信,你我素质提高一小步,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就会提升一大步!因此让我们从我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每一点做起,从脚下的每一步做起。我坚信,人生的大厦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一个伟大民族的宏伟大厦也是这样逐步耸立起来的!
第三部分 习惯培养的三大要诀“知”与“行”
习惯“五动”理论:超级行动力的提升
从前面我们谈及的种种,你是否已经感受到了习惯的巨大力量?
我在《终生的财富》一书的扉页上就发表了我对此的感慨——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神奇的力量也是习惯!也正因为此,我认为良好的习惯,就是一个人“终生的财富”;培养良好的习惯,是对自己人生所做的最好的投资,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投资,是一定能让你终生获益的投资。
那习惯对我们何以有这样巨大的影响力呢?
经过近十年的实践和思考,我发现这与“知”和“行”这个最基本的哲学问题密切相关。
众所周知,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这个问题上有着里程碑式的建树。他姓名本身的变化,就是一个最经典的故事。
他原姓“陶”,叫“陶知行”。所谓“知行”,即万事一定“知道”在前,而后才有“行动”,因此这两者的关系应是“知”在前,而“行”在后。但他后来发现,“知道”是容易的,最难、最重要、最关键的应是“行”,而世人最容易忽视的也是“行”。
于是,为了提醒世人、警示世人,他干脆将“行”置于“知”之前,把自己的姓名由“陶知行”改为“陶行知”,意在表示“行”重于“知”,“行”胜于“知”。对于人的成功而言,“行动”比“知道”更为关键。
而《追求卓越》一书的作者托马斯·彼得斯和罗伯特·沃特曼辗转美国各地,花费数年时间,从数百家大小公司的第一手材料中筛选出了43家最卓越的公司,为世人精心提炼出了美国最优秀、最卓越企业成功的八大精髓:
崇尚行动
贴近顾客
自主创新
以人助产
价值驱动
不离本行
精兵简政
宽严并济你看,这八大精髓排在第一的不正是我们所强调的“行”、“行动”、“崇尚行动”吗?
因此“行”、“行动”、“崇尚行动”,无论对个人、对企业、对社会都至关重要。
那我们本书最核心的“习惯”与如此重要的“行动”究竟是何种关系呢?
经过我的深入思考和研究,尤其通过我亲身的体验,我发现习惯与行动起码有五大关系,我姑且将其称之为“习惯‘五动’理论”。
下面我对这“五动”理论一一加以阐述。
第三部分 习惯培养的三大要诀第一动:起动
“习惯‘五动’理论”的第一动为“起动”。要养成一个好习惯,光在脑子里转,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这个习惯养成的,还必须动,必须起动。
许多年前,我们全社会有一句特别有价值的流行语——“关键在于观念转变。”
我觉得这句话讲得太有道理了。因为许多东西之所以问题严重、之所以落伍,关键在于有许多陈旧的观念始终在脑子里制约着我们,控制着我们。因此我们要变,要前进,就必须首先从观念着手,将那些陈旧的观念转变为崭新的观念,否则,一切将无从谈起。因为观念犹如一粒种子,又仿佛是水之源,木之根,是一切的初始。种子出了问题,后面一定问题严重;种子是优良的,等于就开了个好头,后面就大有希望。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觉得有一种倾向是不是也值得我们全社会去关注——因为观念重要,因为种子重要,于是大家纷纷天南海北地去找观念,找种子。结果种子是找了一大堆,但却只堆在自家库房里,时间一久,反而发霉、发烂了。
在我看来,观念的种子再重要,但它毕竟还是种子。最终论英雄的,还要看它能不能在你的土地里结出沉甸甸的属于你的果实。因此,你种子再多、再好,但如果你只是将它们堆在库房里,那它们就永远只是一堆种子而已。
那我们强调习惯是什么含义呢?
我们强调习惯,就是指当我们有了许多观念的良种以后,不要只是将它们堆在库房里,而要对它们进行精心筛选,选出其中最适合自家水土、气候的良种;选好后,就要将它们适时播下去;播种以后,还要给它们培土、锄草,除虫、间苗、施肥、灌溉、整枝、剪叶。因为,没有春天的播种,哪来金秋的收获;没有辛勤的耕耘,哪来累累的硕果?
而我们“五动”第一动的“起动”,便是指及时播种,即一旦我们下了决心要养成某个习惯,就要立即起动,千万不能明日复明日,千万不能只在脑子里转。如果是那样,那这习惯是永远不可能养成的,这金秋沉甸甸的谷穗也永远不会是属于你的。
第三部分 习惯培养的三大要诀第二动:百动
要养成习惯,第一动是“起动”。那起动后第二动是什么呢?
第二动是“百动”。
何为“百动”?
“百动”就是“起动”后,要不断地“动”、足够地“动”、一直动到习惯养成为止。这很像你烧开水,要不停地烧、不断地烧,一直烧到100度烧开了,你才罢休。
说到此,我想了那位20世纪全球最杰出的职业经理人杰克·韦尔奇所说的一句经典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