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大学人文读本 夏中义 >

第26章

大学人文读本 夏中义-第26章

小说: 大学人文读本 夏中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者之不慈也,子者之不孝也,此又天下之害也。又与今人之贱人,执其兵刃毒药水火以交
相亏贼,此又天下之害也。(墨子如在,必称侵略者为贱人了!
            ”               )他对于政治的主张,以为
“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也”“诸加费不加民利
                                。
者,圣人弗为。”这是充分的同情心的表现。他主张充实内部而不主张侵略人家,增加土地。
所以他有“非外取地也”的主张。有人以为墨子既主张兼爱,一定也主张非战;如管子就曾
说:
 “兼爱之说胜,则士卒不战。”其实不然。他是反对侵略的战争,并不反对自卫的战争—
—不但不反对,而且他帮助自卫的战争。楚欲攻宋,公输般为造云梯,墨子听到就往见公输
般。他“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和公输般斗法,公输般九次的攻城计划,都被他破了。楚
王要杀他,他说他有三百弟子已经在保卫宋国,杀了他也没有用。楚王没有办法,只好软化
下来说:
   “善哉!吾请无攻宋矣!”从这段史实,我们可以看出几点:第一,墨子能赴人国家
之难,协助自卫战争;第二,他有技术的能力,以协助他人;第三,墨家是有组织的团体,
能作有纪律的行动。这些都是说明大仁的意义。侠与义是相连。墨子虽主兼爱,但非滥爱,
而主张以义为衡。“墨者之法,杀人者刑……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黇不可不行墨者之
法。”这是(吕氏春秋)记腹黇之语。腹氏是墨子学派的人,他的儿子杀人,秦王赦之,而
腹氏自己主张杀之。可见以墨为法,可无作奸犯科的流弊。这就是大义的表现。不但如此,
墨子不但提倡大仁大义,而且能以最大的牺牲精神去求其实现,求其贯彻。“摩顶放踵利天
下为之,”这正是充分的牺牲精神,是“大勇”的表现。所以墨子的精神,是并具大仁、大
义、大勇的精神,是侠的精神,也就是革命的精神。
  中山先生说“革命是打抱不平”。他打抱不平的方法,也和墨子一样,不是为私人报复
的,更不是快意恩仇的,是要以大仁大义大勇的精神,去改革政治,解决民生的。没有伟大
同情心的人,就是没有革命精神的人。他就不配从事政治,也就不配谈革命!必定大家充分
培养推广这种伟大的同情,恢复中国民族固有的侠气,政治才有改革的希望!
  再进一步说到国际的形势。像现在国际间强凌弱众暴寡的情形,何曾不是侠气沦丧的结
果。阿比西尼亚亡了,哪国拔剑相助?捷克分割了,大家还庆幸一时的苟安。中国无辜受侵
略了,哪国在自己被攻击以前,为正义人道来和我们并肩作战?国际间的紊乱无秩序,都是
丧失了侠者的精神之所致。
 众人所弃,我必守之。我们不可丧失自信了!我们要抱定侠者的精神,以整饬我们的内部,
以扫荡我们的外寇。要是我们成功的话,我们还应当秉着这种精神,以奠定国际的新秩序!
                        爱与意志


                        罗洛·梅
                               美国存在心理学家。本文选自罗洛·梅
                               《爱与意志》
                                    ,冯川译,北京,国际文化
                               出版公司,1987。
  “爱欲”在今天被当做“色欲”或“性刺激”的同义词。一家专门登载春药秘方的杂志,
甚至以厄洛斯(爱欲)为名。人们不禁要问,难道所有的人都忘记了,爱欲,根据圣·奥古斯
丁等权威人士的看法,乃是使人走向神的内在动力。而这种恶劣的误解却不可避免地会使得
爱欲隐退:因为在我们这个高度刺激的时代,人们根本不再需要那些已经构不成刺激的东西。
因此,我们有必要首先澄清这个极为重要的名词的含义。
  早期希腊神话告诉我们,爱欲在大地上创造了生命。当世界还是一片死气沉沉的不毛之
地的时候,是爱神厄洛斯(爱欲)“拉起了他的生命之箭,射穿了大地冷漠的胸膛”“黄褐色
                                     ,
的大地立刻覆盖上一片繁茂的青翠” 这幅图画生动地表现了爱欲如何借助于性(象征着阳具
               。
之箭),与性一起,共同创造了生命。在这之后,爱欲又把一股气息吹进泥塑的男人和女人
的鼻孔,给他们带来“生命的气息”。自此以后,爱欲与性欲的功能便有了分野,爱欲的功
能是给予生命的气息,性欲的功能则是紧张状态的解除。爱欲于是成了原初四神之一,其他
三个神则是“混沌之神”克奥斯(Chaos),
                     “地母”该亚(Gaea)和“地狱之神”塔忒勒斯(Tartarus)。
约瑟夫·坎贝尔(Joseph Campbell)曾说,厄洛斯尽管貌若赤子,却始终是我们的先辈,是生
命的最初创造者。
  在生理学的意义上,性欲可以适当地定义为肉体紧张状态的积累与解除。与此相对照,
爱欲则是对个人意向和行为意蕴的体验。性欲是刺激与反应的韵律,爱欲则是一种存在状态。
弗洛伊德和其他人曾将性快感解释为紧张状态的消除。而与此相反,在爱欲状态中,我们不
仅不希望解除这种兴奋,而且宁愿沉醉于其间,沐浴于其间,甚至加强这样一种兴奋。性欲
所指向的最终目标是满足与松弛,而爱欲的目标则是欲求、渴望、永恒的拓展、寻找与扩张。
  所有这些解释都符合词典上的释义。韦伯斯特大词典把性(源于拉丁文 sexus,意思是分
裂)解释为“生理差异……男女性别……男人与女人之不同的功能”;而爱欲则被定义为“热
烈的欲求”“渴望”“热烈的自我完善的爱,通常有一种性感的性质”
     、   、                     。跟我们今天的语言
一样,拉丁文和希腊文也有两种不同的字眼来表达性与爱的不同含义。但奇怪的是,拉丁文
中很少提到性(sexus)这个字眼。性对于他们似乎不是什么问题,他们关注的是爱(amor)。同
样,今天所有人都知道希腊文中有“爱欲”一词,但却几乎没有人听到过“性”这个字眼。
“性”在希腊文中是知φυλον,我们从这个词引申出现代动物学术语汇“种”(Phylon),
以及部落和人种。这个词的词根完全不同于希腊文 philia,philia 的意思主要指友爱。
  可见,从希腊文和拉丁文的字源上看,性乃是动物学的术语,因此它也就自然而然地被
应用到一切动物和人类身上。金赛博士是一位动物学家,他理所当然地要从动物学的角度来
研究人的行为。马斯特斯博士是一位妇产科专家,他当然要从性器官以及人如何掌握和操作
性器官的角度来研究人的性行为。这样一来,性行为就成了一种神经生理模式,而性问题则
成了人如何运用其性器官的问题。
  与此相反,爱欲则从人的想像中振翅而起,它永远超越一切技术,欢快地云游于机械法
则之上,轻蔑地嘲笑一切谈论技巧的书籍,致力于爱的创造而不是肉体的操作。
  爱欲乃是一种吸引我们的力量。爱的本质就在于它是从前面牵动我们.而性的本质则是
从后面推动我们。这一点也表现在我们的日常语言中,我们常说某人“吸引”了我,某人“引
诱”了我;常说一种新的工作机会在“召唤”我,与此同时我心中也有某种东西在响应这种
吸引或召唤,推动我向他或她走去。这时候,我就不仅在神经生理的层面上,同时也在美学
伦理学的层面上,参与到爱的形式、爱的可能性和更高的意义层次中去。希腊人相信,知识
乃是伦理学意义上的善,都能从前面牵引我们。爱欲是一种内驱力,它推动我们与我们所属
之物结为一体——与我们自身的可能性结为一体,与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并使我们获得自我发
现和自我实现的人结为一体。爱欲是人的一种内在渴望,它引导我们为寻求高贵善良的生活
而献身。
  简而言之,性是一种关系模式,其特征是性器官的膨胀(我们因此而寻求快感与松弛)和
生殖腺的充满(我们因此而寻求满足与释放)。而爱欲则是另一种关系模式,在这种关系模式
中,我们并不寻求缓解,而是力图去培植、生产和塑造这个世界,在爱欲状态中,我们往往
渴望得到更多的刺激。性是一种需要,爱却是一种欲望,正是这种欲望的掺杂,才使爱变得
更为复杂。美国人一谈到性就首先想到性高潮,就这一点而言,我们承认,性行为在动物学
和生理学意义上,其目的确实旨在达到性高潮,但爱欲的目的却不然。爱欲力图在喜悦和激
情中与对方融为一体,力图创造出一种新的经验层面,这种经验层面将拓展和深化双方的生
存状态。根据一般的说法并经弗洛伊德和其他人证实,人们普遍的感觉是:在性欲解除之后,
我们总是想睡觉——或者如一个笑话所说的那样:穿上衣服,回家睡大觉。但在爱欲中,我
们的愿望却恰恰相反:我们始终不寐地想念我们的爱人,回忆和重温往事,力图从中国人所
谓“多姿多彩”的体验中,发掘那些万古长新的层面和内涵。
  人性中温情的来由,正是这种寻求与对方融合的内在驱力。因为爱欲——绝不是性欲—
—乃是温情的源泉。爱欲乃是融为一体、建立全面关系的一种渴望。它开始可能是与一种抽
象形式的结合。哲学家皮尔士(Charles S。peirce)独自一人坐在康涅狄格州密尔福特家中研究
数理逻辑,但这并不妨碍他经历爱欲的体验。他这样写道:“思想家必须由真正的爱欲来激
发生气,才能完成科学研究的使命。”爱欲也可以与一种美学或哲学的形式结合,或者与一
种新的伦理学形式结合。但最明显不过的则是两个人在性上的结合。这两个人,由于渴望战
胜个体生而固有的分离性和孤独感,而在那一瞬间,参与到一种由真正的结合而不是孤立的
个人体验所构成的关系中。由此产生的共享状态乃是一种新的经验统一体,一种新的存在状
态,一种新的引力场。
  经济学和生物学的思维模式,已把我们引入歧途,使我们把性高潮作为爱的目标。法国
有一句谚语对爱欲的本质表达得很清楚:
                 “欲望的目的不在于它的满足而在于它的延长。 安
                                      ”
德烈·莫洛亚在谈到他对性爱的偏好时说:性高潮并非终极的目标。它只不过是偶然的休止
而已。他引用另一个法国人的话说,
               “每一个开端都是可爱的。”
  从人们事后的回忆和病人梦中的向往来看,性爱过程中最有意义的瞬间,并不是达到性
高潮的瞬间,而毋宁是开始进入的一刻,即男性生殖器勃起进入女性阴道的那一刻。这是最
震撼人心的时刻,在这一刻里包含着最令人惊叹的奇观和最令人沮丧的绝望——说法恰恰相
反,所说的却是同一件事。在这一瞬间,个人对于性爱体验的反应,乃是最真切、最原始、
最富于个人意味的体验。正是这一刻而不是性高潮,才是我们与对方融为一体并意识到我们
赢得了对方的顷刻。
  古人把厄洛斯(爱欲)当做神,或者,说得更具体一点,当做一个精灵。这正好象征性地
表达了人类经验中的基本真理:爱欲永远推动我们超越自身。歌德曾在诗中写道:“女性引
领我们向上。”这句话可以更准确地理解为:“在与女性的关联中,爱欲引领我们向上。”这
样一种真理既是内在的、个人的、主观的,又是外在的、社会的、客观的。也就是说,这是
一个在我们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中获得的真理。古人把性仅仅视为一种自然的肉体功能,不认
为有必要把它当做神。安东尼①纵有罗马军营中大批婢妾满足他的一切性需要,但只是在他
遇见克丽奥佩特拉之后,爱欲才进入他的视野,把他带入一个崭新的世界,使他同时既感到
销魂又陷入毁灭。
  艺术家们总是本能地认识到性与爱的不同。在莎士比亚的剧本中,罗密欧的朋友麦尔库
修拿罗密欧打趣时,对朱丽叶的形容完全是一种现代的解剖学风格:

      我咒你,凭着罗瑟琳明亮的眼睛,
      凭着她高高的前额、殷红的嘴唇,
      凭着她的秀足、玉腿、颤动的股胯,
      以及那邻角处的黑森林。
                                 (第二幕,第一场)
  这读起来很像现代的写实主义小说,对女主角肉体的描写,最后竟以想像中“颤动的股
胯”及其邻近部位的暗示结束。这是因为麦尔库修本人并没有陷入恋爱,所以他以局外人的
眼光看到的一切都是性,就像维罗那所有血气方刚的年轻人那样,把女性美作为受用的对象。
  但罗密欧会用这样的语言形容朱丽叶吗?这问题本身就提得荒谬?此时罗密欧与朱丽叶
正处于爱欲状态之中呢:

      啊!火炬还不如她那么明亮.
      她皎然悬挂在夜的颊上,
      像黑奴耳边璀璨的珠环,
      她如天上明珠降落人间!
                                 (第一幕,第五场)
  有趣的是罗密欧与朱丽叶两家原是世仇,而爱欲却跨越了仇敌的屏障。的确,我经常去
思考,究竟我们的爱欲会不会特别因为彼此是“仇敌”而被激发和挑动起来呢?爱欲往往奇
怪地神往于“外来者”,神往于不同阶层、不同肤色、不同人种的人。当莎士比亚让罗密欧
与朱丽叶悲剧性的爱,把蒙塔古和卡普莱兹两个仇家结合在一起,并从而把整个维罗那城结
合在一起时,他的确点出了爱欲的真实含义。


  ①   安东尼:古罗马卓越的军事领袖和政治领袖。
                  爱在人生中的地位


                     罗素
                      英国哲学家和文学家。本文选自《真与爱…罗素
                      散文集》,江燕译,上海三联书店,1988。


     大多数社会对于爱的普遍态度,奇怪地是由两个方面组成的:一方面,爱是诗歌小说和
戏剧的重要题材;另一方面,大多数严肃的社会学家对爱完全加以抹煞,而且不把它看做是
经济或政治改革计划中十分重要的事情之一。我不认为这种态度是正确的。我把爱看做是人
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而且我认为凡是以不必要为理由干涉爱的自由发展的制度都是不好
的。
     如果我们正确地使用爱这个词,那么很清楚,它并不是指两性间的一切关系,而只是指
包含着很深的感情和心理及生理上的一种关系。爱可以达到任何一种强烈的程度。像《忧伤
和孤独》中所表达的那种感情是和无数男女的经验—致的。对爱的感情赋予艺术表达能力是
很少的,但感情本身,至少在欧洲,却不是这样。爱的感情在某些社会中比另外一些社会中
更普遍。我认为这并不是由于人的本性,而是在于他们的习惯和制度。在中国,爱的感情是
稀罕的,而且它在历史上是作为那些沉湎于罪恶的婢妾制度的坏皇帝的本性:传统的中国文
化反对—切强烈的感情,而且认为在任何情况下,人都应保持理智的支配地位。在这方面类
似于我们西方 18 世纪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