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无奈三国 >

第148章

无奈三国-第148章

小说: 无奈三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百一十六回 连锁反应

就在袁绍快要灭亡的关键时刻,刘虞那仁厚,慈爱得本性又发作了。他竟然下令:罪魁祸首,唯袁绍一人矣!其余兵丁、百姓,决不能妄加伤害。更不能焚烧屋舍,有损百姓的生活。违令者,斩立决!

于是乎,大逆转呀。刘虞的兵丁在强制命令下,无心厮杀应战。袁绍在千军万马的包围中,竟然冲杀了出去。

而袁绍一逃脱生天,从南皮安全的撤离出来不要紧。那真是打破玉笼飞彩凤,击开金锁走蛟龙。袁绍立马就撒了欢了。

袁绍首先就叫曲义领八百的死士断后,阻挡刘虞的追兵。随后,袁绍急命在章武屯兵的大将颜良,带兵十万,从侧翼拦截冲杀刘虞的部队。并同时命令屯兵在渤海的大将张郃带领五万的兵马抄袭刘虞的后路,直捣刘虞的首府信都。只留下大将高览率兵十万,防守幽州的干预。

与此同时,袁绍还下书魏军的韩馥,联合他共同起兵对抗刘虞。并向洛阳和长安的两个朝廷诬告刘虞意图称帝,还挟持兵力,威逼自己等一干下属附逆。自己等人忠君爱国,誓死不从,奋起反抗。特向朝廷告发。

袁绍这几种小手段一使。

首先,那曲义率死士的决死拼杀,和刘虞兵马的勉强应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成功的阻击了刘虞兵马对袁绍的追杀。

其次,颜良训练的那些兵马,乃是以幽州刘明的骑兵为假想敌。那快速应变的能力,是何等的顽强?他那训练强度和战斗能力,又是何等的恐怖?虽然他们的战斗力不见得真的能比得过幽州刘明得部队。可是他们的战斗力比起刘虞的这些只训练了一年的,又是不敢放手厮杀的乌合之众来,那是真的胜强了百倍。这一点从颜良快速调动兵马,轻易斩断并击溃了刘虞的二十万大军,就可以轻易的得到证明。

最后,袁绍的外交手段也获得了成功。那韩馥自认为自己乃是袁门故吏,且自己上任以来,和袁绍的关系一直不错。那袁绍的志向和才学又胜自己和刘虞百倍。而且这乱世之中,自己实不能独善其身。必须联合强者,才能在这种巨大的环境压迫下,生存下去。故此,韩馥决然的高举叛旗,响应了袁绍的书信。起兵攻打刘虞的腹背。

如此一来,刘虞残存的几万兵马,和广大的地盘,在短短的十几天内就被袁绍受降和占领光了。以至于洛阳和长安方面还没有对袁绍的第一封奏折做出反应,袁绍的第二封平叛成功,并请封前将军和乐陵侯的文书就到了。这两个朝廷在暂时无力对付袁绍,同时也不愿意开罪此时正实力大长的袁绍情况下,也就同意了袁绍的奏请。当然,这里面也无不包含了用袁绍的这个前将军,抵制刘明太尉官职的用意。而且他们也同时做好了在刘明为刘虞复仇的时候,占点便宜的打算。

可是!不管怎么说。袁绍经此一役,不仅整合了冀州所有的兵马以及韩馥的兵马,在刨去损伤后,使自己的兵马实力直接达到了五十万的庞大数量。最主要的就是袁绍得到了刘虞苦心经营冀州多年所攒下来的全部钱、粮、马匹,盔甲,兵器,一下子就把自己已经迫在眉睫的军粮和军饷危机缓解了。

而其中最叫袁绍高兴得,就是由于刘虞和刘明得交好。刘虞是唯一不受幽州马匹管制买卖的买家。刘虞这一年多虽然没有训练出骑兵来。可刘虞积攒下来的马匹却不少,足足有三万匹。这是有钱也买不到的好东西。

不过,也正因为这种好东西。直接就导致了袁绍和他的那个兄弟袁术之间的密切关系,产生了不小的裂痕。

战马这种紧俏商品谁不爱呀!尤其是那些心比天高,却一直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就是找不到一点门路弄到手的诸侯更是如此。而袁术就恰好是这里面的一员。现在袁术一知道袁绍的了这么多的宝贝战马,能不眼红吗?

尤其袁绍对于袁术来说,只不过是庶出之子,算不得袁家正统,只不过是袁绍机缘巧合,被过继给了自己的大伯,这才成了袁家对外的代表。可实际上,自己才是袁家真正的正统血缘。自己找袁绍要马,那是自己瞧得起他。而且自己也没找他多要。他的那些战马来的这么容易,自己只是分上一半,当然一点也不过分了。

可是!袁术会这么想,袁绍那是一点也不这么认为。

袁绍对这些战马也宝贝得很。自己好不容易才得到的宝贝战马,那个不学无术的弟弟就想扒拉去一半,真是狮子大开口。

而且袁绍本来就因为自己乃是庶出之子的身份,平常就一直注意自己的形象和身份,当初嘉平二年的时候,袁绍遇母丧,袁绍为了自己的名声,避官守丧六年,而且就是平日的每一个时节,袁绍也都摆出一幅礼贤下士,克己待人的风度。所以,袁绍在自己付出了这么多的辛勤才博得了一个不错的名声后,自然也瞧不起他那以正统自居,什么也不付出的弟弟了。

故此,袁绍断然的回绝了袁术。

而袁术遭到袁绍的拒绝后,恼羞成怒。认为袁绍这是实力大了,又得到了前将军这样的高官,看不起自己这个只是淮南太守的袁家正统传人了。袁术当即就决定进一步的扩军,扩大地盘,好向朝廷索要更大的官职。可是!如今袁术的二十五万的大军,那就已经是袁术兵马钱粮的极限了。还要扩军的话,那他的粮食就绝对支持不下去了。

袁术自持自己四世三公的正统传人,面子大,人脉广,立即就修书给荆州的刘表,向其借粮二十万石。

可袁术也不想想,现在举国上下,都被刘明和董卓的军备竞赛搞得大扩军,现在谁的粮食都不多,那刘表又哪有余粮借给他!刘表当然也实话实说的拒绝了。

刘表虽然拒绝的光明正大,可袁术却是不这么想。袁术心想:荆州乃是鱼米之乡,钱粮广多。怎么会没有余粮借给自己呢?随即,袁术又联想到当初袁绍叫刘表拦截孙坚,刘表立马就乖乖的照办了。这刘表肯定是袁绍一伙的。

袁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立即就给自讨伐董卓以来,一直就托庇在自己名下的下属孙坚去了一封信,让孙坚出兵讨伐刘表。

不过,袁术也知道孙坚虽然名义上曾向自己称臣,可孙坚实质上却是自成一派的。故此,袁术给孙坚的书信还是比较婉转的,主要是以挑拨为主。

孙坚接信这么一看,只见信里面主要就是告诉自己,这刘表是与袁绍一伙的。当初自己被刘表拦截、阻击,就是袁绍下的命令。现在袁绍在进一步的兵强马壮,实力大进之后,又意图谋夺自己的宝物,准备再次的联合刘表攻打自己。袁术不能眼瞅着自己的下属吃亏,故此给自己送一个信,并准备帮自己去对付袁绍,而让自己安心得去讨伐刘表。到时候,袁术得冀州,自己的荆州,两面全都是皆大欢喜。

孙坚看完了之后,那是哈哈的大笑。当下聚集众将商议此事。

程普看了信后,摇头地说道:“袁术为人狡诈,此事不见得可信。”

孙坚哈哈笑道:“袁术为人,我如何不知。可是我自报仇,又关袁术何事?难道咱们还能指望袁术帮着咱们吗?”

周围众将都以为孙坚主意已定的时候,一位少年的将军摇头叹息道:“虽然袁绍不可能越过兖州等地,跨地前来讨伐咱们,可袁术既然给了咱们这样的一封信,那咱们暂时是无后顾之忧了,正是主公报那刘表昔日断我等归路的大好良机。可奈何现在那贼寇严白虎尚未平定,那扬州的刺史刘正礼,南阳的张绣,也全都在一旁的虎视眈眈,若是咱们冒然的无故讨伐宗室刘表,而那刘表又凭借长江天险,坚守不出,咱们一时半刻,攻之不下的情况下。恐怕这些诸侯、贼寇,都不会错过这个大好的机会,而对咱们产生不利的呀。”

这员小将的一席话,给所有的人都泼了一盆凉水。这分析的太精确了。而且这话出自这员小将之口,也没有一个人不相信事情就会向这个方面发展。因为这员小将既是一个少年神童,也是孙坚大公子孙策的好友,周瑜,周公谨。

周瑜,字公瑾,庐舒(今安徽舒城)人。是江东的士族地主出身,自幼与孙策交好,向不轻言,言出必中。这是在座的所有人都知道的一回事。

孙坚听到周瑜的一席话,收回了自己火热的头脑,愤愤不平的自语道:“难道咱们就错过了这个机会,回绝了袁术不成?”

周瑜同样摇首说道:“非也!主公要是断然拒绝袁术,以袁术的小肚鸡肠,他势必会兴兵前来讨伐咱们。虽然咱们不见得惧怕于他。可是咱们鹤蚌相争,恐为他人渔夫得利。那岂不是让主公的宿敌刘表得尝所愿。”

孙坚闻言,更是恼怒的说道:“那是万万不能得。本将军宁可和刘表拚一个鱼死网破,也不能白白的便宜了刘表。”

周瑜劝道:“主公息怒。事情尚有可为之处。咱们只要假意应允袁术的提议,在江边虚张声势的做出搜集船只,讨伐刘表的样子,同时与刘正礼和张绣虚以委蛇,而咱们暗地里却集中兵势,加紧剿灭严白虎,随后荡平刘正礼,再联合袁术灭了张绣,最后缓图荆州,则主公根基之地可成。有望争霸天下。”

孙坚得到玉玺之后,自认为自己有天命的预兆,故此对于争霸天下最为热心。刚才孙坚有意听从袁术的意见,报仇是一方面,最主要的就是刘表上次就是为了玉玺拦截自己的,而袁绍以前也向自己追讨过玉玺。故而,这回袁术一说,孙坚也就信了。其次,疯狂的扩军,孙坚现在也有点受不了了。打下荆州,缓解自己的经济压力,对孙坚来说,那也是个不小的诱惑。可现在周瑜把他的顾虑全打消了,又给他画了这么好的一条道。孙坚能不高高兴兴的答应吗?

而孙坚这么一假打真攻,周围的反应可就全都出来了。

刘表不知道真假,只能积极的准备应战。毕竟孙坚那江东猛虎的名号在那摆着呢。

不过,刘表手下的蒯良也不是白给的,他向刘表建言道:“主公不必忧虑。我有长江天险为凭,那孙坚跨江涉湖而来,安可用武?单需令大将黄祖领江夏之兵为前驱。主公率荆襄之兵为后援,足可无忧矣。”

于是乎,刘表属下的黄祖,以及蒯氏兄弟的蒯越,就被刘表派到江夏前来防范了。

而南阳的张绣自持有董卓作为靠山,也摆开了车马,准备捡便宜。倒是那扬州的刘正礼虽然新近得到了同乡的太史慈和孙邵前来辅佐,可刘繇却因为世人对太史慈的评价,叹息的说道:“我若用子义,许子将必会笑我不识用人!”于是,只是给了太史慈一个监查军情的官职。他自己也贪图能够在扬州偏安自保就足够了。

而严白虎则在这种情况下,再也支持不住了。逃到了许贡那里。

与此同时,孙坚这里大动兵马,袁术那里当然也不会闲着。当然了,袁术是不可能千里迢迢的去冀州讨伐袁绍的。可袁术也借着这个机会,全力的收拾自己境内的白饶。

袁术这一发狠,白饶也吃不住劲了。被袁术手下的大将纪灵逼得走投无路。最后,白饶只得跑到了司隶,和郭太兵和一处,将打一家。和了伙了。

可他们这一合伙。司隶得地方官就受不了了。立即就向那两个所谓的朝廷求援,可没想到,这一举动,却给了曹操一个莫大的机会。

第二百一十七回 曹操的收获

由于白饶和郭太两大势力的合并,司隶地方上的官员只得在无可奈何之下,向洛阳和长安这两个朝廷求援。

本来这些地方官员同时向两个朝廷求救的举动,只是由于洛阳和长安这两个朝廷的并立,而养成的一种习惯性行为,通常他们都是捡对自己有利的回应遵守的。可这一回,洛阳和长安这两方面的朝廷,却出乎意料的做出了一个一样的决定。

洛阳方面,由于董卓和刘明得先后进行的大迁移,那真是百姓稀少,赋税稀少,就连皇甫嵩手里的那点兵马,也是黄忠和高顺挑剩下的兵痞组成的。皇甫嵩能靠着这些兵马就和郭太长期对抗了这么长的时间,那已经是充分的证明了皇甫嵩兵法高超的能力了。可皇甫嵩再厉害,他也是个人,他也不可能凭空的变出军饷,军粮,兵马来的。原先关东得各路诸侯还给他们这些朝廷大佬一些面子,支援他们一些兵粮、军饷什么的。其他地方上的豪门望族,以及他们本身的关系和势力,也能动员出来一些军资。可随着刘明和董卓之间的军备升级,各个地方诸侯的钱粮都吃紧,谁还会再管他们?而且洛阳的这个所谓的中央政权,连一个皇帝也没有,只是有一帮空喊着要振兴汉室的大臣。况且这个朝廷的本身实力更是降不住任何一路诸侯。因此这一年来,除了刘明外,再也没有诸侯给他们上贡了。可刘明早有先帝的免税圣旨,哪给多给少就全凭刘明的心意了,他们是一点的办法也没有。而就凭着刘明的那点上贡以及司隶得这点税收。刨去给各个大臣的开销外,连维持洛阳的那点兵马开销都不够,怎么可能再进行壮大呢?如今皇甫嵩连维持对抗郭太都有点吃力,白饶的这一加入。皇甫嵩更没辙了。

最后,这些朝中的大臣一商议。这些盗匪如此猖狂,自己等人应对是无法应对了,可是置之不理也不行,这已经打倒家门口来了,这要是还没有点行动,朝廷的威仪何在?他们这些大臣还用不用混了?而且,这要是进一步的发展下去,自己的这个小朝廷,要是叫这些匪类给灭了,哪可如何是好?可是要管,他们就得想办法搬兵。但是,这些朝臣对如今的这局面,那心里也跟明镜似的,周围的这些诸侯是指不上了,一个个都是心藏异谋的家伙,恐怕也就只有那同为三公之一,又是汉室宗亲的刘明还有可能有几分的忠义。不过,他已经明确的昭告天下,平定自己的下属叛乱去了。那辽东苦寒之地,一来一回,也不可能那么的麻利。所以,刘明他们是指不上了。可除去刘明之外,他们唯一能想到的,就是新近接掌兖州,实力大进的曹操。这曹操的名声也不错。即和他们共同反抗过十常侍,又和他们谋划并亲自执行过刺杀董卓的行动。这曹操也算是他们这一边的忠义之士了,而且曹操的兵马实力在现在虽然不弱,可也绝对算不上第一流的,别说和刘明以及董卓的兵马相比了。就是新近灭了刘虞,吞并了冀州的袁绍实力,哪也远远的在曹操之上。这要是把曹操招到司隶来。利用曹操的兵马剿灭了郭太,白饶这两大寇。然后自己等人再给曹操许以高官,架空曹操的权利,把兖州实质性的控制在手中,重新掌控兖州,收兖州为自己等人的中央控制。这不比自己等人永远没什么实权,老是仰仗各路诸侯的拥护强多了。故此,他们就下令调曹操进入司隶平乱。

而长安董卓那里,对于郭太和白饶这两路响马到没看在眼里。可如今难得碰上刘明远赴辽东平灭叛乱的大好机会。这要是不做点什么,还真对不起老天爷对自己的照顾。

虽然董卓是从内心的深处惧怕刘明,更在刘明的手下吃了不知多少回的大亏了。可董卓也知道,如今这局面,就是他和刘明两强争霸了。而且他已经和刘明势成死敌,就算是肯他屈服于刘明之下,那他也落不了好去,何况他又有百万的大军,以及正统的象征皇帝在手。他无论如何也不甘心向刘明屈服的。如今刘明既然带着一部分的兵马走了,自己要是不趁着这个机会动手的话。难道还等着刘明平定了后方,缓过了手来,稳稳当当的前来攻打自己吗?

故此,董卓根本就没心情理会那两个蟊贼草寇的事情。一心只等待刘明走得更远一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