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无奈三国 >

第165章

无奈三国-第165章

小说: 无奈三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军回来了。需要尽快的出征。弄得袁绍赶快催逼各路粮草、军马赶快到位。好趁着刘明还没回来的时候出兵。

但是,就在粮草到的七七八八,袁绍还没有彻底准备好的时候,袁绍就又接到消息了。从幽州那面出来了一哨人马,大约有五万之众。正在中山郡里折腾呢。

中山郡本来就是冀州紧邻幽州的一个郡,原先在刘虞治理的时候,根本就没做过防范幽州的准备。袁绍接手了之后,由于时间短,也不能在那里进行过太多的战略部署。袁绍在那里也就是留下了三万的军兵镇守,主要目的还是为了震慑当地的势力,使其乖乖的完粮纳税,供其扩充兵备。现在可好,对方只是五万人,就把那里打得落花流水了。一个县一个县的,一个城一个城,纷纷地被人家拿下了。许许多多的县城,根本就是不战而降。

可袁绍还没来得及反应呢。后续的报告又来了。驻守在中山的三万兵马已经全军覆没了。中山郡已经全部沦陷了。幽州的五万军马又向常山郡杀去了。

袁绍当时头就更疼了,常山郡的兵马已经全部抽调回来了,准备集合之后攻打幽州。那里的驻守兵马还没中山郡多呢。肯定也是凶多吉少。

而这时袁绍的谋士们针对常山、中山两郡的救援,也分成了两派的意见。

一派认为:既然自己的领地出现的敌军,那就应该尽快的派出部队进行抵抗。收复失地,避免更大的损失。

而另一派则认为:那幽州的五万兵马根本就是在进行骚扰战术。肯定是因为他们已经知道了冀州即将攻打幽州的消息。从而做出的反击。目的就是为了分散袁绍主力部队的兵马实力,使袁绍疲于平定冀州境内的骚乱,导致无法全力出兵攻打幽州。拖延战机至刘明的回归。而这一点从他们攻打了中山郡之后,并不分兵占领,只是交给当地管理。并在攻打常山郡的时候,还能保持五万之众,就能充分的看出来。而且,这也同时看出来那些中山郡的当地人都是一群刁民,并没有顽抗到底,即使是幽州军马走了之后,也没在回归袁绍这一边。所以他们也不值得解救。就是救回来了。反倒要解决他们的粮食问题。不如继续按计划攻打幽州,等幽州遭到猛烈的攻打的时候,那些幽州的军马自然也就要回去守城了。这也是围魏救赵之策。

这两边的争论都挺有道理的,这就使袁绍难以做出决定了。不过,袁绍还是有点偏向第二种意见。袁绍心里也明白。什么当地的都是刁民。那分明就是自己的威望不够,在当地的根基不深。自己没有军队在那里震慑了。那些人当然就不听自己的了。而且那些边沿地区原本就是刘虞的地盘,自己才占了不长的时间,丢了也不吃亏。反正那里的粮食等物也收集的差不多了。也没有多少利用价值了。

但是,没等袁绍做出最后的决定。就又接到了自己老家渤海郡内的一些粮道被人破坏了。还有一批运粮的部队被人攻击了。大约有十万石的军粮被焚毁了。

袁绍被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搞毛了。又出来了一支部队,怎么自己的境内就跟不设防似的,随便别人的出入呢?幽州那面到底搞什么鬼?

可惜!还没等袁绍开口问自己的那些谋士呢。朱灵带着淳于琼的救援信就来了。袁绍当然也就更加的头疼了。

可是,就在袁绍为这事愁眉不展。大加头疼的时候,底下突然有人朗声笑道:“恭喜主公。贺喜主公。主公大喜呀。”

袁绍一听这个气呀。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有人敢拿自己开涮。真是找死。袁绍带着怒气的抬头一看,准备看看是谁这么不长眼。也好让自己教训教训他,使自己出一口闷气。

可等袁绍抬头一看,敢情是自己的心腹审配说的。袁绍的气也消了。袁绍知道审配这个人正直。肯定不会拿自己开玩笑。他这么说肯定是有一定原因的。故此,袁绍也充满希望的向审配问道:“正南何出此言?”希望审配真的能给自己说一些好消息。

此时审配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自己的家族舍弃了,还按着自己家族给自己提供的消息,信心十足的推算道:“主公。现今咱们冀州多处报忧,四处开花动乱。这肯定是叛贼颜良到了幽州之后,泄露了咱们准备和董卓联合攻打幽州的消息所致。幽州现在肯定是因为留守的兵力不足。不足以防范咱们和董卓联手的进攻。故此,他们才会主动出击,为得就是让咱们原本集结好的兵马再分散开来。使咱们错过攻击的大好时机,好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等到刘明回来主持大局。而咱们占领时间不长的那几个地方,肯定也有三心二意之徒向幽州那面买好。故而,中山郡失守的才那么快。而像渤海郡咱们经营时间比较长的地界,却抵挡住了幽州的主力兵马,而那些幽州兵马在遭受阻挡后也不迅速的拼死攻城,也就是这个道理。可惜淳于琼的冒然出击,中了幽州的计策。还是让部分小股的敌军溜入了咱们的腹地,破坏了咱们的粮道。按说他们的计策不错。只要他们不合咱们得主力作战,在咱们得冀州到处流窜,就可以使咱们疲于奔命,无法彻底的解决他们。但是,他们现在的时机不好,幽州的总兵力在那摆着呢。刘明带军作战在外,并州还要留下部分的兵马对抗董卓。十几万的兵马应该是此时幽州的全部兵马了。现在,幽州的防守必然空虚。这是他们在虚张声势的吓唬咱们,骚扰咱们。好使咱们做出错误的判断。而现在,咱们看穿了他们幽州的这些小把戏。只要咱们不理会中山等地的敌军,出兵中路,一举击溃袭击渤海城的幽州主力部队,然后长驱直入,幽州唾手可得。咱们也就不用进行任何的攻城战,就可以完整无缺的拿下幽州了。如此,岂不是主公的大喜吗?”

袁绍一听,十分的高兴。可袁绍随即又紧锁眉头的问道:“那咱们不理会中山等地的攻打合适吗?而那围攻渤海城的幽州主力不合咱们作战又怎么办?况且,咱们运粮的道路经常被人袭击,这也太威胁咱们军粮的安全了。咱们不可能每次都派大队人马押送军粮的。而且,咱们此时出兵的军粮还没有彻底的准备好。此时出兵,是不是太匆忙了?”

审配信心十足的答道:“中山等地的物资已经被咱们集中起来了。弃之毫不可惜。那幽州的本土可是一个富饶的地方。只要咱们占领了幽州,那不是什么都有了嘛。而且,幽州灭亡了之后,中山等地又有何忧?他们还不是要乖乖的回到咱们的手上。而那攻打渤海城的幽州主力,为臣敢断定,他们必然不会完全避开和咱们战斗的。最多也就是退回幽州防守。若是他们也不和咱们战斗,而是避开了咱们的锋芒进行游击,那咱们正好毫不客气的拿下幽州。至于骚扰咱们粮道的小股敌军,那倒是咱们的一个心腹之患。他们在咱们的腹地到处流窜,行踪飘忽不定,咱们下大力气的堵截,正好中了他们的分兵计策,可要是派少了。也不见的能解决问题。不过,主公您新组建的飞彪骑却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您可让麹义将军带领全部的飞彪骑、以及三万的步兵来剿灭这些小股的敌军。这些小股敌军的目的就是骚扰咱们的粮道,只要咱们设计几次假运粮,肯定就能得到他们的踪迹,到时候就可让飞彪骑快速的赶至,缠住他们,然后再用大军合围,肯定可以处理好此事。而咱们军粮尚未准备充足,这就更不成问题了。所谓的兵贵神速,准备不足不要紧。咱们现在集结的三十万大军,也不可能一次性的全部投入渤海城的战场。咱们可成三路大军,陆续出发。这样一来,这些军粮应付第一路,第二路大军的出征就不成问题了。等咱们第三路大军出发的时候,咱们的军粮也应该到齐了。这样也就一点事儿也耽误不了了。而且,如此行军,首尾呼应。更利于咱们兵马的作战。也避免了咱们全力攻打幽州,造成咱们冀州防守空虚的漏洞了。等咱们第三路大军动身的时候。麹义将军也应该灭了那些骚扰咱们粮道的小股敌军了。到时候,有麹义将军带着那些兵马镇守冀州。咱们冀州也就无忧矣。”

袁绍听完审配的详细计划,点首大笑。麹义当初凭八百人就能给自己断后,不管是能力还是忠诚。都是令自己放心的。这审正南遇事考虑的果然周全。

当即,袁绍就按着审配的计划,调兵遣将。

首路就是由朱灵带领五万的兵马先一步的赶回渤海城,通知淳于琼做好准备,一定要把幽州的大军滞留在当地。

可是,就在朱灵领兵快到渤海城了的时候,刚刚转过了一道山弯,意外发生了。

第二百四十回 围城打援

意外!意外!绝对的意外。

虽说朱灵心系渤海城的安危,赶路,赶得急了一些。可朱灵毕竟还是在老老实实的赶路,他也没招到谁,惹到谁。更没有踩到什么花花草草,吓倒什么小朋友什么的。可是这老天爷也不知道发了什么神经。这朱灵五万的大军,这支绵延开来有七八里长的队列,刚刚转过这个小山坡,朱灵队列的后方就下起了一阵小偏雨。

其实,下点下雨也没什么的,都是精锐部队,个个身体壮着呢。谁会乎这个?但是,也不知道是不是走在队列后面的士兵的身体都比较虚。淋了这点小雨,竟然一个个的摔倒了。

万幸。好在这场小雨是偏雨,只淋了朱灵队列后面的部分兵马。对其他地方的兵丁根本没有影响,甚至于在队列前头的兵马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么回事。

但是,朱灵队列前面的兵丁虽然不知道队列后面下怪雨这回事。可是,老天爷还是公平的,虽然老天爷没给队列前面的兵丁下怪雨,可老天爷却赏赐了他们一阵石头雨。人头大小的石头,铺天盖地的砸了过来,这可比后面的那场怪雨要声势浩大的多,也壮观的多了。

措手不及的兵丁,被砸的那个惨呀。那些被砸中脑袋的士兵到简单,一言不发的就死了。可是被砸到腰,或者其他什么地方的那些兵丁,一时半会儿还死不了。那惨叫之声,真是此起彼伏。

朱灵大军的前后队列当时就乱了起来,而朱灵也立马就糊涂了。怎么回事?有埋伏?不能呀。这条路,自己可前前后后走了不下十几回了。过了这道山坡,那就是一马平川的大道,根本就没有可以埋伏的地方。就是刚才那座小山坡,地势也不险峻,道路也不崎岖,而且山小、林少。也没什么可以埋藏大批伏兵的地方。自己不可能中埋伏呀。

但是,很快朱灵就不用因为困惑而烦恼了。震耳的马蹄声从朱灵的左侧响起,随之,一股漫天的征尘也飘了起来。这熟悉的马蹄声,立马就让朱灵明白了过来。不好,中埋伏了。这是幽州的骑兵。

虽然朱灵此时还不知道对方到底是埋伏在了哪里。可朱灵还是本能的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并快速的下令:结阵撤退。

朱灵想的是挺好,也不愧为有几分将才。可是,漫长的队列,命令的传达本来就不是那么快捷的事情。何况此时朱灵大军的前部和后部都乱成了一团。这个命令的传达就更不好使了。

只见朱灵大军的中部士兵在得到了命令之后,老老实实地遵从命令向后退,可队列的前部和后部却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到底是该前进还是后退。朱灵的大军整个乱成了一团。

就在朱灵大军混乱的时候,幽州的铁骑杀到了。如此平坦的大地,快马扬鞭,几里的道路,那还不是眨眼就到。到了切近,标准的幽州强骑兵的突击方式。首先是在距敌八百步的时候,每个强骑兵都取出了蹶张弩进行首轮的远程打击。然后挂好蹶张弩,架好长枪,进行突击。

可怜朱灵的部队,此时正是一字长蛇的行军队列,柔软的侧翼哪禁得起幽州强骑兵的突击。就仿佛纸片似的,被人随手撕了一个粉碎。

而幽州强骑兵犹如滚滚的洪流,势不可挡,冲过去了之后,毫不停留,一直过去了三里开外,这才调转了马头。此时,幽州的强骑兵已经借助腰力和脚的蹬踏之力,上好了蹶张弩的弩箭。第二轮的打击又开始了。

随着朱灵帅旗的陨落,久经训练的幽州强骑兵同时大声喝道:“朱灵已死,跪地投降者免死!”

如雷的怒吼声,震荡在整个战场之上。残余的袁绍兵马,纷纷的跪地请求投降。

战役在短短的时间内结束了。远处观敌瞭阵的刘明,十分的满意。

这些年来,刘明指挥的战役无数。唯有当初得晋阳之战,兵马损失的最多。其后,刘明在做好的充分的准备,打造了大量的攻城利器之后,可攻城战的人员伤亡,还是要远远的大于野战当中的人员伤亡。为此,刘明动了无数的脑筋。最后,经过了群策群力,这才有了这个完善的围城打援计划。

现在,所有的一切,都是按着计划进行的。如今的这个围城打援的计划,已经初见成效了。看来只要肯动脑,损失还是能减小的。只要避免攻城战,伤亡率就可以直线的下降。

贾诩看着眼前的战果,心里也是十分的欣慰。这个大胆的计划,饱含着主公、自己和荀彧等人多少的心血呀。其中,心里战,引导战等用法,更是让人匪夷所思。而这一切,更是在出兵冀州之前就早已制订好地。

原本杨军他们最初的计划是惦着引袁绍主动出击,利用幽州的防御优势,配合幽州的群众战争,把袁绍出击的人马全部消灭在幽州地界。

可是,这样一来,却把战争的主动性交到了袁绍的手里,而当袁绍联合董卓同时出击的时候,这其中就有太多的变故和不确定的因素了。最后,那个方案被主公否决了。

随后,主公作出了主动出击冀州地战略方向。可如此一来,出征的兵马数量就是一个问题所在了。由于留给吕布镇守边关的兵马有十万之众,现在幽州现存的兵马也就剩下二十多万了。可是,大军出征之后,幽州也不可能完全的一点兵马也不留。除了那些维持日常治安的兵马不能动之外,还需要留下一些正规军作机动部队,好应付一些突发事件。故此,出征的部队,最多也就可动用十七万得兵力。

在这个基础上,攻城战肯定是打不了了。没有防备能力的,能主动献城的那都好说。可是,像那些准备充足,防御完善的坚城。一般的攻防损失都在五对一。就算是主公新近制造的攻城利器精良。可那也在三对一左右。但是,就算是一命换一命又如何?幽州的这十几万的人马根本就不够换的。而冀州算得上是坚城的则有渤海城、南皮城、平原城,信都城等等的好几座。而袁绍的兵马更有五十万之多。

故而,在主动出击的同时,主公又提出了尽量避免攻城战的战略构思。可是,就算是不作攻城战,袁绍还有五十万的大军。虽说在决战的时候,袁绍肯定不可能派出全部的兵马,他必然也要留一部分的兵马留守冀州各地。可是,那袁绍也最少能派出四十万的大军。虽然以幽州兵马的强横实力一样可以赢得最后的胜利。可那也绝对是一个两败俱伤的局面。也就不可能在应付随之而来的董卓兵马了。

最后,大伙制定出了这个完善的计划,动用了安排在袁绍内部的内线人员,使其影响袁绍谋士的思路和判断。其中已经投靠主公的冀州当地豪族的功用,那也是功不可没。这是一场引导中的战斗,袁绍的一举一动,始终是按着自己这边的意思在行动。

胜利的果实,总是使人高兴的。刘明、贾诩都心满意足的准备着招待袁绍第二波援兵的到来。

可袁绍的渤海城那里,却又一次的经受了考验。

幽州大营修筑好了之后,虽然从来没有进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