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无奈三国 >

第188章

无奈三国-第188章

小说: 无奈三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探马说的话,令曹操直捉牙花子。联合刘备,前后夹攻,里应外合。这不是背叛,这又是什么?这也太过于毒辣了吧。

戏志才沉思了一下说道:“丞相。此时尚不能断定于禁将军造反。如今事态不明,局势不清。以于禁将军的为人,应当不会轻易变节。这也有可能是敌军的谎报,离间之计。目的就是令丞相在不明真相之下,大开杀戒,自损实力。不过,于禁将军本来是鲍信大人引荐的人才。那鲍信大人身故之前,与张邈同为兖州幕僚。交情也自非浅。如今张邈响应陈宫叛乱,这于禁若是念在旧情,迎合张邈,响应刘备。那也是未尝不可的事情。”

曹操拿眼睛看着戏志才,那意思:你这不是添乱嘛。说话两头堵。好赖话全叫你一个人说了。可这事还在这摆着呢?那于禁到底背叛了没有?那可是关乎全军上下,整个军事部署的问题。

曹操的那意思,戏志才全明白。戏志才连忙接着说道:“此事分辨。说难也难。可说易却也容易。只要丞相派人传令于禁回营申辩。若是那于禁联合了刘备,他必然心中有愧,断不敢前来面见丞相送命。如此,丞相则可聚集兵马,堂而讨之,并于临阵解除于禁之兵权。那于禁所领之兵,皆食丞相之俸禄。丞相以正讨逆。那些兵丁定然不敢妄从。丞相也可轻易擒获于禁。反之,于禁若是没有勾结刘备,那于禁必定会急于向丞相申辩。而那时丞相以诚待他。将此事付于一笑。那于禁也必定会对丞相更加感恩戴德的。”

曹操一听,高兴得说道:“好!正合吾意。”

随后,曹操即派人到于禁哪里传令,让于禁回到大营解释斩杀官兵一事。而曹操的本队也开始准备部署应付刘备的骑兵,以及于禁有可能的背叛。

可是,曹操抱着万一的心态等候于禁的到来。可曹操却是左等于禁不来,右等于禁不到。就连传令之人,到现在那也是杳无音讯。曹操真是焦虑万分。

难道于禁真的反了不成?

其实于禁反倒是没反。只是于禁实在是忙乎的脱不开身。

于禁此次尾随在夏侯敦的部队之后,负责的还是接应的工作。并拥有五万兵马的指挥权。

于禁这个工作,说起来简单,可是真干起来,那麻烦却是一点也不小。于禁自打曹军在郝萌的内应下,破关以来。于禁就一直尾随在夏侯敦的部队后面,在夏侯敦的部队把刘备的部队击散后,进行追击刘备那些仓促应战的兵马的工作。虽然刘备这些兵马的攻击力不强。也没什么突出的大将指挥或率领。可是刘备这些部队的顽强,着实得让于禁惊叹。这就跟打不死的蟑螂一样。按理说,整个部队都被打散了,那些如同散沙一般的部队应该早就投降了。可他们到好,依然在各自为战,从没有放弃战斗而归顺的。最多也就是这些部队在于禁兵力不足的地方,集中兵力突围跑了。可然后他们就藏在暗中跟于禁游斗。

不过,这些地方虽然难缠,可那最多也就让于禁多费些手脚罢了。零散的小规模战斗,对于如今大势已成的整体战役来说,那实在是构不成威胁了。于禁原本也不过在做一些接应、清尾的工作而已。

可是,天刚放亮的时候,于禁忽然接到夏侯敦所率的前部军队,遭到了刘备骑兵的突袭,而夏侯敦的部队,由于主将的生死不知,在没人率领之下,被敌军骑兵杀的大败。

于禁闻报,当然不顾疲倦的率兵接应去了。可谁成想于禁和对方武将一照面,于禁根本就不是来人的敌手。不过,于禁的武艺也不算是废材一根,在敌将的突袭之下,接个一两招,那还是能做到的。而于禁就利用这工夫,指挥手下把那人围住厮杀。

但是,如果,敌人只此一个的话。于禁这样处理,确实是一个稳到极点的好方略。可是,人家也不是傻子,那也是带着兵来的。狂野的骑兵突击,那可不是什么好消受得美事。

这一回,就看出于禁的大将之材了。平原之上,无依无靠的步兵应对骑兵的冲击,那绝对是死路一条。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而那于禁则非常技巧的把大军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且战且退,纠缠对方前进的步伐,另一部分快速的后撤五里。与当道之上,扎下营盘,立好障碍,围栏,壕沟。让弓弩手做好射击的准备。随后才让负责断后、纠缠的部队,绕营寨而过,从后营入内。以密集的箭雨阻击对方的骑兵。让其不得不无奈退去。

而曹操传令的时候,于禁正是在忙于指挥部队的时候。当时于禁接到曹操的命令,随口跟传令之人说道:“敌军势大,无法脱身。待敌军退却,我再与你面见丞相。”

那传令之人眼见事情如此,也是无可奈何,只得等待于禁。

可这些对于完全不了解实情的曹操来说,那时一点也不知道。

等待是一件令人非常痛苦的事情。尤其是曹操这种人物。此时,就连一旁的人,也不敢再打保票说于禁没有造反了。

终于,曹操的耐心消耗殆尽了。不能再等了,再等就要延误军机,让刘备他们联合于禁占了先手了。必须尽快平定于禁的叛变,这样才能在没有内患的情况下,快速的平定刘备他们。

可是,就在曹操令箭都举起来的时候,突然有人来报:于禁回来了。

曹操心神一松,随之又一紧的问道:“于禁带了多少的兵马回来?”

底下人回道:“禀丞相,于禁一兵一卒未带。乃是单人独骑回来的。”

曹操松了一口气,平稳得说道:“让他进来。”

于禁刚刚走进营帐,就问曹操怒问道:“于禁你可知罪?”

于禁不卑不亢的说道:“属下只知杀敌,不知有罪。”

曹操问道:“既如此,因何有士兵说你联合刘备,斩杀本部的官兵?”

于禁回道:“属下从来没有联合过什么刘备来斩杀我军官兵。属下只是在执行接应夏侯敦将军部队的时候,斩杀过几个祸害我兖州百姓的军中败类,以正我军规而已。这兖州的百姓,那可都是丞相的子民。岂可让他们祸害,败坏了丞相的声名。”

原来夏侯敦的部队,多是由白饶那些归降的虎狼之徒组成,本来这些人在曹操严酷的军法管制下,有所收敛。可是曹操在攻打徐州的时候,为了尽快的攻打下徐州而大开杀戒。这些人的血腥欲望也就又被点燃了。如今这些人在攻克关隘之后,也就管不住自己了。那些尾随夏侯敦在前面追杀刘备部队的兵马暂时还没时间想到此事,可那些拉在后面的就没这个顾忌了。烧杀摞掠等等事情,该怎么干,那就怎么干了。这就让尾随其后的于禁看不过眼了。在徐州,那是敌人的领地,又有曹操的命令,于禁也就睁一支眼,闭一支眼了。可如今这兖州却是自己部队的大本营,于禁也是兖州本土人,怎么能让这种局面再次发生呢?故此,于禁把那些不服从命令的,统统的按军规给杀了。这也是曹操部队的一贯作风。

曹操一听于禁这样说,曹操当时就明白了。可是曹操还是追问了一句道:“那本相传你,你因何迟迟不到?”

于禁坦然说道:“敌军至,当拒敌为先。此等闲言碎语,如何瞒得了丞相,这又何须分辨?”

曹操哈哈到笑道:“将军深知我心也。本相适才之言,皆为宽他人尔。将军能于混乱之中,率疲惫之军,御强敌,立坚垒。有不可动摇之节。虽古之名将,皆有所不及尔。”

曹操可谓是奸诈之极。轻轻的两句话,就把自己怀疑于禁的事情抛开了。显得曹操询问于禁,只是为了向别人证明于禁的清白。而最后曹操对于禁的夸赞,更是让于禁对曹操感恩戴德。

不管怎么说,曹操又一次的危机,在于禁的努力下,曹操又成功的挺了过来。

可曹操一缓过手来。刘备可就吃不消了。

张绣的三万精骑虽然厉害,可是他在曹操步步为营的策略下并不能讨得了什么好去。而且张绣本来就是应刘备的邀请而来,是抱着吃上刘备的打算,自然也就没准备多少的粮草。此时张绣的军粮将尽。就算刘备说的再怎么好听。那也是不顶用的。毕竟空话是绝对不能用来当饭吃的。张绣在要官没官,要粮没粮的困境下,也只能选择撤退。毕竟张绣也没傻实在了。一点好处都没有,以三万的骑兵,与数倍于自己的曹操死磕,那哪是正常人应该办的事情?

至于刘备的兵马,那就更不用说了。刘备三十多万的部队,那本来就是联合部队。关隘沦陷之时,刘备的嫡系部队损伤惨重,在刘备立起军旗,召集人马的时候,十四万的嫡系军队,最终只有六七万的兵马又聚拢到了刘备的身边。不过,这也就够让陈宫、张绣他们惊讶的了。至于陈宫号召的那十几万的部队。在曹操归来之后,又都陆续的归降曹操了。而那些围困许都的兵马,也被曹操在野外杀的大败。最后,张邈在兖州立不住脚了。带了五万的残兵投奔淮南的袁术去了。

于是,此时就剩下刘备和陈宫这点人马的处境尴尬了。

本来,刘备还准备和张绣一起走的。既可在张绣那里避避风头,又可在张绣那里吃上张绣。可那张绣却不知道怎么变聪明了。直接的告颂刘备,宛城军粮不多,不能供给刘备的兵马需要。然后就快马加鞭的跑了。

而像张邈那样的投靠袁术,以此来谋求庇护,这本来也算是一个妙策。可刘备却又是背弃袁绍走的。跟袁术那里不好交代。而且就算是袁术对袁绍没什么感情,可刘备在袁绍的那会儿,那也没少给袁绍出主意对付袁术,这些袁术也是知道的。

故此,刘备要是去袁术那里。那是绝对落不了好的。而陈宫既觉得对不起刘备,又觉得刘备在军中的人望极高,是一个成大事的苗子。而且自己背叛曹操,也不见得能取得别人的信任了。所以陈宫决定今后就保着刘备得了。

刘备苦思半天,终于想到一个去处。

第二百七十二回 官渡之战上

风和日丽,阳光普照。这真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可是如此良好的天气并不能使奔腾咆哮的黄河之水,拥有片刻的安宁。尤其是黄河两岸的峭壁悬崖,更是使黄河难以逾越。

不过,万事都有例外。官渡这个好地方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外。上游的黄河之水,经过狭窄的河道,途经此处之时,已经是平缓了许多,这也是黄河千里范围之内,唯一的一处可以大规模运送人口过岸的好地方。其他的地方绝对没有如此平缓的地势可以利用。

如今,张辽集结的兵力就扎在这里。十万的大军,扎下联营九十余里,密密麻麻的封锁住了河岸以北。

按理说十万的兵马,并不至于扎下如此规模的大营。只需要十余里的大营,就足可以安置如此多的兵马了。像九十余里的大营,那都接近六七十万兵马的规模了。不过,为了给黄河以南,镇守官渡隘口的曹操兵马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张辽还是奉了刘明得将令扎下了如此规模的大营。反正有黄河拦着,曹操军队那里是绝对看不清营帐之内到底是有多少兵马的,而且更由于有黄河拦着,曹操军队那里也绝对不可能派人游过黄河来打探消息,或是清点张辽集结的兵马数量。

除此之外,张辽每日里还派人不断的持军旗在营内晃动,并且还经常的派人在营外操练军马。这一切,无不造成了刘明军马大兵压境的架势。

如此的相持之下,确实对黄河以南的曹操大军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可是这些小把戏造成的压力,绝对不如甘宁水军的到来,造成的压力庞大。

经过一年多的战船督造,如今甘宁手下有了一百条的大型战船。这些大型战船每条可载人三百余人,并可携带供这三百余人在海上漂泊一月食用的水米。除此之外,还可载货万余斤。虽然这些大型战舰和如今现代的那些千万吨级别,百万吨级别的海船比起来不值一提,他只不过是一艘十余吨级别的小小船罢了。

可是这种在现代人眼里的小船,却绝对要比甘宁当初的那些蠓艟斗舰大了不知多少倍。如今的那些蠓艟斗舰只能在这些大型战舰周围徘徊策应罢了。尤其是这些大型战舰也全都是内置钢骨、外挂铁甲,那些蠓艟斗舰的冲撞攻击对这些大型战舰,那是一点用都没有的。如果这两种船打起来,那些新造的大型战舰,连躲都不用躲,直接开过去,就可以把那些蠓艟斗舰碾个粉碎。

本来这种大型战舰有一两艘就足可以令此时的人目瞪口呆了。何况,如今闲置许久的甘宁为了在刘明的面前一展水军的威风。即使刘明只是让甘宁带三万的水军前来官渡协助张辽夺取官渡,并运送张辽的兵马过黄河。可是这甘宁却还是带来了八十一艘的大型战舰,以及两百艘的蠓艟斗舰护航。这些船只从渤海入黄河,逆流而上。等到了官渡河面上,那真是黑压压的一片。当时就把河岸以南的曹操大军给镇住了。

虽说张辽之前利用十万兵马伪造了六七十万大军压境的架势,确实很令人惊心动魄,可是那毕竟有黄河拦着,你再多的军队,过不来,那也是白搭。就算那些军队能找到一些船只渡河。可是不管曹军在河岸之上拦击,还是等刘明军队半渡而攻之,那都是随心所欲的很。也是轻松异常的很。

可是如今刘明军队这里添了如许多的大船,河岸之上的防御优势也就不存在了。而且对方一次性运过来的兵马也要多了许多。只要刘明军队能够抢夺了河岸以南的滩头阵地,那么刘明军队的庞大兵力优势,那就绝对不再是曹操河岸以南驻守的那点人马可以抵御的了。

不过,万幸的是甘宁的部队在来了之后,曹军意向中的战争,依然没有到来。只是整个官渡附近的黄河河面都被甘宁的水军占领了。而且官渡河岸的二里范围之内,那也容不得曹军立足了。

只因为这些战船之上,各有一台轮转式发石机,这两百台的发石机发射起来,距离河岸两里之内的范围内,那都在这些发石机的打击下。尤其是这些发石机还是在战船之上。曹操驻守在官渡的部队,更是无法攻击或是偷袭这些发石机了。也只能无奈的把这两里的范围空了出来。

此时,驻守在官渡的张郃正在军营里生着闷气。太郁闷了。那幽州刘明有骑兵已经就够可以得了。他怎么竟然还有水军?而且还是这么大的规模。这太不公平了。这让自己拿什么与对岸的刘明军队对峙?

正在此时,有一小校进来禀道:“报将军。今寨外有一人自称是将军的故友荀谌到访。不知将军见否?”

张郃闻言,心中大喜。连忙叫小校快快请进。自己也整理衣冠,出帐迎接。

这荀谌乃是当初辅佐袁绍的重要谋士,为人足智多谋,又十分的正直,和张郃的私交也不错。只是当初袁绍兵败,这荀谌就不知道流落到哪里去了。如今这荀谌来了,在这危急的关头,能帮着出出主意,那可是求之不得的好事,这张郃能不高兴吗?

结果张郃没想到,期望的高,失望的也高。

张郃把荀谌请入帐中,闲言了几句之后,还没等张郃开口向荀谌请教当前的局势该如何的破解。那荀谌却先长叹一声说道:“咳!俊乂,如今你我见此一面,把酒言欢,好不自在。可几日后咱们却要天人相隔,人鬼殊途。想起来,却是好不悲伤。”

张郃差异的问道:“先生这却是何意?难道还有人敢威胁先生的生命不成?但请先生告知某家,某与先生解忧。”

荀谌嘿嘿的冷笑道:“吾无牵无挂。更没有得罪过什么强梁。有谁会想到害我?倒是你还不摸摸你的脑袋还在你的项上否?”

张郃勃然大怒,这不是诅咒自己死吗?这也就荀谌罢了。这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