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无奈三国 >

第373章

无奈三国-第373章

小说: 无奈三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绅,向其明言:他们的教祖张鲁已经归顺了咱们幽州。如今这幅局面,全都是奸佞杨松搞出来的。

而如今杨松已经逆天行事,遭了报应。咱们就是奉张教祖之命来解救他们的。然后,咱们就召开批斗大会,让城内的百姓举出奸佞,斗了他们。为百姓除害。随后再让那些百姓自己做出抉择。凡是不认可张教祖主张地,咱们任他自由。让他们出城投靠那些吴军。如此,想这汉宁既然是天师正教地根基地。城内的百姓,也必然大部分信教,如此绝对可以团结大部分百姓的民心。使其上下一心,帮着咱们守成。而批斗了那些恶霸,奸佞,不仅可以使百姓出一口气,对咱们更加信服,也可以从他们的家产中搜出军粮。而至于那些实在想不开地百姓,咱们把他们送出去,不仅节省了咱们的口粮开销,更可给那些吴军还一个颜色。他们不是说咱们害了这些百姓吗。咱们把那些百姓给他送过去。

看他们又怎么善待这些百姓。”

这李意乃是陈震举荐来地,积功升至如今的地位,那跟着张飞也不是一年两年了。平常对于张飞地军事打法,从不过问,一心抓好本职工作。张飞手下如今上下一心的局面,除了那些和张飞投脾气的将领之外,李意!绝对是功不可没。张飞从来都是对李意敬重三分的。如今李意提起他的本职工作,张飞自然满口答应。

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就在庞统进行舆论战的时候,在汉宁城内召开了。贪官、恶霸,自然是一个没跑了。可出乎李意和张飞他们意料之外的是汉宁城内的百姓,在运动之后,竟然出乎意料的团结,没有一个人说要出城投奔吴军的。全都表明决心要与汉宁共存亡,誓死捍卫天师教。

李意和张飞很是奇怪,这张鲁就把这汉宁治理的这么好?这些百姓一听他的名号,就不怕那些城外围困的大军了?就愿意共存亡了吗?这张鲁实在是太有一套了。

可是,事后张六派张猛在暗中一打听,这才知道,这些百姓当中确实是有不少天师教的狂热分子,乐意为天师教和张鲁做奉献。可也有不少觉悟没到那一步的百姓,却因为张飞他们的批斗会,坚定的信心。有的是因为出了一口怨气,心眼自然就向着张飞他们,可还有的则是胆小怕事,看到那些平日里飞扬跋扈的大人都给斗了。生怕自己站错了队,也会被张飞他们批斗。毕竟这事谁也说不谁这是不是张飞他们在做试探。这些人可没有幽州军民那样对幽州军的了解。

接连两天,思路过人的庞统可就纳了闷了。这汉宁不仅没有什么意料之中应该发生的暴动。就连城上的守军也日渐、增多。这是怎么回事?

庞统苦思良久,不由得不佩服张飞政治手腕的高超。城上守军增多,这分明是张飞已经把城内的百姓组织起来共同协助防守撑持了。而那些城上的人,时至今日夜没有饥饿之色,更无疲倦的样子。那分明是张飞已经从城内的百姓之中,挪借到了粮食。

可庞统想不通的就是这张飞,怎么可能在初来乍到的情况下,既没有过施恩百姓的举措,也没有什么暴动的迹象下,就办的这么漂亮。就是庞统以自己的才智自问,如果处于张飞如今的局面,恐怕除了强力征讨和镇压之外,也没有什么其它的办法了。毕竟口粮就那么多。给了他吃,就给不了自己吃。初来乍到,没有任何交情的外人,那些百姓怎么可能心甘情愿的贡献出他们自己的口粮。尤其还是在城外有着大军围困和支持的时候。

庞统想不通,也比较沮丧。不过,庞统这边也不是没有喜事的。

先前汉宁城派出去镇压周围村乡镇县的十万大军回来了不说。那诸葛亮也领着五万的军兵赶回来了。

故此,统帅大军的诸葛亮和鲁肃,却不会为这点意外的小事劳心的。如今汉宁城城外,足足围困了二十五万的大军。绝对可以一举攻下汉宁。

而向来谨慎的诸葛亮,也是这么主张的。虽说把张飞的兵马困在这里,也与拿下了张飞的效果差不多。可是,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战局中不可预料的变故实在是太多了。诸葛亮这么一个谨慎的人,他可不想在自己掌握的战局中,留下这么一个不稳固的变数。

但是,庞统先前提出的张飞安全论,也不是没有道理。像张飞那么一个神勇的武将,若是不想投降,誓死作战,要想轻易的拿下,那真是谈何容易?

故此,这事情也就先这么悬着。

可就在诸葛亮准备布置一个阵法,然后再与张飞作战之时,引张飞进去,生擒张飞的时候。一个差点让诸葛亮跳起来的噩耗传来。祁山大营失守。张任大败。兵马剩下以不足十万,现在正往阳平关败退。

唯一还能让诸葛亮稍稍沉住气的,恐怕也就最后这个小小的消息了。诸葛亮早在阳平关布置下了刘磬。现在终于排上用场了。诸葛亮不敢怠慢,只得留下鲁肃继续围困张飞,自己则带兵前去阳平关镇守。

第五百四十二回 兵进阳平关

花开两朵,另表一枝。张飞在汉中那里折腾,关羽和黄月英却也没闲着。虽然张任处理得当,攻心战在吴军暂时军粮无缺的情况下,并没有出现什么军心动荡。

但是,一直貌似游山玩水的黄月英,却趁着那几日,于群山之中,找出了一条险路。

正所谓:两山之间必有谷,两丘之间必有坡。这祁山,山势连绵,峰峦众多。两峰之间的低矮处,虽没有路,也不好走,但是,只要身手敏捷。终归还是有可能翻过去的。

黄月英当下建议关羽选三万精锐将士,弃甲胃,背单刀。以绳索相牵,翻山而过。绕到祁山口外,于夜幕时分,发动奇袭,并于乱中宣称汉中已然拿下,动摇他们的军心。而与此同时,祁山口内的大军也趁乱发动进攻,一举拿下祁山大营。

关羽权衡一下,觉得此策可行。当即命令颜良领兵三万,翻山绕到祁山大营的后面依计进攻。同时,每日里照常派人叫阵、劝降。吸引着祁山守军的注意力,不露半点声色。

两天后的深夜,颜良领着三万大军,每个人背了一捆干草,按着计划,悄悄的潜入了祁山大营的后方。

这祁山大营,面对山谷,当到扎营,把关羽他们堵得一个严严实实。面对关羽他们一方的警戒,那真是灯火通明,往来巡逻的哨兵不断,悄悄埋伏的暗哨,更是不知多少。相对而言,这面向自己腹地方向的警戒,那就相对的薄弱了一点。毕竟那是后方,不是前线。而且张任刚刚断言汉中安定。那就更不可能在这个微妙的时节加强后方的防守,以至于引起手下兵丁地猜疑。况且,在张任看来,就算汉中真有什么不妥,祁山的背后还有阳平关呢。自己的后方还是稳固的。张任当前重任就是保持军粮,稳定军心。安守祁山。

而张任这种求稳的心态,显然也在黄月英的算计之中。

本来,祁山山口虽然狭小。祁山山口之外还是很宽敞的。诸葛亮扎营又很是有法度。以五座小营盘。互相连接,结成一个大营盘,作梅花装。各营之间,又各有道路和营门连接。那真是道路通畅。进退有法。即使有什么不测,相关的道路一截。营门一闭。其余地各营在互相一支援。那也绝对可以转危为安。而且,这个祁山大营。由于兵马众多,也是相当地厚实,即使颜良领着的这三万人在如何骁勇,也不见得能够杀透重围。与关羽他们连成一片。

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诸葛亮这营寨虽然扎得地道。可再好的营寨。关键还是看人。而这也注定了祁山大营的覆灭。

那颜良到了树林边,前面已经就是诸葛亮祁山地大营了。只见那祁山大营的后营,虽然警戒不如山口方向地严禁。可依然还是流动的哨兵不断。营门之外地两百步内,更是把一干的杂草、灌木,砍伐的精光。

藏不了半点人手。

虽然在这个距离发动突袭,也是不成问题。可颜良为了稳妥。还是摆了一下手。

特工队。作为幽州军的标准军队。每个正规军团都是有配备的。

而这次颜良奇袭敌军,需要有都是身手好的精兵。关羽手下的特工队,那可都被颜良带出来了。既然有如此人才。颜良精通军务,那有不用的道理。

得到颜良的命令。颜良手下的那些特工队员,立刻分出一个小队五十人,悄悄的掩了上去。虽然那祁山大营之外,两百步之内,那都是敞亮的平地,没有什么可以藏身的死角。但走,如今这可是黑夜。而那些住来巡逻的哨兵,拿着的也不过是灯笼火把,而不是探照灯。这自然就给了这些暗夜中的高手,可趁之机。灯光之下的阴影,那就是他们最好的藏身之地。

悄无声息的特工队员,隐藏在阴影之中,靠近了那些巡视的哨兵。

吹箭、匕首,就是他们最好的尖牙。那些巡视,守夜的吴军,也就在无声无息之间,葬送在了这些尖牙之下。

在这些由江湖高手出身的特工队员,杀死了那些毫无准备的后营哨兵。开开了营门。颜良指挥着大军,立刻就杀了过去。

杀人!放火!几乎总是连在一起的。何况颜良的军队,在翻过山野之后,早就捎带脚的,每人准备了一捆干草、枯枝。几乎在霎那间,随着喊杀声,冲天的火焰,立刻就腾空而起。

巧得很。这座率先起火的大营,正是张任的军粮所在地。

先前张任为了杜绝汉中内地运粮的兵丁,传递汉中有失的消息,特意将粮草辎重全都聚在了一起,放置在了大营的后方。好使那些从汉中来的运粮兵丁,用不着深入祁山大营。以免走露了汉中不稳的风声。

结果,这回可好,全被颜良给一勺烩了。

随着火光和喊杀声的大作。这深更半夜的,除了那些站岗值勤的哨兵之外,其他的吴军棵正在酣睡之中。结果,这一下子也全都被猛地惊醒了。

仓促间,这些迷迷瞪瞪起来的吴军,拿了把兵器就往帐外冲,所奔跑的方向,自然而然就是平日里预定集合的方向,也就祁山山口的防御方向。可稍后清醒,却发现喊杀声,以及火光,却都是从后面传来的。

立马就又往后跑。

这一下子可就全乱了套了。

原本军营扎寨,都是极有规律的,各营的士兵和各自的将领,都在一个区域的。有什么变故,在各自的将领指挥下,在预定的地点进行集结,防御。那都是相当快速的。

可如今,酣睡后惊醒的混乱,前后不分得混乱,以及这些吴军又都是从各地调来,刚刚整合不久的联军。再加上那些蜀中、汉中的那些将领之中,多是平庸之辈,平常地训练就不怎么到位。临危应变的本事又实在不怎么的。这混乱也就加巨大了。

就算这里边有些什么精明的,能干的,可在这个平常有规律时看起来很大的营寨之内,也被几万混乱奔跑,不明所以的兵丁堵个严严实实,出不来。进步去。根本无法有效的进行指挥。

而在这个缺少电报、电话。高音喇叭地年代,张任惊醒之后,即使再有能力,也是无力指挥。他所喊地命令。全都被淹没在这巨大的喊杀声中了。所能影响的范围实在有限。

而相对于张任他们声音不大,步调不一。指挥失调。颜良部下各自呐喊的声音,虽然嘈杂。可语音、语意相近,还是能让附近地人听一个明白。

汉中已经被人家幽州军占领了!

这一惊天的消息,配合前几日关羽他们地攻心战,以及如今摆在眼前的背后袭击,实在让这些如今头脑已经完全混乱了地吴军,不得不而与此相比。那火光冲天的方向,更令这些吴军丧失了斗志。那个方向可就是军粮屯放的地方。如今那里烧得通红,军粮肯定是保不住了。就算能保的住今晚,没有了军粮,拿什么跟人宗幽州军拼命。

打仗!最怕的就是军心散了。而诸葛亮组织的这帮吴军,原本就是几个地方合起来的联军,士气和忠诚度本来就不是很高。在如今这种面对突发意外的情况下,而且,还是带有毁灭性打击的情况下,这些兵丁自然而然的就是想这如何保全自己的性命。而保命的唯一手段,在如今好像也只有跑了。

而与此同时,看着冲天火光,立刻响应信号,发起总攻的关羽大军,也就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随着关羽主力不计死伤的冲锋,两侧山峦、以及营门主寨,在如今这种缺乏统一指挥和谐调的情况下,跟本谈不上什么配合。也就影响不了关羽大军的冲锋。

而如今祁山营门和营墙之外,又没有护卫营门和营墙的人墙士兵。

单凭几排原木所里的营门和营墙,根本就不能把关羽的大军怎么的。几乎是随着关羽大军的一个猛冲,祁山大营的营门就宣告失落了。

而祁山大营的营门失守,按着原定计划,只要分守祁山两侧山峦的邓贤、卓鹰把囤积在两侧山峦的乱石滚木全部打下,那就足可以暂时打断关羽大军的后续进攻,堵塞住道路。给主营的将士抢出喘息的时机,做好相对的调整。

可着邓贤、卓鹰能够分守两侧山峦,那乃是张任的心腹。可他们越是张任的心腹,他们也就知道的越多,诸葛亮临走之前,为了祁山大营在得到什么消息的时候,不至于产生什么变故,把真相也全都告知了张任。而那张任也确实不负诸葛亮所托,在关羽他们进行攻心战的时候,以铁一般的手腕,稳定了军心。

但是,纸里包不住火。张任为了维持这个局面,就必须和他的那几个心腹统一成一个步调。这样才能在流言蜚语之中保持一致。故此,邓贤、卓鹰都是知道汉中确实有变故。军师诸葛亮,就是领兵前去平乱的。

而邓贤、卓鹰有了这番认识,这背后袭来的敌军,顺利成章的也就被他们认为是那只在汉中的人马了。肯定诸葛亮已经被人家幽州军给消灭了。所以人家幽州军才能在占领了汉中之后,杀到这里来。

而有了这番理解,邓贤、卓鹰也就没心思在死守山峦了。而是一面下令部下继续死守山峦,配合主营防守山口,另一面可就领着自己的亲信往山下走了。他们倒不是怕死。这邓贤、卓鹰都是张任的心腹,对张任也是十分的忠心。但凡在他们的心目中,这个祁山大营还有一线守住的机会,他们也是会为了张任,以及他们在蜀中的家人坚持下去的。

可如今,两面夹击,腹背受敌,而且囤积粮草的方向还火光冲天。

这实在是让邓贤、卓鹰他们没有任何希望认为他们能够守的住。而且在他们的观念中,诸葛亮也完了。也就没人会处罚他们了。现如今赶快救援张任突围,逃得性命,撤回蜀中才是最重要的。

而那两侧山峦没有他们的指挥,那些兵丁又怎么可能上心,拼命!

主营的营门一被占领。这些两侧山峦的士兵也就无心恋战,各奔东西面对军心以散,仓皇逃窜的吴军,张任也是回天无力。只能在几个亲信将领的簇拥下,突围而出。

十几万人汇成的人流逃窜,颜良的那三万人,可是挡不住的,而且,他们的目标是奇袭,也不是拦截,各自身上更连甲胃都没有,就连大将颜良,这回都玩了一把步下将。故此,颜良这帮人也没怎么往死里拦他们。毕竟赶狗入穷巷,狗比伤人。而从后面追击的关羽主力。因为是夜间攻营,又是在山谷里,骑兵的实力根本发挥不出来。故此,关羽他们进攻的时候,也是步兵在前,骑兵在后,而且那些骑兵还都是下了马的骑兵。于是乎,平白让那些吴军跑了许多。

但是,就算如此,仓促应战,被杀的,以及自相践踏的吴军。那也是不及其数,最终能够顺利脱逃的,连十万人都没有。张任跑了一夜,最终聚拢了残兵,清点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