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无奈三国 >

第377章

无奈三国-第377章

小说: 无奈三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任微感错愕。可仍然对关羽并不理会。关羽也是心高气傲的人。一时也再拉不下脸来。气氛顿时有些尴尬。

黄月英忙在一旁打圆场道:“张将军蜀中英豪。大人自有大量。

时才我家关将军言语有所冒渎,万勿怪之。吾等实是素质将军威名风骨,翘首以盼啊。”

张任对于黄月英还是记忆犹新的,虽然张任至今还不理解幽州军中为何有女子当军师。可黄月英怒斥诸葛亮时的风采,那绝对是让人难以忘记。而此时黄月英竟可以在关羽之侧有一个座位。更可看出黄月英在幽州军中地地位之高。而且黄月英还是一个女子。虽然隔着面纱,看不出丑美。张任一个大丈夫,却不能对如此一个女子板着脸的。

不过,张任虽然缓解了面孔,可对黄月英的邀请,却避而不答。反倒是向黄月英问出了心中的疑虑:“黄军师。敢问贵军如何识得我军行动,恰如目睹一般?而且,又如何夺得了我这阳平关?”

关羽和黄月英看气氛有些缓解,黄月英遂给张任讲解起来。

敢情张任布置下的伏兵,虽隐于群山密林之中,张任也自认为隐藏的周密。可黄月英以女子之身担任军师之职。那小心谨慎,已经是黄月英的座方铭了。黄月英随关羽的大军追袭而来,路过那里,看山势险峻,树木丛杂,路径掩埋其中而不知所踪。当即就加了小心。恐有伏兵埋伏其中。

黄月英既然了有了小心。那后面就没什么可说地了。幽州地侦察鹰,以及反侦查大队,那都不是白给的。而那泠苞又为了隐蔽,收缩了警戒范围。那些幽州军的反侦查老手,有了明确的目标,自然也就没有惊动泠苞军兵地情况下,就知晓了泠苞伏兵的数量和方位。而黄月英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一点,也没有在事先打草惊蛇。

有了这个具体情极,黄月英当然也就断定张任他们会利用这一手来进行偷营劫寨。而且,黄月英从先前的那些俘虏口中,也大致得知张任是一个很有算计得人。自己军队也在张任地心目中很有份量。张任很可能会推断幽州军有所防备。故此,张任不偷营则已,偷营就不可能是简简单单的两面夹攻。毕竟以幽州军如今的兵力,即使是两面作战,那也是应付得来的。因此,张任很可能就会以声东击西之策,来回调动幽州军的兵力,并在空虚之位,以主力偷袭。

有了如此盘算,剩下的也就是验证了。毕竟这种事以防范为主,没有也不过是稍微劳碌一些,可万一有了,那却可以避免灭顶之灾。何况,营寨背后的泠苞伏兵不过三千,在知晓其方向的情况下,也用不着派出更多的军马,那防守在其他的地方的兵力也就更充裕了。

而除此之外,张任断定幽州大营灯火照不过百步。黑夜之中出城,幽州大营那面不可能得知。可同样的,阳平关的灯火也照不过百步。

而早有此见的幽州军,却有着特工队。那些暗夜中的王者,那都是高来高去的大侠组成。人人都有一双夜眼,摸黑行动,那是他们的家常。

他们早一步奉黄月英的指派,潜伏在阳平关的灯光之外,监视着阳平关的一举一动。

一在明,一在暗。明里住暗处看不清楚,暗里往明处,那可是看得一个真真切切。张任他们一出城门,就被这些特工队看得一清二楚。

而张任他们出关之后的分兵而行,也没逃得了这些大侠的眼睛。

张任和刘磐各奔东西,而且军兵众多,又要偃旗息鼓,悄悄而行,那行动自然就慢了一些。而那些幽州的特工队员,人少不说。那腿脚慢了,也不配大侠的称号。有是取中而回。黄月英和关羽自然也就先一步得到了确切的情报,并根据此做出了相应的策略。

这也就造成了一个明眼人和瞎眼人作战,当然也就是绝对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张任当然也就是输的一点都不冤枉了。

而张任兵分两路,全力出击的行动,对于已经知道的一清二楚的黄月英来说,那更是一个机会。故此,黄月英才没让人在一开始就拦截刘磐所率领的主力部队,而是把刘磐他们放进来打,以免刘磐察觉不妥,撒回阳平关。而且,更在颜良战火一起的时候,派庞德领兵两万,穿着那些吴军俘虏的军装,号坎。假冒张任诱敌部队的败军,诈开阳平关。

那些阳平关的守军都知道今晚有大行动。更知道大军是分为一多一少两处军马的。故此,庞德他们装扮败军,他们也没有过多的怀疑。

庞德他们竟然顺利的进来了。

当然了,即使那些阳平关的守军有所怀疑,那也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在庞德领着军马与城上守军问答,吸引阳平关守军注意力的时候,关羽手下的那些特工队员已经从其他没人注意的城墙段翻进了阳平关。

就算那些守军有所怀疑,不开开关门,放庞德他们进来,那些特工队员也能武力夺取城门,放庞德他们进来。

故此,刘磐他们败退回阳平关的时候,才会受到庞德的阻击。可庞德也因为兵力不足,为了保持阳平关的万无一失,也并没有对刘磐展开追击。

黄月英把这一切的前因后果,给张任一讲。张任是恍然大悟。心服口服。

黄月英也适时的对张任再次劝道:“张将军。我家主公仁德无双,天下万民爱戴。而且,我家主公更是汉室宗亲,当今天子之皇叔。而今天子受人把持。我家主公正是汉室中兴之根本。张将军乃世之英豪,当知天命。理应顺天应命,辅佐我家主公,建万世不朽之功业!”

第五百四十八回 二气诸葛亮

功名利禄。千秋功业。这几乎就是一个大将毕生追求的心愿了。

毕竟对一个大将来说。没有这些想法,他根本就不会踏入仕途。仕途对那种人来说,根本就不必要。而且,就算是踏入了仕途,那也只能是一个碌碌无为的混吃等死之辈。困为他们为之奋斗的动力。这就如同刘明军校校训里面的那句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兵,绝对不是一个好兵。’一样。

而张任恰恰乃是蜀中名将,在蜀中当地将领之中的名望甚高。显然是一个大将。而黄月英和关羽对待张任也是颇为礼遇。故此,当黄月英说完之后,关羽和黄月英都是满怀信心地期待着张任的归降。

然而,张任在黄月英说完之后,对黄月英的谋略,以及幽州军的反侦查都是佩服无比。心服口服。但对黄月英的再次邀请。却半晌无语,陷入了沉思之中。

英和关羽都很奇怪张任为何在如此情况下还不立刻归降。但是,也不自觉地对张任在如此情况下,还是如此忠心,更加欣赏。如此的人品,这才是可勘重任的人才。如今他能对旧主如此,今后他若是归顺己军之后,凭着刘明待人恩厚,这张任岂不是更加忠诚。

故此,黄月英和关羽都不打搅张任的思绪。静静的等候张任回心转意。

半晌之后,张任叹息了一声,昂头说道:“张某有负二位的厚待了。非是张某不识抬举。实在是张某过不了我这良心一关。有道是:

好马不配双鞍,忠臣不仕二主。我主如今并没有有负张任之处。我张任也万万不能有负我主。二位还是将我斩杀了吧。否则,只要我有一口气在,还是要与贵军周旋到底。捍卫我主的。”说到后来,更是语气坚定,掷地有声。

关羽暗中击节赞赏。张任这朴素而又坚定的话语。实实在在引起了关羽心中的共鸣。这份忠义的执念,那在关羽地心中,那也是同样如此的。

反倒是黄月英反应快速无比,听到张任话中的一些语病,小心的说道:“张将军,所谓:良禽择木而息,良臣择主而仕。而将军原本蜀将,主公当属刘璋。如今刘璋率众而降贼。不顾将军忠义而去。乃是有负持军在先。正乃是:君不正。臣投外国。父不仁。子奔他乡。

将军何不弃暗投明。又何必对那刘璋送上忠心。”

没想到,张任再次摇头说道:“君择臣,臣择君。皆为自选。岂怨他人?又何来明暗之说。且!君不正,臣投外国。此非忠臣!实乃卖国之奸佞!食君禄。当报君恩。君不正。当以死谏之。醒君之不正。此亦忠臣!而我食刘氏俸禄。自老主起,至今已八年。当对刘氏各忠。而刘氏。皇室贵戚,世代受皇恩。奉圣命而交接军权。无论圣命真伪。此表率已为天下楷模。此亦忠矣。又如何说得上是有负于我?而我忠刘氏之命,转投吴军。当完刘氏之命。而诸葛军师又对我有知遇之恩,以国士之礼待我,我当以国士之礼极还。黄军师还是不要多言规劝。请速斩之!”

黄月英为之凌然。如此忠义世间罕有!乃真忠臣也!

黄月英为之可惜,还欲寻词规劝张任。可一时间被张任忠义之气所感。黄月英反应那么快的一个人,竟然一时间也找不到什么合体的词句。一切的华丽词藻,在张任求死的忠义下,都显得那么苍白!

而不待黄月英再寻词句,关羽已经被感染地站起身来,击桌赞道:

“壮哉!壮哉!张将军忠义可撼天地。”

连关羽都如此赞叹,此时黄月英当然也没话可说了。黄月英也只能顺水推舟地说道:“张将军忠义无双,不可辱之。当顺张将军意。全张将军之忠名。以为后世之楷模。”

关羽原本有意直接放了张任,可听黄月英如此说,遂也认为如此放了张任,乃是对张任的一个羞辱。应当就此成全了张任的忠义之名。

给后世留下一个佳话。

关羽随即抱拳恭送张任,下了一个斩令。张任也面带笑容,从容的给关羽和黄月英还了一个礼。转身,正衣冠,坦然迈步出帐。

不多时,张任人头送回。关羽下令厚葬张任于阳平关处,青山之上,并在张任地墓铭上撰写张任的忠义言辞。

正所谓:

烈士岂甘从二主,张君忠勇死犹生。

剥开肝胆照日月,关帝也要赞英豪。

劝降张任没有成功。可却不是一事无成。黄月英虽然被张任地忠义震撼了一把。可黄月英的恢复力和反应,那实在是太快了。

黄月英变废为宝,提笔写了一个千字悼唁,盛赞忠义之人,人人敬。遍传全军。很是鼓吹了一把。在那些军中政委地配合下,全军斗志更加昂扬。人人都认为:连敌军张任都能如此忠勇。受刘太尉重恩得我等,岂能不如他们。全都要誓死以报,以明自已的忠义。

而黄月英的这篇悼唁,更被那些政委送交了政治部。连同张任的事迹,编为了教材。

可张任之事虽如此了了。阳平关也被完全掌控了。但,关羽的大军却还是不能展开快速的突进。

阳平关乃是要地。如同那祁山一样,都是关羽大军继续向前的补给路线。如今那刘磐跑了。不知所踪。如果他绕过阳平关,走山中小路,经定军山,梁州,武乡,前往汉宁与诸葛亮他们会合也就罢了。终有再见之日,跑不了他的。刘磐的那些军兵虽然精锐,可也不在幽州军的眼里。对于大军合战的全局,更是无关轻重。

但是!万一那刘磐死心眼,都留在了群山之中,隐秘于密林之内。

那对关羽大军的粮道,那威胁可实在是太大了。军无粮必败!如今在这种全面占优的情况下,同时也是还不知道张飞被围困,只是听那些降将片面之语,满以为张飞如今还很生猛的情况下,黄月英哪能留那么一颗钉子在肚子里。

而对于黄月英的谨慎,屡次验证黄月英算无逸策的关羽,自然也不反对。尤其是除此之外阳平关不像祁山那样,除了山就是军兵。那阳平关内还有百姓需要安抚呢。此次关羽出征,那是占领汉中来的,可不是打了就跑。这要的就是百姓以及民心。这些可都需要时间。

而且,从祁山到阳平关,关羽大军俘虏的敌军,已经不下十几万人了。都快追上关羽大军的本队了。除了加速消耗关羽大军的粮草物资,对于看押,那也是一个不安的因素。急需后勤部把这些俘虏运回后方安置。这可是一个大头。

不过,就算如此,黄月英也没闲着。黄月英除了派出一部分探马打探前方军情,同时也命人把张任的碑文传了出去。更特别强调张任甘诸葛亮的知遇之恩,甘愿为诸葛亮赴死的忠义。于干戈未起之时。就给诸葛亮来了一个软刀子。

诸葛亮也真是不幸。不知不觉之中,就连中阴招,还没与黄月英正是对决过招。祁山大营,阳平险关,就已经接连丢失。而诸葛亮的那个退敌妙计虽佳。可诸葛亮却只是一个军师将军,事先没有禀明孙权的事情,却是不能逾越。像俘获幽州军大将马超以及其军队的这样突发事件,以及用此来和幽州军议和的大事,诸葛亮还是需要请示孙权的。

不过,此时的诸葛亮当然还想不到这么多,诸葛亮也毕竟不是神仙,不能未卜先知。他也是根据详细情报做出合理推断的。此时得诸葛亮,根据已知的战报,那就是率领大军赶快回援。

在诸葛亮看来,既然幽州军能在祁山山口那么一个狭窄,不便展开军力的环境下拿下祁山大营。那阳平关自己虽然调刘磐回来镇守。可也不见得能施延几日。若是刘磐他们没有在关外的山上布下营寨,形成特角之势。阳平关也就赤裸裸的暴露在敌军的攻击之下。若是敌军再从群山之中的小路统过阳平关,腹背夹击,阳平关也就更加危险了。

可就算如此,诗葛亮也万万没想到阳平关在一夜之间就丢失了。

万幸的是,由于关羽和黄月英在阳平关的整顿,诸葛亮冉和关羽大军打遭遇战之前,就先一步碰上了庞德偷袭阳平关时,从阳平关直接败退回来阳平关守军。

虽然这些败军不过数百,可他们带给诸葛亮的情报,实在是太重要了。阳平关已经丢失了,几十万的大军已经全没了,诸葛亮的脑袋当时嗡了一下,诸葛亮险些吐血。

诸葛亮稍微稳定了一下心神,可还没等诸葛亮想对策的时候,又一个噩耗再次传来。

第五百四十九回 鲁肃兵败

噩耗!绝对的噩耗!虽然对于幽州方面有可能走一个喜讯。可对于如今的诸葛亮来说,那绝对是一个不折不扣,雪上加霜的噩耗。鲁肃包围汉宁的大军,竟然失败了。此时正在向巴中败退。

敢情关羽、黄月英那面大举前进。张飞这面可也一点没安生。

随着张飞统一了城内百姓的民心。在文德司马李意的领导下,反宣传战,反攻心战也随即展开。就在诸葛亮离开汉宁不久,李意发动汉宁城内的百姓向城外的军兵喊话,讲明了天师正教的教尊张鲁,已经归顺了幽州,并成为了辅国大法师。如今汉中的一切,都是奸佞杨松搞得鬼。而且,幽州大军已经出动了。如今城里面的只是先头部队。所有的汉中子弟兵一定要看清形势,不耍自取灭亡。

与此同时,‘亲不亲,家乡水’。‘自家人,不打自家人。’等等的亲情攻势也在不断的上演。

这些反宣传战术,对那些鲁肃和庞统从江南带来的精锐来说,并没有什么效果。可对那十万回援的汉宁军兵来说。那效果可就不一样那张鲁在汉中,那可是政教合一的体制,官员就是教中的祭酒,兵丁就是教中的鬼众。张鲁身为教尊,在这些汉中兵丁中有不可原代的地位。这就是杨私的扬氏家族虽然把持了汉中的朝政,以及绝大部分的军权,却也不敢反动张鲁的地方。只有在张鲁不在汉中,并有诸葛亮的大军支援下,杨松才敢反水,才能借着诸葛亮大军的威压,以及自身家族在汉中的实力。全盘接管了汉中。

而如今,随着杨松身死,杨氏家族地覆灭,这些汉宁得军兵当然会更加倾向于张鲁所拥戴的势力。而至于诸葛亮的兵马实力虽然强大,可那幽州天下第一军的威名,却是更胜一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