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无奈三国 >

第436章

无奈三国-第436章

小说: 无奈三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乱哄哄的,二三十人无果而归。而刘明就这么看着,没有理会,直到两天过去,再没人敢去了。刘明这才让人把诸葛亮带来,亲自过问。

别说,诸葛亮经过这两天来几十人的劝说,气色见涨,不再那么死气沉沉的了。而且,诸葛亮虽然绝食如故,可在鸡汤、参汤的楞灌之下,人虽瘦,精神还是不错。只不过,诸葛亮见了刘明,立而不跪。显得十分无礼。

不过,刘明到也没怪罪诸葛亮,而刘明那些臣子,也对此没怎么计较,毕竟诸葛亮早就作出了死节的表态。如今一个小小的礼仪,那实在是算不了什么。

此时节,两旁的群臣看着刘明和诸葛亮,全都期待无比,兴奋无比。

早在刘明说服山海大师之后,这些知道真相的群臣,那就已经在暗中把天下第一神嘴的称号给了刘明。而如今,经过那么多人对诸葛亮的劝说不果,诸葛亮的话茬子,那也被众人佩服。如今刘明终于亲自过问诸葛亮了,那当然令众人期待了。这绝对是一场真正华丽的辩论。

所有的人都期待刘明再一次展现无敌舌辩。

第六百三十回 刘明诸葛初交锋

百多人的大雄空殿上,鸦雀无声,出乎所有群臣意料之外的是,诸葛亮和刘明见面之后,双方都没有说话。只是那么平静的互相看着。

这种静静的观看,直让的那些满怀期待的辨臣,各个都心急不得。

境界浅的,无不暗自寻思:这算是怎么回事?干瞪眼能起到什么效果?

而那些半吊子的,则无不臆测:高!实在是高!难道这就是无声胜有声的舌辩最高境界?

而那些高明之士,则从诸葛亮那越来越明亮的眼睛,越来越旺盛斗志,似乎意会到了什么。

而只有郭嘉,贾诩等人,才无不从心里佩服刘明的高超:主公真是高啊。利用两天功夫,用数十人的劝说,既让那诸葛亮被动的全面了解了幽州情况,又激发了诸葛亮的斗志。如今诸葛亮既然有了好胜之心,必然不再是那么死水一潭。这劝说起来,也就容易了许多。主公果然不愧是足智多谋之人。

而郭嘉他们所想的,那诸葛亮更是明白无比。那诸葛亮虽然军事战术层次稍微差点,可那诸葛亮的政治敏感度,那绝对的一流,几十人的轮流劝说,当然明摆着就是刘明惦着收降他诸葛亮。诸葛亮哪有不明白的?

只是诸葛亮明白归明白,可诸葛亮却也认为是他得一个机会。

当然了,这绝对不是诸葛亮有意借此时机,顺水推舟,就那么投降了刘明,落个富贵。那诸葛亮有大志,更有大品,忠臣不仕二主,那已经在诸葛亮脑子里生根了。诸葛亮被俘这么些日子。一心求死的行动,那就足以证明诸葛亮的忠君思想有多么严重。这要是一般人,有过一次寻死的行为,被人拦下来,那可就没有再次寻死的勇气了。

诸葛亮看重的机会,却是与刘明今天的辩论。那诸葛亮在之前几十人的劝说当中,大展才能,把那些人说地哑口无言。不管那些人最后是怎么想的。诸葛亮的那些言论,都会在他们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只要诸葛亮在今天再把刘明以及刘明手下的那些顶级谋士说倒。那他诸葛亮的思想就是正确的。必然会有人继承他诸葛亮的思想。为百姓出头,只要刘明百年之后,这天下最终还会回到既定的轨道上。

故此,诸葛亮看着刘明。那斗志是越来越昂扬。诸葛亮暗暗冷笑:刘明啊。刘明。难道你以为派几十人劝说与我,就能改变我地观点,激发我的斗志,让我有活下去的念头?太小看我诸葛亮了。今天我定要揭穿你的伪善,使天下人明白你地真面目。定要说得你我话可辨,只能杀了我。全我忠义。

当然了,虽然诸葛亮是这么想的,可这里却也难免有些好胜的成分在内。那诸葛亮自比管乐,对自身的评价和期待,那都是相当高的。而且,诸葛亮也确实有一定的采花,如此以来,诸葛亮此次被俘,那对诸葛亮地打击可是太大了。而与刘明论辩。却有可能让诸葛亮证明虽然在战术和战略上都输了,但,输人不输路。他诸葛亮只是输在非逢其时,可他诸葛亮本身的眼光和谋略,那却是不输给任何人的。

故此,诸葛亮的斗志才会越来越旺,一心想等着刘明开口,好抓住刘明言辞的漏洞。彻底驳倒刘明。就连刘明的不语,也被诸葛亮认为是刘明在故作姿态,与他诸葛亮比涵养呢。所以,诸葛亮也是不说话。反正是刘明把他诸葛亮叫上殿来得,那刘明不可能一句不说,就又把他诸葛亮送回去。若是如此,也是显得他刘明无能。照样成全他诸葛亮。

只可惜。诸葛亮的这番想法,以及郭嘉、贾诩等人的猜测,对于刘明来说,那却完全不挨边。刘明从头至尾,从来没想过别些手段。

刘明不想杀诸葛亮,只是因为刘明原先是个迷,而戏曲中诸葛亮地角色,那实在是太多了。而且还都是正面角色,这就难免会影响刘明。这就像刘明刚刚得知诸葛亮出世那会儿,会感到很大的威胁一样。长时间的潜移默化,不是那么好消除的。即使刘明来到这个时代这么长时间了,早就知道那些戏曲角色,乃至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其中的水分都是大大。可刘明还是难免会想到,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早在罗贯中之前,那诸葛亮就最少传名好几百年了,巴蜀一带,立武侯祠地,不计其数。那诸葛亮岂能没有一点惠民之处?

故而,刘明才会在诸葛亮没有威胁的情况下,不想杀诸葛亮那么一个好人。

而至于刘明让手下人劝说诸葛亮投降,那更是刘明的一点虚荣心在作怪,诸葛亮号称古今第一智谋之士,若能让其在手下做事,那是一件多么让人赏心悦目的事啊。尤其是一个普通的现代人,竟能跟古今第一智者对对话茬,那是一个多么让人兴奋的事啊。

而且,诸葛亮也一点没辜负刘明,虽然诸葛亮在战术上输给了黄月英,可这辩论上,还真没人是他的对手,这让刘明也很满意。若是诸葛亮在那些人地劝说下投降了,那诸葛亮在刘明的评价中,那却要大大的降低了。

于是,这才有了今天的召见。只是,刘明在见了诸葛亮之前,也有所准备,很是想了一些针对当今高人的说辞,并已郭嘉和贾诩为假想敌,暗中推演了一番。可一看到如今瘦骨嶙峋的诸葛亮后,与刘明那脑海中仙风道骨,潇洒高人形象,反差实在是太大了,一时间让刘明有些卡壳,愣是不知道该怎么跟诸葛亮开头好了。这才会有了半天的沉默。

不过,老是这么沉默也不是办法。周围群臣的那些期待目光,刘明也是明白的很。

“诸葛先生吃饭了么?咱们边吃边谈如何?”

刘明手下的群臣一阵巨汗。主公说话果然还是这么有震撼力啊。半天不说话,开口就问人家吃了么,人家诸葛亮是往咱们这吃饭来的么?您该倒是该劝降的劝降,该杀头的杀头啊。说这些无关紧要地干什么。不过,郭嘉、贾诩等人早就适应了刘明的风格,此时却不禁暗暗点头:主公果然够高。一句问话,悄然拉近两者的关系,无论那诸葛亮怎么作答,一句平常的问候语,总是挑不出什么大错的。而主公的关心之情,那诸葛亮总是要承得。

但是!诸葛亮果非常人,这让一般人在如此场景下不好作答的一句话,对于诸葛亮来说,不过是稍有难度。出乎一点意料罢了。诸葛亮很是从容的说道:“道不同,不相为谋。汝身为文臣,受灵帝厚恩,又有托故之情。今登大宝。实乃是篡夺汉位。此乃小人之举。山人虽非圣贤,却也不敢芶同。岂不闻,君子饿死不食嗟来之食,渴死不饮盗泉之水乎!”

称衡、陈琳等人当时就是一阵惭愧。妄自己等人向以巧舌逞强,比起这诸葛亮来,这还真是有点差距。这诸葛亮才真正是骂人的祖宗啊。那话都往嫩肉上扎。

而那些幽州地大儒。当时就是面红不止。不管刘明在怎么说。刘明原先就是汉臣,那是灵帝一手提拔起来的。如今愣是从人家灵帝儿子手中把皇位继承过来,不是篡位,又是什么?若是真正忠义,岂有不一心辅佐刘协的?那还会有刘协禅让之举?

这些大儒被诸葛亮说中了要害。有点过不去自身的道德观。

而一些文化低地武将,那对刘明是忠心无比的,而且他们也都是从一开始就效命于刘明的,对那个什么灵帝。那是没有一点感觉的。对于诸葛亮的言论,那真是受不了了。要不是碍于大雄宝殿的威严。早就上去打杀诸葛亮了。一个个也全都气得面色发赤。

诸葛亮一看,极为满意。思想地果实已经种下,就等开花结果了。在诸葛亮的观念里,自己如今揭穿了刘明的真面目,那刘明必然做贼心虚,勃然大怒,直接杀了他诸葛亮灭口。这样。诸葛亮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也算是诸葛亮在另一种较量中,胜过了刘明。

但是!出乎诸葛亮意料之外的是,这刘明根本就没有动气。

对于刘明来说:虽然都是当皇帝,可出发点却是不同。灵帝他们一家子当皇帝,那是为了他们刘氏家族的私欲,并以此来奴役天下人人民。这是封建制度不可避免的弊端。而刘明如今是为了振兴中华。那是为千秋万代地后世而努力。刘明从来没有想奴役所有天下百姓。只是想尽可能给炎黄子民带来发展。

无论刘明的这番作为,会不会影响到千秋万代,最少刘明努力过了。这就足够刘明问心无愧了。

故此,刘明当上皇帝,不过是一种附带品。虽然刘明也在维持这种既得利益,可那却是一种人之常情。任何人通过努力获得的东西,也是不会随意抛弃的。尤其是在如今这种老百姓大部分还处在愚昧状态,就连当今的那些英才,也全是满脑袋得封建思想,才这个时候给他们民主,那也是不负责任的想法。

思想的发展和演进,还是让他按着既定的程序进行地好。没有适合的土壤,长不出硕壮的果实。即使圣人教化万民,那也是圣人撤种,让后人结果。

刘明不是圣人,更没有拔苗助长的嗜好。所以,刘明这个皇上,那实在是当得心安理得。诸葛亮的这种小小的讽刺,如何会让心中无愧的刘明在意?

故而,刘明很是大度地一笑道:“诸葛先生很是幽默啊。就连减肥,都能想出如此理由。实在是让人佩服。”

轰隆一下。好似一个无形的重磅原子弹在刘明的大雄宝殿上爆炸。所有的人,全被刘明的这种事不关己的态度所震撼。

哎呀!我的皇上啊。那诸葛亮可不是在说别人,那可是在说您啊。

不过,很显然,诸葛亮营造出来的这种气氛,当时被刘明的一句话,化为乌有。尤其是诸葛亮如今那枯瘦的身材,被刘明一说,好像原先是大胖子似的,难免令人在惊愕过后,又有些好笑。

而那诸葛亮更是被刘明这种无厘头的说话方式,弄得不知该怎么说刘明好。那刘明连篡位这种事都不当一回事,还有什么是刘明所在意的?

诸葛亮闪念之下,昂颜说道:“皇帝者,德比三皇,功比五帝。并以之为皇帝。今尔以下谋上,以臣窃君位。虽有功于民,德行有亏。如何服得了天下?尔之后,才能高深者,或功劳大者,均有仿效之对象。尔必将引发后世乱世。尔之子孙,也必不长存。千秋万载之下,尔之污名,也必将长留青史。故,尔如今即使是巧言色令。不以忠义为怀。也难逃苍天公正。山人素忠义,道不同不相为谋。今被你所俘,只求速死!”

诸葛亮的话,再次引起刘明手下部分高明人士的关注。天子的威严,不在于天子的实力有多大。而在于天子的皇权象征,乃是受命于天。若是把这一点打破了。群向效仿。那天下果然是要打乱的。诸葛亮的警言,难免让这些高才有些杞人忧天。就连郭嘉、贾诩等人,也难免要思索应对之道。千秋万世的稳定,没有思想上的稳定,那可是不行的。

毕竟刘明有才能,焉知后世没有人照样有才能?刘明有功于民,又焉知后世没有人照样有大功于民,若是都如此起家,那天下岂不是大乱?长久之下,那就是百姓的苦难啊。

只不过,刘明照样没有动气。世上没有万世的帝王,这是每一个上过中学历史的,都会知道的一个常识。刘明又怎么不知道?刘明已经尽量演化后代能比较和平的自然演化了,又岂会在意诸葛亮的警言。

只是刘明对诸葛亮老是如此的危言耸听有些不满。转念之下,说了一句话,当时让所有的人,再次震惊。

第六百三十一回 废话与简言

“想死就死去吧。”刘明很是轻描淡写的说道。

全场的人都傻了,费了那么大的劲抓到,花了那么多天的时间运来,派了那么多的人去劝说。就说了这么两句,这就不要了。这算什么啊?

别说是别人了,就连郭嘉,一时间也转不过味来。主公不是一心想收服诸葛亮的么?决心很大的么。怎么着就变了?

而一向机智的诸葛亮,对此也感到很是意外。这就算是说败刘明了?这也太没难度了。比那些前两天劝说的说客还不如。就这么两句,尤其是刘明还没跟自己就一个问题辩论。这能算是说败刘明么?这知道的是那刘明理亏,恼羞成怒,这不知道,还不以为那刘明大度,不与自己计较么。

虽然诸葛亮一心求死。可那是诸葛亮准备在说的刘明哑口无言之后,再从容就义的。如今,就说了这么两句,诸葛亮的理想,能被人家记住什么?难道就是刘明篡位么?

虽说这也是揭露刘明的一个品德问题。可历史篡位的人也不在少数。尤其是刘明作的还比较地道,又是祭天,又是群臣求拜的。再加上那时候刘协还在曹操那里,这要是论起来,那能给刘明抹多少黑,那还真说不上来。

故此,诸葛亮也很是困惑。

而就在大伙都被刘明的一句话搞得震惊的时候。刘明又很是自然的说道:“诸葛先生。一个人,有生必有死。虽然生的权利,不是能由我们来操控的。那都是父母给地。可是死的权利,我们还是可以操控的。您想有这方面的体验和酷好,只要不危害到他人。不顾虑父母的养育之恩。别人也是无权干涉的。对于您地权利和酷好。我个人还是比较尊重的。虽然我先前不知道。以为是有什么因素逼得您不得不如此。所以没让您死。可那是咱们没有亲自沟通啊。没有沟通,那就容易产生误会。您不说,我是不知道得。您说了。我就知道了。您看,如今我亲自看见您了。您也明确表态了。而且也并没有人逼迫您。难道您想死,我还能不让您死吗?”

所有的人,再次被刘明一通快速的废话。说的脑子有点转不过来。就连诸葛亮也很是转不过来:死亡是我的权利,我想死,所以他不拦着我?……???难道我还应该感谢他么?

而就在所有人还在晕糊在诸葛亮有自杀倾向,应不应该拦着他呢。刘明已经督促道:“来人啊。给诸葛先生一条丝带。人家远来是客。有点要求,咱们能满足的,尽量满足嘛。不要让人家说咱们小气。”

旁边马上有人麻溜地拿来一条锦带,呈给了诸葛亮。所有的大臣。包括诸葛亮在内,都被这一幕弄得有些呆滞。

而刘明则毫无察觉似的,满怀愧疚地说道:“诸葛先生,实在不好意思。由于您的要求提的比较仓促,我们准备失陷也没准备,只能给您准备一条带子了。您就先就来用吧。反正都是死。我想您也不会太挑剔的。”

众人彻底无语了。这玩意有失陷准备的么?想杀诸葛亮,给他一刀不就得了。

而诸葛亮更是别扭。这自己想死,那跟别人逼着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