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无可回避的话题 作者:陶文庆-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氐阌胱纯觯鞒醪礁爬ǎ怨┭芯孔芙岢て谥凑墓媛刹慰肌�
一、长期执政的政党,其各时期一般特点、状况分析:
1、争取执政期:
特点:艰难,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状况:在与敌对方竞争乃至斗争中,汰炼了一批精英骨干,形成优良作风、制度。〃励精图存〃,整体奋发向上。
研究重点:政党(集团)的起因、目标、理念、人员、士气等等。
2、执政初期:
特点:精英骨干,励精图治,生机勃勃。
状况:保持优良作风;政党建设正规化;由于人的自发的利己性,因执政而利用职权贪图享乐者,时有偶发。
3、中长期:
特点:不再有争取执政期政党(集团)那种〃无权而有敌〃的艰难环境;但有执政党的掌权的利益和〃好处〃。
状况:执政经验增长,执政具有成熟性和延续性;取得较大或重大的执政成果;但政党建设有〃多年媳妇熬成婆〃似的松弛现象;为牟取执政党党员的〃好处〃而入党者(必然的)多于争取执政期,掌权的党员的素质有层次不齐乃至下降;腐败现象增多……
二、不同政党长期执政与封建王朝的执政集团长期执政
政党长期执政,可分为独裁的政党如原中国国民党的长期执政;以人民利益为代表的共产党的长期执政(前苏共,现中共)。
封建王朝的执政集团长期执政,是封建君主〃君临天下〃的〃家天下〃的执政;而独裁的政党的执政,也是独裁者〃临天下〃的执政。这里不再细论。
以人民利益为代表的共产党的长期执政,苏共和中共都曾明白无误的宣布过。但前苏共,在其七十余年的执政中,逐步使其执政从代表人民利益,变成了代表执政者利益集团的执政。即,变成了口头上代表人民利益,实际上没有代表人民利益。最终导致丧失人民的信任和支持,致使党亡且国裂。
可见,对共产党来说,能否长期执政,真正核心的、关键的问题是,是否能在建党、立党、长期执政中,始终能如其建党、立党宗旨所宣示的那样,全心全意代表人民,为人民的利益而执政。而不使其执政公开地或悄悄地变为仅仅代表执政者的利益或利益集团而执政。——这也是中国共产党提出〃三个代表〃的伟大、深刻的历史意义之所在。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是相当困难的,这就是〃坐江山〃之难。因为,人的利益在影响包括执政者在内的〃人〃。党的个体仍然是人,仍然服从人的社会化规律。会有自发产生的谋利乃至非法牟利现象。党的整体特别是个体,仍需要通过监督和制约,防止人的自发谋利的不良影响。
怎样的机制能促使宣示代表人民利益的长期执政的党,能够长期不变的落实其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宗旨呢?——这可能是问题的实质。
三、长期执政与轮流执政比较及长期执政的督导机制
轮流执政,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能促进政党较好的执政的一种机制。其用政治利益驱动互相角逐、监督,以掌权的政治利益为驱动,监督机制是发挥得比较充分。
但是,其有不少不足之处。轮流执政的党派监督,直接目的与政治进步的真正目的有错位,有不同。前者主要可以是为了〃上台执政〃;后者应当只是为了民众,为社会。因此党派监督有从党派利益而非社会利益出发的选择性监督,可以发生刻意监督,做作监督,揭短和取悦(于选民)的非真实监督等。甚至有不择手段的监督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从政治进步的本质要求上来看,轮流执政式的党派监督,仍然是不完善的、有缺陷的乃至扭曲的,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说,也可能要算是有原始性、自发性的,是初级的促进政治进步的监督机制。
无论纵看还是横看世界各国的政党和政权,无论轮流执政与否,应该能够看到:并不在于有几个党,而在于要有对执政掌权者有效的监督、制衡。以有效地防止党的个体乃至党的整体,在执政中的非法谋利和非明智行为。
如果有一种社会体制、一个党能够有效地通过适当地民主监督机制(不一定是党派监督机制,也可以是人民监督机制),来使执政中的非法牟利和非明智行为减少到较小程度,那么,这种体制就是适当和必要的,是比较科学正确的。
而我们现在已在施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应当和可以发展、成熟为长期有效的监督机制。
真正意义上的人民代表的民主监督,应当对掌权者个人形成真正代表人民意愿的选举扬弃性的竞争激励。这对政治进步,有最正规、实在的保证和激励作用。真正代表民意的、有效的人民代表监督(含使用选举权决定其去留),是与政治进步本质要求一致的制约激励机制。可以是比党派竞争更高级、更文明、更有代表性的促进政治进步的竞争、调动良性积极性的机制、方式。
可以说,切实发展和完善人大的代表性、监督权、扬弃与夺权,以人民的力量及时汰炼共产党的执政者的个体们(其中有些人可能利益的影响,不一定能长期代表党的整体的宗旨),汰除〃相形见绌〃者,督炼〃公仆精英〃。形成健全的机制,才能有效地促使宣示代表人民利益的长期执政的党,长期不变的落实其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宗旨。这将成为共产党长期为民执政的必要条件和保证,是社会主义政治进步发展的关键,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在政治上(最终也将在经济上)高于资本主义的最重要的因素。
当然,目前人民代表监督的现实尚有不尽人意之处,代表民意的程度,代表人民监督的力度和有效性,尚需进一步完善。要使之不是〃橡皮图章〃,而是及时有效的扬弃和生杀与夺,是人民权力高于一切的〃众方宝剑〃。实现这一点,也会关系到执政者的利益,其真正有效的实现,也可能需要通过多方的努力乃至与既得利益者的斗争,才能完成。
同时,还应当看到,随着现代大众传播媒体特别是包括互联网传播联络方式的发展,正在形成现代社会了解、影响民意的新方式和新途径,可能形成民意表达、采集、会聚和监督的新模式。互联网方式的民意监督会同传统大众传播媒体的舆论监督,其作用和力度将是已往所无可比拟的。以〃地球村〃式的互联网为基础的传播媒体,将以互联网的高速、广泛性,使人类物质、精神的需求与互补,更易联络和实现;而互联网的普及、公开与透明,应当能为高效、民主、廉洁政治的建立健全,提供更有力、更方便的管理和监督的条件,从而可能形成更有效的监督机制。这对宣示代表人民利益的长期执政的党,切实保证长期不变的落实其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宗旨不走样,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充分运用现代科学的传播、互联方式,建立、形成和健全与此相适应的必要管理、考察、监督、汰选机制,以有效防止执政者个体中一些人由于个人利益的影响、不能长期代表人民利益长期执政,可能是非常必要乃至是不可或缺的。这也可能成为或应当成为人大监督方式的基础、替补和深入。
附:政党建设刍想
一
人类社会为什么出现和需要有政党?
党是共同目标者的团体、组织。没有党,共同目标者就不能形成凝聚起来的组织的力量,发挥足够大的作用。
党员的标准,有利于提高党的个体的初始素质。党以自己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明确自己的任务和方向。党以其组织和思想建设,以党的纪律规范,不断促进或约束党的个体和整体的质量。党以其领袖和骨干为代表,争取执政和展开执政后的活动。
不过,党的个体仍然是人,仍然服从人的社会化规律。会有自发产生的谋利乃至非法牟利现象。党的整体特别是个体,仍需要通过监督和制约,防止人的自发谋利的不良影响。
二
无论纵看还是横看世界各国的政党和政权,应该能够看到:并不在于有几个党,而在于要有对执政掌权者有效的监督、制衡。以有效地防止党的个体乃至党的整体,在执政中的非法谋利和非明智行为。
如果有一种社会体制、一个党能够有效地通过适当地民主监督机制(不一定是党派监督机制,也可以是人民监督机制),来使执政中的非法牟利和非明智行为减少到较小程度,那么,这种体制就是适当和必要的,是比较科学正确的。
由于人的属性特点,在现实人类文明条件下,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腐败行为是不可能在社会中净绝的;当然,同时损人利己也是永远不可能完全得逞的。因为,不论执政党能否有效的制约、克制它,受损者或迟或早也会个别、部分乃至整体的克制它及其相关者。——最终,做为受损者的人们,不可能容忍损人者永远猖狂。这也是人的属性特点对社会必然会产生的自保护机能:即便人人为己,即便是利己者也反对别人损害他自己的利益。损人利己者总要受到他人、受损者的反对、否定。
如果在现实中,一个党执政不能实现以上目标,只有两党或多党才能实现,那才应该去争取和实现两党或多党执政。
三
腐败,已经成为世界上与执政掌权者及其团体有着不解之缘的"共生"的现象,也成为评价执政党的主因素之一。然而,也应当看到:
执政党之中的个体非法牟利或非明智行为,在现代文明条件下,一般并不在于党的纲领和路线如何(比如,现代就没有一个政党会在党纲中写着:本党纵容腐败),也可能不在于党是否反对腐败,是否完全有效地净绝了腐败。应当看到,腐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中国而言,腐败还有着几千年封建特权的文化心理沉积的影响(西游记中保管收藏佛经者也敢背着佛祖向唐僧师徒〃索贿",是非常发人深思的)。就全人类来讲,腐败可能更多地在于人的自利的属性,执政党的个体掌权者也难脱其自发的影响。这也是世界上古今中外众多的国家、政党的掌权者们,很少有完全不腐败、近现代甚至更频发或曰更凸显腐败问题的根本原因。
四
一个国家,只能结合自己的历史和现实,来探讨、确定适合于自己的有效的政党制度,而不拟超越现实和可能,只想新起炉灶,去机械地照搬别人的其实也有其利弊的政党制度和模式。这,第一不现实,第二还应考虑是否必要(〃成本〃有多高,效果有多大?)。
反腐败面对〃韭菜〃、〃韭菜种子〃和
其生长的〃土壤〃
——腐败的〃生物性联想〃及反腐败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从媒体看到,国家监察部何勇部长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曾说,最近这三年的反腐败案件,一是官的职位越来越高;还有就是串案、窝案越来越多。腐败问题,有如采访记者所说,是〃前腐后继〃了。
又见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中消协秘书长杨竖昆时披露:一些生产者蒸馒头用硫磺熏,做面条用〃筋道剂〃,把饮料里的糖精钠改名称蛋白糖,化妆品里放铅、水银,水泥里掺杂大量尿素……
故有所思,而作此解此析。
一、从〃腐败〃的〃生物性联想〃看腐败的必发性
〃腐败〃,原常指生鲜食品等在细菌的作用下,发生变质。例如:菜腐烂,肉变臭,豆腐生霉。
我们对人的社会行为所说的广义的腐败,实质是非法的谋利。狭义地说,主要指掌权者非法牟利、假公济私等行为。
可以说,用〃腐败〃来比喻人的非正常牟利行为,十分深刻。可能正好确切地指明了〃腐败〃产生的可能性和在一定条件下的必发性。正如生鲜食品,不由人来食用消化,再怎么刻意保管,也难于长期保鲜,难于不或快或慢的腐败一样;人的自发的利己性,也会在一定条件下,必发〃腐败〃。
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尖锐地指出:〃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大胆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挺而走险;为了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二百的利润,它是敢冒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走私和贩卖奴隶就是证明。〃可以说,这是对人在一定条件下〃腐败〃的可能性和腐败能够达到的程度,生动而深刻的论断。
二、腐败何为源?谁之责?
腐败,在〃人〃之中,来自于何类人士?其实,腐败行为,掌权者、非掌权者都可为之。从社会影响看,掌权者的腐败,影响大;单从数量看,掌权者的腐败的绝对人数不一定就多于非掌权者。中国社会的腐败现象,来自掌权者有,来自社会其他方面也有。或许应该说,有着几千年封建尾巴的中国社会,是给掌权者和非掌权者提供了腐败的宽松的温床。
我们在管理方面的一些问题,可能还有是由被管理的一方〃培育〃出来的。
据2001年6月7日《参考消息》报道,由于去乌克兰的中国同胞中有不少人总是信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破财免灾〃的处世哲学,与警察打交道一有麻烦就〃以钱开路〃,使乌克兰警察得〃外快〃的胃口、胆子越来越大,且专挑中国同胞〃找麻烦〃,使在乌同胞感叹:〃我们真把乌克兰警察惯坏了!〃
读此,不由使人惊叹,〃无独有偶〃!中国人〃惯坏〃的,并非只有乌克兰警察。
我们常常说,孩子被〃惯坏〃了。看来,人都能被〃惯坏〃。这也符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主义精神。可以说,我们在社会主义建立初期不够完善的公有制管理机制,曾经〃惯坏了〃一些人。而我们在改革开放、实行物质激励调动人的积极性的政策之后,由中国传统处世哲学参与〃导演〃的〃以钱开路〃、〃授人钱财,求人消灾〃现象,形成一定风气,也在〃惯坏〃本应是〃人民公仆〃的一些国家机关大大小小的〃掌权者〃们。以至孕育了腐败,宽容了腐败,而使我们今天反腐败的任务十分艰巨。
在全世界,腐败难治。在中国,腐败或许会更难治。你看〃水浒〃,林教头发配,其岳丈要送行,也要给〃公人〃塞银子;〃西游记〃中,唐僧得到佛祖法旨,去取佛经,没有打点,只得〃无字天书〃,奉上金饭碗,才换得真经。
从中国的历史,中国人的处世习惯看,行贿受贿,腐败,大有来历,如何好治?
我们似乎可以发现,反腐败看来如同割韭菜。〃韭菜〃之所以长得高,是有种子、有土壤的。
可见,反腐败,谁之责?可以说,〃菜园管理者〃或曰〃园丁〃有责,而天然自发就存在的〃韭菜种子〃和提供了〃韭菜〃们生长条件的〃土壤〃们,也有责。
三、只割长得高的〃韭菜〃?对〃韭菜〃、〃韭菜种子〃和其生长的土壤,应怎么办?
反腐败,要打〃老虎〃,要清查巨贪。但这只是〃枪打出头鸟〃,只是割去了长得高的〃韭菜〃。能不能让那必然会长的〃韭菜〃,不〃疯〃长或很难长?能不能釜底抽薪?
如果只是割去了长得高的〃韭菜〃,哪怕是割去了长得不太高的〃韭菜〃,那至少这种〃割韭菜〃还要不断地割下去。
是长得高的〃韭菜〃可怕,还是遍地都有能够长高的〃韭菜根子〃可怕?可能后者更可怕。
有〃韭菜〃是不好,但是如果〃韭菜种子〃们〃前腐后继〃,而且又不乏有容忍乃至〃宽容〃、纵容〃韭菜〃生长的〃土壤〃,不是更可怕?
我们现在反腐败,现实的问题不只在有〃韭菜〃,要割长得很高的〃韭菜〃;还在于有〃韭菜种子〃、〃韭菜根子〃,并且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