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转档案-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师傅是二人转的功臣,我从师傅身上学到了很多,每次看完我们的演出后,师傅都给我们讲,你适合演什么,应怎么演,包括哪个“口”。记得有一次我化了个小丑儿妆,上台后一下劲使猛了,现场效果不是很好。下来后,师傅对我说:“你的风格和那几个师兄弟不一样,你要发挥自己的特点,上台不用舞舞咋咋,你就稳稳当当地往台上一站,凭你的说口什么都能摆平。”后来我按师傅说的办了,现场效果真的特别好。
自从师傅让我在电视剧《刘老根》中扮演徐迈,许多观众都认识了我,现在身价真的提高了,到哪儿也有人认识了,可我又觉得不适应了。
也许是因为早就相识的缘故,唐鉴军在与我们交谈时显得无拘无束,当我们问他二人转为什么这么受欢迎时,他很认真地对我们说:“二人转受欢迎,我想有三个原因,一是它票价比较低,物美价廉。二是演员与观众能交流,演员一上场就和观众自来熟,唠上几句嗑后观众自然就愿意和你处了。三是演员能抓住观众的心理,观众喜欢什么就演什么。所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上台一搭眼就知道今天来的观众是什么层面的,适合演什么。有时也有判断不准的时候,这时就先说上几句,如果底下没反应,就知道肯定是喜欢唱的人居多。我演戏没有固定的模式,连搭档都不知道我今天这场戏怎么演,观众也摸不着我演戏的路子,我在台上即兴的东西比较多,在辽阳时我一个人在台上就能演一个多小时,观众没有走的。”
“早先的二人转看‘片’(女演员),现在的二人转是看‘毛’(男演员)。演出效果好不好,丑占主要地位,丑角的表演要幽默诙谐,要用你的艺术魅力感染观众,而不是死乞白咧地胳肢人笑。有的演员在台上翻几个跟头观众就鼓掌,可看完戏后回家一琢磨没有可回味的。好的二人转演员演出后应该让观众琢磨你,觉得你有意思,不光脸上有相,身上有戏,说口也得好,这样他还会再来看你的表演。演戏是演员的职业,在台上要对得起观众,这样你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唐鉴军现在是辽宁民间艺术团的主要演员,演出任务非常繁忙。前不久他随艺术团在上海金茂大厦演出专场二人转,受到了上海观众的热烈欢迎,并创下了连演近一个月的记录,这是国内其他任何一种民间艺术都未有过的。
第二章 赵本山的二人转弟子“二柱子”张小飞(1)
第一次听说张小飞的名字是2001年初,那天,赵本山在辽宁省曲协开会时说:“我前些日子去了趟吉林市,看了一场二人转演出,有个叫张小飞的很有本事,我准备把他收了。”赵老师还说:“趁我现在还有这个能力,就帮他们一把。这些二人转演员只要稍稍提拉一下,他们就能起来。”后来又听许多二人转演员提起张小飞,说他的傻子演得特别好,还会很多乐器。
2001年5月的一天,我们终于在吉林市关东林越艺术团见到了张小飞。这是一位浓眉大眼的小伙子,非常谦虚,初次见面就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当晚张小飞表演了准备参加“首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奖赛”的剧目《傻柱子接媳妇》,张小飞在台上生动形象的表演,和夸张的形体动作,幽默风趣的说口,把我们逗得前仰后合。那场演出是我们当时看到的最精彩的一场二人转,虽然那时张小飞已经是赵本山的徒弟了,但张小飞并没向观众炫耀此事,这更让我们刮目相看了。
“首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奖赛”张小飞果然不负众望,一举夺魁,摘得最高奖——赵本山杯奖。此后不久便因在电视剧《刘老根》中扮演了二柱子而一举成名。现在他的名字已经被二柱子取代,尽管这个称呼听上去很土气,但张小飞还是非常喜欢人们这样叫他,他觉得观众这样称呼他是没拿他当外人,是从心里接受了他所扮演的这个角色。
我出生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石头沟子镇,父母是二人转艺人,唱了一辈子二人转,三个哥哥和嫂子也都是二人转演员。从7岁起每年寒暑假我都跟父母出去走班,那时我只会唱小帽。我一小儿就不爱念书,总逃学,我爸看我念书也不行,就说:“干脆跟我出去唱戏吧。”那年我13岁。
别看我念书不行,学二人转却特别快,一个月下来就能登台唱戏了。当时在农村,像我这样的家庭,哥四个,特别穷,根本娶不上媳妇,唱二人转是个出路。我三个哥没花多少钱就把嫂子娶进了门,我后来娶的媳妇贺美玲也是唱二人转的,她家在春阳大队,离我家20多里地。我和她父亲早就认识,她父亲是拉板胡的,是她父亲介绍我俩认识的。
为了让我学到更多的东西,父亲又把我送到兰西县文化馆办的百花剧场小班学习评剧,主攻小花脸。毕业时吉林省长白县评剧团想要我,父亲看我太小,没让我去。17岁那年我就跟父母来到辽宁,当时只是知道辽宁二人转市场好,挣得也多就来了。没想到来之后特别不适应,在黑龙江时只唱正戏,辽宁却唱小曲小调,我们上台不好使,只好又回到黑龙江。
回家后除了唱正戏外,开始练小曲小调、吹唢呐、拉二胡,两年之后长了不少本事,又来到辽宁,在锦西(葫芦岛)唱,一下就火了,从此在辽宁站稳了脚跟。当时黑龙江的演员只会成本大套地唱正戏,在辽宁没市场。我父母为了能让辽宁观众喜欢,就演拉场戏。当时辽宁演拉场戏的特别少,我父母拉场戏演得好,观众一看感觉很新鲜。每天两场戏,白天看戏的大多是老头、老太太,晚上年轻人多。那时常演的拉场戏有《钱是爹》、《美凤楼》、《马前泼水》、《回杯记》。后来我们把家安在鞍山,常年在辽宁的各个城市演出。
我演的《傻柱子接媳妇》最早是个拉场戏,后来让我改成小品了。为了演这个角色,我学了好长时间,也看了许多人的演出,只要是好的就学。过去二人转演员讲文武全才,彩桌子走一圈。现在虽不提这个了,但还是有本事比没本事好。
1998年,我在海城德利宫唱戏,当时在辽宁我已经有了点名气,吉林市的二人转老板林越到剧场来看戏,想和德利宫的老板换两副架(交换演员的意思),相中了我和蔡小楼。我到吉林市林越的剧场一唱就开花了,我演的是傻子,园子里像爆炸了似的,观众哇哇地鼓掌。林越每晚都看我演戏,回家后就跟阎学晶说:“新来的张小飞演傻子演绝了,你去看看吧!”阎学晶一看我演出也乐坏了,他们诚心留我们两口子,我们在那演了一个月,后来又回到海城。后来林越又开车把我们接回吉林,这一去就是两年。2000年底才又回到辽宁。后来就是前面说的赵老师来看我演出的事了。
“首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奖赛”后,我到大连电视台《久久合家欢》栏目连做了三期节目。节目播出后,我在大连一下就火了,后来在大连铁路俱乐部演了好长时间。
张小飞在与我们交谈中,反复强调,如果不是二人转他不会有今天,是二人转让他脱贫致富,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是二人转让他没花多少钱就娶来个贤惠的好媳妇;是二人转让他有幸成为赵本山的弟子;还是二人转让他成为小有名气的演员。感慨之余,张小飞最想说的话仍是感谢二人转,感谢他的恩师赵本山!
以唱见长的王小利 王小利原是长春和平大戏院的演员,2001年,“赵本山杯二人转大奖赛”时与王小宝、唐鉴军、张小飞等一起成为赵本山的弟子,现为辽宁民间艺术团演员。王小利嗓音条件好,音域宽广,高亢洪亮,他以唱功见长,《包公断后》是王小利的看家戏,每次演唱都会催人泪下。
王小利出生于黑龙江双城县一个二人转世家,父母是嫩江县民间艺术团的主演,在当地很有名气,王小利的童年时光几乎是伴随着父母的演出度过的。
第二章 赵本山的二人转弟子“二柱子”张小飞(2)
那时我经常去剧场舞枪弄剑(道具),开戏时别的小孩满场跑着玩儿,我却老老实实地坐在一旁看,9岁时父母唱戏我就能给他们打板。有一次团长问我妈:“我看你家孩子挺爱好这个,能唱不?”我妈说:“能唱,还不掉板。”团长有些半信半疑,就把琴师叫来,让他给我个调儿。听我唱完后,团长说:“还别说,这孩子真行。”那个星期天就让我出了一场戏。我和我妈唱《劈山救母》,毕竟是年龄太小,唱到半道我忘词了,观众看着我好玩儿,对我说:“别着急,慢慢想,想起来再唱!”打那儿以后,星期天我常登台唱戏。父母见
我是干这个的料,就有心培养我。
黑龙江省艺校评剧科招生时,我报了名,很顺利地闯过四试,等到第五试时却莫名其妙地被涮了下来,到现在我也没弄明白是为什么。初一时父母所在的剧团因效益不好解散了,父母便进了民间小班。初二暑期放假,我每天都到家附近的江沿儿游泳,父母害怕我出事,就让我带上作业和他们一起跑班儿。
父母演出时,我就在一旁看,我那时就“满嘴流”(什么戏都会唱的意思)。乐队有个吹唢呐的叫王德,给了我一个唢呐,我鼓弄了一个下午,竟然吹出了《红柳子》的曲调儿。王德特别兴奋地对我说:“哎呀,孩子,快跟你妈说吧,念那书干啥,学吹唢呐多好!小伙儿小背头一梳,往台上一坐多美!”听了他的话我真动心了。父母见我的确是不想上学了,就让我学吹唢呐。
我在小班干了两个多月,看见和我同龄的人唱二人转,挣的比我多,我特别羡慕,我就有心改学唱。后来我处了对象,她也是唱二人转的,我就和她一副架,父母教了我四十多出传统戏。我当时想,我小的时候靠父母,现在我大了父母就应该靠我了。我嗓子好,又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唱戏没多久就压轴了。后来我和对象分手了,我回到大庆,当时父母都搬到了大庆。我在大庆夜总会演出,不唱正戏,多是搞笑的节目,当时唱二人转一天最多能挣100元,在夜总会演出一天就挣600元。后来夜总会生意不好,我又回到二人转剧场演出。这时徐凯泉对我说,辽宁有个叫“琳琳”的“片”(二人转女演员),唱得挺好,人也漂亮,我当时正在找搭档,就买了一个她的光盘,一看果然不错。于是经徐凯泉介绍我就去了营口,找到“琳琳”和她唱了三场戏,彼此感觉很好,2000年,我们结为夫妻。
结婚后不长时间,徐凯泉天天打电话让我俩去长春。2000年下半年,我们进了长春和平大戏院,和徐凯泉签了三年合同。
2001年初,中央电视台《梦想剧场》导演毕福剑来到长春和平大戏院,开始时徐凯泉并未理会,他们是买票看的演出。那天晚上有汪小萍一对、魏三一对、翟波一对、我一对四副架。演出结束后,毕福剑找到徐凯泉,说想在长春录一期二人转的《梦想剧场》,就要这四对演员,一对都不许换。毕福剑走后我们开始排练,一个多月后,毕福剑重返长春,在静月潭做了一期《梦想剧场》,我和于淼获银像奖(每场比赛只设银像奖)。
年底《梦想剧场》在山东举行总决赛,所有获银像奖的演员全去参加,我很荣幸地捧得金像奖(只有三个金像奖)。
2001年辽宁举办“首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奖赛”,长春和平大戏院给我们报了名。听说要让我参加比赛,我心跳了好几天,整天想入非非,心想要能得奖那该多好。为了参加这次比赛,徐总给我们请了导演贾桂敏,贾导给我们排《包公断后》,大戏院给我们特制了演出服。我和琳琳还专程去拜访了高秀敏、何庆魁老师,何老师帮我改了小品剧本。比赛那天是在沈阳的北陵电影院,音响不是很理想,但演出效果特别好。
我先唱了段《靠山调》,又说了一段口。把观众情绪调动起来后,我开始唱正戏。开头几分钟观众不稳定,后来就鸦雀无声了,等到我唱完了,掌声雷动,持续了好长时间。我唱戏时追求掌声,追求美感。才艺展示时我唱的是《青藏高原》,反串的女声。比赛之后,我心就有底了,肯定得奖,但不知道能获什么奖,我的目标是给个奖就行。
有一天我正想上街去买东西,高老师(高秀敏)给我打电话,让我赶到信盟花园。我以为是吃饭,到那儿才知道,高老师、何老师和赵本山老师在一起吃饭,他们正在议论我演的小品《骂大街》。进屋后我坐在那儿,吃饭也不自然,端着酒杯心怦怦跳。赵老师说:“你这个《骂大街》,还应从现实生活着眼,将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性格表现出来,参加过两天举办的脱口秀比赛。”
脱口秀比赛那天我抽签是第十号,太往后了,我准备的口别人都说过了,我之前是唐鉴军,特别火,我是硬着头皮上去的。我按赵老师说的没说口,而是演了《骂大街》,结果我得了个第三名。
颁奖晚会那天,我正在排练,就听人议论赵老师收徒的事,当时就听说有张小飞、王小宝,没有我。我这一天也没好好排练。晚上马上要出发去颁奖晚会现场了,我壮着胆儿给高老师打了个电话,接通时我还犹豫,但还是把我想说的说了出来。我对高老师说:“听说赵老师要收徒弟,有这回事吗?您能帮我问一下,能不能把我也收了。”高老师说:“我可以帮你问,但成不成可不保准。”5分钟后高老师给我回了电话,她说:“孩子呀!我告诉你个好消息,赵老师同意收你了。”听完这句话,我眼泪刷地一下就下来了,上眼彩都不能哭得这么快。心跳更快了,浑身没劲儿,就是一个劲儿地乐。我跟唐鉴军说:“也同意收你了!”我们几个开始商量去买衣服,我和小飞买的是红衬衫,唐鉴军和小宝买的是绿衬衫。在信盟花园举行酒会时,我们几个师兄弟忙前忙后,心里那个乐呀!
第二章 赵本山的二人转弟子帅小伙阎光明(1)
阎光明是赵本山弟子中长得最帅气的,也是惟一从小坐科二人转的专业演员。阎光明不仅嗓子好,武功好,戏路子也宽,擅长扮演各种性格的人物。他和妻子赵海燕表演的二人转《贵客临门》在吉林省第十四届二人转新剧目推广会上获二等奖。在“首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奖赛”中获表演银奖。
我从懂事就接触二人转,姥爷王月恒是梨树县戏曲剧团的二人转演员,后到吉林省民艺
团当导演,《回杯记》就是他改编和导演的。父母原是公主岭吉剧团的演员,后来调到伊通县戏曲剧团。当年有个很有名的单出头《小老板》就是我妈最早唱的。我家有五个孩子,我是最小的,每次父母到外地演出都带着我。
我自小就喜欢二人转,但父母并没想让我干这个,见我学习不是很好,初中二年级时,才开始让我学二人转。为了让我考戏校,父亲教我练功、学唱腔。1989年,初中毕业考进吉林省戏曲学校地方戏科,和阎学晶是同班同学。跟高茹老师学戏,还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