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成长计划之重生 作者:大梦如初(晋江vip2013.08.21完结,宫斗,游戏)-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次从山东回帝都后,就向父皇坦陈自己对太子妃的人选吧,他想。
***
回宫后没过几天,皇帝便在朝上宣布了这次在山东一地推广新式农具的事情。主管此事的乃是四年前的状元,苏家二公子苏锦炜。他在翰林院干了一年后便外放为知州,功绩斐然,所以在去年被召回了帝都,升至从二品工部侍郎。
皇帝派他去山东,一是觉得他的确有才华,二则是苏家祖籍便在山东——不同于帝都,山东这里宗族势力极大,尤其以苏家和崔家为甚。昭帝一朝崔家可有好几位子弟为相,不过近几年新皇登基后,大力提拔当年潜邸时便跟随他的功臣,苏家也因此压了崔家一头。
再加上此次不过是推广新式农具,阻力也不会太大,正好让太子历练一番。临行前,他又私底下派了五名暗卫给刘安晟,并嘱咐他行事以稳妥为先,免得横生枝节,刘安晟自是应下。
今年早春时,朝廷便已经在山东当地的官坊中制作了大量的曲辕梨。所以除了随身伺候的人外,他们倒也没带多少辎重。
刘安晟和苏锦炜早就熟识,于是一路马车行来,两人也没闲着,从诗词歌赋一直谈到地方民生。苏锦炜当了两年知州,对民间了解自然远超刘安晟,他又没有保留的将自己为政的经验娓娓道来,刘安晟这次也学到了不少东西。
九月下旬,两人终于到了山东泰安。
泰安知州姓崔,已经在此地任职了十余年,是昭帝时的官员。自从知道工部侍郎和太子即将到来后,他早早就派人在城外守着,让他们一有消息便赶紧通知自己。
因此当刘安晟的车驾刚到知州府处,还未下车时,便看见一个俊朗的中年男子迎了上来。他大概四十左右,相貌俊朗,身姿挺拔如松,极有君子风范,使人见之则心生好感。刘安晟细细打量了他一番,也不禁赞叹世家之人果真有独有一种风范。
“泰安知州崔武辽见过太子殿下和侍郎大人。”他神色恭谨的向两人行了一礼。等刘安晟让他起身,他才对苏锦炜微微一笑,又道:“一路舟车劳顿,想必太子殿下也有些乏了——府内已经办好了接风宴,只等着为您二位接风洗尘。若是不嫌弃知州府地方狭小,两位不妨先暂作休息,等用过午膳后再操劳正事如何?”
“那就麻烦崔大人了。”苏锦炜没有拒绝,答应了下来。于是用了午膳后,崔武辽才带着两人出了泰安,往南面而去。泰安州面积并不算大,加上西面乃是泰山,不易耕作,所以田地主要集中在南方。等到了农地,几人便下了马车,在田间小道上徒步而行,而小桂子和侍卫则是亦步亦趋的跟在后面。
这会儿正是播种前夕,是以田间还仍有不少人。日头正烈,刘安晟光是站着便觉得背后湿透了,可他却瞥见好些头发花白的老汉赤着脚,汗流浃背,却仍然手牵耕牛在田间劳作。旁边有几个穿着打满补丁衣服的妇人坐在树阴下纳凉,手上还拿着盛水的木筒和饭菜。
游戏中陈国处处都繁华无比,他每每出宫,所见所闻大多也是在繁华的市镇,这种耕作场面还是刘安晟第一次见到。
一旁的苏锦炜见他表情有异,不由低声唤道:“太子殿下。”
刘安晟沉默了一会,忽然向树阴下走了过去。那群农妇陡然间看见一个衣着高贵的少年向这里走来,一时间有些骚乱。但她们在自小便在乡野间长大,自然不像小姐般娇贵,现在又是光天化日之下,也不怕有什么不轨,所以倒没人惊恐万分的逃走。
“几位大娘,我想问一下,为何这田间耕作的大多是些老汉?”刘安晟顿了下,又道,“难道他们家中没有青壮力吗?”
几个妇人面面相窥,其中年纪最大的那位开口道:“这位公子,你大概是不了解这种田的步骤吧——这会儿只是耕地,又有牛帮衬着,其实并不算最累的活。村里那些青壮前些天收粮食时才叫累呢!”她瞅着刘安晟的表情,忍不住叹了口气:“用镰刀一把一把的将小麦割下来,麦子的短秆尖利的很,难免要割伤几处,而且这项活计只能由人亲自干。公子这么想想,便觉得耕地着实轻松得很呢!”
☆、第四十五章
刘安晟一时哑然,他看了眼田地间辛勤劳作的农夫;心中也说不清是什么滋味。
“我家兄弟一直在家读书;平时甚少出门;难免有些好奇,大娘科别介意。”苏锦炜这时也跟了过来;在一旁笑着插话,“说起来今年这边一直风调雨顺,收成应该也不错吧。”
那名妇人咧嘴一笑,道:“我们庄稼人;一年到头也就为了这几亩地奔波了——今年多亏了老天爷保佑;收成比往年多了两三成呢!再加上陛下降旨,税负也减了半成;所以日子倒也说得过去。”崔武辽也笑着搭话上去,两人和大娘聊的火热。
刘安晟知道他们忙着正事,也不愿去打扰,便独自站在了田埂边,细细观察起农夫的一举一动。游戏中他的确把农夫这个副职业练到顶级,但那时候他用的都是系统提供的工具,各式庄稼的种子也是通过打怪得来——那种轻松惬意的方式与现实中区别何止千里而计?他低低的叹了口气,如果不是亲眼看见,他恐怕也并不会觉得种田有什么辛苦吧。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农人日复一日在田间耕作,所为的也不过是衣食无愁,阖家平安罢了。
刘安晟忽然想起了皇帝,当年他能狠心置雨蝶于险境,利用九皇叔,为的也不单单是他自己一人——不然当年还是洛川王的他也不会主动前往危机四伏的战场。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皇帝的那一杆秤,向着权力与跟随自己的人的那一端倾斜,所以他能在关键时刻放弃心中的个人感情。而过去的自己心中有的不过是少数的几个人——母后,雨蝶,琼玉,静安,张萱,萧忆茹。。。。。。这样狭隘的眼界,大概连一个稍有见识的平民百姓都比不上。
为帝者,须放眼四海,胸有沟壑,方能称量天下。刘安晟在此时才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不出意外的话,自己将来还会再次登基。既然得到执掌天下的权力和万民的臣服,若是一味沉溺于儿女情长,却有些太不负责任了。
他的确不愿意以霸道治天下,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能成为另一种类型的皇帝——以仁为王之道,体恤万民,用自己超越千年的学识缓慢地改变这个世界。
苏锦炜与那位大娘聊了半天,转身寻找太子时,却看见他正对着日光伸出手掌,似乎在思考着什么。半响后太子终于回头,朝自己淡然一笑,眼底仿佛有小小的火苗在燃烧壮大。他微微一怔,发现太子身上似乎有什么东西在这短短的一刻中悄然改变。
***
晚上崔武辽依旧摆好了宴席,美酒佳肴,宾客尽欢。
离席时,刘安晟叫住了苏锦炜:“苏侍郎,今晚你若无事,不妨与孤共赏明月秉烛夜谈一番,如何?”
苏锦炜眸光微闪,笑着应了下来。
待进了房,小桂子搬好椅子后便识趣的退下,两人相对而坐。刘安晟这才低声问道:“父皇这次派你来——究竟是想要做些什么?”
“太子殿下何出此言?”苏锦炜倒是有些怔住,半响才无奈的摇头,“不过是为了推广您献上的曲辕梨罢了,这一点您应当比微臣更清楚吧。”
“其实孤一开始便觉得有些奇怪。要知道曲辕梨不过是犁地所用的器材,而且它的效果非常显著,经验丰富的老农只要一上手便能明白它的好处。这又不是让农民改变他们的耕作方法,完全没必要大张旗鼓的这样宣传。”刘安晟盯着苏锦炜的眼睛,表情有些凝重,“如果孤猜的不错,父皇想必另有打算。”
苏锦炜脸上不见了笑容,他皱眉打量了下周围,却听刘安晟道:“苏侍郎不用担忧有外人听见我们的谈话,外面自有人守着。”
“您觉得陛下在想些什么呢?”他反问道。
刘安晟浑身的血液似乎都在躁动,他吐出两个字:“崔家。”
这两个字一出口,整个室内的气氛瞬间凝重了许多,苏锦炜的眼神也锐利起来,刘安晟看他这种反应,知道自己猜的没错,心中松了口气。
苏锦炜与他僵持了半响,微微叹气,道:“陛下来之前便吩咐过我,若是太子殿下您猜出来,那告诉您也无妨。只是这件事情您却不能参与进来,还望太子您不要为难微臣。”
“孤自是知道轻重,苏侍郎大可放心。”刘安晟回答道。皇帝既然敢让自己出来,自然不会让任何人威胁到他的安全,这个任何人当然也包括了他自己。
“殿下明白就好。”苏锦炜淡淡的看了他一眼,又道,“陛下从先帝时便想对崔家动手了,只是念着他们乃是开国时的攻城,不忍下手,所以才让崔家逍遥了两年。可他们却不感天恩。。。。。。哼,既然如此,陛下自然不会再留情。”
刘安晟心中顿时有了底——前些年陈国对外一直征战不断,因着这个缘故,国库不免空虚。然而皇帝上任后还是减轻了农民的赋税,由十抽四降到了十抽三五,虽然赢得了民间赞誉无数,但没钱到底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无可奈何之下,皇帝打起了世家的主意也并不稀奇。
当今天下世家林立,以崔、苏两家为首。陈国太祖出身于草莽,能在乱世中崭露头角开创新朝,也有崔、王两家暗中资助的一部分功劳。正因如此,建国后皇室一直对这两家颇为优待,然而皇权和世家终究会有冲突。先是兵权渐渐转移至皇室手中,再加上科举制之故,现在世家的力量远远不复百年前,王家更是后继无人,如今已人脉萧条。
苏家乃是踩着王家上位,又是在皇帝潜邸时便跟随的从龙之臣,皇帝自然不会对功臣动手。至于崔家——当年夺嫡之争时,他们支持的可是陈平王,也难怪被皇帝看不顺眼。
“崔家这种百年世家,想必也不会坐以待毙吧?还是父皇另有安排?”
“所以我们没去其他地方,而是来了泰安——崔武辽虽是崔家人,但却只是前任家主的庶子,被嫡母打压的厉害的很,不然也不会在区区知州官位上做了十几年。五年前他母亲去世后,崔武辽便暗中投靠了陛下,此次正好用的上他。”苏锦炜轻笑,又道:“殿下若无事的话,微臣这便回去了,陛下也只允许我透露到这里。”
刘安晟没有继续追问下去,起身将他送到了门外。苏锦炜却有些意外,临走前略有深意的道:“殿下今天似乎变了个人,若是以前的话,您应该不会就这么罢休的。”
“孤只是忽然明白了些道理罢了。”刘安晟微微一笑,没有再多说些什么,只是看着对方渐渐远去。
***
接下来的日子里,刘安晟还是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每天奔波于知州府和田地之间。他又亲自去了好几个村落和老农闲聊,从中也收获了不少知识。借着这个机会,曲辕梨也渐渐推广开来——这会正是犁地准备种玉米的时候,曲辕梨虽然是由官府统一租借,但价格却并不贵,几乎每两三个农户便有一户租借,效果也极为明显。
在得知这农具是由太子亲自设计的后,不少民众心中都对这位太子有了不错的感觉。
既然推广的效果不错,苏锦炜倒也没再逗留多长时间,两人很快便打道回府。刘安晟私下里也明白,想必皇帝交给这位侍郎的任务已经被完成了,不然他也不会这么轻松地回帝都。
果不其然,走到离帝都不远处,便有流言传来。却不是关于崔家,而是一个被遗忘了很久的人名——陈平王圈禁后仍不安分,屡屡派属下扰乱民间秩序,暗中又图谋不轨,王府中甚至搜出了一堆刀剑。陛下查处此事时勃然大怒,送了鸠酒过去,又不准他葬入皇陵,现在棺材还在陈平王府中停着呢。
苏锦炜知道此事后,不禁皱眉道:“陛下这还是太心急了,原本没必要这么快就赐鸠酒给陈平王的。言官清流们抓住这一点机会,难免会大肆指责陛下。”
刘安晟对这件事倒不怎么关心,成王败寇本就如此,更何况当年他在猎场出事,陈平王可是出了大力的。他挂心的乃是姚静安派人送的一封书信姚泰始在陈平王薨了的第二日上书给皇帝,言辞虽然得体,但却透露出皇帝对陈平王的尸身处置有些失当的意思。
自从知道父亲上了那道折子,姚静安只觉得忐忑不安,幸好皇帝似乎留中不发,这几天也没什么表示。但他心里还是隐隐有些不安,虽然皇帝现在可以忍着,但按父亲的执拗性子,说不准什么时候再上几道折子,到时候姚家难免会出事。
所以在得知太子回帝都的消息后,他赶紧写了一封信,只希望太子能劝劝父亲不要一意孤行。
“小桂子,让马车快点,争取后天赶回帝都。”刘安晟将信封好,探头出去说道。
幸好张萱嫁给了姚静安,有张行之在一旁帮衬着,姚家暂时还出不了事。他叹了口气,想起当年姚家败落的原因,心中更是焦急。
☆、第四十第六章
一路紧赶慢赶;刘安晟终于在后天一大早回了帝都;苏锦炜按例与他一起入了宫。皇帝却将两人分开召见,等轮到他时,太阳已经到了正中天。
皇帝似乎对他这次在山东的做法很是满意;难得的把这个儿子夸了一遍;脸上也带着笑意。刘安晟见他心情不错;便试探性的提了陈平王那事,皇帝语气立刻冷了下来:“朕明明给了他活路,他不感恩戴德也就算了,还常常在姬妾面前大骂朕——真以为朕不会处置他吗?”
刘安晟轻叹道:“父皇现在富有四海;执掌大权;而陈平王却不过一败军之将罢了。既然如此,您又何必和已死之人动怒?”
他的话正说到皇帝心坎上;当年夺嫡之争时两方互下黑手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若不是刚登基时根基不稳,顾虑有人借着他手段残暴,鸠杀兄弟这个名头闹事,他也不会忍到现在才对陈平王动手。皇帝自以为他已经很是仁慈,好歹还给了陈平王一个全尸,想当年对方可是好几次在战场上算计他呢。
“没想到让你出去一趟,回来竟能说会道了不少。”皇帝神色稍霁,忽然想到了什么,似笑非笑地看着刘安晟,“听说你那伴读前几天给你送了封信?想必你这会正着急姚泰始的事吧。”
刘安晟早就猜到苏锦炜会将此事告诉皇帝,因此倒也不意外,反而笑道:“知子莫若父,父皇也晓得我和他感情好。再说姚大人虽然上了折子,但他也不过略略提了几句,觉得对陈平王尸身处置有些不妥罢了,倒也算不得什么大事。文臣惯会打嘴皮子架,他又没在朝会上直接说出来,想必父皇也不会太计较。”
皇帝嗤笑了声,道:“朕看你不单单是和姚静安关系好吧,不然那平安符是从哪里来的?朕早就该想到了——这些年你对姚家这般看重,不过是爱屋及乌罢了。”
刘安晟脸上有些发烧,之前想好的种种理由一瞬间被忘了干净。见儿子脸色大窘,皇帝却难得来了几分兴致:“若不是朕派暗卫跟着你,恐怕还会错过这个消息。不然即使朕对姚泰始有几分欣赏,也不会再三容忍他。”
他将一道密封的折子扔到刘安晟手中,道:“这是昨天姚泰始又递上来的,朕也懒得拆开来看,免得白白动了肝火。你既然有心,便把这折子送到姚府,好生劝劝他。只要他别继续挑战朕的耐心,这件事就这么过去算了,不然他这个翰林院大学士也不用干下去,直接告老还乡颐养天年去吧。”
“至于你和姚家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