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国学道德根文化对修身立命创业的意 >

第3章

国学道德根文化对修身立命创业的意-第3章

小说: 国学道德根文化对修身立命创业的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被捕捉到,既然被捕捉到了,就说明是在慧观下产生的。
中国的“文”和“字”它是慧观下创造的结果,它跟拼音文字不同,我们要注意这个特点。当然拼音文字也是在慧观下产生的,但与中国象形表意形成图文图像的文字结构是完全不同的,不在一个层面上。
我们要想掌握好根文化,必须要在自己的体内进行实践,这个实践就是经典诵读,要在体内观字进行诵读。比如说,老子五千言当中“道可道也,非恒道也”这一章,把帛书观到自己的体内来,在体内去观,在体内去证,这样就掌握了一个学习的方法,所以在古代就有经典诵读的方法。经典诵读的方法,在如今都没有被世界各民族所遗忘,为什么呢?因为每个宗教系统它都知道这个“声”和“音”的无穷妙用;而且,只有中国的东方人,在古代就已经知道“声”和“音”不是一回事。西方还是把“声”和“音”混为一谈掌握应用的,而中国是把“声”和“音”分解开来掌握应用的,所以用好这个“音”,反观内视进行诵读,就能够获得开慧益智,使自己的生命达到与宇宙同频的效果。
比如说,这个“之乎者也”的“也”字,在以前,可以说,大家都认为它只是一个语气助词,没有任何价值意义,然而却没考虑到古代那种在竹简上写字的艰辛,在资源珍贵的条件下,古人为什么要用“之乎者也”?为什么不可舍弃“之乎者也”?没人去研究,所以就错误认为它只是一个语气助词,完全可以删掉不用。但是要想“修之身,其德乃真”,进行经典诵读,那么这些“之乎者也”一个也不能落下,为什么呢?它们都是激活体内的关键点,使其产生气、音、光,使它产生振动。
比如说,这个“也”字就是内观男性的前列腺、女性外阴和整个生殖系统的一个图像画形,象形表意。只有注意到了自己的阴蹻,返观内视阴蹻,去观这个“也”字,当然不是汉字的“也”,是“文”的“也”,这个时候就可以马上获得一种效验,甚至在念诵它的时候,会阴会产生收缩、跳动,这就是它的奥妙。就是用字、用文、用图形,来主动去激活我们体内的关键点,产生能量波、能量流。
《德道经》的第四十五章“观眇”,也就是通行本《道德经》的第一章,当中两者一比较,就可以比较出来:这个帛书版中的8个“也”字被删掉了,在通行本里面被删掉了;而且,这个“噭”字被改成了“彳”的,而不是“口”字旁的,也就无法解读这个“可”字。前面的“可”,就只能是一个助词了,而不是“歌唱”的意思,不是“吟诵”的是意思,这就失去它的意义,失去了诵读教科书的意义。
实际上,老子的五千言就是一本教材,就是一部教科书,是供给人们内观诵读使用的教科书,我们只要把握住它进行内观诵读,那么常常就可以在体内获得良好的效果。只要全民都诵读,那么“盛唐之世”就可以再次诞生。现在,我们中国人在世界各地最为自豪的是布遍了“唐人街”,为什么用“唐人街”呢?唐代用老子的五千言创造了文明,创造了经济的辉煌和精神的辉煌,给世界各国留下来良好的印象。无论是汉代的“文景之治”,还是“光武中兴”,以及唐代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这两个时期,实际上都是应用了老子的五千言进行了一种根文化的慧性教育,取得了国力、人文、艺术的鼎盛时期。
在以道德根文化培育人才方面,我们也可以找到很多的典范。比如说,毛泽东这位传奇式的人物,他重点研修了兵学、法学、史学等中国道学派生下的分支学说。他没有修《老子》,他只是修了兵学、法学、史学,这些学问是干什么用的呢?是提供给“外王”用的。中国的文化有个特点,叫做“内圣外王”,用“外王”可以平天下,治乱世;而用“内圣”,可以慈悲天下,和善天下。所以,毛泽东他在晚清的乱世当中出现,并且应用道家的兵学、法学、史学这些学问,就底定了中华九州大地,平乱,治乱,“称王之合在秦州”。通过他的民本思想,就是分田分地到农民,以农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而获得了天下。由于他没有主动地将“内圣”这部分内容兼修起来,所以在解放以后犯的错误就比较多。在和平治理时期,他仍然使用的是“外王”的方法,所以就存在缺陷,这个我们暂不做深入分析和评论。
但是这个现象,说明根文化造就我们历史上的人物,那是非常典型的。我们再看一看,像陈独秀、王明以及周恩来等等留苏、留法的人物,这些从西方去寻找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的优秀青年当中,没有一个人能够担当这个历史重任,只有从山沟里面请出毛泽东,由于他掌握了根文化的内容,所以他才能够肩负起这个治乱世的作用。相反,纯粹用西方的文化来完成中国的革命,每次都是以失败告终。
另外一方面,我们分析一下蒋介石。他学的是西方军事,毛泽东学的是中国山沟里面的《孙子兵法》,蒋介石学的是西方军事和儒学,到后来在宋美龄的影响下,还修了基督教,吸收西方唯心和唯物的这些文化内容,但是没有涉及到道学,“内圣”和“外王”他都没修,最后只能偏安孤岛。
根据这两历史巨人的现象,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民族如果迷失了根文化,要想有所成就,并且想长治久安是困难的,只有完整地去掌握中国的根文化,那才能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有价值和意义。
现在世界各国都瞄准了中国的根文化,包括《易经》,他们在研究DNA生物结构的时候就发现:六十四卦就严格对应着遗传密码,六十四个脱氧核糖核酸DNA密码因子,四对碱基,就是八卦,恰巧就跟四阴四阳的八卦吻合,三百八十四个阴阳爻吻合地非常严密,所以他们盛赞《周易》与最新的科学原理万般巧合!真的是巧合吗?不是巧合,实际上在返观内视当中,我们的祖先早就在体内证出了基因结构,只是没有用西方那么详细的语言表述而已。
我们在诵读《德道经》五千言的时候,也能证到中国式的细胞命名和双螺旋结构的详细命名,以及西方科学还未能发现的物质的命名,只是在历史上没有办法解读,只有到了现代,我们从西方显态科学已经发现的基础之上,才能反证出、验证出祖先们早就得出来的正确结论。
众多严肃的事例、大量的事例,从西方的科学界和文学界反馈过来,我们要看到,要重视我们的根文化。像德国的哲人尼采就曾经说了:“老子的《道德经》就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我们在了解和解读我们自己祖先文化的时候,一定要“修之身,其德乃真”。
用智来解慧是错误的、局限的,也无法解读明白。只有纠正以智解慧、以儒解道、以西解中的方法论,重新确立一个“以慧解智”,也就是说将大脑的左侧和右侧同时运用调动起来,来解析智能的认知,才能识破其中的妙用。要“以道解儒”,因为儒和道是师生的关系,只有老师才更了解弟子的局限性和不足性,而不能以学生去解读老师;“以中解西”,也是同样的原理,要以中国的文化去解读西方的文化,才能了解西方文化曾经出现了断裂、断层,他们的文化并不是人类最优秀的文化。只有中国的文化,由于文字承传的关系,没有发生任何承传断裂,这一点我们掌握好了以后,就能承袭继承。首先是继承,才能有所发现,才能保护自己的创造力。
我们中华文化的这个“思”和“想”,就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模式,是一种内证的模式,要打开自己的“天门”,与自然外界连通,将“心”、“脑”、“天”构成一体,这样获得的是智慧,能够使我们的左脑和右脑同时都产生运动,并且通过这个“音”来发挥这个作用,激活我们左脑和右脑的同步运用。声音的“音”,在古代是“音乐”,这个“音”、“乐”两个字是要分开解的,由诵读训练可以产生强大的音,而音就具有“乐”的作用。这个“乐(樂)”是什么呢?“乐(樂)”是调节功能,调节五臓,调节内五行,调节外五行。但是后来由于文化的失落,把这个“乐”道家有的就归到歌舞之类去了,认为这个“乐”带有舞蹈性质,划分为人类的音乐、乐器和唱歌,这是很局限的。实际上,在古代音和乐是非常广泛的,可是说是生命的奥秘之一。通过经典诵读产生的音,能产生“乐”的调节作用,这个“乐”可调整内五行达到平衡、升质、转化;甚至对人的治疗、道德品质的提升、生命形态的改变,都能产生作用。只是因为人类后来不能产生高频率的“音”了,只是普通的“声音”了,这个时候就难以发挥“乐”的作用,这样就也不能治疗自己了,这个时候才开始了外求,就在这个“樂”上面加了一个“艹”头,变成了“藥”,用中草药来调整我们自己的生命,调整身体的健康。从这个字的沿革变化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修之身经典诵读对我们身体的作用。
这些一切的丢失,都发生在两千五百年以前。德国有个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经谈到过这个问题,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回到我们的根文化当中去,在井泉当中去接续、复兴这个文化。复兴这个文化的规律,就是要重新回到文化的源头上去,重新吸取资料,吸取营养,吸取知识,然后再前进,才能创造出灿烂的辉煌,所以必须要走近老子,走近伏羲,走近黄帝,与这一批圣人居、圣人谋,重新开启我们的智慧,那么我们才能获得新的进步,有所发明,有所发现,产生巨大的创造力。
我们的历史,即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更新的时期。我们太阳系在银河系一个周期的“深夜”,黑暗之夜即将过去,也就是我们智慧的黑暗之夜,慧性的黑暗之夜即将过去了,而马上就要迎来一个慧智同运的能量周期。我们只要提前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来走近我们的根文化,就能使我们整个民族的智慧成为世界各民族的榜样,使我们的创造力又重新跃居到世界各民族的前列当中,摆脱我们长期被西方作为一个“世界加工厂”的被动局面。所以在文化、文明的创造、科技、科学,以及我们生命力的发挥上,我们只要走近了老子,走近了我们的根文化,就一定能迎来一个新的时期。
第三个中华内在慧性文明引领的辉煌时代即将到来,我们在历史上曾经有应用黄老学说创造的汉代历史辉煌,创造了唐代“贞观之治”的辉煌、“开元盛世”的辉煌,那么这同样能创造第三次的辉煌。
这个辉煌已近临近,我们已经可以听到脚步声,道德春天已近来临,我们应当共同去走近老子,去获得智慧和文明。
祝福大家德道健康!
 
答疑部分:
⒈《道德经》上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怎么做,才能在这个绝对的互补性和相对的公平之间,找到一些平衡点?
解答:
这个问题,我刚才在讲课时已经涉及到了。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如何去顺天道、应人道,这里面就有个技巧和方法。这个技巧和方法,就是“内圣外王”的方法。抓住内修圣心,把自己的体内牢牢地把握住;同时,对于外部的应运,要善巧方便,要超越阴阳,把握阴阳,在善恶当中去助善抑恶,这样就能把握好这样一个准则——既不违反道和佛的这个最高理念,将它牢牢地立足在自己的心灵当中;同时,在运用智慧的时候,也能够把握阴阳的自主权,引导不善、引导恶,转为善,引导不良向好的方面转化。
因为人类不可能一下子进入德的境界,必须从善如流,然后持正而念,最后才能符合德,所以在引导人们如何去助善、行善,使之言行都趋于善的状态,符合道德规范的时候,那么必须就有一个“外王”的过程。没有“外王”的制约,就没办法达到。靠你的说教,靠你的慈悲,靠你的放任,有时候就是助纣为恶。
像现在社会上很多的现象,就存在大家既无“内圣”也无“外王”,所以才是物欲横流,恶习横行。甚至有些抢劫的、杀人的、强奸的,可以在闹市区公然进行,而无人管理,实际上也都是这个道德下滑的表现,也是一种教育脱节的残酷现实。
我们在学习根文化的时候,应当把握住这一特点,“内圣外王”地去处理这些现象。
⒉您提到的松果腺的问题,就是双目和松果腺一起,三光合一而见明,可以看到自己脑的内部,看到自己的自身。
法国的笛卡尔认为:松果腺是人类灵魂的聚居所,是灵魂和肉体之间的一个桥梁。现在医学认为,松果腺的功能是限制性激素的分泌,限制第二性征的出现。
对于以上两个说法,一个西方哲学的说法,一个现代科学的说法,您对此有何看法?
解答:
这个说法,是西方没有注意到“一阴一阳谓之道”。
实际上,这个“一阴一阳谓之道”应当整体地把握,就是说,也可以演绎成为“一隐一显谓之道”。
你提到的松果腺,这是人体内“天”上的东西。人体内,“地”里还有东西,男性有前列腺,女性有巴氏腺。巴氏腺在显态的医学来分析,只不过是分泌一点润滑剂,没有什么更大的用处;但是,道学从这个“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从另一度空间,看这个物质,看有质无形和有形无质的这种物质,来进行分析的话,它的意义并不只是一个显态解剖学上的认知,而是存在一个更深的生理认知。
包括这个松果腺也是这样。大脑松果腺,既是人体大脑当中的一个“凹凸镜”,也是调节下面性腺分泌的一个调节器,因为这个地方不激活,那么自己的先天元精转化为后天浊精的功能,就始终处在一种不可控的状态。只有把松果腺比较理想地激活后,那么下方两肾的肾元之气转化为后天浊精向下方流出体外的可能性,才可能进入可控。
道家的“我命在我不在天”,第一关就是要控精。自己的后天浊精,应当是滴水不漏,要能够自化;而自化的过程,松果腺是一个在脑部的开关之一。这一点,并不否认西方解剖学当中的认知,而它的哲学上的认知,也是可以产生的,因为它这个区叫做“泥丸宫”。“泥丸宫”,也就是一个最高的中枢调节系统,功能是非常强大的。所以我们在解读生命科学现象的时候,一定要把中国“无之以为用”当中慧观到的内容和“有之以为利”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内容,结合在一起来分析,这样就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答案了。
⒊您刚才说,太阳系在银河系即将重新进入慧性能量的丰富期,这就体现了这个您说的经典诵读的必要性,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相信和认同这个观点?
我想问的就是,不赞同的这些人,会不会到时候走向灭亡?
解答:
整个太阳系在银河系之中的变化,给人类的进化带来了一次机遇;给人类重新认识自己的灵魂和肉体,带来了一个新的课题。
在这个课题面前,存在着一些巨大的调整,如果我们不能主动地去适应,那么就可能成为适应者的一种牺牲品。
比如说细菌、病毒,它们因为是单体细胞,它们在适应变化,变化自己,适应自己,改变自己最快,它们可能就会形成在短期内无法产生相应抗体抵御它的一种非常具有杀伤力的新病毒、新细菌。这个现象,大家可能已经在社会上发现了,尝到了,像现在有些孩子很容易感染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