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像爱哲学一样地爱女人-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网上调查的内容里,我看到了对教师形象的量化标准。自我评价只占据10%,学生评价占30%,教研室占30%,系里占30%。年底的师德考核更让我危机四伏。大学老师当的合不合格,师德考核有一票否决权。在那项关于教师形象的活动里,校宣传部和系里的二个领导还煞有介事地找我谈了话,那气氛有点审判的意味。
“……为什么你要乱搞女学生呢?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呢?”
“我乱搞女学生?……你觉得我的身体够强壮吗?我的身体我的精力还不如你们呢。……你的躯体倒是挺合适的”我说。
我对漂亮的女学生有兴趣那是不假,但哪一个男人不对漂亮的女孩有兴趣呢?我在给学生上课时是表现得大不不同,有漂亮女生的那个班自然更能唤起我的激情。我那一年里总共带两个大班的学生,女学生占四分之三。不过在其中的一个班上讲课我激情漾溢,话语滔滔不绝,像个疯子,还有点醉鬼的味道。而在另一个班里我却哈欠不断,怎么也打不起精神。原因再简单不过了,在那个班里有我喜欢的女孩,她的气质融合了北方女人与南方女人的特色,尤其是她眼睛里流露出的那种神秘的意味,深深叩动了我敏感多情的心,也唤醒了我的演讲与修辞方面的才华。不过我对她完全是以一种旁观者审美者的身份来加以欣赏的。我的内心对于女人的情感空间那时已完全被顾晓薇占据了。
“有许多传闻啊……要注意了。”
“什么传闻?……”
“和学生的关系啊……”
“就是说乱搞女学生?……那不是我们的学生”我说。
我猜想或许他们所说的女学生是指顾晓薇。我和顾晓薇关系能用“乱搞”这个词来描述吗?,她给我的生活带来那么多的快乐,并且自从我爱上她之后,我的心奇异地变得安静了下来。我不可能和我的女学生再有各种传言中的关系。我动情地对领导们说出了我内心的想法,结果他们将信将疑,我受不了他们的那种样子。
当他们再提出类似的问题时,我粗鲁地大声地对他们说:
“老子不在你们这里干了……你们别废话了……真蠢!!”
别的老师说我的行为太冲动了,也许是吧。也许我会为我自己的这种冲动丢掉饭碗,或者比这更严重,但我还是打算尊重这种冲动,应为它是我的冲动,这些冲动是我之为我的标记,没有了这些我就不再是我了。为了一种特定的精神的自由,为了一种自尊,也许是为了一种幻觉,总之为了我自己的生命的特性与精华,我准备承受,承受一切我不愿承受的结果。
第一章安慰的礼物
离开南方前的那个夜晚我是永远也不会忘怀的,那是生命中的最标准的不眠之夜,那是我辞职当天的那个夜晚。我回家之后没有给顾晓薇打电话,我想抱头大睡一觉,但却没法使自己入睡,我的感觉很不好,我不知道该怎样和顾晓解释所发生的一连串事情。我出了校门,沿着大街一路闲荡,那照彻黑夜的灯光似乎也在嘲弄我内心的某种黑暗。我的心情矛盾之极,因为我很快就要离开那里再一次去北京闯荡。我不知不觉中就到了那个南方城市的市中心,那里离市中心的书店不远。正是在那个普普通通的书店里我重逢了顾晓薇。在潜意识里,我对那家书店存有某种感激之情。
我和顾晓薇的那一些经历听起来有些儿虚幻与孩子气。
我们的相识实际上是是很偶然的。故事发生的地点一点也不起眼,并且也缺乏一种时代感。我常常在想,如果当初我和她是在酒吧或是迪斯科舞厅认识的,或者是通过网络接上头的,或者是在一次产品推介会上,或者在一次典当拍卖场里,或者在高楼耸立的社区,我们不期然相识,我还会有一种命中注定的感觉吗?我一直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自豪感:我和她的相识既有着大自然的气息,又有着书卷里的清香。
“这是我的命吧!……总是随风而去的命。”我想。
那个不太愉快的夜晚我对自己的生活做了一次深刻的反省:我的生活的整个风格还有点书呆子气,那很容易在社会上遭遇挫折。尽管这个时代潮流逼得我和所有男人一样,感性而好色,但那似乎不是我的深层本性。那从我写出的文章中也可看一二,什么是沉默、思想、命运、上帝、自然等等。我的女学生说我一直生活在一个幻想里,那恐怕是抓住关于我的真理。我对爱的玄想尤为专注,没有了这东西生活就不叫生活了。那种对于爱的玄想状态也可以说明我年轻时的爱的经历:空想多于行动。
我在多年的求学生涯中,对女人的所谓爱更多的是停留于内心里,我的爱胆怯而畏缩。网上爱情刚刚兴起的时候,我通过那种非面对面的交流,曾赢得过一个姑娘的好感,只是见了面直接交流了数次之后,人家嫌我不具有现实性,时代感,渐渐疏离了我。后来又经历了多年的生活与灵魂的流浪状态,那才使我变得有了一点开窍。那种状态很能磨练一个人的性格与心灵。几年来我结识过三教九流,看了一些别人的性爱经历,才逐渐变得胆子稍大些。
“顾晓薇是大自然给我送来的补偿的礼物,她的身体与心灵对我都具有很大的冲击,她是上帝给我的安慰的礼物。”
第二章又一次的伤感
我和顾晓薇在南方告别之前,我的心里满是伤感,那一阵子我被那种情绪包围了,我体会到了由于即将离别所带来的忧伤,但那时的我似乎陶醉于那种情调,就好像我在欣赏内心里的秋天,欣赏内心秋季里飘零的落叶。我想顾晓薇也应该会如此吧。尽管我和她都有了心里准备。我还记得那天早晨乘着她高兴,我鼓起勇气把我在大学里发生的事情全盘告诉了她,我告诉她我在学校里可能呆不下去了,打算再次回到北京去。她一开始认为我在开玩笑,当我严肃地告诉她那一切都是真的时,她一下子就变了神情,好半天没说一句话。她有时抬起头望我一眼,那眼神似乎是一种进一步的询问:这真的是真的吗?我的态度自然是肯定的。末了她只是简单地问我回北京后打算干嘛,
“我也不知道……回到那里再说吧”我说。
她的神情里有一种莫名的无奈,其后就很少再言语。那刻其实我也有许多的沮丧,和她分离总是让我不快的。她没有哀求或固执地挽留我,那样的话或许事情就大不一样了。我也不断地安慰自己并推测:她是希望我回到北京的。
那天她去那个南方城市的火车站送我,在拥挤不堪的站台上我们依然面面相觑。我已决定再次回到北京过那种半流浪的自由自在的日子,我很留恋北京所拥有的文化氛围。我觉得我来南方本来就像是一次旅行,重逢顾晓薇是我此行的最大收获。我获得了一次爱,感受到了和一个女人在一起的快乐。也正因如此我和她离别前的精神状态不太好。我觉得我对不起她,没能给一个喜欢你的女人带来她所希望的安全的生活。不管我怎样地轻视周围的人们,那个教师职业却给我带来了稳定的生活。大学教师的职业越来越受到社会上的人们的尊重,而且那份职业也算是自由的职业。不用按时间的钟点坐班,上课也可以让你尽其所能的自由发挥,就收入来看也算是中等水平了罢。尽管教授们的生活状态有些平庸有些不自然。
我的行李很简单,就是那么个可以拎在手里的破皮箱子。我带着我的那种失落、我的梦幻、我的又一次的伤感,又要回到我很熟悉的北京;我又要像个寄生虫一样地赖在北京啦,赖在这根本也不属于我的北京。我知道其后的生活前景不容乐观,但我实在不知道我该去哪里,我不知道哪里是我的家,我不知道哪里才可以让我的不宁静的灵魂获得安眠。我没有父母,没有妻儿老小,没有故乡的概念,似乎在哪里都是一样的,天空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是我的家。我不能也不愿继续留在那座南方城市,我有点儿痛恨那里,痛恨那所大学里的人的平庸的面目。
我们在车站的站台上无言相对很久。后来我淡淡地说:
“没什么的,我会努力在北京找一份工作,……努力多写好文章。我不相信一个有才华的人会被淹没。”
“不要轻易得罪人……在中国那里都是需要搞好关系的。”
“好的……放心吧,天不会绝人的”
她终于笑了笑说:
“但不要自绝于人!”
“好的听你的……狐狸还有洞,鸟儿还有窝呢?……”
我想起了赞美诗中的词儿。但那刻我更多地想起了那些到处流浪的乞丐,大不了如此。人在不幸的时候要想着比自己更为不幸的,这样心里就会有一些基于对比而来的安慰。更何况他们未必就是不幸;他们的自得其乐有谁能知道呢?大自然的深层的奥秘又有谁真正搞得清呢?学哲学的尤其需要这种眼光。那种安慰自己似的哲学思索让我的心又变得平静了许多。
第二章来去匆匆的生活
我喜欢来去匆匆的生活,在那种生活里有着太多的哲学内涵,在那种生活状态里我们也可以更好地体会哲学的深层意蕴。我是中秋节过后回到北京的,之后我曾花了好长一段时间忙着找工作;找工作的过程是既烦人又辛苦。但跑了好几个月却没能把自己给卖出去。北京的高校对于没有博士学位的人来说实在是太难进了,感觉就像一个骆驼要去钻针眼,谁让我不是“傻博”呢。为了养活自己我只能偶尔给文化公司之类的单位打一点儿零工赚一些钱,但那种活儿干起来很压抑。我那时的野心当然是写出更好更多的文章,我心里想只要我有更多更好的文章问世,就不愁没有单位要我。
“一个文化单位或教育机构总会需要有才华的人吧!”
中国高等教育界的情况的确有很大的问题,高校已经陷入深深地愚蠢与教条之中,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只讲形式不问实质。结果中国的大学里充斥着有博士学位的庸才与无能之辈,充斥着那些整日苦学外语的考试机器。教文学的人大多不懂文学,教美学的人大多根本就缺乏对于美的感受与理解。这是整个社会变得越来越机械化的结果,大学已变成庞大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你不想成为机器零件你就进不了大学,更当不了某一学科的带头人。和鲁迅所说的相反,现在的大学教授大多数人的营养消化状况是这样的:吃的喝的是奶,吐的拉的是草,奶是国家给的人民给的,草则是他自己的本性所为。不过我也没有过分灰心,我想毕竟这个世界不会长久地处于非理性的愚昧状态。
我很少再给顾晓薇打电话,她也很少给我打过来,我们那段时间的心情都不太正常。我对她有许多的难以言说的复杂的心理,我希望她能多给我打电话鼓舞我的士气,但她没有这样做,我也搞不懂她是怎么啦。渐渐地我觉得她离我有点儿遥远,那不是指空间距离上的那种。那些时间里我找工作找得很不顺利,那也影响了我的心态,我越来越觉得我配不上她,我对她有一种深深的惭愧心理,我也有一种深深的无奈。我常在梦里梦到她,梦见我们在春天的山岗上做爱、戏耍;我们的周围布满了盛开着的鲜花。但忽然来了一阵莫可名状之风,梦中的她又对我若即若离起来。梦醒来时,我总是哀叹:哎,如果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那我也是没办法的。
“好在我血液中的质朴本性总在帮助我……”我想。
所有的物质上的匮乏我天然地能够忍受。人要想获得独到的哲学与艺术的领悟,要想获得生命的自由与个性,这种吃苦耐劳的性格就是必须具备的。到北京前我已准备好了过最苦的日子。我的血液中的质朴本性就包括了我对衣食住行的宽宏大度。我一点也不贪吃,饮食的快乐我很少能够体会。我喜欢简单的食物;我更不爱穿着打扮;花精力与时间装扮自己让我觉得那很滑稽。我对住房的要求和一支狐狸差不多,有一个小小的窝棚容得下一张床就行了,能让我夜晚安息就足够了。但我的生活也有挑剔的地方,我不能忍受没有女人的相伴,不能忍受那个女没有一点儿姿色。和顾晓薇在一起的日子,我的精神我的灵魂我的欲望都得到了满足,有女人的日子是快活的,拥有顾晓薇的日子是让人迷恋的。
我在冲动之下回到了北京,就为了心中的那么一口气,就是为了那么一种做人的尊严。只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我才深深地意识到:靠近组织是明智的;组织会使你得到安全。做一个孤胆英雄只能让你满足白日梦似的幻想,但所要付出的代价是孤独与饥饿,没有女人相伴。在那所南方的大学里,组织给了我工资让我有了有头有脸的地位,生活安逸而轻松,组织的功能无所不在,无限奇妙。尽管在组织里的人通通像个白痴与傻瓜,但你要想活得像个人样,通常你得泯灭自己的个性靠近组织。做流浪汉好是好,但你的世俗的欲望很少能得到满足,而欲望却是这个时代的核心词、关键词。在回北京那些最初的日子里,女人——更不用说漂亮女人——对我是一种彼岸似的感觉,我通常只能借助想象,来和顾晓薇进行心理上、肉体上的交流,以此来获得点滴安慰。没有人比那时的我更理解望洋兴叹、望眼欲穿以及望梅止渴的含义。
第二章流浪汉的美
我的行为与思想可能有点儿古怪,那是喜欢哲学的人的共同点,我想如果不是这样可能我就不再是我了。我的行为就因为此就让许多人难以理解,说实话,我自己有时都不太理解自己,我只是听从我的内心深处的呼唤,我想这是立志于哲学之人的必备素养。他们中经常有人向我提出这个问题:比如我为什么要离开顾晓薇来到这不属于我的大城市。我为什么情愿流落在北京的底层而不愿在那所南方的大学里执教呢?那是许多人都渴望得到的工作呀!我不想对别人多做解释,解释了他们也不会相信,他们可能永远不会明白:流浪地球的一角不全是痛苦不堪的,流浪有着流浪的乐趣、快乐与美,流浪汉也有流浪汉的苦中之乐。那种快乐是不再其中的人很难体会的。
世界上有太多的依恋着自己一亩三分地的人,尤其是那些有了老婆孩子的人们,他们老是认为这种流浪汉生活是很凄惨很可怜的,那是一种标准的世俗眼光。我任何时候都可以对着世间说,流浪比当官、赚钱甚至当总统更过瘾,那种漂浮不定的生活的确让人承受了太大的压力,但那里面有心灵的一种不可言说的自由,有着那种无形的强大的希望的支持。
和在大学当老师相比,我发自内心的热爱这种生活,那虽然有点儿无法让旁人理解。我想我得到了一份对于生活的独特而别致的理解,那份理解如果能转化为精美的哲学警句或动人的诗章,或转化成一本充满对人生旅途的独到体会的小说,那也算作一种补偿。流浪的整个的美就体现于那份独特的真实里,那是一种包含着混杂成份的真实。那种真实不是每一个贪图安逸的人所能领会的,流浪汉能享受到独属于流浪汉的真实的美。
好吧为了让你相信我说的有道理,我给你举个具体的例子。我想用发生在我真实生活中的事情来说明这一点。那是我从南方回到北京之后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我想讲述的是关于一个女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