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诗学-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亮,他就把诗送去了广播电台。当天就播出了,报纸上也登了,整整一版。发的稿费,他全都捐给了大熊猫。是我和他一起去捐的,对了,还有儿子。在路上,我就对他说,我看出来了,你是在和我闹。你说你生活中没有了爱,那是假的,你不是还爱着大熊猫吗?我这么一说,他就停在一棵悬铃木下面不走了。孩子在他肩上闹,他听任他闹。他不看我,而是盯着悬铃木树上的果球。他说,我说的是爱情。我和你没有了爱情,只剩下了感情。他把我说得迷迷糊糊的。夫妻间的感情不就是爱情吗?他说不,不是的。他请我相信,他并没有爱上别的女人。我相信他。他确实没爱上别人。”杜蓓打断了引弟。她现在已经没有一点心理障碍了,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换句话说,就是肚里有屁,想放就放。她想告诉引弟,那个时候,她和他已经爱上了。她对引弟说:“大姐,他可能真的在骗你,那时候,我和他已经——”“不,那时候你还没上研究生呢。你和他什么时候好上的,我都清楚。云台山宾馆,你们是第一次吧。这我都知道。还是他告诉我的。我说了,他并不隐瞒我。说到你,其实你第一次到家里来,我一见他看你的那种眼神,我就知道他动心了。好多时候,我比他肚子里的蛔虫还知道他。小妹,说来也是大姐的不对;那时候要是我提醒提醒你;你或许——”引弟说着,又摇了摇头,“不过,我知道他迟早会爱上别人的,只不过碰巧是你,当然,你是个好人,比我有学问,我应该替他高兴。
当然我也难受过一阵。可后来,还是我主动在离婚书上签的字。签完字,我跑到这里哭了一场,”她指着朋友说,“不信你问他,当时他们夫妇俩也和我一起哭,可哭完就过去了。小妹,现在我是你的大姐了,我就实话实说,你和他要是不幸福,我就会很揪心。为你难受,也为他难受。在这个事情上,我是有责任的。小妹,你知道我是个医生。有时候,我就觉得,你们的爱情就像我接生的婴儿,我和婴儿的父母一样,盼孩子平平安安,健康成长。”引弟说话的时候,朋友一直在自斟自饮。
杜蓓想,大概引弟的讲述,让他感到了不舒服,因为引弟在话语之间还是流露出了对前夫的爱。杜蓓想,其实最有理由不舒服的是自己,更奇怪的是,自己并没有这种感觉。杜蓓现在有的只是一种冲动,她很想告诉引弟:你所提到的那种厌倦,其实我也有;在出国以前,那种厌倦就像鬼神附体一样,附在了我的身上。不同的只是,那个时候是丈夫厌烦引弟,而出国前是我厌烦丈夫,而这正是我出国访学的真正原因。但面对眼前这个被自己称为大姐的女人,杜蓓心软了。她意识到,如果自己说出这个真相,引弟一定会难以承受,因为引弟会觉得自己当初的牺牲毫无价值。
“你想得太多了,反正是他对不起你。”朋友对引弟说。他喝得有点多了,一句话没说完,就打了两个酒嗝。引弟把他的酒杯夺了过来,反扣到了桌子上。虽然桌子上还有杯子,但朋友却像孩子似的要把那只酒杯夺过来。他们互相拉扯,越来越像孩子的游戏,越来越像夫妻间的打闹逗趣。杜蓓想起自己刚结婚的时候,也曾用这种方式劝丈夫不要贪杯。其实当时还沉浸在幸福中的丈夫并不贪杯。那时候他柔情似水,既有着哲学家的理智,又有着诗人的激情。
他曾看过丈夫的一篇短文,说的就是醉酒。里面的句子她还记得:醉酒是对幸福的忘却,是祈祷后的绝望,是酩酊的灵魂在泥淖中的奄奄一息。他说,他即便喝醉了,那也只是“有节制的醉”。Sobria ebrietas;有节制的醉!她掌握的第一个拉丁文,就是在那篇文章中学会的。丈夫说,有节制的醉是一种胜景,就像爱情中的男人在血管贲张后的眩晕……但后来,等他真的贪杯的时候,她却懒得搭理他了。想起来了,她只管过一次。
她把剩余的几个酒杯全部扔进了垃圾桶。眼下,她看见引弟在重复她的动作。她还看见,为了让引弟松手,朋友夸张地做出用烟头烫她的架势。而引弟呢,一边求饶,一边把杯子藏到了身后。她还把杜蓓也拉了起来。瞧她的动作有多快,杜蓓还没有做出反应,她就把杯子塞到杜蓓的手心。“我只喝到了五成,喝醉还远着呢,不信你问她。”朋友对杜蓓说。他说插队的时候,他们个个都是海量。当时喝的都是什么呀,凉水对酒精。冬天寒风刺骨,他们只能用酒暖身,一喝就是一碗,然后照样砍树的砍树,挖沟的挖沟。日子虽苦,但是,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呀。说到这里,他出其不意地把酒杯从杜蓓手里夺了过来。他的指甲一定多日未剪了,有如尖锐的利器,把杜蓓的手都抓破了。她指甲上的蔻丹,也被他划出了一道白印。杜蓓以为引弟会看出她的伤口呢,但是没有,朋友也没有。
朋友之妻我和引弟 (3)
在打闹的间隙,他们都被什么声音吸引住了。那是一阵风声,并伴着孩子的尖叫。它们全都来自电视。此时,电视正播放着关于儿童的专题节目,介绍的是世界各地的儿童会如何度过他们的节日。现在出现的是一片沙漠,沙砾在风中飞舞,发出的声音类似于唿哨。风沙过后,屏幕上出现的是一群包着头巾的孩子,他们在骆驼的肚子下面爬来爬去。镜头从驼峰上掠过,一片广阔的水域出现了。一些肤色各异的孩子坐在一只木船上,他们像一群金鱼似的,全都撅着嘴,向电视机前的观众抛着飞吻。但是,他们真正的观众此刻已经睡着了。杜蓓看到两个孩子都歪在椅子上。女孩的头发披散着,盖住了脸,而自己的儿子,脸放在沙发扶手上,流出来的口水把扶手都打湿了,看上去像镜子一样发亮。朋友拿起遥控板,想换一个频道。杜蓓突然想起下午接受采访的事。当时,自己面对镜头一边侃侃而谈,一边急切地想往这里赶……这会儿,她突然把遥控板从朋友手里抢了过来,将电视关掉了。她的动作那么唐突,把自己都吓了一跳。引弟没有看见杜蓓的动作,她正小心翼翼地要把女孩抱起来。女孩说了句梦话。她没说去上海,而是喊了一声妈妈。引弟把女孩抱进厨房旁边的小卧室门口,扭过身来用目光问杜蓓,要不要把男孩也抱进去。杜蓓摆了摆手。等引弟从房间里出来以后,朋友已经和杜蓓干了两杯。他又斟酒的时候,引弟没有再拦他。等他倒满了,她自己端起来一口干了。“看见了吧杜蓓,你大姐也能喝上好几杯呢。当然,最能喝的,还是你丈夫。他可是真的能喝,喝完就神采飞扬,朗诵普希金的《渔夫和金鱼》。坐牢的时候,酒都没有断过。引弟,你老实交代,他喝的抽的,都是你塞进去的吧?”引弟把他的酒瓶夺了过来,放到了窗台上。她对朋友说:“你喝多了。”但朋友并没有住口的意思。他对杜蓓说:“你大姐那时候是个赤脚医生,远近很有名的。看大牢的人也经常找她看病。她就利用这个关系搞特权,给你那位捎书,捎烟,捎酒。后来被发现了,还差点记大过处分。”
引弟说:“说起来让人后怕,有一次我没有给他捎书,他以为我不爱他了,差点用玻璃割破手腕上的血管。酒有什么好的,他就是喝多了,把酒瓶打碎,用玻璃割的。我只好托关系进去看他。他瘦得像根竹竿,都是肚子里的蛔虫闹的。我往里面捎了几回药,都被狱卒给贪污了。没办法,我只好往里捎花椒。花椒泡的水,对打蛔虫有特效。他后来给我说,打掉的蛔虫有十几条,有的比腰带还长。”“说起来,还是他有福啊。现在,我就是用酒瓶割破喉管,也不会有女人爱我。”朋友说。杜蓓原以为朋友是在故意和引弟逗趣,她没料到,引弟接下来就对朋友说:“你也真该找个女人了,别的不说,孩子总该有个妈妈吧。女孩子要是没有妈妈带着,那可不行。”
夜里十点钟,杜蓓的手机响了。她以为是丈夫打来的,看都没看,就把它关上了。后来,她到阳台上观察是否还在下雨的时候,顺便又查了一下刚才的号码。原来是桑塔纳的车主打来的。她把电话打了过去。那人问她是不是被水围困在了街上,是否需要帮忙。她知道人家是催她还车。她想起来了,原来说好的,晚上七点钟左右还车,现在已经过去了几个小时。她压低声音对朋友说,她有个要事正在处理,还说明天会请人家吃饭。对方问她不是要去上海吗?她这才想起来自己来这里的真正目的。刚才说着说着,她竟然把这事给忘了。“明天,我请你在经十路上的浦江旋转餐厅吃上海菜。”朋友一定被她搞糊涂了,追问她到底有没有出事。她笑了两声,干脆把手机关死了。
等她回到客厅的时候,她发现引弟已经把行李准备好了。引弟再次劝她不要送站,说自己可以打的去车站。但她却执意要去。最后一段时间,引弟是在朋友的女儿身边度过的。女孩还在酣睡,一点也不知道她的引弟阿姨就要远行了。引弟悄悄对朋友说,她从上海回来,就来看孩子,如果孩子愿意,到了暑假她可以把孩子接到济州。朋友也坚持要把引弟送到车站,他已经把那个男孩抱了起来。为了防止男孩醒来以后吵闹,把女儿惊醒,他先把男孩送上了车,再上来锁门。上车以后,引弟和朋友一直在谈着怎样帮助孩子从丧母之痛中走出来。杜蓓没有插话。因为喝了点酒,杜蓓把车开得飞快,并且连闯了几个红灯。上了立交桥,她真担心自己控制不住车速,飞下桥面。她甚至想到了飞起来的情形,漂亮!一定像一只俯冲的大鸟。虽然雨早已停了,但车前的雨刷还在快速摆动,像一把开了又合合了又开的巨型剪刀。引弟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一幕。
在车站的停车场,她走出车门的时候,还特意提醒杜蓓,应该把雨刷关掉。杜蓓解释说,自己是有意如此,这样可以防止瞌睡。别说,送走了引弟以后,因为酒意阵阵袭来,她还真的有点睡意了。她本来可以把票退掉的,如果运气好,她还可以卖个高价,至少可以把明天请朋友吃饭的钱挣回来,但她却懒得出去了。她想,如果朋友不在车上,她愿意就这样呆在喧嚣的停车场,一直呆到天亮,呆到明天中午,然后直接把车开到浦江饭店。她正这样想着,朋友突然拉开了车门,朝停车场外围的垃圾堆跑了过去。还没有跑到目的地,他就跪在了一片水洼之中。他呕吐的姿态,远远看去就像朝圣一般。他的身边,很快出现了一个戴着红袖章的人。那人一边抽烟,一边等着罚他的款。这个夜晚,她当然不是在停车场度过的。她得把朋友送回北环以北。
在车上,醉意未消的朋友向她讲述了自己怎样向引弟求爱,而引弟又是如何拒绝他的。前者在杜蓓的预料之中,后者在杜蓓的预料之外。当然她最没有料到的是,自己竟然会在朋友家里留宿。当他们滚到床上的时候,她觉得他的嘴巴就像一个大烟缸,但她并没有推开他,而是听任他舔她的脖子,吸她的耳垂,揪她的乳头。有那么一会儿,当他死命插入她的时候,她听见他好像喊了前妻和引弟的名字。她还听见自己的喉咙不时地发出阵阵低吼,就像威尼斯的水在咬着楼基的缝隙。天快亮的时候,楼下的肯德基快餐店的防盗卷门拉起来的声音,将她惊醒了。
迷迷糊糊之中,她还以为那是火车刹车的声音。她一骨碌爬了起来。床头穿衣镜里的那个披头散发的女人,把她吓了一跳。她趿拉着鞋穿过客厅时,看见朋友正搂着女儿坐在沙发上。她听到了女孩的哭泣和朋友的叹息,但他们谁都没有吭声,好像这房间里并没有别人。几分钟之后,当她拉着儿子下楼的时候,儿子还没有完全睡醒,像尾巴似的拖在她的身边,使她的脚步都有些踉跄。坐到车里以后,她有些清醒了。她隐隐感到下身那个入口的上端有些发麻,就像……就像那里夹着一粒花椒。隔着甩满泥巴的车窗玻璃,她听见小区里的高音喇叭正报告着各大城市的天气状况,申奥宣传活动,儿童节前后旅游胜地的安全问题,等等,等等。
导师死了导师死后 (1)
1
许多年来,我经常想起导师吴之刚教授。他是一位民俗学家。有几年时间,他是全国最年轻有为的学者之一。他还差点当上了博士生导师。他死了,这把贵重的交椅就让别的教授给坐了。要是他得了什么很关键的病,脑溢血、癌症、一触即发的心脏病,问题都好交待。
事实上,他跟这些要命的病没有瓜葛。童年时代,他曾患过一种常见的哮喘病,对花粉、露珠、新鲜的冷空气过敏,然而哮喘病并没有在他的生理上留下后遗症。在他以前的病历卡上,惟一重要的病例是他曾经扭伤过腿,离伤筋动骨还差得很远,两贴膏药就对付过去了。当然,他曾被误诊为肝癌。他就诊的枋口温泉疗养院为此事向他道过歉。他死后,医生们又一次化验了他的肝,确诊他只是一位症状较明显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像他这样的病人,全国有一亿二千万人,实在算不上特殊,这样的病也太常见了。
然而,我却经常回想起那个具体的情景:他站在教堂的鎏金圆顶上凌空欲飞,在雪景的映照下,他赤裸的身子活像一只大鸟。我看见他走到那个窄小的平台边缘,不停地打着寒颤,而我却捧着他日后的桐木骨灰盒站在地面上仰望着他。后来,他就落下来了,下落的时候在空中划了一道浓黑的暗影,暗影蔓延过雪迹、花径、水沟,来到我跟前,将我笼罩。我在那浓密的暗影中喘不过气来……有时候,我还会看到缪芊和常娥也在这暗影里,当暗影褪尽的时候,只留下我和常娥还站在那里……这样的情景多次潜入我的睡眠,将我从梦中惊醒。我曾在吴之刚教授门下读了三年硕士,但这层师生关系似乎并不能构成我惊梦的缘由。
他死时,我不在他的身边,我没有能看到他死时的情景。他在疗养院住了半年多,师母缪芊有事提前回校之后,他是由常娥陪着度过了最后那段光阴。可以说,导师的晚年(如果只活了四十一岁的人也有晚年的话),是他一生中最不清晰的一段日子。
一只潮湿的骨灰盒足以容得下他的生平,但我总被那些更详尽的事缠绕着,他晚年的故事在我眼前挥抹不去。
2
1989年3月的一天早上,我接到疗养院的院长王明川医师的电话,他告诉我,导师出事了。我骑车去找师母缪芊,在家属院的门口偶然遇见了常娥,她站在快食店旁边,像是在等待什么人。她提着一只朱红色的皮箱,仿佛准备出远门。我正要上前跟她打招呼,她却匆匆走开了,淹没在人流中。显然,她没有看到我。中午的时候,我才等到缪芊。她到学校看孩子去了。她问我:“王院长究竟是怎么说的?只说出事了,出什么事了?”我说,王院长只告诉我出了点事,得派人去一趟疗养院。“你那么相信院长?”缪芊说,“院长可能跟你的导师翻脸吵起来了。”缪芊说着,就忍不住地笑了。我不知道这有什么好笑的。当天下午,我们就赶到了疗养院。疗养院离市区有一百多公里的路程,建在一片山间平地里,它原是殖民地时期的教堂。在雪影之中,它就像是一座古老剧院里画工精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