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1-黑戈壁-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03年的春夏之交,吕长虹又设计了一个探险计划:采访远离我们的人群。计划不错,可我缺乏信心。我觉得,设想在2003年出发去西部,有太大的悬疑性。那“非典”呢?它跟不跟我们一起走?可吕长虹与他的助手们就没把“非典”考虑进正常生活秩序之中去。毕竟年轻好啊。
这个计划又改变了好几次,最终成为“探访不能遗忘的丝绸之路”的考察。我们计划利用“十一”的长假——作计划时连当年“十一”还有没有长假都是未知数——到西部去,穿越戈壁沙漠,从额济纳绿洲到巴里坤,再经巴里坤前往乌鲁木齐,重点是中国极北的阿尔泰山友谊峰。这是一条“被遗忘的”古道,从斯文•;赫定1934年年初离去之后,已经“沉默”了70年。
我的计划设计好了,有一切要素,有看点,行程有新鲜感,但有惊无险,特别是将有发现。其实,我做的一切都可以用两个字概括,那就是“发现”。那时我将主要“看点”放在了寻找“谢别斯廷”泉水上,根本不敢想会在黑戈壁有所发现。
在作这个计划之前不久,我曾在1990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上,发现了一个叫做“那然色布斯台音布拉格”的地名。这是中国地图中最长的地名,有10个字。从这个地名所在的位置判断,它应该与1927年-1928年之交斯文•;赫定困守的那个著名的泉水“谢别斯廷”是一个地方。我知道,当时斯文•;赫定曾按惯例,将首次注明泉水所在的瑞典地质学家艾里克•;那林的名字冠于原来的地名之前,“布拉格”,是蒙古语的泉水之意。在斯文•;赫定的探险地图上,这个地方的正式名字就是“NORIN… SEBESTEI”。所以我认定,地图上的“那然色布斯台音布拉格”,就是《1927年-1934年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中亚探险路线图》上的“SEBESTEI”。从作出这个推测起,我便盼望着有一天能亲临实地,证实这一点。
我写出的考察计划是:
在酒泉集结。乘越野汽车尽量贴近弱水(额济纳河),前往额济纳旗的首府。考察古居延海,寻找当年的遗迹:烽燧、城障、古道。重点是古长城,金塔,狼形山制高点,黑城,破城子,西北科学考察团的大本营松杜尔。考察沙埋古城与荒漠化的绿洲,确认古道的走向,就额济纳东归两三百年的土尔扈特部落与定居居民的人文情况作专题采访。从额济纳旗出发,先到谢别斯廷泉。再沿古道前往明水,探访“丝路罗宾汉”丹宾喇嘛的神秘要塞——巴音布鲁克。通过大石头,沿真正的古道从星星峡进入新疆。到达哈密,再越过天山前往巴里坤,沿“流放之路”通过巴里坤湖、色必口,进入木垒。考察北庭故城。通过“一炮成功”进入乌鲁木齐。这是一条在历史上起过重大作用的,但已经“被遗忘”的丝绸之路。从汉代以来,这就是西行之路,清代又成为流放之路。其中的主要部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新闻记者范长江曾考察采访并路经,从那时起,在七八十年间,这一路的人文、历史、环境等等已经成为陌生的背景。此行的“穿越”,对于认识荒漠与绿洲的置换,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可以起一个横贯的作用,是特殊的观察位置。将引起世人关注西部的生态环境与历史变迁。
采访要点简介:
弱水。即黑河、额济纳河,是额济纳的生命线。是汉代设置居延边塞的凭据。沿河两岸,除了遍布古代居民的古老绿洲,还是长城、烽燧密集的地段。
《黑戈壁》 第二部分记忆中的第一件事(2)
狼形山。事实上成了汉代的边障的依托。在河西走廊之北,狼形山与祁连山有迥然不同的地理特点。额济纳河的东西两个分支(纳林河与木林河)的分水点,就在狼形山的制高点前。
金塔。这是西部比较晚出现的垦殖区域。在250年前,山西太原府的无地农民“走西口”,在弱水-额济纳河中游建立了一个“定居地”,渐渐聚敛成市。实际上金塔和毛目等新垦地的出现都是居延海干涸的前提。它的历史只有二三百年,是人类活动沿河流从尾闾向上游攀升的一个明显例证,也是农耕对于游牧的对照。
鼎新(毛目)。原来是河西最西的近代垦殖点。几乎从来没有新闻。但是它确实是人类垦殖活动的一个观察前哨,一个历史的切面。
额济纳的老土尔扈特部落,额济纳王世系。略。
黑城。略。
居延海。略。
破城子(70年前首次发现居延汉简的地点)。略。
松杜尔。1927年,中国与瑞典的西北科学考察团来到额济纳,将大本营设在了额济纳河岸边的松杜尔地方,并且在这里建立了西部第一个气象站,气象站的观测员(北京大学学生)马叶谦因病死在了这里,并且就地安葬。这个地方在国外相当知名,但具体所在已经没有人提及。找到松杜尔,并且报道它的现状,使此行成为1927年的后续。
明水的巴音布鲁克要塞。这是在内蒙古与新疆之间的广袤无人区——黑戈壁——的一处隐秘地点。20世纪20年代,蒙古的失位王公“黑喇嘛”——丹毕诺颜在这里占山为王,成了丝绸之路的“侠盗罗宾汉”。后来,外蒙古派出特工专门前来将其刺杀。目前,蒙古国与苏联的秘密档案已经解密,“黑喇嘛”引起了广泛关注。蒙古国戈壁省的报纸《露珠报》在2000年还发表了专门的文章,探讨他的下落之谜。
谢别斯廷。在国际上知名度极大。1927年,斯文•;赫定因病在这里困守了一个月。寻找当年的营地,看看经过七八十年间泉水以及整个地域的变化,最好能与牧人和路经者相逢。这里也是中国当代地图的两个特例:是最长的地名(有10个汉字);是惟一以外国人的名字命名的地名。时隔76年再次找到它,本身就是新闻。
格子烟墩驿站。是丝绸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并且有遗址保存至今。可以用清代流放犯的记述来作为对比。
松树塘。是清代流放西域的犯人路经之点。见《松树塘随想曲》。是这一路上具有温馨情韵的、最有卖点的地方之一。
巴里坤。巴里坤湖,就是汉代的蒲类海,班超出西域的第一仗就是在这儿打的。是新疆仅有的原生汉文化的沃壤。西部主要的汉碑都处于巴里坤,它的古迹与清代建制设施都是全疆之冠。由于兰新线开通,由于蒙古国从中国剥离,它从古道的要冲变成了一节盲肠。
色必口。略。
奇台。原名就叫做“古城子”,曾是中国西部交通线的“五路要冲”,通往外蒙古的必经之地。因中亚地缘政治格局的改变而“被遗忘”。
北庭。唐代的北庭都护府所在的。略。
“一炮成功”。这就是清代流放犯们进入乌鲁木齐的最后关隘。由于19世纪后期刘锦棠在收复乌鲁木齐市时只在这个地点居高临下地放了一炮,叛乱势力就作鸟兽散,所以在清人的文献之中就叫做“一炮成功”。
注意历史与现实,丝绸之路与开发西部,绿洲与荒漠,回忆与思考,发掘被遗忘的神秘往事与感悟人心的西部人的生活,等等一系列问题的对照与启示。在自然背景之下,更关注人文,立足点是西部的人与环境。
这次所走的路线,自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西北科学考察团路经以来,再也没有见诸报道,人们会关注它的后续情况。
有了金塔、弱水,有了肩水金关,有了额济纳,有了黑城(喀喇浩特),有了“那然色布斯台音布拉格”,有了松树塘,有了北庭都护府,必定会不虚此行。
9月23日、24日,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建所五十周年庆典。
9月26日,我独自前往酒泉。酒泉是此行预定的集结地。从北京先飞兰州,在兰州转机到嘉峪关。在嘉峪关机场落地时,已经是16点40。
疏龙董事长李吉荣在机场等候。我与李总正巧于此前不久相识。可以说没有李总,以后的一切都可能是另外一种情况。
9月27日,参观了嘉峪关关城。在古西行记中,有人说:嘉峪关是酒泉(肃州)的西门。这是指嘉峪关紧邻酒泉。嘉峪关关城,是河西走廊标志性的建筑;林则徐在清道光二十一年流放伊犁时路经,所写的《出嘉峪关感赋》四首,同样必将流传久远。其中一首写道:
严关百尺界天西,
万里征人驻马蹄。
飞阁遥连秦树直,
缭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巉削摩天立,
瀚海苍茫入望迷。
谁道殽函千古险,
回看只见一丸泥。
作为西行诗,它被视为气韵蒼凉,格律工整的佳作。但没有到过河西,没有亲见嘉峪关的气势,尤其是没有亲自登临关城西望时,谈何“感赋”?
从嘉峪关前往酒泉,住在八一宾馆。大队人马在29日陆续到达。这几天我将最后确认路线,并落实车辆等有关问题。我的任务是打前站。
首先,我需要熟悉一下环境。
《黑戈壁》 第二部分记忆中的第一件事(3)
八一宾馆在酒泉老城区,宾馆的边上,有一个古代的城门,叫“晋城门”。据说是拆除清代城门时,发现里面“包着”晋代的古城门,就将其加以修复,保存下来,成为酒泉与现代市区并存的古迹。离宾馆不远,则是著名的酒泉鼓楼。在许多“古西行记”中,都写到了酒泉(肃州)这个标志性建筑。它的东、西、南、北四个门,分别悬挂着四幅匾额:东迎华岳,西达伊吾,南望祁连,北通沙漠。关于酒泉在丝绸古道上的位置,没有比这更准确简洁的概括了。
几天里,我从宾馆走到鼓楼,再从鼓楼走回宾馆。宾馆与鼓楼在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上。我喜欢这种沉入当地生活的角度。
9月28日,下午,我应约去见市里的领导。
我到的早了一些,就在办公楼里等时间到来。
见到一个办公室是“讲师团”,就与办公室里的人闲谈了起来。我自报家门,说明来意。在一张巨大的《酒泉市地图》上我看到了“黑戈壁”。地图表明:黑戈壁区域如今属于酒泉市所属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的马鬃山镇。地图上标明了一条东西向穿过黑戈壁的路。我们的计划原来是,先到额济纳,再从额济纳的达来库布镇前往边境上的那然色布斯台音布拉格。地图上是有一条从额济纳到那然色布斯台音布拉格的小路。从那个水泉再向南,开始穿越黑戈壁,一直到地图上的明水。但是,这时我注意到,地图上有两个马鬃山镇。除额济纳旗的,还有肃北的。
审视着地图,我默默计算着,看到底安排在哪儿住宿。至于穿越的路线,反正是“越野”,只要不迷失方向就成。一般的地图上都有那条穿越黑戈壁的路,可我已经问过李总的助手,回答说:根本就没有路。不过对于平坦的戈壁,有没有路并不重要。这个助手在一年前曾经穿越过黑戈壁。
在交谈中,刚来到办公室的一位领导说起:在马鬃山发现了恐龙和鱼的化石。当然是肃北的马鬃山。北京的科研单位曾来人考察。这位领导说到了一次在寻找到化石之后的情况,话语间提到“……就在马鬃山镇的假喇嘛的碉堡山”,我一愣,打断了她的话,“假喇嘛?哪个假喇嘛?”
“就是黑喇嘛。”她回答。
我的注意力一下子就提升了好几种颜色,已经达到报警的程度。“对不起,你是说黑戈壁的黑喇嘛?那个叫外蒙古派人给刺死的黑喇嘛?”
她望了我一会,问:“同志,你是社会科学院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我打断她,“你说在马鬃山镇附近有个假喇嘛的‘碉堡山’?”
“当地人谁不知道碉堡山,”她说,“哦,你是从北京来的。碉堡山就在路边,遍地是假喇嘛修的碉堡、战壕。”
“这个碉堡山在马鬃山镇的什么位置?”
“一眼可以看到。当地没有人不知道碉堡山的。”
一位干部笑着补充:“地球人都知道。”
我已经什么话也听不进去了,除了黑喇嘛-假喇嘛,除了那个“地球人都知道”的“碉堡山”。此后关于恐龙与鱼化石的话题,我一句也没有听进去。
市领导相当忙。我们的交谈总被打断。我不好意思再占用副市长的时间。
副市长开门见山地问:“需要我们为你们做点什么呢?”
我马上说:“能不能请您的秘书帮我们查查肃北马鬃山镇的电话号码?我们也许要从那儿路过。”
副市长爽快地说:“我联系一下试试。”她用手机打起电话来。我紧张地听着。肃北县回答:马鬃山镇的书记目前在兰州党校学习。打了书记的电话,又马上通了。——移动通信的优点不用我表扬了,可我真是对以前拒绝使用手机感到惭愧。副市长又问清了在镇上主事的副镇长的名字与电话。她拿着手机问我:“几号?”
“几号?——哦,”我用心飞快地计算了一下,回答,“10月2日到。住一晚上。”
“多少人、车?”
“20人,5辆车。”我已经跟上了副市长的思路。
告别时,副市长还嘱咐了一句:“10月2日。如果有变动,也不要紧,请提前一天告诉镇上一下。”
我真诚地向副市长道谢。
走到街上,我一时不知该去哪儿。街市之声熙熙攘攘。手机响了,我应允在打前站的几天里,让手机随时开着。是此行的发起人徐俊打来的,他告诉我,行程得减去两天,因为他们10月7日(不是9日)必须回到北京。我开始在心中调整着行程。减日程,只有减去“谢别斯廷”。因为其他的几乎全是半天赶路,半天考察,路程不能缩短,否则到不了乌鲁木齐,也就回不来了。在决定减去“谢别斯廷”的同时,必须找到一个替换的,使得一路见闻丰富多彩,不虚此行。可它必须在原定的路线上。当时,我并不知道明水的那个古城的具体情况,70年来那个古城已经退出了人们关注的视野。
这样,“穿越黑戈壁”就提到日程上来了。
在得知黑喇嘛的要塞就是“碉堡山”时,我已经激情难抑。如果不剪掉“谢别斯廷”,按计划我们将走黑戈壁北部的那条路,也就是1928年初斯文•;赫定进新疆的路,它不路过肃北马鬃山镇,更见不到“碉堡山”。但必须经过明水。事实上我已经决定:明天——2003年9月29日——天不亮就起身。我将一个人独自租一辆车赶往“碉堡山”。不见一见“碉堡山”,我不会离开酒泉。我已经在盘算什么时候上路,请谁代替我去嘉峪关机场接人。至于租车,我将不惜代价,所以不怕租不上。这一来,一切都解决了。一切归于寂静。
这样,我们就与1926年的欧文•;拉铁摩尔,1927年的亨宁•;哈士纶,1934年的斯文•;赫定,并肩穿越黑戈壁。
我带的有关资料之中,没有黑戈壁与黑喇嘛的内容。但一切都保存在我的记忆里。原来我一直认为,黑喇嘛的要塞(“碉堡山”)是在明水。后来在细阅《1927年-1934年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中亚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