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1320-老板是怎样炼成的 >

第4章

1320-老板是怎样炼成的-第4章

小说: 1320-老板是怎样炼成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部分第6节 敏感在机会面前总能先人一步

    创业是一个在夹缝里求生存的活动,尤其处于社会转轨时期,各项制度、法律环境都不十分健全,创业者只有先顺应社会,才能避免在人事关节上出问题。作为对照,很多原先很牛气的外资企业,认为本地人才这样不行,那样不行,只有外来和尚才能念好经,现在也都认识到了人才本地化的重要。人才为什么要本地化?因为本地的人才更熟悉本地的情况,能够按照〃本地的规矩〃做事,也就是说更能入乡随俗。创业者一定要明势,不但要明政事、商事,还要明世事、人事,这应该是一个创业者的基本素质。     
    敏感在机会面前总能先人一步     
    敏感不是神经过敏。神经过敏的人,像琼瑶小说里的那些角色,可以当花瓶,可以做茶余饭后的消遣,惟独不适合创业。     
    创业者的敏感,是对外界变化的敏感,尤其是对商业机会的快速反应。     
    潘石屹现在是商场的红人,潘石屹成为红人有他成为红人的理由。有谁能够从别人的一句话里听出8亿元的商机,而且是隔着桌子的一句话,是几个不相干之人的一句话?别人不能,但潘石屹能。别人没有这个本事,潘石屹有这个本事。     
    1992年,潘石屹还在海南万通集团任财务部经理。万通集团由冯仑、王功权等人于1991年在海南创立。冯仑、王功权都曾在南德集团做过事,当年都是〃中国首富〃牟其中的手下谋士。万通成立的头两年,通过在海南炒楼赚了不少钱。1992年,随着海南楼市泡沫的破灭,冯仑等人决定将万通移师北京,派潘石屹打前锋。潘石屹奉冯仑的将令,带着5万元差旅费来到了北京。     
    这天,他(潘石屹)在怀柔县政府食堂吃饭,听旁边吃饭的人说北京市给了怀柔4个定向募集资金的股份制公司指标,但没人愿意做。在深圳待过的潘石屹知道指标就是钱,他不动声色地跟怀柔县体改办主任边吃边聊:〃我们来做一个行不行?〃体改办主任说:〃好哇,可是现在来不及了,要准备6份材料,下星期就报上去。〃     
    潘石屹立即将这个信息告诉了冯仑,冯仑马上让他找北京市体改委的一位负责人。这位领导说:〃这是件好事,你们愿意做就是积极支持改革,可以给你们宽限几天。〃做定向募集资金的股份制公司,按要求需要找两个〃中〃字头的发起单位。通过各种关系,潘石屹最后找到中国工程学会联合会和中国煤炭科学研究院作为发起单位。万事俱备,潘石屹用刚刚买的4万元一部的手机打电话问冯仑:〃准备做多大?〃冯仑说:〃要和王功权商量一下。〃王功权说:〃咱们现在做事情,肯定要上亿。〃     
    潘石屹在电话那边催促冯仑快做决定:〃这边还等着上报材料呢。〃冯仑就在电话那头告诉潘石屹:〃8最吉利,就注册8个亿吧。〃北京万通就这样,在什么都没做的情况下,拿到了8个亿的现金融资。     
    以上这段文字出自某IT名记的手笔,很生动。这也就是潘石屹那个〃一言8亿〃的传奇故事。后来万通在海南做赔了本,多亏了潘石屹这一耳朵〃听〃来的8个亿,才有了万通的今天。后来兄弟几个又闹分家,于是诞生了潘石屹现在的红石和北京大北窑旁边的现代城。     
    潘石屹能赚到这笔钱不是出自偶然,而是源于他的商业敏感。我们前面说过陈索斌。陈索斌是一个〃海归〃,在美国留过学,有经济学硕士的头衔。陈索斌所学与蜡烛无关,在创业之前他亦从未与蜡烛行业有过任何接触。为什么他会选择时尚蜡烛作为自己的创业方向呢?原来1993年的一天晚上,陈到一位朋友家中谈事,突然遇到停电,朋友的妻子赶紧找出一截红蜡烛点上,烛光下红彤彤的蜡烛一股股地冒着黑烟,忽明忽暗。朋友的妻子在旁边抱怨说:〃如今卫星都能上天了,怎么这蜡烛还是老样子,谁要是能捣鼓出不冒黑烟的蜡烛,说不定能得个诺贝尔奖什么的。〃就是这样一句话触动了陈索斌,于是不久就有了〃金王〃。再不久,〃金王〃成了中国的时尚蜡烛之王。随着〃金王〃的成功,陈索斌自然而然也就成了亿万富翁。对蜡烛黑烟的抱怨,相信不只陈索斌一个人听到过,为什么只有他抓住了这个机会呢?这只能归结于陈索斌比一般人更为强烈的商业敏感。     
    如果说潘石屹、陈索斌最初的财富都是用耳朵〃听〃来的,那么夏明宪最初的财富就是用眼睛〃看〃来的。1989年,在山城重庆开着一家小五金杂货店的夏明宪,忽然发现来买水管接头(一种钢管)的人多了起来。他觉得很奇怪,这些人买这么多水管接头干什么用?后来一打听,才发现是一些先富起来的山城人,为了自身和家庭财产的安全,开始加固家里的门窗。买水管接头,就是为了将它们焊接起来,做成铁门防盗(那时候还没有防盗门的概念)。夏明宪发现这个秘密后,立即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他马上租了一个废置的防空洞,买来相应的工具,刨、锯、焊、磨地干了起来。一个多星期,他就做了20多扇〃铁棍门〃,赚了一大笔钱。后来顺着这个思路不断发展,就有了现在的〃美心防盗门〃,与盼盼防盗门一起,成为中国防盗门行业两块响当当的品牌。原来的五金店小老板变成了现在的防盗门大老板,成为山城重庆数得着的一个财主。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上海有名的亿万富翁、洗浴业和餐饮业大佬施有毅(现任上海云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也是依靠过人的商业敏感发达起来的。施有毅这样叙述自己的经历:〃1995年,我从美国夏威夷坐飞机到东京……朋友带我到一个浴场去……通过洗这个澡,我茅塞顿开,觉得这个搬到中国非常好。〃就是这样的一个日本浴,后来洗出了施有毅的万贯家财。施有毅敏感到什么程度?公安部发布法令,严禁驾驶员过度疲劳驾驶车辆:从事公路客运的驾驶员,一次连续驾驶车辆不得超过3个小时;24小时内实际驾驶时间累计不得超过8小时。他得知后的第一反应,就是决定到高速公路旁边去修汽车旅馆。     
    一些人的商业敏感来自耳朵,一些人的商业敏感来自眼睛,还有一些人的商业敏感来自于自己的两条腿。北京人都很熟悉什刹海边那些拉洋车的,黑红两色的装饰,非常显眼。这些人都是一个叫徐勇的年轻人的部下。1990年,爱好摄影的徐勇出版了一本名叫《胡同101像》的摄影集,有对中国民俗感兴趣的外国朋友看到这本影集,就开始请徐勇带自己去胡同参观,讲解胡同文化历史。徐勇立刻意识到这里有机会。不久他的以北京〃坐三轮逛胡同〃为主题的旅游公司办了起来。当初徐勇将自己的想法告诉朋友和家人的时候,几乎遭到了所有人的一致反对,北京可看的东西太多了,故宫、长城、颐和园……哪一个不比胡同更吸引人,有多少到北京来的人会有兴趣去看那破破烂烂的胡同,北京本地人更不会有兴趣。政府有关部门当时也不看好他的主意。现在,徐勇的〃胡同游〃却日进斗金,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北京人说一个人不懂事,会说他〃没有眼力见儿〃,意思是看不出好歹。其实,面对每天在眼前溜来溜去的商业机会,有几个人是有〃眼力见儿〃的?张维仰和北大名教授张维迎就差一个字,现在是深圳市东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这家公司是国内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民营环保企业。1987年以前,张只是深圳市城管部门的一个普通员工。一天,深圳蛇口的一家外资企业找到深圳市城管部门,提出以每吨500港币的高价,请求帮忙处置其公司产生的工业垃圾。城管部门派人拉回来两三吨废物,却不知如何处理。一位工作人员将这些垃圾拿到实验室化验,发现废物中铜的含量很高,经过技术手段加以综合处理,可以制成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农业的化工原料硫酸铜。这件事当时谁也没有留意,却被旁边的张维仰默默记在了心里。不久,张维仰辞职创业,从为深圳企业处理垃圾做起,后来发展到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变废为宝。当时适逢国家大力倡导环保,张维仰好风凭借力,一下子便发达了起来。应该说,当时这个机会摆在张维仰的每一个同事面前,大家机会是均等的。但最后只有张维仰抓住了这个机会,因为他的商业感觉更好,再辅之以强大的行动力,所以,他能够最后胜出毫不奇怪。     
    谈及商业敏感,梁伯强不能不谈。在财富道路上,梁伯强不是一个幸运儿。他曾经几次被命运打倒在地,但最后又倔犟地爬起来。他积累的财富几度灰飞烟灭,但又一次次在他〃再来一次〃的喊声中重新聚拢。1998年,或许是出于感动,命运改变了对梁伯强的态度,开始对他眷顾起来。这年4月的一天,梁伯强在一张别人用来包东西的旧报纸上,偶然读到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名字叫做《话说指甲钳》。文章说,1997年10月27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在中南海会见全国轻工企业第五届职工代表时说:〃(你们)要盯住市场缺口找活路,比如指甲钳,我们生产的指甲钳,剪了两天就剪不动指甲了,使大劲也剪不断。〃文章说,当时朱总理还特意带来3把台湾朋友送给他的指甲钳,向与会代表展示其过硬的质量、美观的造型和实用的功能,并以此为例,激励大家要对产品质量高度重视,希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开发更多更好的新产品,把产品档次、质量尽快提高上去。     
    梁伯强读到这篇文章,眼前一亮。他再一了解,得知这件事令当时国家轻工部压力很大,为此成立了专案小组。轻工部还联合五金制品协会在江浙开了几次会议,寻求突破这个问题的方案,但都没有根本解决问题。梁伯强得知这些情况后非常兴奋,因为他做了十多年的五金制品,这正是他擅长的事情。他知道机会来了。梁伯强的〃非常小器·圣雅伦〃指甲钳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现在,梁伯强号称〃世界指甲钳大王〃。一个一向不顺的创业者,在蹉跎了半辈子后,终于靠自己的一次敏悟改变了命运。当然,梁伯强的成功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懂得前文所讲的明势与借势。他借的是朱镕基讲话之势,借的是轻工部〃老房子着火〃之势,因而一举成功,一鸣惊人。


第一部分第7节 人脉有钱比不过“有人”

    有些人的商业感觉是天生的,如胡雪岩,更多人的商业感觉则依靠后天培养。如果你有心做一个商人,你就应该像训练猎犬一样训练自己的商业感觉。良好的商业感觉,是创业者成功的最好保证。     
    人脉有钱比不过〃有人〃     
    创业不是引〃无源之水〃,栽〃无本之木〃。每一个人创业,都必然有其凭依的条件,也就是其拥有的资源。一个创业者的素质如何,看一看其建立和拓展资源的能力就可以知道。     
    创业者的资源,可分为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两种。内部资源主要是创业者个人的能力,其所占有的生产资料及知识技能,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有形资产及无形资产,只不过这种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属于个人罢了。创业者的家族资源也可以看作创业者内部资源的一部分。拥有一份良好的内部资源,对创业者个人来说无疑是重要的,但因为其中大部分不是通过创业者个人努力获取,而是自然存在的,具有天然属性,我们在此不作重点讨论。     
    我们在此讨论的是创业者外部资源的创立。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人脉资源的创业,即创业者构建其人际网络或社会网络的能力。一个创业者如果不能在最短时间之内建立自己最广泛的人际网络,那他的创业一定会非常艰难,即使初期能够依靠领先技术或者自身素质,比如吃苦耐劳或精打细算,获得某种程度上的成功,但也可以断言他的事业一定做不大。除非他像比尔·盖茨那样,能开发出一个WINDOWS,前无古人,无可取代,只好由他独霸市场。     
    创业者的人际资源,按其重要性来看,第一是同学资源。现在社会上同学会很盛行,仅北京大学,各种各样的同学会就不下几十个,据说其中有一个由金融投资家进修班学员组成的同学会,仅有200余人,控制的资金却高达1200个亿,殊为惊人。据说中国最好的工商管理学院之一的上海中欧工商管理学院,除了在上海本部有一个学友俱乐部外,在北京还有个学友俱乐部分部。人大、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都有同学会或校友会分会,在这些地方,形形色色的同学会多如恒河之沙。     
    周末的时候,到北大、清华、人大等校园走走,会发现有很多看上去不像学生的人在里面穿梭。其中有许多人是花了大价钱从全国各地来进修的。学知识是一方面的原因,交朋友是更重要的原因。对于那些〃成年人班〃,如企业家班、金融家班、国际MBA班等班级的学生,交朋友可能比学知识更加重要,有些人惟一的目的就是交朋友。一些学校也看清了这一点,在招生简章上明白无误地告诉对方:拥有学校的同学资源,将是你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在我们研究的数千个创业者案例以及亲身走访过的数百名创业者中,在许多成功者的身后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同学的身影,有的是少年时代的同学,有的是大学时代的同学,还有各种成人班级如进修班、研修班上的同学。赫赫有名的《福布斯》中国富豪南存辉和胡成中就是小学和中学时的同学,一个是班长,一个是体育委员,后来两人合伙创业,在企业做大以后才分了家,分别成立正泰集团和德力西集团。一位创业者在接受我们的采访时说,他到中关村创立公司前,曾经花了半年时间到北大企业家特训班上学、交朋友。他开始的十几单生意,都是在同学之间做的,或是由同学帮着做的。同学的帮助,在他创业的起步阶段起了很大的作用。     
    实际上,同学之间本来就有守望相助的义务,在现今这个时代,带着商业或功利的目的走进学堂,也并没有什么不妥当。     
    同学之间因为接触比较密切,彼此比较了解,同时因为少年人不存在利害冲突,成年人则大多数从五湖四海走到一起,彼此也甚少存在利害冲突,所以友谊一般都较可靠,纯洁度更高。对于创业者来说,是值得珍惜的最重要的外部资源之一。     
    与同学相似的,是战友;可以与同学和战友相提并论的,是同乡。共同的人文地理背景,使老乡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曾国藩用兵只喜欢用湖南人,中国历史上最成功两大商帮徽商和晋商不管走到哪里,都是老乡拉帮结派,成群结伙的。正是同乡之间互为犄角,互为支援,才成就了晋商和徽商历史上的辉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几乎所有商业繁盛之地,其最惹眼、最气派的建筑不是徽商会馆,就是晋商会馆。会馆者,老乡交游约会之馆也。如今,一个人要外出创业,比如一个湖南人要到深圳创业,或者一个福建人要到纽约创业,老乡众多仍然是最有利条件之一。这是近年来各地同乡会风起云涌的原因。同学资源和同乡资源,可并称为创业者最重要的两大外部资源。     
    第二是职业资源。对创业者来说,效用最明显首推职业资源。所谓职业资源,即创业者在创业之前,为他人工作时所建立的各种资源,主要包括项目资源和人际资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