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色旅游-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依族人给红军让路,还保护红军的伤病员。红军顺利地通过了镇宁。
第五部分古意催人醉—花溪、青岩(2)
在镇宁我暂作停歇,直奔一心想看到的黄果树大瀑布。
黄果树瀑布在白水河上,特殊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使它形成了一条我国最大的瀑布,也是世界最著名的大瀑布之一。来黄果树游玩的人络绎不绝,我几乎是挤在人流里去看水流。
我很远便听到了大瀑布跌瀑的吼声,等我从万绿丛中的缝隙间眺望到那道银练的时候,我咽了一下口水。
白水河从山峦叠嶂的东北山脉泻崖直落,水势汹涌,波浪滔滔,流经黄果树地段,因河床突然断落而似脱缰野马飞流直下,形成蔚为壮观的大瀑布。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这样盛赞黄果树瀑布:“一溪悬捣,万练飞空”、“盖余所见瀑布,高竣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大而者。”这正说出了我现在的感受。
大瀑布简直让人不能接近,雨雾横飞,水花四射,我只得买了件一次性雨衣,蒙头遮脚,穿过雨帘。在侧面欣赏瀑布,真是惊心动魄,你只感觉自己的身体在同瀑布一起摇摆。在这,你可以看到瀑布上悬着的一道彩虹,五彩缤纷,耀人眼目。
我穿过水帘洞,在洞孔处,我伸出手去,在这儿,才有机会与瀑布肌肤相磨。
河水倾入崖下的犀牛潭中,势如翻江倒海,浪花四溅,水石相击发出的震天巨响,震得你耳鼓嗡鸣,那磅礴的气势,似群山顷刻间向你奔涌而来。
黄果树瀑布是世界上惟一能够从上、下、左、右不同位置观赏的瀑布,不同的角度,呈现出一幅幅各不相同的独特画面,让人百看不厌。在观瀑亭看瀑布,整个瀑布一览无余,尽收眼底;使你感到天地辽阔,造物神奇;在望水亭看瀑布,可以鸟瞰瀑布那种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雄姿,任你一展想像的羽翼;在犀牛潭边的观瀑台上,则可仰望瀑布,如云海从天飞落,念天地之悠悠;当然最为惬意的还是大瀑布后面的水帘洞,站在那里的“小月台”上,观瀑、听瀑,抑或屏住呼吸,伸手触摸一下飞泻的瀑布,在惊心动魄的瞬间,感受一次弄潮的快意。
天星坠落一桥来
游过黄果树,我又到了它的下游天星桥。
天星桥景区是黄果树瀑布群中十几个大小瀑布中的一个,素有“水上石林”,“山水盆景”之称。这里奇峰怪石千姿百态,各种林木盘根错节,宏大而又富丽的景色,使人陶醉。离开让人惊心动魄的大瀑布,到水上石林看一看,在山水盆景中走一走,不失为一个绝妙的选择。
车行十几分钟,便到了天星桥。穿过一片密匝匝的树林,闪过几块嶙峋的怪石,显现出一片湖面,这里也有一条曲折的跳岩。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有致的石块,一步一块,据说走下来刚好凑够一年之数,可惜我没有数。在这弯弯曲曲的石林小路上,你如果留意,从第一块数起,算作元旦的话,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生日石”,站在自己的“生日石”上许个愿,就能心想事成。
行进于逶迤的小路上,穿行在石壁、石壕、石缝之中,前后左右上上下下的景色一路相伴,步步成景:一线水、天星照影、侧身岩、歪梳石、寻根岩、鸳鸯藤、天星楼等,如诗如画如梦,让人心旷神怡。
水上石林区的星峡飞瀑布、群榕聚会、根墙屏障、盘根壁画等景色惟妙惟肖,婉若刀刻斧凿一般的石林,星罗棋布,蜿蜒曲折的河水,在石林中时隐时现。走在这里,你会对神奇的造物主叹服不已。
银练坠潭瀑布,是天星桥景区内形态最美的瀑布景观,它由许多小瀑布组成,高有几十米,水围圆石激流而下,如同条条银练坠入深潭,无比绚丽。我端着相机,也不顾水气打湿镜头,一通猛照。
天星桥景区的天星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溶洞。洞中形成若干大厅和侧厅,厅内布满了各类造型奇特的钙石,有的状似葡萄,有的演绎着“八仙过海”的传奇故事,有的似“天国盛宴”,有的像“万里长城”以及虫鸟鱼兽、花草树木等等,栩栩如生,仿佛世界珍奇,天国神物均聚于此,使天洞显得玲珑剔透,富丽堂皇。难怪有人这样称赞天星桥“风刀水剑”刻就的“万倾盆景”,“根笔藤墨”绘出“千古绝画”。
漫步在天星桥景区,欣赏着诗情画意般的美景,会让你因壮阔的黄果树大瀑布而悬浮的心,放松下来,给你一种清幽、淡雅、格调迥异的感受。
贴士:
交通:
乘火车到贵阳,转座市区内去黄果树景区的旅游专车,在黔灵公园附近的客运站可买车票,票价70元;也可以找一家自助游的团队,价格可议。
另一条交通线是,由贵阳转乘火车(或汽车)到安顺,住在那里,并游黄果树景区。但本人没有这样走过,交通价位不知。
住宿:
黄果树景区内住宿价格很高,一般住在景区外的城镇,住贵阳市或安顺市,住镇宁也可,贵阳条件更好些,标间一般40~50元。
景区门票:
黄果树瀑布90元,天星桥58元含索道8元,游览苗寨30元,
地方食品特色:
波波糖,是黄果树瀑布景区所在地,镇宁县颇具特色的一种少数民族传统食品,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酥脆香甜而不腻,是老少皆宜的食品。
花江狗肉,原产于关岭县的花江镇,由三国时期流传至今。花江狗肉既是一种食品,又为一种文化而登上大雅之堂,成为闻名全国的小吃,在花江镇有“花江狗肉”一条街。花江狗肉,西部一绝。
气候:黄果树景区,地处贵州西部低洼地带,海拔较低,终年无霜,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6度,最低为3度,最高28度,景区内由于植物茂密,空气中富含较高的负氧离子,对人的身体极有好处。
如有兴趣,还可游一游黄果树景区内的盆景公园,据说不错。
第五部分风花雪月的城市—大理(1)
大理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是一个“风花雪月”的浪漫之城。大理古城背靠巍峨壮阔的苍山,面朝妩媚秀丽的洱海,气候温暖湿润,四季百花飘香。徐霞客也曾感叹此地“松荫塔影,隐现于雪痕月色之间,令人神思悄然”。
红色印记:
红二方面军由镇南转向西北行,穿过宾川向丽江方向挺进。在洱海东岸紧邻的鸡足山西麓,矗立着纪念红军长征经过的纪念碑。
用心去扣击大理古城
早晨六点半钟,东方升起一片红霞,一缕阳光在浓重的云罅中露出,洱海还在蓝幽幽的晨曦中沉睡,苍山上飘着厚厚的白云。大理古城的南城门楼,威严耸立在浓云之中。整个大理古城,依着苍山,傍着洱海,像一个裹在襁褓中熟睡的婴儿,那么安静、恬淡。
我穿过南城门洞,走进古城。脚下是青石板大理石铺成的街面,身旁流淌着从苍山东麓流淌下来的溪水,溪水清清,在用大理石砌成的河道中流淌。河道仅80公分宽,你可以任意在上面迈来迈去。南北最繁华的街道为“复兴街”,街道两旁店铺林立,溪水靠右几乎贯穿复兴路,使街道两旁的店面充满生机。
凡到过大理的人,都要去逛逛“洋人街”,我当然也不例外,倒不是为了凑凑热闹,只是想看看,聚在那些五颜六色的皮肤的人群里,从完全不同的心理角度,去感受同一个大理是一种什么滋味。当我看到那些白皮肤、棕皮肤、黑皮肤的,来自世界四面八方的人,汇聚在大理这个小小的角落,却都像在自己的家中一样,一副安然自若的神态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反而成了一个异国客似的。我深知,大理已经融入世界了。
整个大理古城被三纵四横的大街分成棋盘样的方形。全城清一色的清瓦屋顶,鹅卵石堆砌的墙壁,显示着大理的古朴、淡雅、别致。南北两城门隔着五华楼遥遥相对。而东门,也称为洱海门,俯视着辽阔的洱海;西门,也称苍山门,仰望着巍峨耸立的苍山。
走进大理城,脚步会变缓,心情也会变舒展,你不得不轻踱步子,沿着一家家林立的店铺左打右探,踱进踱出。店主也不招呼你,任你来去自由。你会闲适得心里发虚。如果你在店铺中穿梭烦了,不妨折头向东,沿着人民路一直走向洱海门,这里店铺渐近稀少,有的只是一种宁静,那些老房子在悄悄地对你诉说着久被遗忘的历史。那些老房子虽年代久远,却非常整洁,白白的墙壁,两边翘起的飞檐,给人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那是只有在大理才有的特殊感觉。
大理人爱养花,爱种树,已成为习俗,每家每户都有一个不大不小的花园,名贵的大理山茶、杜鹃,争奇斗艳、各种红花绿草伸出墙外,铺满了街巷,馥郁的花香四季不败,弥漫着全城。清澈的泉水,穿街绕巷,流经一家家门前,叮叮咚咚,不绝于耳。古城大理的石头路,石头墙,家家流水、户户植花的美景,怎不令人陶然。你就在这花街之中,背着太阳走下去,身后是蓝幽幽,巍峨耸立的苍山,被古老街道的飞沿描成一个“V”字形;面前是一泓洱海,在阳光中成一条蓝色的墨线。身边没有人去和你争路,你就一个人随意地走,随意地看,随意地想。在这里,你会感到寂寞也是一种幸福。你会在寂寞中想起很多往事。
在大理,我又结识了一位朋友,在我住的“三友客栈”,就是那家紧邻大理南门城楼的小客栈。黄昏将至,在这儿,在敞开的雕着细致花纹的木窗前,前可以遥望苍山,后可以眺望洱海,在这房间里,可以品“三道茶”。
我没有喝茶,邻座的一个人也没有喝。我在写东西,他在翻阅《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店主人也不管我们,仿佛这儿就是阅览室。
那人听出我是北京人,便主动和我搭讪,原来他也是北京人,真有点他乡遇故知的感觉。他来大理已经3个月,而且不知还要住到什么时候。他在南城边租了一间房子,月租金80元。每天就是在城里走走、转转,读读书、想想事,过得很悠闲。
我说请他喝“三道茶”,他摇摇头,说那太破费了。“三道茶”他早已喝过,他说许多事情尝尝也就罢了。
那么他在大理,品出些什么滋味了吗?他是不是也像我一样,背着苍山,走向洱海。
我邀他第二天一起游大理,也可给我做个向导,他说别,要是一起去赶集可以,可是做导游不行。我也只好作罢。
我虽然酷爱旅游,大理却是第一次来,在我的想像之中,大理遥不可及,倒不是它的地理位置多么遥远,而是从心理上感觉有一种距离,一说到大理国、南昭国,就使我想到金庸先生的小说中,段皇爷的“一指神功”点出的一个清远神秘的南昭古国。看来神秘能诱发人的想像。其实大理的神秘中,更带有一种亲和,不然,我怎么一下就喜欢上它了呢。我喜欢它悠久的历史,喜欢它“文献名邦”的美名。当初,汉武帝是怎样把大理国和南昭国纳入了汉王朝的版图的?我不得而知,一定是汉王朝的繁荣与兴盛,使得天下众望所归。可到了唐朝,这里也出现了刀光剑影,血雨腥风。在从下关至大理古城途中的太和村,我见到了一处“南诏德化碑”,它立于公元766年。碑文记述唐天宝年间,唐3次派兵讨伐南诏的史实。南诏德化碑坐落的太和村,实际上是太和城,为南诏国都城,是南诏前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全城面积3平方公里,如今尚存南北两道城墙。城墙已破败,历史却是完整的。
当你踏着清风残雪,踱出苍山门,迎苍山西行的时候,你会在一公里外的苍山龙泉峰下(现在已成为三月街广场),看到一块石碑,《元世祖平云南碑》,粗石为框,立在一个大石龟上,俗称“乌龟碑”。碑高4。44米,宽1。65米,碑额上书“世祖皇帝平云南碑”,左、右雕刻着双龙捧日图,背刻三坐佛。碑文刻载的是元大德年间,主管云南的官员追颂元世祖忽必烈平定云南的丰功伟绩,还刻录了忽必烈在云南各地设立郡县的行政区域划分。
碑立处,就是当年元军破城会师之地。
虽然有纷争,但大理依然是平静的,在明朝以前,大理一直是云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创造了大理的文明。当我走进大理城那一刻起,就深深地感觉到了迎面扑来的那股气息。那城门楼的雄伟,城垣的壮阔,风光的优美,让人尽可以沉浸其中。
都说大理是“风、花、雪、月”之地,(下关的风、上关的花、苍山的雪、洱海的月)这话一点不假。在过下关时,我就纳闷,怎么树都歪向一边?大理人告诉我,那是被风吹的,因为下关风大,而且风多,几乎都是沿着一个方向吹。那夏天到此避暑一定很爽了。下关的风我没赶上,上关的花却看到一些。蓝蓝的天空底下,花团锦簇,映衬着白族人家的白房子,显得那么清新明快,高丽淡雅。值得庆幸的是,我还看到了洱海的月,那月亮确实非同凡响,亮亮地倒映在银波浩荡的洱海上,至今那半轮明月,还时不时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第五部分风花雪月的城市—大理(2)
关于“风、花、雪、月”这四景,当地白族人是这么说的:“虫入凤窝不见鸟(风),七人头上长青草(花);细雨下在横山上(雪),半个朋友不见了”(月)。
游过大理古城,我便去瞻仰大理三塔。大理三塔,在古城西北1公里处,与古城西南角的弘圣寺一塔遥遥相对,为古城增添着灿烂的色彩,被称为大理古文化的象征。在我的印象中,大理只是这三塔的形象。
三塔的主塔名“千寻塔”,高69。13米,为方形16层密檐式结构,与西安大、小雁塔同为唐代的典型建筑。塔的基座呈方形,分三层,下层边长为33。5米,四周有石栏杆,栏杆的四角柱头雕有石狮;上层边长21米。塔的东面正中有石照壁,照壁上的“永镇山川”4个大字,庄重雄奇,气魄非凡。
观赏大理三塔,最佳的位置是三塔倒影公园,在那可看到白色的三塔,倒映潭中的婀娜多姿的形象。有时天上有云,倒映在水里,与三塔相依相伴。
大理三塔,很多人又叫它崇圣寺三塔,因在三塔旁,原有一规模宏大的崇圣寺。苍山与洱海在古城里,你随时仰首即可看到苍山,但我还是去登了登。
苍山,它是云岭山脉南端的主峰,东临洱海,西望黑惠江,19座雄峰逶迤而卧,海拔一般都在3500米以上,最高的为4122米,山顶上终年积雪。
我乘着缆车来到山上,跳入眼帘的,马上是清碧溪三潭的碧水。据说,苍山有一个奇妙的景致,在每两座山峰之间,都有一条溪水潺潺流淌,顺着山麓东去,一直注入洱海。这19峰18溪构成了苍山独特的自然景观。所以在山上,你会看到很多瀑布。
沿清碧溪三潭而上,道路崎岖,峭壁悬崖云遮雾障。这就是著名的苍山大峡谷。这还有七龙女池、凤眼洞、中和寺等景观,因时间匆忙,未去成。
在苍山观洱海也很漂亮,但远观不如近临,还是身临其境的好。
洱海是一个高原湖泊,海拔1972米,北起洱源县江尾乡,南至大理市下关,面积为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