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中国兄弟连 >

第17章

中国兄弟连-第17章

小说: 中国兄弟连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己的实力为目的。蒋介石不得不怀疑,如果傅作义擅自将部队西撤,共产党将不战而得华北,形势更为严重。反而将直接威胁中原和华东,“徐蚌”会战更难预料。蒋介石是一心两用,既想利用傅作义给他挡住共产党南下,以便掩护他在江南重整军力;又想把他的部队海运南下,增援华东战场,以利于他最后挣扎。他带着难断的心理矛盾,匆忙飞往北平,在北平官邸圆恩寺会见傅作义。他问傅:“华北怎么办?你有什么打算?”    
    傅作义叹了口气:“华北连保安团在内,勉强凑60万部队。虽然聂荣臻的20万部队对我构不成威胁,可是——”     
    蒋介石知道他没有说下去的是四野部队进关。他说:“林彪不会马上进关的,经过辽沈大战,他要休整。我们至少有四五个月的时间可以利用。你一定要守住平、津、塘,以出海口为退路。把西边部队调到东边,张家口就放弃吧。你不要有别的想法,犹豫、徘徊会失去机会,铸成大错。”    
    “是。”傅作义在蒋介石面前表现出顺从。是西撤,是南撤,是守,他矛盾重重。辽沈大战结束后,他在华北已经陷于孤立、无援的地位。他想:林彪早晚要入关,一入关对他是极大的威胁。他倾向往西撤,以退保他的察绥基地。但这一走也有问题,一则不能带走蒋系的“中央军”,二则因不能和马鸿逵合作,怕没有后路。蒋介石因着眼“徐蚌”战场,曾有放弃平、津打算,以给傅作义华东全责为条件,把傅系部队调到华东。傅作义也犯了蒋介石的老毛病,当断不断,举棋不定。    
    淮海战役已经打响,毛泽东的视点还在华北,他又给林彪发电,望他们早日入关。林彪给毛泽东回电,说明东北主力提早入关很困难,因为东北解放后,部队思想发生很大波动。东北籍战士怕离开家乡,怕走得太远,甚至某些干部已经开始滋长享受情绪,需要以大力解决这一问题。过去因忙于决战后问题的处理,还未向战士说明部队进关,正布置通过各种方式解释此问题。同时,新兵与俘虏的补充还未就绪,争取工作也要有相当时间,否则逃亡减员会更为严重。此外,部队过冬的棉衣、棉帽、棉鞋均尚未下发。    
    四野未能及时入关,确实存在困难,辽沈战役打了52天仗,伤亡很大,有的师伤亡过万,失去了战斗力。战士还穿着夏装。    
    毛泽东是要把华北的60万敌人就地歼灭,不能让敌人喘息,不让敌人逃跑,敌人跑到哪里对解放全国都不利。他要求林彪秘密入关,突然包围唐山、塘沽、天津三处敌人,堵住出海口,不让敌人从海上逃跑。打下张家口,堵住傅作义西窜,把傅作义滞留在平、津。    
    毛泽东虽然急切地希望东北部队早日入关,但他还是用商量的语气给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发电:请你们考虑,你们究竟以早日入关好,还是在东北完成休整计划,然后入关好,并以电告为盼。    
    毛泽东理解林彪提早入关有困难,为了全局,为了全国的解放,又致电林彪:    
    欲拟留蒋、傅两部于华北,依华北我军现有兵力,是无法完成的。如果蒋匪集中24个师于津沽一线掩护海运,我们集中程、黄、杨、罗、耿两兵团,无法破坏其计划。如果使用杨、罗、耿于察绥方面,亦没有充分把握阻止傅系西退,因傅系可在杨、罗、耿到达绥东之前,乃至杨、罗、耿到达之后,利用其骑兵、汽车及地方熟悉等条件,经大青山北麓冲过去,我军只能截歼其一部,难于截歼其主力。傅系一退,蒋系必同时南撤,使我两头失塌。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望你们郑重考虑下述两个方案:    
    (甲)东北野战军提前于本月25日(戌有)左右起向关内开动,预计现在锦、义地区的部队,下月10日(亥灰)以前可到天津、唐山地区,如敌正在南撤,我可歼灭其一部或大部;如敌尚未开动,我可拟留该敌,继续休整,并修复北宁路,然后大举歼敌。    
    (乙)不管蒋、傅军是否撤走,仍安原计划休整到12月半,然后南进。即是说,蒋、傅要撤就让其撤走,你们则准备到平津后无仗可打时即沿平汉路南下,先在长江中游作战,逐步东进与刘、陈会攻京沪。    
    毛泽东前者的电报多为商量和征求意见的语气发出,由于敌情的变化,发给林彪的电报,语气变了。    
    (一)傅作义经过彭泽湘及符定一和我们接洽起义,据称傅作义大致已定,目前考虑者为起义时间、对付华北蒋军及与我党联系等问题。现符定一已到石门,明后日即可见面。我们拟利用此机会稳定傅作义不走,以便迅速解决中央军。    
    (二)望你们立即令各纵队以一二天时间完成出发准备,于21日或22日全军至少八个纵队取捷径以最快速度行进,突然包围唐山、塘沽、天津三处敌人不使逃跑,并采取使中央军不战投降(此种可能很大)。    
    (三)望你们在发出出发命令后先行出发到冀东指挥。    
    (四)我们已令杨、罗、耿在阜平停止,并准备出张家口附近协同杨成武阻止傅作义西退。徐、周已复电同意停攻太原。    
    (五)如何部署,盼复。    
    11月19日,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回电。    
    军委:    
    18日18时来电敬悉,我们决遵来电于22日出发,详细部署另电告。注(3)当林彪到达喜峰口时,新华社发表消息:林彪在沈阳参加祝捷大会。          
    


第五章   我踩过的“尸体”发出凄惨的哀叫我踩过的“尸体”发出凄惨的哀叫(2)

    31    
    1948年11月18日。我们部队在进关前,进行了短期休整,补充弹药、发棉衣,各连补充俘虏过来的解放战士。由于我还穿着单衣,从团部借了匹马到军政治部换了棉衣,这一趟来回跑了20公里。    
    东北解放了,东北籍的战士要离开家乡,很自然地产生了不愿意离开家乡的思想问题。要做好他们的工作,防止逃亡事件的发生。军政治部宣传部为巩固部队编写了教材,要在过大凌河前对部队进行正面教育。军政治部工作组下到各师、各团,我来到了3师1团1连,所谓帮助工作,主要是了解部队的思想动态。    
    1连指导员马海山违背了军政治部的指示,不重视正面教育。为了防止逃亡,他错误地采取了和2师3连一样的方法,用解放战士监视东北籍战士。被监视的战士是我们部队的骨干,是有觉悟的子弟兵。东北籍战士发现他们是被监视的对象后,情绪低落、消极,思想混乱。    
    9班副刘中福在战斗中捡了一个口琴,一有空就吹,开始他吹不响,后来能吹出解放军进行曲“向前向前向前——”。他对口琴有了兴趣,口琴不离身,经常拿出来吹,后来他能吹出个完整的歌曲,能吹一两段“白毛女”中的“北风那个吹——”。辽沈战役后的短期休整中,1连连长王西尧突然发现9班副刘中福的口琴不吹了。他问刘中福:“口琴丢啦?”    
    “没有。”    
    “咋不吹了?”    
    “没情绪吹。”    
    “嘿,你还闹起情绪来啦?”王西尧看他低着头没说话:“闹啥情绪?咋回事儿?”    
    刘中福抬起头看了看连长又低下头。王西尧看他满脸委屈,他手扶着刘中福的肩:“啥事儿,告诉我。”刘中福看着连长关怀、亲切的目光,他激动得声音颤抖:“连长,我们是骑着大马,带着大红花,乡亲们放着鞭炮吹着喇叭扭着秧歌送来参军的。我们拼死拼活的在东北打完仗了,不信任我们了。让机枪大炮‘欢迎’过来的俘虏监视我们,怕我们逃跑。我还有啥情绪吹口琴?不如回家种地,和老婆孩子在热炕头上团聚。”    
    “不会吧?”    
    “咋不会?”    
    “不会的,你瞎猜啥。”    
    “看样子你是真不知道。”    
    王西尧没有再说话,拍拍刘中福的肩走了。王西尧找到指导员马海山,把他拉到场院里的柴火垛旁,怀疑地问:“你让解放战士监视子弟兵,是有这么回事吗?”    
    “是,这事要保密,不能扩散。”    
    王西尧气愤地:“你,你怎么这么做?赶快制止这种错误的做法,要向被监视的战士赔礼道歉。”    
    马海山皱着眉头:“你小点声。这是副教导员介绍来的经验,我认为这是巩固部队,防止‘开小差’最有力的措施。”王西尧一听是副教导员介绍来的经验,他把要说的话又咽了回去。当天夜里,一声枪响把王西尧惊醒。他穿上棉衣刚走出连部,看指导员带几个战士,押着一个被绑的战士陈贵祥,陈贵祥扬着头无所谓地走过来。    
    王西尧问:“咋回事?”    
    指导员马海山把驳壳枪插入枪套说:“1排跑了两个,抓回来一个。正赶上我查哨,我要是不开枪,他也就跑啦。”    
    王西尧看了看陈贵祥,过去给他松开绑,对押解陈贵祥的战士说:“把他送回班里去。”陈贵祥没想到连长给他松了绑,还让他回班里,激动地说:“连长——”他哭了。    
    “哭什么?回去好好睡一觉,有话明天再说。”    
    马海山看王西尧给陈贵祥松绑,他气愤地转身走进连部,一屁股坐在炕沿上,卷了支烟,一边抽着烟一边想:王西尧当着他面给陈贵祥松了绑,还把他送回班里,这是有意在战士面前讨好,有意打击他。今后还怎么在连里工作?他越想越气愤。    
    王西尧送走陈贵祥后进了连部,看马海山闷头抽烟,他没想到由于他给陈贵祥松绑,引起马海山的愤怒。    
    “你怎么把战士绑起来了?”    
    马海山把烟头往地上一扔:“绑怎么啦?对逃兵不该绑吗?我不但要绑,明天全连开大会我还要斗争他,把他送军法处。”    
    “我不同意开斗争会,更不同意送军法处。这样做没好处,起不到积极的教育作用。他为什么逃跑还没有了解清楚,就斗争就送军法处,给战士们啥印象——”    
    “他是逃兵,还要了解什么?他怕死保命。我要杀鸡给猴看,不开大会斗争他,不把他送军法处就镇不住要逃跑的战士!”    
    “你不能这么说,靠镇能镇得住吗?在巩固部队的问题上,我们俩是有分歧,决不能再用解放战士监视……”王西尧没有说完,马海山摆摆手,打断了王西尧的话:“我告诉你,是副教导员支持的,不是我发明的。这样吧,把我们俩的意见报营党委,让营党委决定。”    
    “我们还是先开个支委会,讨论讨论再报营党委。”    
    “有啥讨论的?”    
    “怎么没有讨论的?连里出了这么大的事,不该开支委会吗?”    
    “我不怕开支委会,开就开,请副教导员来参加!”    
    “行。”    
    第二天上午召开了支委会,参加支委会的除了1连的支委外,还有1营教导员、团政委房子达。马海山没有想到,副教导员没来,他们1连的支委会倒惊动了团政委,他有些忐忑不安。支委会开得很热烈,同志们都发了言,会上的意见是一边倒。尤其是3排长刘春的发言,他说:“巩固部队用解放战士监视东北战士,到了南方东北战士再监视解放战士,造成思想混乱,破坏了团结,伤害了战士的感情,这是不尊重战士人格的行为,是完全错误的。我们的战士是自愿入伍的,不是抓来的,这种监视战士的方法不是我们部队的作风,是国民党,因为他们的兵是抓来的。”    
    团政委房子达听了同志们发言后,他说:“师党委对你们1连的问题很重视,责成我来必须纠正,要给战士道歉。3排长刘春同志的发言很好,很有水平。”他问马海山:“你知道陈贵祥为什么逃跑吗?”    
    马海山低垂着头说:“不知道。”    
    “开会前我问陈贵祥为什么要逃跑,他说连里对他不信任,他走到哪儿都有人跟着,上厕所都有人跟着。他委屈,他受了侮辱。这是‘卸磨杀驴’,他感到没有出路,所以他要回家。陈贵祥的逃跑,是我们工作上的错误造成的,影响很坏。要召开全连大会,刚补充来的解放战士也要参加,要向受伤害的战士道歉。”    
    在阳光明媚的下午,1连召开了大会。村头的场院里坐满了战士。    
    连长王西尧宣布开会,他说:“请团政委房子达同志讲话。”    
    在掌声中房子达走到队前,敬礼后他说:“辽沈战役结束了,同志们辛苦啦。我代表团党委来看望同志们,同志们和其他兄弟部队经过浴血奋战,歼灭敌人47万,解放了全东北。”在一阵掌声后,房子达接着说:“解放过来的同志和我们的子弟兵,都是革命同志,都是我们部队的骨干。解放过来的同志和我们,手牵手,心连心,一起解放了东北,现在我们应不应该帮助他们解放他们的家乡?”    
    “应该!”    
    “打到南京去,活捉蒋介石!”震耳的口号声此起彼伏。    
    房子达:“你们连队出现了错误,有的同志受了委屈,伤害了同志们,我是有责任的。我代表团党委,代表1连党支部,向所有受了委屈、受了伤害的同志们道歉!”他给全连的战士敬礼:“同志们哪,你们要是原谅了我,我这手就放下来了,你们要是不原谅,我这手就放不下来啦!”    
    一片热烈掌声。在掌声中9班副刘中福站起来:“政委,你今天代表团党委给我们来道歉,我很感动。说心里话,我也要回家,受不了这份委屈。我在参军离家时,我媳妇抱着孩子送我,一直送我,我让她回去,她不回去还送我,她含着眼泪说,你一定要回来,我和孩子等你,我害怕,怕再也见不到你了,她哭了。我想起来很难过,我没有想到,在我们连队里还有人看着我,我和犯人一样走到哪儿都有人跟着。我不被信任,不被信任我还不如回家。今天政委您亲自来给我们战士道歉,我,我……没啥说的。政委——”他激动地把最后一句话说完。    
    接着十几个、二十几个、三十几个战士,站起来:“政委——”他们喉咙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我坐在队前的柴火垛旁,被九班副刘中福的话感动了,他那激动的表现使我深深的感受到,我们的战士是通情达理的,是有觉悟的。房政委的几句话不但稳定了战士的情绪,而且激发了战士们对连队的热爱,对政委的信任。这激动人心的场面使我深深的体会到,干部正确的工作作风、工作方法太重要了,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内向的马海山是个农民出身的干部,心胸狭窄,小肚鸡肠,是不轻易说话的人。语言甚寡的人,总使旁人认为他城府很深,满腹深藏着什么,就像锁着的箱子,里面装的一定是金银财宝,其实并不一定是这样。马海山认为自己在领导心目中,要比王西尧高一头,他本想在巩固部队工作中,有所创造、有所发明,在全团树立个巩固部队好典型,给领导留下个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好印象。没有想到适得其反,不但没有树立起好的典型,反而通报批评了他。    
    有的人犯了错误不去认识,不总结经验教训,总是强调客观原因,总是埋怨组织,马海山就是这样。由于他的狭隘,怀疑王西尧是为了打击他,向团政委作了不切实际的汇报,他对王西尧的这口气一直憋在心里,总想找机会“吐”出来。要说也奇怪,按道理说机会是均等的,可是这机会总是在王西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