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李想的北宋+番外 作者:冰蛇(晋江vip2013-09-01完结) >

第16章

李想的北宋+番外 作者:冰蛇(晋江vip2013-09-01完结)-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州什么时候到纸坊做客,奴与您再拆几只蟹吃。”原来吴知州最爱吃螃蟹,所以每次去赵明诚家里,李清照都给他做螃蟹,不管是哪个季节的蟹,他全都吃不够,小桃最会拆蟹,每次吴知州过去都是她给拆的。
  李想做的笺纸果然让吴知州十分的喜爱,他拿了纸,从第一张看到最后一张“这是德甫兄画的吧?”李想说是,他便笑道“从未见过这样的纸,实在是精致,可惜上头的画太过平平了!你怎地不去求你阿姐?让她填几首新词,亲手抄下来,你给轧到纸上,定卖得好。”
  李想这阵子早被本土人士们的经济脑瓜打击的千疮百孔了,他算是发现了,随便一个人,提起赚钱,都比他主意多。在这一点上,虽然他穿越了一千年的时空,可技术宅的脑袋穿越一万次依然是技术宅的脑袋,并不会因为穿越就激活出新的技能来。
  小娘子们纷纷一脸感激的送上给吴知州准备的礼物,虽然只是些很不值钱的小东西,却都是她们亲手做的。前面说过,吴知州有两个女儿,平日里爱如珍宝,这会儿看着一群懂事的小娘子,慈父之心一下子就发作了。大手一挥,让人到库里去抬些料子出来让小娘子们带回去裁新衣“原本就该给你们些过年钱。这是在本地行商的一个南客交上来的抵税的料子,这东西麻烦得很,往上交的话新样子不好分等,放久了又怕被蛀掉……你们拿回去吧!都挑自己喜欢的颜色裁,省的素素的一个色儿,站一起以为是谁家的女使呢!”
  李想当日给这些小娘子裁冬衣的时候为了图省事儿,一样的料子一下子买了好几匹,做的跟工装似的全都一个样儿。这料子平时在纸坊干活倒是耐脏保暖,可穿出来实在不怎么好看。这会儿看姑娘们虽尽量表现的矜持点儿,可脸上已经忍不住露出兴奋的神色,李想有些不好意思:人家吴知州一个半老头儿都能理解女孩子们的爱美之心,自己却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让这些姑娘穿这乌漆麻黑的衣裳穿了这么久。
  李想发现自己每次进城都要再雇辆车,不管他是不是本来就拉了车进城:家里的车毕竟只是驴车,驴子力气有限,车厢做的实在不算宽敞,每个里面塞上四五个人就满了。这会子几十匹布往其中的一辆车里一塞,虽然只堆了车厢底儿一层,可也让人没法下脚了。李想琢磨着回头得把车厢改装下,没有专门放东西的地方太不合理了,堆点东西人就进不去了。不过这是以后的事儿了,雇车也不急,回去的时候再雇,这会儿小娘子们逛街,溜达着去,任何时代的女孩子,在逛街的时候体力都是无穷的。于是便把两辆驴车寄放到车马行,一群人步行去逛街。
  虽然天冷,可街上却很热闹,商铺林立,路边还摆了许多小摊儿,毕竟要过年了,这会儿是人们最大方的时候,商贩们才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呢!除了小贩多,这时候也是耍把式卖艺的人最多的季节,农闲啊!耍把式卖艺这种工作在农业社会其实也是季节性很强的工作的。
  一群穿着一模一样的小娘子走在街上还是挺显眼的,尤其李想今天穿的又格外的好,让人冷不丁一看那就是个纨绔子弟领了一群女使出来玩儿。李想是在接连好几个人远远绕开他走路才意识到这一点的,一时间哭笑不得:可不是,带着这么一大群穿着一样的姑娘不是纨绔是什么?这么一大群貌美如花,走在街上东张西望,在主人面前嘻嘻哈哈哈没有半点规矩的女使,难道会是正经干活的么?而且李想身边还跟了五大三粗的背了鼓鼓囊囊的大褡裢的钱奎儿跟程九二人,这个架势,想也知道这位主人不但是纨绔,而且一定是个超级纨绔,这种人毛病多脾气大,趁早躲远点比较安全。
  这种误会虽然让人觉得哭笑不得,但是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街上人多,原本李想很担心大家走散了,这会儿被人都躲着他们走,倒是不用再担心这个问题了。
  不管实际上是什么情况,李想觉得,他现在的做派还真像个纨绔中的纨绔。一群小娘子嘻嘻哈哈的逛街,看小玩意,他跟在身后看到她们实在喜欢的东西就招呼人掏钱付账——没错,李想一分钱都不拿的,他披着个大氅扛着钱袋子像话么!所以都是由程九或者钱奎从褡裢里掏钱的,瞧这个谱儿摆的多大!
  小娘子们都很有分寸,看的都是些玉梅,雪柳(注2)之类的小玩意,而且不管卖家神色多么诡异,都会认认真真侃了价钱才让李想付账。逛了好半天,李想觉得腿都酸了,才花出去两贯钱,扭头看看一人背了几十斤铜钱的程九跟钱奎,这俩人居然一点累的模样都没有,目光灼灼的盯着小娘子们,李想不禁失笑:这两位都二十大几了还没媳妇,难怪跟着小娘子们逛街不嫌累。他这么想的时候,却忘了自己虽然比这两位小些,可也二十多岁了。
  正常的适龄男人,没有不想娶媳妇的。而李想从来到宋朝,还没怎么思考过这个问题:毕竟一开始养活自己都难,谈什么结婚呢?而现在虽然一群女孩子就在眼前,可是李想还是完全没法把她们跟可以选择的结婚对象联系到一起:她们实在太小了,最大的杜十一娘虚岁才十六,按照李想那个年代的标准,这不过是高中生甚至初中生的年龄,让他对上中学的未成年女孩子有什么遐想,那实在是太难为他了。
  作者有话要说:注1:帕头,古代男主包头发的布。注2:玉梅,人工制作的白绢梅花,宋代元宵节,节物尚白色,每年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夜,青年妇女盛行戴玉梅,以为应时的头饰。雪柳,绢或者纸做的头上的装饰品,元宵,立春日的节令饰品。此时腊月,没到元宵,不过我想总是有人提前卖这些东西的。


☆、第二十六章

    逛街逛街,主要就在个“逛”字,买东西反在其次。这群小娘子显然是十分明白逛街的真谛,这会儿,她们兴致勃勃的围在了几个耍把式的人周围,交头接耳的小声嘀咕着。
  “到底问题出在火上还是油上?”苗玉奴十分的苦恼“我觉得底下的火看着挺热的不像假的,可这油翻腾来翻腾去的也确实开了啊!”
  韩桂花的嗓门大,隔着几个人声音都传到了李想耳朵里“反正肯定是假的!回去问问阿郎不就得了?”
  卖艺的青年十分的郁闷,原本来了一群小娘子看热闹,他挺高兴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嘛!这么群标致的小娘子站在这里,就是不掏钱也看着舒服啊,谁知道这几位表现的跟一般的小娘子完全不是一码事儿。
  难道小娘子们不应该是喜欢大惊小怪,动不动就尖叫,动不动就吓的瑟瑟发抖的生物么?为什么他抬着头吞剑,耳边会传来那个大嗓门的小娘子自以为是悄悄话的喊声“阿杜姐,这剑做的真精巧,完全看不出来里面已经缩进去了……”
  他郁闷的结束吞剑的表演,开始烧油锅从里面捞铜钱,一边传来女孩子的尖叫跟围观众人兴奋的议论,喝彩声。觉得表演挺成功,正想趁势收钱呢,谁知道那个大嗓门的标致小娘子又冒出这么一嗓子。他十分郁闷的看去,结果发现那群小娘子完全没有被他惊到的样子,全都一脸好奇,兴致勃勃的盯着他的胳膊,还对着那口翻腾着油花儿的大锅指指点点的。这么一打岔,好多被他的表演震住的观众把注意力给转到了这群小娘子身上,准备掏钱的手也停下了。
  卖艺的青年郁闷死了,十分纠结的去看他认为的这群小娘子的主人李想,李想一脸尴尬,忙请程九哥拿钱给他,他这边带头往盘子里叮叮当当扔了一大把铜钱,其他的观众总算也缓过神来纷纷掏钱了。
  李想喊了小娘子们离开,一群人绕过卖艺人的摊子,继续往前走。这次大家都不东张西望了,纷纷挤到李想跟前“阿郎阿郎,快与奴奴说说,那油锅是怎么回事儿?”“桂花快少说几句吧,你嗓门那么大,搅和的人家钱都赚不得。”
  李想一边走,一边慢慢的说“这其实是利用各种物质沸点不同儿造出的假象,沸点,就是液体会变成气体的温度……水开了,冒泡,其实就是一部分水变成了气,从里面冒出来……”
  李想走得很慢,语速也很慢。跟在后面的程九跟钱奎听得云里雾里很是无趣,可小娘子们却全都十分兴奋。
  “阿郎说的没错,到处都用得上这些学问!若不是听过阿郎讲课,我还真得被哄住还以为他有多厉害呢!”
  “我觉得他已经很厉害了啊!虽然是骗人的,可要是什么都不懂,怎么骗的住人呢?其实大家伙儿也都知道他是骗人的,只是不知道道理是什么,不过是掏点小钱寻个开心,卖艺就有了份营生,这不是挺好的?”
  “是挺好,总是凭本事赚钱的。”
  李想听她们叽叽喳喳的,自己心情也不错:这些小娘子比一开始的时候开朗太多了。现在情况最糟糕的,应该就是何怜怜了。
  想到何怜怜,李想扭头看了一眼,却见何怜怜紧紧拉着小桃的手,不说话,也不往四周看,只低着头默默的跟着小桃走路,李想叹了口气,十分的纠结,这孩子这么下去可怎么成呢?可他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做,他是个技术帝没错,却没学过儿童心理学,对于怎么让这孩子的情况变得好一些他完全没有概念。
  又溜达了一会儿,小桃觉得这么逛下去不是回事儿“逛得差不多了,咱们也该正经采买东西了。”姑娘们也觉得确实该干正事了,过年的东西好多都没买呢,这么多人去哪里都走得慢,于是大家便决定分头行事。
  女孩子单独出行太不安全,于是三个男人各带一队,钱奎陪着欧温仪甘九娘去买针线杂物;吃食需要的最多,于是杜十一娘,韩桂花苗玉奴这几个年纪大点儿的小娘子就都跟着程九哥去买吃食;小桃跟李想负责看着两个最小的孩子冯暖暖跟何怜怜,先去饭馆子坐下等……不过冯暖暖显然对这个安排很不满意,表示自己已经不小了,能帮着干活了,要跟着杜十一娘她们去买好吃的。李想无奈,只得叮嘱程九哥把小家伙看的紧些,又与大家约了申时初在徐家老店集合,买好东西就直接找个厮波送到车马行自家的驴车上不要自己拿着,这才散去。
  一转眼身边只剩下小桃跟何怜怜两个小娘子,李想大大的松了一口气。虽然小桃也爱啰嗦,可她不那么爱问问题啊!安安静静的听她唠叨就行了。可另外几位小娘子可不一样,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也就罢了,还时不时冷不丁问李想一句两句的,搞得李想连走神儿都不敢。
  分头行事的另一个好处就是李想终于找到给小桃买珠钗的机会了。首饰这种东西的价格差异实在太大了,李想纠结的看着首饰铺子的掌柜拿出的一盘子珠钗,报价都在十贯以上,据说柜子里头还有一百贯甚至五百贯以上的,而他只带了一贯钱以及两个前阵子好不容易兑到的五两一个的银锭。这年月很少有店铺收银子的(注1),李想费了半天劲儿弄来其实也就是为了满足一下好奇心,来古代一遭居然只见过铜钱,没花过银子,多丢人啊!
  小桃拽了李想的袖子“小乙哥,别买了,太贵。”她这么一说,李想反倒上来倔劲儿了“不行,二十八是你的生日,我总得送你点什么。”
  小桃拗不过他,便捻起一边儿很不起眼儿的一只银钗来问价钱,掌柜的说五贯钱。小桃摇头道“恁轻的簪子,还没有一两重,这手艺也不值几个钱,拿戥子来称称,我们用一样的银子给你,多付你一分的工费可成?”掌柜的连说卖不得,工钱贵,亏本。小桃二话不说扯了李想的袖子就往外走,果然还没到门边,那掌柜的就跺脚叹气的追上来说亏本卖了。
  上戥子一称,一两二钱,李想便掏出了自己的银锭子,让掌柜的拿夹子夹了个边儿下来,一称,一两四钱。掌柜的拿走那块儿银子角儿,把银钗递给小桃,又数了二十文钱找给李想。
  李想看看一旁默不作声的怜怜,想了一下,又掏了二百钱,让掌柜的拿了对儿银耳环(注2)过来“过年了,哥哥也送怜怜个礼物。”
  李想手心托着那对耳环,伸到怜怜面前,过了好一会儿,久到李想几乎想要放弃的时候,怜怜伸手把耳环接了过去“谢谢阿郎。”她的声音很轻,可李想却一下子松了口气,出门大半天了,怜怜终于说了今天第一句话。
  小桃高高兴兴把耳环给怜怜带上,她看到怜怜开口说话也高兴,这孩子话太少了。想了想又把银钗插到头上,笑嘻嘻的说“这可比春天我自己买的那支强多了…”
  李想道“那是,按照你那个算法,一贯钱的铜可以做一大把簪子了。”说完了李想叹了口气“小桃,以后我会赚很多很多钱,给每个人都买珠钗,给你买真正的足金首饰做嫁妆。”
  小桃点点头“我信小乙哥。”
  买完首饰,李想带着两个小娘子去染料店去踅摸了一些材料,挑好了付了定金,让店里明天派人送到莲湖村。
  既然进了城,总要在城里吃顿饭才成,所以李想才让大家去徐家老店汇合。他带了两个壮汉跟一群小娘子浩浩荡荡杀进徐家店,一旁的几个见过面的厮波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了“几日不见,怎地李小郎君就变成了李衙内的模样?”
  徐掌柜倒是知道点内情,知道这些女孩子的来历,笑眯眯的迎上来,把这一群人送到楼上雅间,让人先上了果子零食,寒暄了几句,便问李想可有岳家兄弟的消息。
  一说起这个李想十分郁闷“冯四哥送小岳哥回汤阴,到现在还没回来,这都三四个月了。岳五郎倒是捎了信回来,捎信的那会儿离开封府还有五百里的路程。”徐掌柜笑道“咱们性急了,汤阴到这里来回几千里,而且冯四还有别的事儿要办,一时半会儿回不来也不奇怪。”
  李想点头“是啊,本想请个老客捎信。可再一想,等信送到了,冯四哥也回来了,何苦这么折腾呢!”
  女孩子不喝酒,一群姑娘要了满满一桌子菜,还有各色鲜蔬果子,钱奎跟程九倒是要了一壶酒。最后一算账,一共两千九百钱,徐掌柜大手一挥,免单!李想十分诧异,徐掌柜笑眯眯的说“五郎六郎,还有那些街坊的义举我羡慕得很!李小郎君能给这些小娘子找个出路,也是大善人!我多的干不了,一顿饭还是请得起的。”
  作者有话要说:注1:关于宋朝的货币流通问题,前面说过一点点但是不详细,这玩意不是我一句话半句话能说清的,直接度娘了几贴给大家看吧:宋朝的钱币制度极其混乱,而其记载也矛盾重重。宋朝是以“钱”为流通货币的,因为宋朝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工商业也前所未有地发达,因此货币需求量也前所未有的庞大,而且白银的产量和进口量都不高并且当时没有类似央行这样的政府宏观调控管理机构,造成了极为混乱的情况。我们知道一般朝代1000个钱为一贯,等于一两银子,但是宋朝却不是这样的。《宋史食货志》及《续资治通鉴》均提到自真宗朝开始因白银存量偏少不足以赶上经济的发展,银价不断上涨,基本上是2000个以上的铜钱当银一两。宋朝以前白银总量太少,价值过高,还没有成为流通货币(想想看,你拿一张面额2000元以上的纸币去市场买东西会怎样?),只存在于朝廷赏赐与会计结算当中,比如税收、国家支付(如向金、西夏送交的岁币“银帛”多少之类),实际上明朝以前,市场流通均使用铜钱(北宋局部地区出现了纸币)。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