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穿越巅峰 >

第14章

穿越巅峰-第14章

小说: 穿越巅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尔盖地块”的顺时针涡旋运动。这表明,青藏高原地壳近年来一直处于剧烈的活动之中。    
    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总工程师赵世运说,青藏高原从唐古拉山以北到昆仑山口这一地段就有140多条地震带,而唐古拉山以南到拉萨的地震带也有70条之多。其中青藏铁路格拉段沿线存在着一百多条地震带,并且在未来的一百年里,这些地震带将处于剧烈运动之中。    
    2001年11月14日,青藏高原昆仑山口西发生了8.1级地震,这是近50年来中国震级最大的一次地震,也是全世界进入21世纪以来最大的地震。    
    这次地震最为罕见的现象是在地表形成的地震破裂带。破裂带位于昆仑山南麓,西端终止于布喀达坂峰以西,东端点距青藏公路以东70公里。这条地震破裂带总长度约为450公里,地表严重变形带的宽度从数十米至数千米不等。地震破裂现象不仅有着重要的科研价值,同时也是一道世界奇观。地震鼓包错列有致,犹如行走在大漠里的驼队,地震裂缝深不可测,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这次地震所形成的地表破裂等现象也是迄今为止中国惟一、世界罕见且保存最完整、最壮观、最新的地震遗址,成为人类宝贵的自然遗产。    
    站在昆仑山口,我依然可以感受到那次地震的威力。一条长长的裂痕刻在苍茫大地上,仿佛一道久久无法愈合的伤口。矗立于此的“昆仑山口”石碑被拦腰断为两截,只剩下“山口”二字。    
    中铁十二局青藏铁路指挥部党工委书记师加明回忆道:“那天晴空万里,一点征兆都没有,下午3点半左右,忽然听到外面轰隆隆的巨响,开始,我还以为是装载机开到门口了呢,转眼间大地就剧烈震动起来。”    
    师加明所在的指挥部距离震中所在的昆仑山口只有30多公里,震感极为强烈。他藏在桌子底下,看着沉重的办公室先上下跳动,随后水平晃动,持续了大约一分半钟才结束。所幸指挥部房屋结构坚固,没有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地震结束后,他们曾组队上昆仑山口探察情况,见到了那条望不到边的裂痕,里面冒出滚滚的热气,熏得人睁不开眼睛。投一块石头下去,听不到落地的声音。“从那次地震到12月中旬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这里经历了1000多次余震,有时一天就有上百次余震。”师加明说。    
    昆仑山大地震带给人们的震撼和恐惧,并没有随着地震的平息而平息。人们开始对青藏铁路能否在高原安全运营表示怀疑。因为,青藏高原蕴藏着随时可能迸发出的巨大冲击波,青藏铁路能否安全穿越世界上最复杂的地震断裂带,成为悬在人们心头的问号。“青藏铁路修好后,你敢坐火车吗?说不定哪天来场地震,火车会脱轨飞出去”,不少群众这样议论。 在一次采访中,一位外国游客对我说:“青藏铁路建设将功亏一篑,最大的敌人也许不是冻土,而是不知何时就会降临的地震灾害。”    
    国内外人士的疑问也让我陷入思索之中。在如此复杂的地质地理环境中,青藏铁路是否具备完善的抗震措施?未来的火车运营能否经得起地震的考验?带着这样的疑问,在2002年10月至11月间,我走访了数十位青藏铁路的设计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并前往北京采访了国家地震局专家,从他们那里得到的答案是一致的:经过科学设计,青藏铁路完全可以抵御地震带来的灾害。我想我有责任尽快将这一重要结论告诉国内外的朋友。于是,很快写作了独家消息稿《青藏铁路将安全穿越世界上最复杂的地震带》,新华社中英文线路同时进行了播发:    
    青藏铁路将安全穿越世界上最复杂的地震带    
    新华社西宁11月19日电  正在建设中的青藏铁路通过绕避、设计抗震桥涵和浅地基通过等方式,将安全穿越青藏高原复杂的地质地震环境。    
    国家地震局工程地震研究中心副主任陆鸣说:“只要对地震地质状况深入了解,对重要工程场地进行地震安全评价,并依此进行精心设计,就可将地震对青藏铁路的威胁减少到最低限度。”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质构造复杂、活动剧烈,曾多次发生地震。一些国内人士和外国专家曾对青藏铁路如何面对地震提出疑问。    
    负责青藏铁路设计施工的总工程师李金城说,有关部门已充分考虑到地震可能给青藏铁路带来的影响。首先,尽量绕过地震带。如果线路必须进入地震带活动范围,则先调查清楚地震带走向,然后让铁路与地震带呈垂直走向通过。    
    “通过地震带的铁路尽量避免使用桥梁或隧道等容易受地震影响的结构,采用受地震影响较小、容易修复的浅地基通过。“李金城说,”必须以铁路桥涵通过地震带时,则设计成小跨度低桥。这些桥梁、涵洞可抗八度地震烈度。”    
    2001年11月14日,在青藏高原昆仑山口发生了8.1级地震,形成一条长约400公里的地震地表破裂带。青藏铁路将垂直通过这条破裂带。    
    “此次昆仑山口地震没有对工程造成大的影响,试验路基有晃动没有断裂。”中铁十二局负责人师加明说。    
    为确保青藏铁路安全通过地震带,国家地震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了青藏铁路沿线活动断层鉴定和重要工程场地地震安全评价。有关人员在青藏高原行程3万多公里。      
    陆鸣说:“他们对青藏铁路沿线主要活动断层的位置、发震可能性、震级大小、活动断层可能出现的水平和垂直位移,都作出了判断,这些成果为设计部门提供了科学依据。”    
    “按照工程设计,即使青藏高原某些地段发生强烈地震,青藏铁路受到的损害也将很小,并可在很短的时间修复运营。”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总工程师赵世运说。    
    去年开工建设的青藏铁路青海格尔木至西藏拉萨段全长1118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    
    稿件播发后,被国内外一百多家媒体采用,在社会上产生出强烈反响。文章不仅回答了人们关心的问题,也解除了人们对地震的恐慌心理。国家地震局有关负责同志如是评价这篇文章:“稿件客观、准确,起到了解除‘世界性地震恐慌’的效果。”这篇文章也被评为新华社部级好稿。    
    


第五章  打造高原生态人文铁路一 藏羚羊,青藏铁路不可回避的话题(1)

    绵延上千公里的钢铁巨龙如何才能不惊扰高原恬静的现状?蓝蓝的天空,碧绿的青草,矫健的藏羚羊,会不会因为火车的长笛而有所改变?千百年的民族风俗如何与现代化的文明和谐相处?    
    数亿元的投资,人文的关怀,科技的护航向世人展示:青藏铁路的修建,只能使高原的前景更加美好!    
    铁路数次停工,经受巨额损失,为的是让藏羚羊安静地迁徙;    
    植被恢复,投资极大,为的是珍爱高原的一草一木;    
    绕道而建,增加开支,为的是避开藏胞的天葬台……    
    青藏铁路是一条绿色之路!    
    青藏铁路是一条人文之路!    
    一 藏羚羊,青藏铁路不可回避的话题    
    高原野生动物现状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原始、独特、敏感、脆弱,这里是黄河、长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五大水系的发源地,是藏羚羊、藏野驴、雪豹等国家珍稀动物的栖息地,年平均气温为零下4-6摄氏度,植被被破坏后很难或根本就不能恢复。50年前,修建青藏公路铲下一锹土的地方,至今没有长出一根草。一旦遭受破坏其影响将是灾难性的。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一直是国内外瞩目的焦点。    
    根据专家对栖息于青藏铁路两侧大型哺乳动物种群数量的研究;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可划分为纳赤台—昆仑山口北段;昆仑山—沱沱河段;沱沱河—唐古拉山口段;唐古拉山口—拉萨等四段。    
    在纳赤台—昆仑山口北段;大型哺乳动物主要分布在昆仑河上游谷地的野牛沟一带;那里约有100到150头野牦牛因觅食与饮水在昆仑河两岸活动;此外还有数十头藏野驴;在东大滩与西大滩则有十余群藏原羚活动;数量不足100只;另外还有40多只白唇鹿经常在该地出没;该段的山地大约有1500到2000只岩羊和数百只盘羊在河谷两侧高山活动。    
    昆仑山—沱沱河段从青海可可西里及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间穿过;是珍稀野生动物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和藏原羚最集中的地段;也是两地区野生动物繁殖迁徙与觅食最主要的途经地段。如藏羚羊主要集中在五道梁北部楚玛尔河和沱沱河北面的苟鲁谷地;其中在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以南;每年有大批藏羚羊越过青藏公路进入可可西里腹地卓乃湖周围产仔;藏野驴主要集中在不冻泉、五道梁及秀水河两岸活动;约4200只;藏原羚的活动范围与藏野驴基本相同;沿线约有6到7个种群;数量100到200只;野牦牛则主要分布在楚玛河中上游地区;至少有2个较大种群;约计300到400只。    
    在沱沱河—唐古拉山口段;分布有白唇鹿、藏野驴、藏羚羊和盘羊等珍稀野生动物;白唇鹿主要在沱沱河至通天河一带活动;藏野驴在通天河南部活动;大约有600头;盘羊则在唐古拉山口附近活动。    
    而唐古拉山口—拉萨段主要为农牧区;人口比较稠密;沿线很难见到大中型野生动物;但在安多、那曲和当雄湿地栖息有黑颈鹤、赤麻鸭、斑头雁等大量珍稀鸟类。    
    在青藏线采访期间,我先后进入野牛沟、可可西里等野生动物保护区内探访。2002年5月,在格尔木市林业公安人员的陪同下,我们驾驶者北京吉普车向野牛沟保护区进发。由于全球变暖以及人类过度活动等因素,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正在发生恶化,曾经猛兽横行、飞禽翔集的野牛沟,如今变得萧条了许多。    
    野牛沟自然保护区位于昆仑山北麓,从格尔木沿着青藏公路南行,到达“西王母”瑶池,再往西行,就进入野牛沟腹地。    
    西王母在民间又被称为“王母娘娘”,她的故事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甚至在全世界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在人们的脑海中,西王母是一个拥有至高权力、雍容华贵的女神。    
    但一些学者、专家多年的研究和实地考察发现,在历史上,西王母确有其人。距今3000-5000多年前,存在过一个牛羊遍地、虎豹为群的牧业国度——西王母国。其疆域包括今天青藏高原昆仑、祁连两大山脉相夹的广阔地带,青海湖环湖草原、柴达木盆地是其最为富庶的中枢区域。由此可见,历史上的青藏高原是一个水草丰美的地区。    
    据了解,十几年前,这里水草茂盛,经常能够看到几百头野牛在山沟里自由    
    奔跑,现在,只在夕阳西下时,才能看到几头野牛或野马到河边来饮水,当地林业警察这几年巡山,再也没有看到大规模的野牛队伍。    
    我们的吉普车在无人区里摸索着前行,沿途看到草原上是满目疮痍的“鼠洞”,一块块地皮只有稀疏的枯草。随行人员说:“草原上的鼠害十分严重,我们想尽了灭鼠的办法,但效果不佳,老鼠具有超常繁殖能力,并且十分狡猾。我们一直在寻找有效的灭鼠方法。”    
    野牛沟现在还居住着十一户牧民,牧民的过度放牧对周围的环境也有较大影响。据说,格尔木市政府正在想办法把这些住户搬迁出去。我们在途中碰到了藏族牧民加措,他在用绳子围起的羊圈里给小羊羔喂奶粉。他说,过去,他们可以定居放牧,现在只得背着帐篷游牧了,由于草场退化,已经没有足够的草来喂养,只能用奶粉来喂羊。在沙化的的草地,一群牛羊正在啃着稀落的野草。    
    一路上,我一直希望能够看到野牛或野马什么的,但却没有如愿。只看到一两只野鸭在沼泽地里飞来飞去。随行人员说,由于生态环境恶化,野生动物的数量锐减,有的已经迁徙到其他地方去了。    
    在回来的途中,我们被一条冰河拦住了去路,湖面结着冰,但不知道深浅。一位随行人员说,我们应该去转一转“神石”。于是车辆又折回头行了几公里,果然看到一块巨大的石头,上面系着红色的布条,还有经幡,据说,如果围着这块神石转三圈,就能保平安。我们的吉普车围着神石转了三圈,然后又折回到湖边。我们在湖边走来走去,一位同志居然在冰层下发现了一道隐隐的车印,于是我们决定沿着车印过河,果然顺利地通过了冰河。随行人员说,这一定是神灵的指引。我也觉得很奇怪,也许这是心理作用,我们第一次到河边并没有认真去寻找过道,所以没能发现车印,也许真的有如他们所说的人类难以理解的“神力”。但我的确对大自然产生了敬畏之心,尊重自然,自然就会保佑你!历史证明,当我们对自然进行破坏时,也必然会遭到它的惩罚。今天的野牛沟,也许能说明这一点,还有2003年发生的可怕的“非典”灾难,也是铁的证据。    
    


第五章  打造高原生态人文铁路一 藏羚羊,青藏铁路不可回避的话题(2)

    地处青藏高原西北部的可可西里是中国最大的“无人区”。这片雪域荒原面积达4。5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4600米以上,因其海拔较高,气候异常严寒恶劣,这里空气极其稀薄,气压偏低,氧气含量只有低海拔地区的一半甚至更低;这里常年天寒地冻,风雪交加,年均气温为零下10摄氏度至4摄氏度,最低气温可达…40℃。    
    由于大自然的特别造化,可可西里是“高原精灵”——藏羚羊的主要栖息地,这里还生活着野牦牛、藏野驴、雪豹等60多种高原珍稀野生动物。素有高原“动物天堂”的美誉,再加上数以百计的高原珍稀植物物种,这里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珍稀野生动植物基因库,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藏羚羊主要分布在青海南部、西藏北部和新疆西部海拔3200-5000米的高寒荒漠、高寒草原区。它们体态俊美,善于奔跑,时速可达70-80公里。藏羚羊有长途迁徙集中产仔的习性,一般喜群居生活,特别是迁徙和产仔过程中会结成上千只甚至更大的群体。    
    藏羚羊身上的绒毛质地柔软、细腻,纤维直径在6-18微米之间,素有“软黄金”之称,是最好的动物天然纤维。用藏羚羊绒织成的“沙图什”披肩在欧美国家成为贵妇们追逐的时尚,价格十分昂贵。在国际非法贸易的暴利驱使下,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生活在青藏高原冰天雪地中与世无争的藏羚羊遭到了疯狂猎杀。盗猎分子组成武装团伙,驾驶汽车进入藏羚羊分布区,不分雌雄老幼,枪杀后剥皮再经倒卖、运输和取绒,走私到国外,加工成一条条沾满血腥的披肩。由于盗猎分子的大量猎杀,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青藏高原上的这一重要物种数量锐减到了濒危状态。藏羚羊数量已经从上世纪初的几百万只,减少到现在的5万只左右,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严禁贸易的物种。因此,其命运也备受国际社会的关注。    
    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可可西里的自然保护工作,特别是严厉打击各种盗猎活动。1994年1月18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西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