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穿越巅峰 >

第3章

穿越巅峰-第3章

小说: 穿越巅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藏自治区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李国勇说,青藏铁路的建成将促进西藏经济从供给型、输血型向市场型、造血型转变,并从根本上解决西藏自我发展能力,成为西藏经济快速发展的助推器。这对西藏来说是一场革命,这场革命带来的将是一系列根本性变化,思维观念的变化,生产力布局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等,都将在变化中得到最合理的升华和组合。    
    


第一章 千年期盼终成真四、见证伟大,穿越人生“第三极”

    我是在新华网上看到青藏铁路开工的消息的,当时我在新华社安徽分社工作。由于疲于应对    
    周边种种复杂关系,灰色的情绪始终笼罩着我。我在庸懒中被这条消息震动了,这一历史性    
    的伟大工程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一种民族自豪感,在环境极为艰苦的青藏高原修建铁路,无疑    
    将再次展现中国人的英雄气概和奉献精神,而这一可贵的精神品质,在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    
    社会,在人们的身上正逐渐消失。建设青藏铁路,人们需要跨越的不仅是物理的海拔高度,更要不断升华精神的“海拔”。    
    我想,一个人如果能够参与一项伟大的事业,即使自己所能付出的力量很微弱,也能让平淡的生活多一点色彩。    
    这条消息让我沉思良久,也许,挑战生命极限比挑战复杂的人际关系更具意义,至少可以让被“世俗”包裹得近乎萎缩的精神世界,寻找释放的突破口。我是个不甘寂寞的人,在我的想像中,西部虽然荒蛮,却很壮丽;虽然贫穷,却很纯洁;虽然艰苦,却能给人感悟。我希望自己能像铁路建设者一样,融入纯净的雪域高原,挑战生命极限,参与这一人类的伟大壮举。    
    2001年底,我背着行囊踏上了西行的列车,开始在新华社青海分社工作。到分社不久,我向社领导提出去一线报道青藏铁路,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临行前,党周社长说:“你刚从内地来,可能不适应高原,要多注意身体,如果不适应马上从高原下来。”副社长王宏伟说:“作为一名年轻记者,能够见证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工程,既是荣耀,也是挑战,更是责任,希望你能打一场漂亮的新闻战。”    
    2002年3月,我来到青藏铁路新起点格尔木市驻站,期间,分社领导和同事几乎每天一个电话,关心我的身体状况,了解我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浓浓的关怀和殷切的期望,坚定了我做好青藏铁路报道的信心。    
    在此后的两年中,我大部分时间都在青藏铁路建设工地采访,20多次驱车穿越青藏线,跨越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两次抵达珠穆朗玛峰大本营,写下了300多篇关于青藏铁路的新闻报道。期间顶风冒雪,翻山越岭,穿行于“无人区”和“生命禁区”之中,身体也因高寒缺氧出现失眠、记忆力减退、高原性红细胞增多、心电轴偏转等症状,但我的心中却总有磨灭不了的激情。    
    从青海的地图看,省会西宁处于东部边沿,格尔木是青海的地理中心。格尔木是青海的第二大城市,有二十万人口,其中一半为外来流动人口,但它拥有12。5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因此,人们把格尔木戏称是“世界上最大的市”。    
    格尔木是蒙古语的音译,原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我国西部的交通要道。西抵新疆,是昔日丝绸之路南线的要冲;北达甘肃河西走廊;东去省会兰州;往南,是青藏公路、铁路的起点,85%的进藏物资和95%的出藏物资都必须从这里转运。因而,格尔木有一个拥有数万人的庞大机构——西藏自治区驻格尔木办事处,一度占了格尔木人口的相当比例。还有一个奇特的现象,青藏公路在青海境内的道路,都是由西藏道班维护、管理的。同时这里还驻有大量的军队,负责进藏军用物资的储备,运输,使得格尔木有了“兵城”之称。数百辆排成长龙运输物资的军车,成为青藏高原独揽独有的景观。格尔木和青藏线对于西藏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青藏铁路的建设,更使格尔木的战略地位凸现。以至于青海、西藏人都说,格尔木是青藏铁路的最大受益者。据测算,仅铁路在施工期间,就可为格尔木创造直接就业岗位67000个,间接岗位16000个;增加直接收入7。6亿元,间接收入3。8亿元。    
    青藏铁路开工,2万多名铁路大军纷纷开进格尔木,也吸引了内地的大量生意人、民工。如今的格尔木街头游人熙熙攘攘,宽敞整洁的街道,装饰新潮的酒店和穿梭不息的车流,显示着其与内地城市可媲美的繁荣和祥和。    
    1984年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建成运营以来,有力地带动了沿线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柴达木盆地优势资源开发。十多年来,这条线路累计完成货物发送量1。8亿吨,运送旅客3500多万人次。它促进了沿线的锡铁山铅锌矿、青海钾肥厂、青海油田和龙羊峡、李家峡两座大型水电站等一大批大中型项目的建设和发展。有着“聚宝盆”美称的柴达木盆地的丰富资源通过这条线路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内地,青海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铁路开通前的1983年,全省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仅有22。45亿元,2001年达到了266。3亿元,是青藏铁路西格段开通前的11倍。    
    然而,交通仍然是制约西部发展的瓶颈。    
    全国最大的盐湖——察尔汗盐湖位于格尔木,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著名内陆盐湖,总面积5856平方公里。这里高寒缺氧,却蕴藏着中国最大的可溶性钾镁盐矿床。钾、钠、镁等自然资源总储量为600亿吨,其中仅氯化钾储量就达1.45亿吨,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97%。但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和旅游资源,也因交通不便而开发缓慢,一些企业的产品,因为火车车皮紧张,不得不积压在库房里。    
    格尔木海拔大约为2800米,空气干燥,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80%,有人曾做过试验,铁筒里装上2米深的水,在格尔木一年内就能全部蒸发干,在高原特有的毒辣辣的阳光下,强烈的紫外线可以在一日内剥下一层皮肤。这里和北京有着两个小时的时差,晚上9点仍然高持着火红的太阳。    
    记者站设在格尔木市国土资源局三楼的一间办公室。青藏铁路开工建设以前,格尔木新闻资源相对贫乏,加之自然环境恶劣,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派驻记者。房间里落满灰尘。里面很简陋,只有一组保险柜和一张办公桌。分社领导让我根据需要购买办公和生活用品,为了省事和节约,我把保险柜平放在地板上拼成一张床,铺上被褥搭成了一个“窝”,权作休息之所。屋内空气太干燥,用手触摸物品经常被静电击打,皮肤总有紧绷绷的感觉,早晨洗脸时稍微用力,鼻孔就可能流血。我每天把脸盆里装满水,将毛巾一头放入盆中,一头搭在暖气片上,做成“加湿器”,这样稍微增加了空气的湿度。由于缺氧,脑袋总是隐隐作痛,难以入眠,有时一夜要醒好几次,每天有效睡眠时间不足4个小时,第二天头昏脑胀。    
    到格尔木的第二天,总社要求写一篇关于青藏铁路的综合报道,我去青藏铁路建设指挥部采访后,坐在“保险柜”上写稿,感觉鼻孔特痒,用手揉了揉,干裂的毛细血管马上破裂了,点点鼻血滴落在电脑键盘上。我一只手堵着流血的鼻孔,一只手单指敲打着键盘,写下了关于青藏铁路的第一篇文章。    
    


第二章 以人为本的“第三极”工程一 这里是天堂,这里是地狱

    青藏高原一半以上的面积是无人区,不适合人类居住,高原上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氧气含量仅占海平面氧气含    
    量的50%-60%,极端气温可达-40℃。    
    青藏铁路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地段长达960公里,高寒、缺氧,大部分地处“生命禁区”;长期在高原上生活和工作,会导致人体机能下降,随时可能引发的肺水肿、脑水肿等高原病,如果抢救不及时,在一两个小时内就可能剥夺建设者的生命。    
    青藏铁路的最高点5072米,在如此高海拔地区施工,目前在世界上还是首例。如何在残酷的高原环境下确保建设者生命健康安全,是一项没有成功范例的世界性难题。    
    建设青藏铁路,不仅要高质量的工程,更要建设者的生命健康。    
    这里有最完善的后勤保障和医疗体系,这里有拼搏、有奉献,但对“不怕牺牲”说不。周密的卫生保障,广大医务工作者不懈的努力,共同创造了开工以来无一例高原病死亡事故的辉煌业绩。    
    生命永远是第一位的,这一高尚观念在“第三极”工程中更是深入人心,也是中国保障人权的巨大进步。    
    一这里是天堂,这里是地狱    
    正在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10公里,穿越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达960公里,横跨昆仑山、唐古拉山,最高点5072米,而过去世界上最高的铁路在秘鲁,它的最高海拔为4817米。    
    总面积达250万平方公里的青藏高原,北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与塔里木盆地以及河西走廊相邻;南以喜马拉雅山、银屏山、龙门山为界,与印度平原、云贵高原以及四川盆地为邻。它是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怒江和澜沧江等世界著名河流的发源地。    
    当我踏上古老而神秘的青藏高原,不禁被高原美丽的风光所折服。青藏铁路新起点格尔木的察尔汗盐湖,是世界上最大的盐湖。湖中色彩斑斓的结晶盐似珊瑚、宝塔、花朵、象牙、宝石……盐湖周围荒漠无边,风景奇特。风和日丽时,浩瀚的湖面如同巨大的宝镜,放射出银色或湛蓝色的光芒,有时还会出现变幻莫测的“海市蜃楼”。青藏铁路一期工程大约60公里的地段,就是从盐湖上通过的。    
    格尔木西北方向的南八仙、大风山、茫崖一带有长近百公里,宽数十公里的雅丹地貌,地形千姿万状,是西部的一大奇观。沿青藏公路南行,周边是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昆仑雪山连绵不断,与登山者的乐园玉珠峰遥相呼应。    
    海拔4767米的昆仑山东西绵延,冰雪千里,仿佛玉龙横卧。从昆仑山到唐古拉山,沿线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这景色摄人心魄。高原气候瞬息万变,时而碧空如洗,时而乌云密布,可谓“六月飞雪,一天四季”。可可西里无人区,成群的藏羚羊、藏野驴自由地奔跑。    
    发源于唐古拉山格拉丹冬的长江源头自然景观十分奇特,这里有冰笋、冰桥、冰斗、冰湖、冰舌等冰川地貌,山上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在海拔5231米的青藏线最高点唐古拉山垭口,壮志凌云的感觉伴随着无限感慨油然而生,南望无尽天路将把你带入西藏这片热土,回首青海风光依然飘荡在眼前,环顾西周是白雪皑皑的巍峨群峰。    
    翻越唐古拉山口后,进入眼帘的将是广阔无垠的藏北羌塘草原。这里有鸟类的王国申扎和野生动物的乐园双湖,有圣湖纳木错和羊八井地热景观,还有多多卡骷髅墙和那曲赛马节等人文景观。纳木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海拔4718米,为西藏三大“神湖”之首。朝圣者五体投地、匍匐前行的身影,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这里是离天最近的地方,她圣洁得令人肃然起敬,大自然的博大和雄伟,让人感觉到渺小和卑微。有人说,青藏线是心灵休憩的后花园。    
    这里是美丽的天堂,但又令人望而生畏,她像随时可以发出死亡召唤的魔鬼。    
    在青藏线采访期间,我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了一些事情,也许能告诉你,在高原修建青藏铁路,到底有多难。    
    在青藏线采访,从格尔木出发,随着海拔的升高,气压降低,空气越来越稀薄,我就渐渐有高原反应。翻过昆仑山,到了4600米以上的地段,高原反应加剧,走路稍微快一点,就会呼吸急促,浑身无力,走路如同踩在海绵上一样。在风火山高海拔地区,医生为我测血氧含量,通常只有75%;而内地人的血氧含量一班为100%,由于缺氧,脑袋昏沉沉的,并伴有阵阵隐痛。    
    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副指挥长才凡编了一段顺口溜来形容青藏线的环境,“青藏线上有四怪,三个蚊子一盘菜;女人的化妆品男人随身带;桥墩要用棉被盖;打火机没有火柴卖得快”。这是指青藏高原戈壁滩上蚊虫肆虐,高寒缺氧,建筑物必须依靠棉被来保温,打火机在高原上点不着火。空气干燥,必须随时涂抹脂膏,否则皮肤就要干裂。墨镜、唇膏、防晒霜是青藏线职工的“三大法宝”;高原上紫外线很强,到工地上采访一天下来,我的脸被晒得像刀割一样痛。    
    高原气候变幻多端,可谓“一天四季”有时各种极端天气现象交替出现,令人望而生畏。2003年8月的一天下午,我和分社摄影记者侯德强从唐古拉山工地采访结束后,准备返回格尔木,出发时还是晴空万里,可半个小时后,忽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铺天盖地的冰雹几乎将整个高原吞没,天空变得阴森恐怖,紧接着一道道闪电刺破天空,一个接一个霹雳振聋发聩。由于能见度很低,我们只得放慢了速度,突然一道闪电夹着火球从空中竖直击在离我们车辆大约10米远的路面上,这是滚地雷!我们吓得赶紧停车,十分惊恐地躲在车内。随行的中铁十七局党工委副书记陈传新告诉我们,在唐古拉山,夏日下冰雹是家常便饭,有时“滚地雷”就在车前车后炸,火球追着车辆跑,十分危险。    
    7月的一天,他们指挥部的一位职工给家人打电话;告诉孩子“这里漫天大雪”,小孩撂下电话哭着喊:“妈妈,爸爸烧糊涂了!”唐古拉山的风比刀子还要锋利,每天下午2点到夜里,准要刮大风,有时夹杂着冰雹和大雪。刚入场时,这个局搭建的帆布帐篷不到半个月就被风割成一条条的,如同一道道经幡。    
    中铁十一局铺架项目部的林建斌称自己的“书记”头衔是捡来的。第一任书记到任一个月后因高原反应太重被送下山;第二任书记还没来得及下车就被送到拉萨治疗,这才轮到适应能力较强的他。    
    中铁十八局青藏铁路工程指挥部党工委副书记李继业说,春天唐古拉山的地全是冻的,推土机一次只能推10厘米。过几天冻土化几厘米再干,一直要持续到6月份。搅拌混凝土对水温有要求,他们只得从河里拉冰在锅炉里化水。2002年7月的一天,局领导下工地检查工作时,碰到一辆卡车坏在路上。卡车司机称“哪都没毛病,就是打不着”。司机葛小兵灵机一动,拿出车上的氧气罐对着卡车的空气滤清器喷氧,结果卡车一下就发动起来了。他们公司的6台进口车,经常因为缺氧打不着。每天晚上司机都要冒着严寒起来几次打火,否则第二天根本无法启动。同样,中铁十七局工程指挥部驻地的一辆道奇车,在海拔5000米的指挥部必须喷氧气才能点着火,而一旦到了4800米以下的地段,点火就恢复正常了。    
    中铁一局负责铺架工作。由于铺架机比路基高出许多,风一吹冷得无法想像。铺架队队长李建国说,羽绒服在这里都透风,根本没有用。工人们上班外边穿的都是里边带羊毛的皮衣、皮裤,里边还要穿两层毛衣毛裤。头上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