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顺治皇后休夫记+番外 作者:纯属胡诌(晋江vip2013.07.04完结) >

第21章

顺治皇后休夫记+番外 作者:纯属胡诌(晋江vip2013.07.04完结)-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哲哲捂着帕子噗嗤笑了,“难为你肯入乡随俗,还知道‘与民同乐’?罢了罢了,都是孩子们一片孝心,哀家若是不答应,不是让你们难过吗?”说着叹口气,“先帝在时,哪一年我不骑马出去跑跑?如今老了,也上不了马背了。皇上啊,明天我就坐车,到你舅舅家里坐坐,听听曲儿,跟你舅母他们聊聊天。你呀,喜欢玩闹,就带足了侍卫们,出去走走。就像汉人常说的,熟悉民情,才能更好安邦治国。”
  顺治听了高兴,急忙站起来拱手,“孩儿遵命。”
  哲哲笑着摇头,拉顺治坐下,“我的儿,可要带足了侍卫,看看就回。别跑太远,叫大额娘担心呐。”
  顺治嘴上乐呵呵应下,与吴克善一同陪着哲哲聊天。
  过一会儿,顺治看时候不短,告辞哲哲,回养心殿听范文程讲学,顺道问他踏青习俗。吴克善也借口回家准备准备,随后出了慈宁宫。到交泰殿跟布木布泰说一声,保证明日一定好好护着顺治安全,这才出东华门,上马回家。路上遇到何洛会,二人坐在马上一拱手,打个招呼,吴克善就要错身而过。何洛会想了想,调转马头,与吴克善并辔而行,笑问:“卓礼克图亲王,您这么急匆匆乐呵呵的,该不会有什么喜事吧?”
  吴克善呵呵笑了,“能有什么喜事。不过是明天姑奶奶要回门子,回家准备准备。哦,对了何大人,你对京中熟悉,这京郊不算偏远,又不算喧闹的地方,都有哪里呀?”
  何洛会心中默念“姑奶奶回门子”,暗想,寻常姑奶奶回门子,自然有亲王家几位贝勒操持,哪里会劳烦老亲王亲自带人动手。心里明白几分,急忙笑道:“老亲王您怎么忘了,俺们正白旗就在东郊有好几个庄子。您要喜欢,不如这会儿奴才就陪您去看看。咱提前准备起来,明日一早,就接姑奶奶。”
  吴克善想了想,“这个,可要能看戏的庄子才成啊。姑奶奶想听曲儿。”
  何洛会一拍胸脯,“这有何难?包在我身上。”说着,引着吴克善径自往东郊而去。
  吴克善看中一处,急忙要借来地方使使。何洛会偏爱做大方,直接掏出庄子里头几户院子地契,塞到吴克善贴身随从手里,“几户院子,值不得什么,算是奴才孝敬老亲王跟姑奶奶了。”
  吴克善见了,略一思量,这才命随从收下。所谓投桃报李,趁人不备,悄声告诉何洛会:“明日皇上奉姑奶奶来。”说完,指挥随从,到城里王府去接王妃,顺道带上几个小戏子、小丫鬟,还有家里几位格格。吴克善大嗓门说话惯了,直接吆喝:“叫王妃跟他们说,都把最好的衣服穿上,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叫人一看就喜欢才成啊。”
  随从听了,当即分出几个人回府传话。其余的带着庄户佃户,一起打扫收拾庭院、戏台不提。
  何洛会伸长耳朵仔细琢磨琢磨,“皇上要来?打扮漂漂亮亮的?嗬,明白了。”上前跟吴克善打个招呼,说自家公务在身,这就回去。
  吴克善也不拦着,满脸含笑让何洛会自便。依旧转身收拾院子。
  何洛会又陪着看两眼,慢慢退出去,骑上马出了庄子,停在村口,叫来随从兵勇,小声交待:“都听明白了?明日皇上陪皇太后要来,蒙古格格们打扮漂漂亮亮,就是想趁机让皇上看上。要知道,皇上后宫可是一个人都没有。一旦看上,那可就是一步登天了。就是不能捞个宫位主,将来也是资历老,得人看重。”
  兵勇都是何洛会亲信,急忙搓手笑道:“怎么着,爷,咱回家请姑娘去?”
  “啊呸!”何洛会一口啐过去,“咱家姑娘才三岁,话还说不全呢!”转转眼珠子,嘿嘿笑了,“那西山温泉一事,多亏了鄂硕闺女。你,小强,去鄂硕家里,把这事儿跟他家姑娘的奶妈子说了。咱也算还个人情,明白了?”
  小强急忙点头,“那没问题。鄂硕家奶妈子,上回就是小的去联络的。您等着,小的去去就回。”说着,骑马就跑。
  马蹄踏踏,踢起几尺尘沙。何洛会吐一嘴沙土,对着小强背影骂道:“这荒郊野岭的,爷可不在这儿等。回京直接去步兵统领衙门。”
  小强隐隐约约听明白,急忙扭头应一声,径自往正白旗住地奔。
  鄂硕家后门,小强也算熟门熟路。交待完奶妈子,牵着马出了胡同,站着等大车过去,小强心里就琢磨开了,咱自己家里也有妹妹,虽说没人家董鄂姑娘文才高,好歹也是正白旗正经人家闺女,没道理跟外人通信儿,不告诉自家姑娘的。想了想,绕个弯儿,回到家里,找来母亲,细细说一番。
  小强他娘听了,摆手犹豫:“这——不大好吧。咱们家姑娘初选就被退回来了。”
  门帘一响,自家姑娘从屋里走出来,扶着母亲对小强说,“哥哥你放心,都是八旗闺女,乌云珠能做的,妹妹为何做不成?若不是父亲早年死在战场,咱们家过的不比乌云珠差。”
  转脸劝慰母亲,“额娘您放心,这两日女儿也学了几个对子,几首诗经,这一回,纵然不能博得贵人的眼,定然不给额娘丢人就是。”
  小强他娘还在犹豫,小强早拍手叫好,“正是,妹妹这番言语,方是八旗贵女风范。”
  小强妹妹微微笑了,“哥哥且去当差,明日就看妹妹的。”
  小强乐呵呵出门,径自回步兵统领衙门复命。也是凑巧,这家门外有个老太太,素日跟小强他娘要好,今天路过串门子,听见他母子屋里说话,转身想走。冷不丁地听见‘皇上’二字,爱热闹顿住,仔细听全了。偶尔听见这么件事,回去当着街坊邻居的面儿,当笑话说了,好笑一通这家姑娘有登天之心。言着无心听者有意,当天晚上,不少正白旗有姑娘的人家就琢磨,反正人家都去了,不差我们一个,咱也去凑凑热闹?一传十十传百,一时间,正白旗人家,传了个七七八八。又不知谁说了一句,当今万岁爷最喜欢吟诗作对的汉家女人模样,一时间,诗词纸贵。三更时分,还能听见女子吟诗:“锄禾日当午,疑是地上霜。举杯邀明月,留待小窗明。”噗~~~
  第二日一早,诸多正白旗秀女打扮齐整,家里父兄陪着,坐车的坐车,骑驴的骑驴,溜溜达达出了东直门。单寻那有水有草,有花有景之处,放风筝玩耍。还有那许多女孩子,临时抱佛脚,拿着本唐诗三百首,仔仔细细翻开。多亏正白旗驻扎东直门内,出门就出城。要不然,这么多闺女一同出门,走在街上,还不走漏消息,叫其他旗的闺女也得了信儿,跟着凑热闹顺便勾搭皇帝去?
  皇家剧院小剧场:
  菊花:出来冒个泡,省的别人占了女一号
  顺治:菊菊,回来给朕当皇后吧?
  菊花:滚!天空有多远,你就给俺滚多远!
  布木布泰:俺可怜滴侄女,俺滴亲侄女!
  多尔衮:亲爱滴,小心肚里孩子
  哲哲:生男还是生女?
  顺治:朕要小弟弟
  作者有话要说:研讨班第四期:
  布木布泰生孩子,生男孩是生女?(只有两个选项,咱就不排序了吧?)




☆、32蒹葭苍苍

  第三十二章蒹葭苍苍
  吴克善站在庄子前头,听侍卫们回报;说皇太后銮驾已经由神武门启程;赶紧收拾衣袍,请来王妃好生照管后院女眷。一切打点完毕,小心问侍卫;“周围可打点好了?没闲杂人等了吧?”
  侍卫上前回话,“王爷放心;早就打点好了。汉民都被赶在家中,无事不得外出做农活。只是——”
  吴克善一瞪眼,“只是什么?还不说明白;支支吾吾作甚?”
  侍卫这才小心回答:“只是沿途不少景致周围,都或坐或站,或是游玩;或是上香,那么许多满人小姑娘。都有家人作陪,打出名号,说是正白旗。奴才们不好当面驱赶。”
  “哦?正白旗?”吴克善笑笑,摆手说知道了,叫侍卫们只管各司其职。不多时,有两对太监骑马过来,走到村口站定。又过一炷香时候,再来两对太监,到接驾院子前头站稳。吴克善再仰头,两对太监骑马飞奔而来。再后面,就隐隐约约旌旗展展,五彩霞光,不用问,就是皇上与皇太后銮驾到了。
  蒙古规矩,来了客人,素来是男主人与女主人一同出面迎接。吴克善与王妃带领家中老小,分列两排,沿村口跪下。哲哲老远得知,急忙吩咐宝音,“都是自家骨肉,不用多礼,快叫他们起来。”
  宝音传出话去。吴克善这才扶着王妃站起来,等在院子门前。眼看着顺治御辇在前,哲哲銮驾在后,依次进了村。农家院子虽然宽敞,毕竟比不得皇宫禁内。到院门外,御辇、銮驾停住,吴克善恭请顺治下车,王妃带着媳妇、侄女、侄孙女们,搀扶哲哲进院子。
  见院子里宽敞干净,有花有草,哲哲笑了,拍拍王妃的手,“难为你想着,把个农家院落整治的这么齐整。”
  王妃急忙谦虚回话,“皇太后夸奖了。哪里是侄媳妇有心,都是几位格格操持的。”
  “哦?”哲哲瞧一眼身边娜仁、塔娜姐妹,再看看几个重侄孙女,一个个青春靓丽,点头笑了,连说几个“好”字,带着王妃率先进了后屋。顺治自有吴克善领人陪着,喝茶吃点心说话。
  不一会儿,庄头来报,说戏台已经收拾完整,问什么时候开锣。一道道报进后堂,吴克善王妃听了,伺候哲哲更衣,奉茶后问午饭摆在何处,戏什么时候上。
  哲哲想了想,“外头天气不错,难得清风白日的,索性,咱们就在戏台前头听戏。边吃边看。也热闹不是。”末了交待,“我的儿,可不能耽误人家务农。虽然哀家不懂,却也知道,种地的讲究一年之计在于春。”
  吴克善王妃急忙笑着回答:“耽误不了,这是村里老戏台了,不是占用耕地新盖的。”指着门外空地说道:“您瞧,这不,就在那儿呢。”
  哲哲听了,这才点头。
  不一会儿,外头鼓乐戏子就位。侍卫们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将个戏台周围团团围住。吴克善这才亲自来请姑母入席。
  哲哲一手拉着吴克善,一手拉着顺治,带着侄媳妇、侄孙女等人,宫女、太监簇拥着,出了院门,往北走一箭之地,迎面就是一座戏台。戏台前头,摆着八张八仙桌,四张坐男客,四张坐女客。因为都是近亲,并无屏风隔断。哲哲拉着王妃连同俩个侄孙女娜仁、塔娜,坐了居中靠西一张桌子。左手是几个侄孙媳妇,右手紧邻着顺治桌子,由吴克善坐陪。
  哲哲、顺治坐定,就有管事太监捧着丹盘,拿着戏单,请太后、皇上点戏。
  哲哲年纪大了,喜欢热闹。听王妃说猴戏不错,点了出《大闹天宫》。顺治此来,一来是走走逛逛,二来是为了孝顺哲哲。忖度哲哲想法,点了出《张良拾履》。
  吴克善喜欢看武戏,也不看戏单,张口点了个《关公战秦琼》。管事太监一听乐了,不敢当面笑,只得苦着脸说没有这出戏。吴克善觉得丢了脸,当场就要发作。还是王妃性子好,直接叫他们来一出热闹武戏就成。
  戏台上先唱猴戏,宫人们来来往往,端酒端菜,都是农家土味,别有一番风趣。底下几位格格点,分别是《春香闹学》、《长门怨》、《西厢记》与《文君卖酒》。
  起先顺治还有心思看。到后来,听着小旦依依呀呀唱什么“自古君王多薄幸,金屋藏娇为功名”,心里就不痛快了。再听后一折里,小生夜里幽会佳人,心中更是不喜。朕是皇帝,想要临幸个宫女,还要事先到慈宁宫报备。你个白丁,凭什么这么自在。
  扭头看哲哲看的津津有味,不敢说换戏,只得装作不胜酒力,歪歪扭扭趴在桌上打哈欠。
  哲哲留神一看,知道他想借机出去走走。只得替他掩护:“皇上醉了,吴克善,扶他歇着去吧。”
  昨日就商量好的事,吴克善如何不明白。急忙应声,带着亲近子弟,扶着顺治到院子里,找间净室歇着。等屋里人都出去,顺治一下子蹦起来。吴克善吓了一跳,随即笑了,“皇上,您别急,就是要出去逛逛,好歹换了衣服。”说着,打开床头箱子,取出一套靛青长袍,连带黑稠马褂,一双黑皮靴来,请顺治换上。
  梁九功那里,也换上一套葛布小厮衣帽。顺治伸着胳膊,由着随从换衣服,对着吴克善笑了,“舅舅想的真周到。”
  吴克善急忙摆手,“哪里哪里,都是王妃带着几位格格操持。这些小事,若没个女人,我一个大老爷们儿,还真办不周全。”
  顺治听了一笑,并不搭话。一时更换完毕,对着吴克善说一声,“前头就劳舅舅照顾。”领着梁九功,带着一帮便衣侍卫们,骑马挎弓,从后门跑了。
  吴克善不放心,追出后门,叫来蒙古侍卫,偷偷跟上,暗中保护。这才掸掸帽子,小声问管家,“外头都安排好了?”
  管家笑着躬身说道:“您老放心,咱们这次选的,都是年少英俊,家里日子厚实的蒙古少年。保管那些个正白旗姑娘们看花了眼。”
  吴克善点点头,“那就成。若是能趁机成就几对小夫妻,也不枉咱们忙活一夜。”说完,呵呵笑着出了前门,陪哲哲吃饭看戏。
  顺治骑马跑了一会儿,太阳一照,薄薄地出了一层汗。回头看一眼,吓了一跳。刚才出庄不觉得,原来,这一行人跑马,走的都是农户刚种的小麦。想起昨日范文程说起农耕不易,一代枭雄曾曹操以发代首,不准踩踏青苗,连声懊悔。赶紧出了麦田上大路,走走停停,看看地里麦子长势。走了一里路,多少总有些帝王巡视之气。
  身后太监、侍卫们一个个战战兢兢跟着,生怕小皇帝喜怒无常,一会儿高兴一会惆怅的,吓死个人。
  不多时,微风乍起,柳絮纷飞。顺治极目远眺,远处一道银波,粼粼闪烁。原来是条小河。河岸上垂柳依依,有花有草,有水有石。正是一处观景之地。
  顺治乐了,下马扔缰绳给贴身侍卫,迈大步就要去瞧瞧。梁九功急忙爬下马来,小跑追着。主仆二人前面走,后头三三两两侍卫跟着。手心捏一把汗,生怕一个不小心,把万岁爷给弄丢了,回去不好交差。
  顺治高高兴兴走走停停,一路上,不小心缠上五六只风筝,撞上七八次姑娘,梁九功帮着赔了十来次银子。更令人称奇的是,还有一对儿一对儿少男少女面对面站着,你吟一句诗,我唱半首歌。此事春风拂面,桃红柳绿,映衬着欲语还休、寄帕子留玉佩,端的是年少风流,羡煞鸳鸯。
  看了半天,顺治掰指头数了数,暗暗奇怪,问梁九功,“今天是什么日子,怎么八旗家闺女都出来踏青了?”
  梁九功站在一旁赔笑,“主子,这哪儿有八旗呀。秀女大选那天奴才可是瞧见那阵仗了。咱们遇到的,顶多只有那天八分之一。”
  “八分之一?”顺治摇头笑了,“那岂不是一个旗来了?”
  身后一个侍卫大着胆子赔笑,“回主子的话,奴才瞧着,今天来的男人,大多是正白旗出身。”梁九功冲他狠狠瞪一眼,那侍卫低头不说话了。
  顺治“哦”一声,问:“你怎么知道?”
  那侍卫低头慢慢回答:“回主子,奴才是鳌拜大人麾下,正白旗出身二等侍卫。刚才好几个年轻人,都是奴才邻居街坊。”
  “哦。”顺治随口应一声,摇着马鞭往前慢慢悠悠走。一路听着吟诗声声,女孩子们一个个花枝招展的,站在柳树下,坐在石头旁,念着“二月春风似剪刀”,哝哝细语,听着熨帖。顺治只顾微笑,暂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