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加索会战 作者:[苏联] А·А·格列奇科-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引言
第一节 高加索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意义
第二节 在德国侵略者计划中的高加索
第三节 高加索的防御措施
第四节 法西斯德军1941年入侵高加索的企图
第一章 顿河草原和库班草原上的战斗
顿河草原和库班草原上的战斗
第一节 苏德战场南翼的态势
第二节 高加索会战的开始
第三节 北高加索方面军的态势和兵力
第四节 在斯塔夫罗波尔方向
第五节 在克拉斯诺达尔方向
第六节 在迈科普方向
第二章 在高加索山脉山前地带
第一节 1942年8月苏德战场南线的态势
第二节 苏军最高统帅部加强高加索防御的措施
第三节 北高加索方面军和外高加索方面军后勤情况和工作
第四节 最高统帅部加强外高加索方面军的措施
第五节 法西斯德军的作战计划
第六节 在莫兹多克方向
第七节 诺沃罗西斯克防御战役
第八节 在高加索山主脉各山口上
第三章 法西斯德军向外高加索突破企图的破产
法西斯德军向外高加索突破企图的破产
第一节 在土阿朴谢方向
第二节 战斗行动的过程
第三节 北方集群的战斗行动
第四节 纳尔奇克防御战役
第五节 北方集群的反突击
第六节 高加索会战防御阶段的作战总结
第四章 转折
第一节 进攻前的准备
第二节 在斯塔夫罗波尔方向
第三节 在克拉斯诺达尔方向
第四节 南奥泽列伊卡、斯塔尼奇卡地域的登陆战役
第五章 在库班战场
在库班战场
第一节 解放克拉斯诺达尔的战斗
第二节 在斯拉夫斯卡亚方向
第三节 克里木斯卡亚镇战斗
第四节 基辅斯科耶和莫尔达万斯科耶地域的战斗
第六章 突破“蔚蓝色防线”
突破“蔚蓝色防线”
第一节 解放诺沃罗西斯克
第二节 解放塔曼半岛
第三节 高加索会战进攻阶段的作战总结
第四节 高加索会战整体作战经验总结
附录1:高加索会战苏军高级军官名册
附录2:苏军在高加索会战中各战役的损失人数
附录3:高加索战役地图
引言
第一节 高加索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意义
高加索在苏维埃国家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无论怎样估计也不会过高。丰富的矿藏和肥沃的土地使高加索成为我国工业和战略原料取之不尽的源泉和重要的粮食基地。在苏维埃政权的年代里,高加索各共和国(按照列宁的话说,“同俄罗斯比较起来,更加是农民的国家”①)经过苏联全体人民的努力建立了自己的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经过战前的几个五年计划,外高加索各共和国的工业有了显著的发展。高加索建起了数百座重工业和轻工业新型企业。
战前,格鲁吉亚工业生产的产量一直在上升。1940年,格鲁吉亚大型工业总产量比1913年增加了25倍。格鲁吉亚有了煤炭、石油、泥炭、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等工业。
在战前,锰矿砂的开采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极为丰富的恰图拉锰矿以含锰量高而著称全世界。1940年,恰图拉锰矿给国家提供了1,448,700余吨矿砂①,约占全苏锰矿砂开采量的百分之五十六点五。恰图拉的锰矿和里奥尼水电站的廉价电力使捷斯塔佛尼铁合金工厂在1933年便开始投产。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亚美尼亚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工业突飞猛进地发展,建立起各种各样的大型工业,1941年产值就占共和国国民经济总产值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亚美尼亚能够开采和冶炼有色金属、贵重矿物建筑材料。水电业和化学工业也得到蓬勃发展。1940年,亚美尼亚大型工业的产量超过它1913年的22倍。
在战前几个五年计划期间,阿塞拜疆的经济面貌也根本地改观了。阿塞拜疆的石油工业进行了现代化的改建。化学工业几乎完全是新建立起来的。战前,阿塞拜疆炼油厂的汽油产量,几乎超过十月革命前的50倍。其他石油产品的品种也大大地扩大和增加了。
石油是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战前,阿塞拜疆十分重视扩大石油的开采和提炼能力,不断开发新油田。从1934年到1940年,仅巴库地区就打出235眼新油井。到1940年,高加索地区共有1,726眼新油井投产,这约占全苏当时投产油井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三点五。
这样,高加索的石油开采量在伟大卫国战争前是大大地增加了。巴库油田曾起过特殊的作用。战前,巴库的石油开采量,不仅在阿塞拜疆是最高的,而且在全国也是最高的,它占全苏石油总产量的百分之七十。
在发展石油工业的同时,对天然气的开发也极为重视。阿塞拜疆与高加索其他地区的天然气工业在1940年给国民经济和我国人民提供了大约25亿立方米天然气这约占全苏天然气产量的百分之六十五。
高加索的电力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战前这里修建了一批全国性和地方性的新电站。
高加索的粮食资源,对全国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北高加索和库班是我国小麦、玉米、向日葵、甜菜的富饶产区之一。外高加索各共和国盛产棉花、甜菜、烟草、茶叶、柑桔和香料等作物。高加索肥沃的土地生长着丰美的牧草,为这里发展畜牧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在战前的年代里,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轻工业和食品工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建立了棉纺、丝绸、纺纱、毛纺、制革、制鞋、罐头、酿酒、卷烟等工厂。
高加索的经济意义还不仅仅是在于它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工业原料和粮食资源,以及高度发展的工业基础。战前时期,大量的外贸运输都是经由高加索及其黑海和里海沿岸各港门进行的。当时,苏联百分之五十五的出口、百分之五十的进口物资都是经由南方港口,其中包括高加索的港口吞吐的。
里海和黑海的交通线把我国同伊朗和土耳其这两个邻国联系起来,然后再经过它们(经过波斯湾和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同世界的各个远洋海路联系起来。伟大卫国战争期间,波斯湾、伊朗和里海贸易路线,在从美国和英国运进武器、弹药、粮食和战略物资方面,身居第二位。
高加索的疗养事业,在苏联人民生活中也具有巨大的意义。在苏维埃政权的年代里,在黑海和里海海滨,在基斯洛沃茨克、次哈耳土博、皮亚季哥尔斯克等城市修建了许多著名的疗养院,每年接纳几百万劳动者。
高加索的政治意义也很巨大。高加索山主脉以北到罗斯托夫,称为北高加索,包括克拉斯诺达尔边区、斯塔夫罗波尔边区、罗斯托夫州的一部、以及许多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网和自治州。外尚加索包括格持吉亚、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三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高加索的民族成分极其复杂。在北高加索的大部地区聚居着俄罗斯族和卑克兰族,在高加索山脉的山前地带和北 聚居著奥谢蒂亚族、卡巴尔达族、切禅族、印古什族、达格斯坦的许多民族;在外高加素聚居着格鲁古亚族、阿塞拜疆族、亚美尼亚族、阿布哈兹族、库尔德族、库梅克族等。
在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前,高加索各族人民在政治上处于无权地位。他们的经济发展缓慢,而且停留在很低的水平上。高加索绝大多数劳动人民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机会;他们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然而,俄国和外国的资本家却贪婪地搜刮着高加索的巨大财富。所有这一切加剧了阶级矛盾,推动了高加索劳动人民反对压迫者的斗争,加强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震撼和破坏了沙皇俄国的政治基础。俄国统治阶级把高加索各族人民叫做“土著”。沙皇政府为了加强对他们的统治,在各民族间不断姚起民族纠纷,推行大国沙文主义政策。
高加索的工人、农民为摆脱剥削阶级非人的统治所进行的一切斗争都遭到了残酷的镇压。但是任何镇压都挽救不了高加索压迫制度的灭亡。高加索各族人民在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俄罗斯劳动者和苏维埃共和国武装力量的无私援助下,推翻了地主和资本家统治并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劳动者的政权。在1918至1920年反对外国武装于涉的激烈斗争中,外国帝国主义分子奴役爱好自由的高加索各族人民、掠夺高加索地区的财富并把它沦为殖民地的各种企图都被粉碎了。苏联共产党执行列宁的民族政策,引导高加索各族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并且把多民族的苏维埃高加索变成一个各兄弟民族合睦而又坚强的大家庭。
苏维埃高加索的历史经验,对于世界上一切被压迫人民,首先是中近东、中亚和东南亚各国人民开展社会斗争和民族解放斗争是一个宝贵的贡献。这些国家的人民有了北高加索和外高加索各共和国的榜样,有了解决最复杂的社会和民族问题的经验,看到了自己解放的道路,消除落后、贫闲和无知并赶上经济发达国家的现实可能性。
有了苏维埃高加索的榜样,全世界劳动者亲眼看到只有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才能拯救弱小民族不被剥削者和外国奴役者灭绝,我国社会主义的胜利为苏联各族人民开辟了多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在平等友好基础上的真正繁荣的道路。
高加索的军事战略意义重大,不仅是因为它拥有雄厚的石油和其他战略原料资源,也不仅是因为它拥有充足的人力资源,而且还由于它处于有利的地理位置。
革命前,高加索是俄国同土耳其帝国斗争和同英国、德国在中近东进行破坏活动斗争的前哨。第二次世界大战证明,高加索作为我国南方的一个重要前哨的意义不仅没有减少,而是更加增大了。
苏维埃高加索幅员辽阔。高加索东西最窄处马哈奇卡拉到波提之间的宽度约500公里。从高加索的北部边界至南部边界距离约1,000公里。苏维埃高加索与外国——土耳其和伊朗——的陆地边界长达1,382公里,其中苏伊边界长780公里,苏土边界长602公里。
高加索地区的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复杂多样,使高加索成为一个是在特种条件下实施战斗行动的地区。决定这里军队战斗使用性质的基本要素有三:多种多样的地形,变幻无常的气候和濒临海洋。
高加索地区地形多种多样(大部是山地地形)。高加索山脉(或称“大高加索山脉”、“高加索山主脉”)东起阿普歇伦半岛,西止库斑河口,长1,200——1,300公里,南北宽16——180公里,构成高加索地区山系的基础。高加索山胀按其结构区分,分为三段:高加索山脉东段——从阿普歇伦到卡兹别克峰,长约100一500公里;高加索山脉中段——在卡兹别克峰到厄尔布鲁士峰之间,长约150——200公里,再次往西,就是高加索山脉西段。
高加索山脉中段是高加索山主脉的高山区。这里群山山峰的平均高度为3,500—5,000米。卡兹别克峰、阿戴霍赫峰、阿依拉玛峰、什哈拉蜂、厄尔布鲁士峰及其他一些山峰峰项终年积雪。高加索山脉西段——从浮士特峰到阿纳伯市——群山高度逐渐降低,最高为1,838米(塞西峰),平均高度不超过l,ooo米。就高加索山脉西段诸山结构而言,在这些山区里,军队行动较容易,不象东段中段山区那样困难。
高加索山主脉从山前地带的山脚到1,500一1,800米的高度的地方生长着茂密的森林(主要是阔叶林)。这些阔叶林在战争年代是军队配置的良好遮障,但是却也给军队的行动带来一定的因难。再高的山峰上就没有植物覆盖了,全都是光秃秃的 岩峭壁。
高加索山脉把高加索一分为二——北高加索和外高加索(或称“南高加索”)。北高加索的地形先是一望无垠的大草原,它在库班河和库马河两条河流的亡游逐步升高为斯塔夫罗波尔丘陵,尔后便是所谓的“前高加索”的山系。北高加索的草原部分包括顿河左岸草原、库班亚速海沿岸低地和里海沿岸低地。斯塔大罗波尔丘陵又将北高加索迪夫诺耶以南草原地区分为两部分:库班草原和诺盖草原。斯塔夫罗波尔丘陵是一片辽阔的平坦高原。斯塔夫罗波尔丘陵平均海拔高度为350一600米。
前高加索(或称“高加索山脉山前地带”)是一片由北向南逐渐上升到高加索山脉北坡为止的峰峦绵 的山区。整个前高加索遍布库班河和捷列克河水系众多的山间河流、深谷、洼地和隘涧。在北高加索大部草原上,各兵种都能够行动。在前高加索的山谷中和河滩上,可以使用大部队作战。这些山谷和河滩,都通向高加索山主脉山口。
除了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外,还有诸如道路、机场、通讯设施状况,也影响高加索战区的性质。
连接北高加索和外高加索的铁路只有两条:西线,有一条铁路沿黑海海岸从土阿朴谢到巴统;东线,有一条铁路沿里海海岸从马哈奇卡拉到巴库。1942年从阿斯特拉罕到基兹利亚尔段和1943年从阿德列尔到苏呼米段两条铁路又先后通车,这大大地改善了高加索地区的交通运输状况和外高加索同北高加索间的联系。
除了铁路以外,北高加索同外高加索之间还有途经各山口的公路和土路相连。然而战前,高加索的土路无论在平原地区,还是在山区,都很稀少。在草原地区,几乎没有公路,那里主要是筑路机开出的路和汽车行驶轧出的路。一到冬季、春天泛浆和秋季泥泞季节,这些路都不能走,给部队的行动带来极大的困难。
在东线,有一条途经捷尔宾特门山口,沿里海海岸走向的公路,从马哈奇卡拉通到巴库。在这条公路上,各兵种和各种车辆都可通行。在西线,有一条沿黑海海岸走向的公路从诺沃罗西斯克通到苏呼米。
下面三条著名的公路由北向南穿过高加索山脉的高山区:
格鲁吉亚军用公路从奥尔忠尼启则经由克列斯托夫山口通往第比利斯。平时,由于积雪和雪崩,这条公路在冬季不能通行;但是,战时,冬季也一样通行;奥谢蒂亚军用公路经由马米桑山口把阿拉吉尔同库塔伊西连接起来;苏呼米军用公路将北高加索的契尔克斯克(卡腊查耶夫契尔克斯克自治州)同黑海海滨的苏呼米(阿布哈兹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的首府)连接起来,中经捷别尔达高山疗养院和克卢霍尔山口。在高加索山脉南坡的公路线,从阿热拉村开始沿科多里河谷走向是一段下坡路,尔后向西拐通往苏呼米。冬季,大部分路段堆满了积雪,根本不能通行。
高加索的水文地理情况,也同它的地形一样,是多种多样极为复杂。许多高山河流都源出于大高加索山脉的冰川。其中几条较大的河流可能成为希特勒军队的严重障碍,如顿河、库班河、捷列克河及其支流松查河、阿尔当河、乌鲁赫河和马耳卡河。顿河从上库尔莫雅尔斯卡亚到亚速海广大的下游地区屏护着高加索北大门。
除了河流以外,这里的湖泊沼泽(沼泽地带①)对军队的行动也有很大的影响。这些湖泽主要分布在顿河、库班河和谈列克河下游的三角洲和库马马内奇盆地。在高加索山脉东段山前地带乌罗日艾诺耶村以东,到里海间的大片地区上为库马河的沼泽地带。
在高加索山脉西段山前地带,库班河的沼泽地带面积最大,这里沼泽泥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