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白话仙佛奇踪 >

第21章

白话仙佛奇踪-第21章

小说: 白话仙佛奇踪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群。”惠藏说:“这些野兽和我们人类一样,也都是些生命,何必要一次杀
死一群呢?”大师说:“你既然明白这个道理,为什么不自己射自己?”惠
藏说:“如果让我自己射自己,真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大师说:“你这汉
子,今天应该丢弃愚蠢的痴迷烦恼,有所醒悟了吧。”惠藏听罢,毁弃了弓
箭,自己用刀剃掉头发,投靠马祖大师出家修习佛教。有一天惠藏从外面干
活回来,大师问道:“干什么去了?”惠藏说:“放牛去了。”大师问:“你
怎么放牛?”惠藏说:“一迴入草去,便把鼻拽来。”大师说:“你真的会
放牛了。”后来,惠藏禅师游历洛阳,回到唐州,见到一座山,景色十分吸
引人,问过当地人,说这座山叫紫玉山。惠藏便走上山顶,看见有一块晶莹
圆润的紫色石头,不禁叹道:“真的是紫玉呀!于是他收集茅草盖了一座棚
子,在那里住下了。

【原文】

师生而膂力过人,以弋猎为事。一日逐群鹿过马祖庵前,祖因逆之。藏
问祖:“见鹿否?”祖曰:“汝是何人?”曰:“猎者。”祖曰:“汝解射
否?”曰:“解射。”祖曰:“汝一箭射几个?”曰:“一箭射一个。”祖
曰:“汝不解射。我即一箭射一群。”曰:“彼此是命,何用射他一群?”
祖曰:“汝即知此,何不自射?”曰:“若教某甲自射,即无下手处。”祖
曰:“这汉旷劫,无明烦恼今日顿息。”藏即毁弃弓箭,自以刀截发,投祖
出家。一日作务回,祖曰:“作什么来?”曰:“牧牛来。”祖曰:“作么
生牧?”曰:“一迴入草去,便把鼻拽来。”祖曰:“子真牧牛者。”后游
洛阳,回至唐州,见一山殊胜,询及土人,乃云此紫玉山也。师因陟其巅,
见一方石,莹然紫色。叹曰:“真紫玉也。”遂缉茅构舍而栖焉。


智威禅师
我狂独欲醒,君狂叹正发

智威禅师姓华,原是隋朝的一位中郎将,他身高七尺六寸,智勇过人。
唐武德年间,出家为僧,当时他在舒州■公山,给宝月禅师当弟子。有一天,
禅师正安闲地在山谷中打坐,忽然间山水暴涨,禅师见状不慌不忙,仍旧泰
然稳坐,大水自然退去。禅师一生中只穿一件衲衣,用一口铛锅,到老不换。
为防盗贼偷僧人的两仓谷,他养了两只老虎看守谷仓。当时有位名叫张逊的
县令到山中拜会禅师,他问禅师有徒弟几个?禅师说有二三人,张逊又问他
们在什么地方?禅师用梆子当、当、当敲床三声,只见两只老虎咆哮而出,
张逊惊恐万状,禅师随即一指,两只老虎便回去了。当年曾有两个人和智威
禅师一道从军,现在听说他出家为僧,隐居山林,于是便一起进山拜访。他
们见到智威禅师后,对他的所作所为很不理解,所以认为他就快疯了。禅师
却说:“我虽疯狂,然而就要清醒了。你们的疯狂却正在发作,迷恋声色、
贪图虚荣、献媚争宠,在生死轮回之间,哪里有能力自己掌握自己呀!”两
人听后感叹着离去了。唐仪凤三年,禅师迁到石头城居住。死的时候,他脸
色不变,四肢伸屈自如和生前一样,禅房内散发出一种奇异的香气,十几天
不散。

【原文】

师姓华氏,身长七尺六寸,智勇过人,为隋中朗将。唐武德中,乃乞身
出家,入舒州■公山,从宝月禅师为弟子。一日,宴坐谷中,忽山水暴涨,
师怡然不动,山水自退。师平生唯用一衲一铛,终老不易。有供僧谷二廪①,
盗者窥,饲虎为守之。时县令张逊诣山谒师,问师曰:“徒从几何?”师曰:
“二三人。”逊曰:“何在?”师以梆子击禅床三声,二虎咆哮而出,逊作
惊怖状,师逐指之,便去。又有昔同从军二人,闻师隐遁,乃共入山访之,
既见,因谓曰:“即将狂耶!”师曰:“我狂欲醒,君狂正发,夫嗜色淫声,
贪荣冒宠,流转②生死,何由自出。”二人感叹而去。仪凤二年,迁住石头
城。示灭③颜色不变,屈伸如生,室有异香,经旬不散。

【注释】

①廪,粮仓。
②流转,佛家认为,世间众生善恶有报,都在六趣(地狱、饿鬼、畜生、
阿修罗、人、天)间轮回生死。对此称为流转。
③示灭,佛家称死为示灭。

元圭禅师
佛亦求神助,神亦报佛恩

禅师本姓李,从小就出家,修习佛教戒律从无松懈。后来拜谒安国禅师,
接受精妙教义,领会高深佛法。他在深山大谷中结庐而居。有一天来了一个
奇怪的人,戴着高帽,身着戎装,随从护卫一大群。禅师看这人形貌非同常
人,就问他:“先生干什么来了?”那个人说:“禅师难道不认识我吗?”
禅师说:“我观佛就象普通人一样,哪里能分得清呢?”那人说:“我是这
里的山神,能够左右人的生死,禅师怎么能这么小瞧我呢?”禅师说:“我
本来无所谓生,你怎么能让我去死?我把身体性命看得就象虚无空洞一样,
我看我自己就象你一样,难道你能把虚无空洞或者你自己也消灭吗?”山神
听了这番话心中受到极大启迪和觉悟,便说:“我今天想奉献自己的本领来
报答禅师对我的大恩大德。不知禅师有什么要求我做的事情?”禅师说:“我
观身无物,观法无常,哪还有什么事要你报答?”山神说:“佛祖也曾用神
魔护法,禅师难道宁肯悖逆佛祖吗?”禅师不得已,就说:“这座山的北面
树很多,但是长得不是地方,你能把这些树移植到山的东面坡上去吗?”山
神说:“我非常高兴替您办这件事。”随即敬礼,腾空而去。到了夜里,果
然暴风骤起,惊雷震响,云涌电闪,山岳摇动。等到天亮时才安静止息,而
山北面的树木全都移到东山坡上去了。禅师对众人说:“将来我死了以后,
你们不要把这件事传出去,免得别人说我是妖怪。”后来禅师在开元四年逝
世,神离其躯犹如脱蜕。

【原文】

师姓李氏。幼岁出家,习毗尼①无懈。后谒安国禅师,印以真宗,顿悟
玄旨。遂卜庐于岳之庞坞。一日有异人者,峨冠裤褶②而至,从卫甚多。师
睹其形貌非常,乃问之曰:“仁者胡来?”答曰:“师宁识我耶?”师曰:
“吾观佛如众生等,岂生分别耶?”曰:“我乃岳神也,能生死人,师安能
以一目视之?”师曰:“吾本不生,汝焉能死吾?视身与空等,视吾与汝等,
汝能坏空与汝乎?”神大感悟,乃曰:“今欲效我所能,奉报慈德。不知师
果何欲?”师曰:“吾观身无物,观法无常,更欲何事?”神曰:“佛亦使
神护法,师宁隳③佛耶?”师不得已而言曰:“北岫多树,然非屏拥。汝能
移植东岭乎:”神曰:“敬闻命矣。”即作礼腾空而去。入夜,果暴风吼雷,
奔云震电,以岳摇动。及旦和霁,则北岩松栝尽移植东岭矣。师谓众曰:“吾
没后,无令外知,使人谓我为妖。”以开元四年示灭,苦委蜕④焉。

【注释】

①毗尼,梵语,意为戒律。
②裤褶,古代戎衣。
③隳,音huì,毁坏之意。
④委蜕,指蝉蜕化时弃留下的蜕皮,以此比喻自然遗留,与己无关。

智闲禅师
十年粥饭僧,一旦顿悟佛

禅师从小就厌倦世俗生活,崇尚佛教道义,喜欢研究诵读各种佛教经典,
以后就追随沩山宗门下。灵祐大师知道他是个可传继佛家经说的弟子,便故
意用话激他说:“我也不问你平生各种典籍上记得的学问,我只让你把你未
出生时的本分事说一句出来。”禅师当然答不出来,无话可说,想了半天,
答出几句,灵祐大师都说不行。禅师说:“那么请大师为我解释吧。”灵祐
大师说:“我当然能说,可那是我的见解,对你有什么教益?”禅师回去把
自己所收藏阅读的各种经典翻检了半天,也找不出一句可以回答的话来。于
是自己叹息道:“画饼不可充饥。”随后就把所有的典籍都烧掉了,他对自
己说:“且做个长行粥饭僧,免得劳心费神。”于是他辞别灵祐大师走了。
到了南阳,他看见忠国禅师遗迹,便暂时居住在那里。有一天他在山中拔除
草木,用瓦砾敲击竹竿发出声音,过了一会儿自己笑了起来,突然有所省悟,
回到住处,他沐浴焚香,对着沩山方向遥拜灵祐大师,赞叹道:“和尚广大
慈悲胜过了我的父母。当时如果替我作了解释,哪里还会有今天的觉悟呢?”
于是他念出一首偈语道:“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处处无踪迹,声色外
威仪。”其他地方修习佛教有所觉悟的人,都认为禅师所说的是非常智慧的
道理。有一天禅师对众人说:“如人在千尺悬崖,口衔树枝,脚下没有蹬踏
依靠之处,手无可攀扶之处。”他凡是对弟子讲道理,语言都十分简单直接。
他留下颂词二百余篇,这些颂词随缘对机,不拘声律,在各地广泛流行。

【原文】

师自幼厌俗慕道,喜诵诸经。依沩山禅会,祐和尚知是法器,乃激之曰:
“吾不问汝平生卷册上记得者,汝未出胞胎,未辨东西时,本分事试道一句
来:“师懵然无对,沉吟久之,进数语,祐皆不许。师曰:“请和尚为说。”
祐曰:“吾说得,是吾之见解,于汝何益?”师归堂遍检所集诸经,无一语
可将酬对。乃自叹曰:“画饼不可充饥。”于是尽焚之。曰:“且做个长行
粥饭僧,免役心神。”遂辞沩山而去。抵南阳,见忠国师遗迹,遂憩止焉。
一日因山中芟除草木,以瓦砾击竹作声,俄然失笑,忽尔省悟,遂归。沐浴
焚香,遥礼沩山,赞云:“和尚大悲,恩逾父母。当时若为我说,却安有今
日?”乃述一偈云:“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
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一日谓众曰:“如人在千尺悬崖,口衔树枝,脚
无所蹈,手无所攀。”凡示学德,语多简直。有颂二百余篇。随缘对机,不
拘声律,诸方盛行。


·七卷·
昙晟禅师
六出弄狮子,一块点头石
禅师本姓王。从小就出家,起先参拜百丈慧海禅师,未领悟佛机玄理。
后来又投师在药山大师门下,才开始了解掌握了佛教精义。有一天药山大师
问道:“听说你擅长舞狮子,是吗?”禅师说:“是的。”大师问:“你会
玩几种花样?”禅师说:“我会玩六种花样。”大师说:“我也会舞狮子。”
禅师问:“大师会玩几种花样?”大师说:“我会玩一种花样。”禅师说:
“一即六,六即一。”后来,禅师来到沩山灵祐大师那里。灵祐大师问他:
“听说你在药山那里会舞狮子,是吗?”禅师说:“是的。”大师说:“你
经常玩么?有停置之时吗?”禅师说:“要玩时就玩一下,想停置时就停置
一下。”大师说:“停置时狮子在什么地方?”禅师说:“停置时,狮子就
放在那里。”这时有个僧人来拜见禅师。禅师问:“你从哪里来?”那僧人
说:“石上语话来。”禅师说:“石头点头没点头?”那僧人无法回答。禅
师说:“没问你的时候却点头了。”唐会昌元年时,禅师逝世,享年六十岁。
他的遗体火化以后得到一百多颗舍利子,葬在石坟里了。

【原文】

师姓王。少出家,初参百丈慧海禅师,未悟玄旨。后诣药山会下,乃始
契悟大法。一日药山问云:“闻汝解弄狮子,是否?”师曰:“是。”曰:
“弄得几出?”师曰:“弄得六出。”药云:“我亦解弄狮。”曰:“和尚
弄得几出?”曰:“我弄得一出。”师曰:“一即六,六即一。”后到沩山。
沩山问曰:“闻长老在药山会弄狮子,是否?”师曰:“是。”曰:“长弄
么?还有置时么?”师曰:“要弄即弄,要置即置。”曰:“置时狮子在什
么处?”师曰:“置也,置也。”有僧来谒,师问:“从甚处来?”僧云:
“石上语话来。”师云:“石还点头也无?”僧无对。师曰:“未问时却点
头。”唐会昌元年师示寂,寿六十。茶毗得舍利一百余粒,■于石坟内。


良价禅师
得无情妙法,除在世闲名

禅师姓俞。小时候跟师傅颂读《般若心经》,当读到“无根尘”时,问
师傅这句的含义是什么,师傅很惊讶,认为他非常聪明,让他到嵩山落发出
家。最初,良价拜沩山为师,后来又去拜访云岩禅师,禅师接待了他。良价
问云岩:“无情说法,什么人能听见?”云岩说:“无情说法,无情听得见。”
良价又问:“那您能听见吗?”云岩答:“我若能听见,你就不能听见我的
说法了。”良价不解地问:“那我为什么听不见呢?”云岩说:“连我的说
法你都听不见,你又怎么能听见无情物的说法呢?”良价恍然有悟,写下一
偈道:“真奇怪呀,真奇怪!无情物说法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如果想用
耳朵听,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只有用眼睛来听,才能听到这种声音。”良
价又问:“当禅师百年之后,假如忽然有人问:‘你还记得先师的像貌吗?’
我该如何回答?”云岩说:“你只对他讲,我不在别处!”良价还觉得有点
疑惑,后来有一次当他在水中看到了自己的身影时,他才完全领悟了禅师的
意思,于是又写了一首偈语:“千万不要到别处去寻觅,千里迢迢离我非常
远;我现在一个人去,到处都可遇见那个人;那人不是别人就是我,而我却
不是那个人;只有明白了这些,才能理解大千世界都是如此。”以后良价禅
师又在新丰山宣扬佛法,弟子如云。唐咸通十三年,大师弥留之际对弟子们
说:“我有微名残留在世间,不知谁能替我除掉它?”众僧无言以对,这时
有个小和尚走上前说:“师傅,请把您的法号告诉我。”大师说:“我的微
名已经消失了。”说罢默然逝去。

【原文】

师姓俞,幼岁从师,因念般若,以无根尘义问其师,师骇异,命往嵩山
落发受戒。初参沩山,后又访道云岩,云岩留止焉。师问曰:“无情说法,
什么人得闻?”岩曰:“无情说法,无情得闻。”师曰:“和尚闻否?”岩
曰:“我若闻,汝即不得闻吾说也。”师曰:“若那么,良价不闻和尚说法
也?”岩曰:“我说汝尚不闻,何以无情说法也。”师因呈一偈云:“也大
奇、也大奇,无情解说不思议,若将耳听声不现,眼里闻声始得知。”师又
问曰:“和尚百年后,忽有人问,还得师真否?如何祗对?”岩曰:“但向
伊道,这个便是。”师犹涉疑。似后因对水见身影,而大悟前旨,乃作偈云:
“功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
不是渠;应须恁么会,方得契如如。”师后在新丰山接引①,学徒甚众。咸
通十三年,师将示灭,乃谓众曰:“吾闲名在世,谁能为吾除之?”众皆无
对。时沙弥出曰:“请和尚法号!”师曰:“吾闲名已谢矣。”言讫寂然长
往。

【注释】

①接引,佛教谓佛引导众生入西方净土为接引。

无住禅师
心具戒定慧,神闻有无声

禅师的佛法是从无相大师那里学来的。禅师居住在南阳崖山,专心静修。
他传给后人的教诲虽然包罗很广,但唯以无念的佛理为本。唐朝的相国杜鸿
渐听说禅师的名声,很想有机会瞻仰礼拜,于是派人前来恭敬地邀请。禅师
到了杜鸿渐那里,相国问道:“弟子听说禅师讲过无忆、无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