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仙佛奇踪-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佛善根的人。竺道生等则说这种人也能成佛,后《涅槃经》译出,果如所言。
佛图澄
杯酒灭大火,咒语退贼兵
师父本姓白。他为人弘雅有识,对佛教三藏经典了解透彻,还博览各类
古代典籍。天文地理,他也多有涉猎。他左侧乳旁生有一个孔洞,大约四寸,
通达腹内,平时用棉絮堵住,晚上读书时,就拔出棉絮,整个屋子就变得通
明。到斋日的时候,他还常到水边,从那孔洞中掏出肠子清洗,洗完又重新
塞回到肚里去。永嘉四年,师父来到洛阳,立志在此弘扬佛法。他还擅长运
用咒语,役使鬼神等物。他用麻油掺上胭脂涂在手掌中,千里以外发生的事
都可以出现在掌中,就像在对面一样。他还能听铃声预言吉凶,没有不灵验
的。当时石勒屯兵在葛陂,专事杀戮作恶。师父可怜无辜的百姓,打算用道
行感化石勒。于是他拄杖来到石勒军营门前,拜见石勒手下大将黑略。黑略
一向很崇奉佛法,所以把师父介绍给石勒相见。石勒见到师父以后问道:“佛
道有什么灵验的地方?”师父考虑到石勒不懂精深的佛教义理,只能用实际
的功力法术来打动和说服他,于是就让人取来一盆水,烧香念咒。顷刻之间
盆中长出一篷青莲,光艳动人。石勒由此十分信服,师父也就借机向石勒进
谏规劝。凡是应被残杀而被师父救护的人达到十之八九。于是中州地方的胡
人都由此愿意信奉佛教。建平四年四月一日,天气明静无风,可是塔上却有
一只铃独自鸣响起来。师父对众人说:“这只铃响是说国家将有重大的丧事,
不会迟过今年了。”当年七月,石勒死了。石勒死后,太子石弘承袭了帝位。
过了不久,石虎废黜了石弘,自立为帝。石虎也非常崇拜师父,让师父继续
留在邺城寺中。有一天师父派弟子到西域去买香。那徒弟走了之后,师父忽
然对其他弟子说,在手掌中看见买香的弟子被劫持,快要死了。所以马上烧
香念咒发愿,遥相救护。后来那买香的弟子回来了,说起某月某日自己被贼
人所劫,马上就要被杀死,忽然闻到香气从空中飘下,那些贼人无故自惊,
说是救兵已至,就丢下他跑掉了。师父曾经与石虎共坐在中堂里,师父忽然
惊叫:“幽州肯定失火了”,随即拿酒来洒去,并且笑着说:“火已经被扑
灭了。”石虎派人去幽州查验,回来报告说幽州近日四处起火,西南方向忽
然有黑云飞来,下起骤雨,把大火浇灭,而那雨中充满酒气。石虎因此把师
父视作神仙。到石虎建武十四年,师父忽然对弟子法祚说:“戊申年祸乱将
要萌发,巳酉年石氏将会灭亡。趁现在还未乱的时候,我还是先走吧。”到
十二月八日,师父在邺宫去世,享年一百一十七岁。这时是晋穆帝永和四年。
【原文】
师本姓白氏,为人弘雅有识,明解三藏,博览六经。天文图纬,多所综
涉。其右胁乳旁有一孔,约大四寸,通彻腹内,时以絮塞之。夜欲读书,辄
拔出其絮,则一室洞明。又斋日,辄至水边,引肠涤之,已而复纳于中。以
永嘉四年来适洛阳,志弘大法。善持经咒,役使鬼物。以麻油杂胭脂涂掌,
千里外事,皆彻现掌中,如对面焉。又听铃音以言吉凶,无不符验。时石勒
屯兵葛陂,专事杀戳。澄悯念苍生,欲以道化勒。于是策杖诣军门,谒大将
黑略。略素崇奉佛法,遂以澄荐勒。勒召问曰:“佛家有何灵验?”澄思勒
不达深理,止可术动。因取盆水,烧香咒之。顷刻青莲郁起,光色动人。勒
由此信伏。澄因遇事进谏。凡应被残杀蒙其利益者十有八九。于是中州之胡,
皆愿奉佛。建平四年四月一日,天静无风,而塔上一铃独鸣。澄谓从曰:“铃
云国有大丧,不出今年矣。”是岁七月,勒死。太子弘袭位。少时,石虎废
弘自立,亦倾心事澄,留奉邺城寺中。一日遣弟子向西域市香。既行,忽告
余弟子曰:“掌中见买香弟子被劫,垂死。”因烧香咒愿,遥护救之。既而
市香者还,云某月某日为贼所劫,将见诛杀,忽闻香气自空而下,贼无故自
惊,曰:“救兵已至”,弃之而走。澄尝与虎共坐中堂。澄忽惊曰:“幽州
当有火灾”,随取酒洒之,且笑曰:“火已解矣。”虎遗验幽州。云迩日火
从四起,西南忽有黑云飞来,骤雨灭之,雨中皆有酒气。虎因事澄若神。至
虎建武十四年,忽谓弟子法祚曰:“戊申祸乱将萌,巳酉石氏当灭。吾及未
乱,当先化矣。”至十二月八日,卒于邺宫,春秋一百一十有七。时晋穆帝
永和四年也。
崇信禅师
茶饭之中悟佛理
禅师名姓不详,原本是渚宫一带卖饼人家的子弟。当时道悟和尚住在天
皇寺,此地没人认识他,只有家住天皇寺边的崇信,每天给他送饼。崇信每
天带十只饼去,道悟吃完后每次都要剩下一个说:“我恩惠给你,以降福于
你家子孙。”崇信心想:饼是我的,怎么成了他恩惠给我呢?难道另外有什
么意思吗?于是他登门去向道悟请教。道悟说:“饼是你拿来的,还给你拿
回去,难道有什么疑问吗?”崇信听后顿然领悟,当即受戒出家。道悟给他
起名为崇信。一天崇信对道悟说:“自从我拜您为师后,您还没给我讲过禅
宗要义呢?”道悟说:“你来后,我怎么没有为你讲解禅宗要义?你敬茶,
我接受;你送饭,我享用;你合掌打坐,我低头默念。我哪儿没有给你讲解。”
崇信低头思考了很长时间,道悟接着说:“理解了当时就领悟,思考过长反
出错。”崇信豁然开朗,继续问道:“怎样才能保任呢?”道悟说:“任性
情无拘无束,随机缘心胸旷达,只要尽平常之心去做,除此以外别无更好的
解释。”崇信后来到龙潭寺居住修行。一次,德山禅师来拜访崇信。德山问:
“久慕龙潭大名,今日到来既不见潭,也不见龙。”崇信说:“您算亲眼见
到龙潭啦!”德山就此告辞。后来崇信掸师广收僧徒,宣扬佛法,死的时候
八十六岁。
【原文】
师未详姓氏,本诸宫①卖饼家子也。时道悟和尚居天皇寺,人无识者,
师家居寺侧,常日以十饼馈之。悟受之,每食必留一饼云:“吾惠汝,以荫
子孙。”师一日自念云:“饼是我的,何复遗我,其别有旨乎?”遂造而问
焉。悟曰:“是汝持来,还汝持去,又何疑焉?”师闻言顿悟,遂受戒出家。
悟因赐名崇信。一日问曰:“某自到来,不蒙指示心要②。”悟云:“自汝
到来,吾何者不指示心要?汝擎茶,吾为汝接;汝行食,吾为汝受;汝合掌
时,吾便低首。何处不指示心要?”师低头良久。悟曰:“见则直下便见,
拟思即差。”师当下领会,乃复问:“如何保任?”悟云:“任性逍遥,随
缘放旷,但尽凡心③,别无胜解。”师后诣龙潭栖止。德山来谒师曰:“久
慕龙潭,到来潭又不见,龙亦不现。”师曰:“子亲见龙潭矣。”德山即休。
师后佛教广宣,徒学日众,寿八十有六而化。
【注释】
①渚宫:春秋时楚成王所建,为楚国的别宫,在今湖北江陵城内。后也
指江陵为渚宫。
②心要:佛家述语。心为心髓,要为精要,为禅宗佛法的终极大义。
③保任:佛家禅宗述语。
降魔禅师
攀南斗、倚北辰、木剑降魔
禅师不知道以前姓什么。早先,他投拜在归宗门下。有一天夜里,他在
堂前边跑边喊:“我大悟!我大悟!”众人都有些惊怕。第二天归宗问他:
“你得到什么道理,敢说已经大悟?你把你的道理说给我听听。”禅师说:
“师姑天然是女人作。”归宗听了默然无对,禅师于是告辞要走,归宗拿来
一顶斗笠送给他。
禅师接过斗笠,戴在头上就走,连头也不回。他直接到了五台山,见到
文殊普贤,他都骂道:“是什么精魅!”他手里拿着一支木箭,自号降魔禅
师。见到有僧人前来礼拜,他就说:“魔鬼来了!魔鬼来了!”然后就木剑
乱挥道:“哪个魔魅叫你出家?哪个魔贼教你行脚?你说得出也剑下死,说
不出也是剑下死!快说!快说!”僧人都无法回答。他就这样疯疯癫癫十二
年,后来把木剑收起来不再胡言了。有僧人问他:“你现在怎么不降魔了?”
禅师说:“贼不打贫儿家。”临终前他作偈语说:“举手攀南斗,回身倚北
辰。出头无外望,谁是我般人?”
【原文】
师不知姓氏,初在归宗会下。一夜巡堂大叫云:“我大悟!我大悟!”
众骇之。明日归宗问曰:“汝见什么道理,敢言大悟?试举似我。”师对曰:
“师姑天然是女人作。”归宗默然,师便辞去,归宗拈一笠子送之。师接笠
子,戴头上便行,更不回顾。直诣五台山,见文殊普贤,皆叱之曰:“是何
精魅!”手持一木剑,自号降魔禅师。见有僧来礼拜便云:“魔来也,魔来
也!”即以剑乱挥云:“哪个魔魅教汝出家?哪个魔魅教汝行脚?道得也剑
下死,道不得也剑下死,速道,速道!”僧皆无对。如是十二年。后置剑无
言。有僧问云:“今为甚不降魔?”师曰:“贼不打贫儿家。”临终有偈云:
“举手攀南斗,回身倚北辰。出头天外望,谁是我般人?”
俱胝和尚
一指禅,有悟有不悟
师父不知原先姓什么。他曾经静坐在一座庵中,有一位名叫实际的女尼
到庵中,她载笠执锡杖,绕着禅师走了三圈说:“您要是能回答出我的问题
我就摘下斗笠。”但是她提的三个问题禅师都回答不出来,那女尼便走了。
禅师自己叹道:“我虽然生就丈夫的形体,却没有丈夫的气概。”他打算离
开这座庵,到处面去云游四方,参拜名师。当天夜里,山神对他说:“你用
不着离开此地,很快就要有位大菩萨前来说法了。”十天后,果然天龙和尚
来到这座庵中,师父上前迎接施礼,把前面发生的事对天龙和尚说了一遍。
天龙和尚竖起一只手指示意给师父。师父当即恍然大悟。从此以后,师父凡
是对别人有所教导指示时,也只举起一只手指,更无其他任何解释。曾有一
个小徒弟在外面,有人问他:“你师父说些什么佛法要旨?”那小弟子也竖
起一只手指示意他人。回来以后,把这事讲给师父听,师父用刀割断那小弟
子的手指,小弟子号叫着跑出,师父喊他一声,小弟子回过头来,师父仍旧
竖起一只手指对他示意,那小弟子豁然领悟妙法。有一天,师父对众人说:
“我从天龙师父那里得到这一指头禅,一生都受用不尽啊!”说完他就逝世
了。
【原文】
师不知姓氏。尝宴坐一庵,有尼名实际者到庵,戴笠执锡,达师三匝云:
“道得即拈下笠子。”三问师皆无对,尼便去。师自叹曰:“我虽丈夫之形,
而无丈夫之气。”拟弃庵往诸方参访。其夜山神告曰:“不须去此,将有大
菩萨来说法也。”旬日,果天龙和尚到庵,师乃迎礼,具陈前事。天龙竖一
指示之。师当下大悟,自此凡有举示,师亦唯举一□①,□②无提唱。有一
童子于外,或人问曰:“和尚说□③法要?”童子亦竖起指头,归而举似于
师。师以□④割断其指,童子叫号出走,师召一声,童子回。师复竖起指头,
童子豁然领解。一日谓众曰:“吾得天龙一指头禅,一生用不尽。”言讫示
灭。
【注释】
①原文缺,疑是“指”。
②原文缺,疑是“余”。
③原文缺,疑是“甚”。
④原文缺,疑是“刀”。
惟俨禅师
悟佛道,云在青天水在瓶
禅师姓韩,十七岁随慧照禅师出家,受戒于衡岳希操律师。禅师曾慨叹:
“大丈夫应当脱离佛法保持自己心境的清净,怎能为区区小事耿耿于怀?”
后拜石头大师为师,学到了佛法真谛。一天禅师正在打坐,石头问:“你在
干什么?”禅师说:“什么也没干。”石头又说:“那么说你在闲坐呀。”
禅师回答:“如果闲坐那不就是做了吗?”石头接着问:“你说不做,那么
你到底不做什么呢?”禅师说:“连您这样精通佛法的大师也不知道呀。”
有时石头出言怪僻,说:“语言行为互不相关。”禅师答:“不言语、不行
动,也不相关。”石头说:“我这里针扎不进。”禅师说:“我这里石上载
花。”石头大师听后欣然点头。
朗州刺史李翱,为了请教佛法,亲自进山拜访禅师,禅师当时手持经卷,
连看都不看他一眼,李翱性急,上前说道:“见面不如闻名。”禅师叫李翱
的名字,李翱答应了一句,禅师说:“为什么耳朵很灵,而眼睛却视而不见
呢?”李翱于是拱手相谢道:“请问禅师,什么是佛法的道?”禅师用手指
指天,指指地说:“明白吗?”李翱说:“不明白。”禅师说:“云在天上,
水在瓶中。”李翱欣然有悟,送给禅师一首偈语:“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
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李翱又问:“什么是戒、
定、慧?”禅师说:“我这里没有这种无用的东西。”李翱茫然不知何意,
禅师又说:“太守您要搞明白佛家的真谛,就要向上攀登,直到高山顶上坐
下来;向下探索,一直深入到海底。如果不能舍去凡念的话,就不能修身养
性。”一天夜里,禅师在山路上行走,忽然乌云散去露出明月,禅师大笑一
声,声震九十多里。老百姓听见后吃惊地相互打听,不知道这是什么声音。
李翱因此写诗一首:“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有时直上孤峰顶,
月下披云笑一声。”唐大和八年,禅师忽然有一天大叫:“法堂倒啦!”众
僧听见后抬着梁柱赶来支撑,禅师却寂然逝去。
【原文】
师姓韩。年十七依慧照禅师出家,纳戒于衡岳希操律师。乃自叹云:“大
丈夫当离法自净,岂能屑屑事细行于布巾耶?”即谒石头,密领宗旨。一日,
师坐次,石头问曰:“作什么?”曰:“一切不为。”石曰:“那么即闲坐
也。”曰:“若闲坐即为也。”石曰:“汝道不为,却不为个什么?”曰:
“干圣亦不识。”石头有时乖语云:“言语动用勿交涉。”师曰:“不言语
动用亦勿交涉。”石曰:“这里针扎不入。”师曰:“这里石上载花。”石
头然之。朗州刺史李翱向师玄化,乃躬入山谒之,师执经不顾,翱性偏急,
乃言曰:“见面不如闻名。”师呼太守,翱应诺,师曰:“何得贵耳贱目?”
翱因拱手谢之,问曰:“如何是道?”师以手指上下云:“会么?”翱云:
“不会。”师曰:“云在天,水在瓶。”翱乃欣惬作礼,呈一偈云:“炼得
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翱又
问:“如何是戒、定、慧?”师曰:“贫道这里无此闲家具。”翱莫测玄旨,
师曰:“太守欲得保任,此事直须向高高山顶坐,深深海底行,闺阁中物舍
不得,便为渗漏。”师一夜登山径行,忽云开见月,大笑一声,响闻九十许
里,居民迭相讶问,不知何声。李翱赠诗云:“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
迹无迎;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笑一声。”大和八年,师忽叫云:“法
堂倒矣!”僧众各持柱撑之,师乃寂然顺世。
船子和尚
泛舟吴江,浪迹烟水
禅师名德铖,在药山禅师处受戒学习佛法。他曾在吴江上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