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白话仙佛奇踪 >

第3章

白话仙佛奇踪-第3章

小说: 白话仙佛奇踪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座。儿化数丈白金之身,光明如日。顶有圆光,坐于莲花座上。举家惊怪。
儿曰:“吾老君也。太微是宅,真一为身。主客相因,何乃怪耶?”喜将慰
无量,稽首言曰:“不谓复奉天颜。”老君曰:“吾身留子者,以子初受经
诀,未克成功,是以待子于此今。子保形炼色,已造真妙。心结紫络,面有
神光。金名青于玄圃,玉扎系于紫房也。”即命五老⑥上帝四极⑦鉴真授喜
玉册金文,号文始先生,位为无上真人,居一十四天王之上,统领八万仙士。
自此方得飞腾虚空,参得龙驾。

【注释】

①坟索:泛指古书,相传古书有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之名。
②乾象,即天象。
③紫气,圣人出现时的祥瑞之气。
④天理星,古星名,魁中四星,为贵人之牢。
⑤太微,古天文星垣名。
⑥五老,神话传说中金木水火土五星之精。
⑦四极,道教大神,东西南北四极大帝。

李八百
日行八百里,身历八百年

李八百是蜀地人,姓李名真,居于筠阳五龙岗。身历夏商周三代八百年。
出行一日可达八百里,因此人们称他为“李八百”。李八百有时隐身山林之
中,有时居住在繁荣市井。他曾在华林山石室中修炼,仙丹炼成后,他又回
到蜀地。周穆王时李八百居住在金堂山。蜀地的人世世代代都见过他。李八
百号为紫阳真君。

【原文】

李八百,蜀人,名真。居筠阳五龙岗。历夏商周年八百岁。动行则八百
里,时人因号为“李八百”。或隐山林,或居廛市。又修炼于华林山石室。
丹成,还蜀中。周穆王时居金堂山。蜀人历代见之。号“紫阳真君”。


丁令威
灵虚道人,辽东仙鹤

丁令威原是辽东人,在灵虚山学习道术。后来化作一只仙鹤,飞回家乡
陵墓前的华表,吟诵道“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岁今来归。城郭如故人民
非,何不学仙冢累累。”

【原文】
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集华表而吟曰:“有鸟有
鸟丁令威,去家千岁今来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


鬼谷子
颜如少童的老者

鬼谷子,是春秋时人。姓王名诩,曾到云梦山采药,学得道术,面色常
如少年一般。他住在青溪鬼谷。苏秦张仪去他那里问道,学习三年后辞去。
鬼谷子给他们写了一封书函道:“二位弟子功名赫赫,但是,春天的花不会
持续茂盛到秋天。现在,你们二人追慕像朝霞一样的荣誉,忽视长久的功业,
轻视乔木青松的永不枯竭,而珍视一时的爵位荣耀。这就好象男欢女爱未终
席就散席,未尽兴就罢酒一样,真令人悲叹。”鬼谷子在人间活了几百年,
以后不去向。留有《阴符·鬼谷子》一书行于后世。

【原文】

鬼谷子,春秋时人。姓王名诩,尝入云梦山采药,颜如少童。居青溪之
鬼谷。苏秦张仪①往问道,三年辞去,子遗之书曰:“二足下功名赫赫,但
春华至秋不得久茂。今二子好朝露之荣,忽长久之功,轻乔松之永延,贵一
旦之浮爵。夫女爱不极席,男欢不毕轮,痛哉。”鬼谷处人间数百岁,后不
知所之。有《阴符·鬼谷子》一书行于世。

【注释】

①苏秦,战国时齐国名相,著名的纵横家。张仪,战国时秦国名相,纵
横家。

刘越
巨石中的仙者

周代有一位匡先生,名续。隐居在南嶂山中修炼。山中有一位少年人多
次前来拜访他。交谈中,少年言辞奇伟超过常人。匡先生认为他是一位奇人,
便问道:“我们相交很有些日子了,敢问住在何方,尊姓大名。”少年人回
答说:“我姓刘,名越,住在这座山的东边。这山下有一大石,高两丈有余,
你敲此石,就会找到我,我会请你来家中一会。”后来匡先生按那少年所说
的情形前去拜访,找到大石之后便敲。大石忽然自己生出一门,门扉两扇。
洞门打开走出一个女童把匡先生迎了进去。走了几十步,两位青衣侍女手持
红色符节在前面为他引路。走着路,匡先生看到两旁楼阁台榭高低参差,金
碧辉煌,交相掩映。奇花异草也都不曾见过的。这时真人刘越头戴白玉帽,
扎红色帽带,脸间佩带宝剑前来迎接。匡先生看到这里一派仙家风度,便打
算留下来与真人同住。真人却对他说:“你积善不足,阴德未满,还不能得
道成仙与我同居,但我们后会有期,以后我们再相从交游,也不为晚。”于
是匡先生在真人洞府饮了美酒三杯,喝下延龄保命汤一碗,就离去了。他在
返回的路上,回头再看原先敲击的那块大石,大石却如原样未变。以后又去
敲击那大石,却再也没有什么回应。

【原文】

刘越,周时有匡先生,名续①,修于南嶂山时,有一少年数来相访。言
论奇伟,先生异之。问曰:“睹子风犹有日矣。借问乡邦姓字。”答曰:“姓
刘名越,居在山之左。山下有石高二丈许,叩之即当相延。”先生如其语访
之。叩石,石忽自开双户。洞启,一小鬟迎先生行数十步,继有二青衣绛节
前导。渐见台榭参差,金碧掩映。珍禽奇兽,草木殊异。真人冠玉冠,朱绶,
剑佩来迎。先生意欲留居之。真人谓先生曰:“子阴功未满,后会可期,他
日相从未晚也。”饮玉酒三爵,延龄保命汤一啜而出。先生返顾所叩之石,
宛然如初。他日复叩,无所应矣。

【注释】

①匡续,仙人称匡阜先生。

韩湘子
重情重义的先知者

韩湘子字清夫,他是唐代韩文公韩愈的侄儿。早年穷困失意而放荡不羁。
后遇纯阳先生吕洞宾,跟从先后仙游四方。一日韩湘子爬上桃树,从树上堕
下而身死。于是遗弃形骸而成仙。湘子登仙后来见韩文公。文公勉励他要发
愤学习。湘子说:“我所学的东西与您大不相同。”于是湘子便赋诗一首,
来表示自己的志向,诗中说道:“家在青山云水洞,夜饮琼浆早餐霞。闲弹
宝琴伴丹火,笑看芝田落神鸦。敞衣粗食存造化,紫剑青锋斩妖邪。造酒开
花无须待,何不学我入仙家。”韩文公看过诗后不相信说:“你怎么会有改
变自然的力量呢?”文公当即拿来一个空酒坛,马上里面一下子就充满了美
酒。湘子又堆了一堆土,一会儿土上开出碧色奇花,花上带着用金字写成的
一副对联,联上写着“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读后,不
明白对联话中的意思。湘子说,以后的事情就会证明联上的话。不久,韩愈
由于极力反对皇帝迎佛骨入宫被贬到潮州。在贬官去潮州的路上,遇天降大
雪,道路难行。忽有一个人冒雪来见韩愈,这人正是韩湘子。湘子对韩愈说:
“您还记得碧花上对联的话吗?”韩愈向人打听此地的地名。得知这里正是
蓝关,于是长叹不已。接着对湘子说:“就请让我把它写成完整的一首诗吧。”
诗写成了,就是现在韩愈诗集中“一封朝奏九重天”的那一首。韩愈与湘子
就同在蓝关的店中过夜。这时他才相信湘子以前说得没有半点虚假了。湘子
离开他时,拿出一瓢药,对他说:“吃一粒,就可以抵御潮州那里的瘴气。”
韩愈十分伤感,湘子又劝他说:“您不久就会重返西京,不仅不会有什么麻
烦,而且还会得到朝廷的重用。”韩愈问:“我们以后还会相见吗?”湘子
答道:“后事难以预知呀。”

【原文】

韩湘子字清夫,韩文公①犹子②也。落魄不羁,遇纯阳先生③因从游。
登桃树堕死而尸解④,来见文公。文公勉之学。湘曰:“湘之学与公异。”
因作诗见志曰:“青山云水窟,此地是吾家。子夜餐琼液,寅晨咀绛霞。琴
弹碧玉调,炉炼白珠砂。宝鼎存金虎,芝田养白鸦。一飘藏造化,三尺斩妖
邪。解造逡巡酒,能开顷刻花。有人能学我,同共看仙葩。”公览曰:“子
岂能夺造化耶?”公即为开樽,果成佳酿。复聚土,无何,开碧花一朵。花
间拥出金字一联:“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公读之,不解其
意。湘曰:“他日自验。”未几,公以极谏佛骨事谪官潮州。途中遇雪,俄
有一人冒雪而来,乃湘也。曰:“公能忆花间句乎?”公询其地,即蓝关。
嗟叹久之,曰:“吾为汝足此诗。”即韩集中“一封朝奏九重天”云云。遂
与湘宿蓝关传舍。公方信湘之不诬也。湘辞去,出药一飘与公曰:“服一粒
可以御瘴。”公怆然,湘曰:“公不久即西,不惟无恙,且当复用。”公曰:
“此后复有相见之期乎?”湘曰:“前期未可知也。”

【注释】

①韩文公:唐文学家韩愈,死后谥文。
②犹子:兄弟之子。
③纯阳先生,吕洞宾仙号。
④尸解:仙家称肉体已死去,灵魂离体。

白石生
不爱成仙,但求长生

白石生是仙人中黄丈人(中黄子)的弟子。在彭祖的时代,白石生已经
年过两千多岁了。他不爱飞升成仙,仅仅把求得长生看成是最宝贵的。他把
金汞之液作为最好的养生药,但他家贫穷,无力购买。于是白石生就养猪牧
羊十几年,积攒了万金之钱,便买药服食。他曾煮白石作为果腹之米,所以
就住在白石山中,得号“白石生。”他有时也吃肉,有时不食人间烟火。每
天能走三四百里,面色总象三十多岁的人。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喜欢飞升成仙,
他回答说,天上不一定比人间快活。

【原文】

白石生,中黄丈人弟子,彭祖时已二千余岁。不爱飞升,但以长生为贵
而已。以金液为上药,家贫不能得。养猪牧羊十数年,致富万金,乃买药服
之。尝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遂号“白石生。”亦时食脯,亦时辟谷

①。日能行三四百里,颜色如三十许人。或问:“何以不爱飞升?”答曰:
“天上未必乐于人间也。”
【注释】

①辟谷:道家以不食五谷求长生,称辟谷。详见后文注。

安期生
秦皇仰慕的卖药人

安期生是琅琊阜乡人,在东海边上卖药为生。当时人都称他“千岁公”。
秦始皇曾与他相见,跟他交谈了三日三夜,赐安期生成千上万的金银丝帛。
安期生离开秦始皇,来到阜乡亭,把皇帝所赐的东西都放在那里,留下一封
信和一双赤玉做成的鞋作为回报,就离开了。他的信上说:一千年以后,请
到蓬莱山下找我。秦始皇派了好几批使者入东海寻找安期生,但他们还没有
到达蓬莱山。就遇到了狂风巨浪,只好无功而返。于是人们就在阜乡亭和海
边的十个地方建立了祠堂奉祀安期生。

【原文】

安期生,琅琊阜乡人,卖药海边。时人皆呼“千岁公”。秦始皇请见,
与语三夜,赐金帛数万。出于阜乡亭,皆置去,留书并赤玉舄①一量②为报,
曰:“后千岁,求我于蓬莱山下。”始皇遣使者数辈入海求之,未至蓬莱山,
辄遇风波而还。乃立祠阜乡亭并海边十处。

【注释】

①舄:鞋。
②一量:一双。

东方朔
身居朝廷的“隐士”

东方朔字曼倩。他曾离家外出一年多,回家后,他的兄长说:“你一去
就一年多才回家,带些什么东西来给我呢?”东方朔说:“我偶然去紫泥海
那个地方,那里紫水染脏了我的衣服,我就去了虞渊洗衣服。我早上离家,
中午回来,你怎么说我去了一年多呢?”汉武帝时,东方朔上书给皇帝说:
“臣东方朔幼年父母双亡,由兄嫂抚养我长大。今年二十二岁,身长九尺三
寸。目明亮如悬起的珍珠,齿齐整如串好的贝壳。我勇敢威武就象猛士孟贲,
行动矫捷就象庆忌,我廉洁不爱财就象齐国的鲍叔,为人忠信就象抱柱而死
的尾生。象我这样的人,可以做您的臣子了。臣东方朔冒死上书。”他的上
书文辞一点也不谦逊委婉,而是尽力抬高夸耀自己。皇上却认为他是个不平
凡的人,就命他为待诏公车,后又提拔为待诏金马门。皇上赐给他饭食,吃
完后,他就把剩下的肉揣在怀里带走,衣服都给染污了。皇上多次赏赐给他
丝帛,他用担子把它们都担走。东方朔用皇帝所赐的钱物在长安城里娶了一
位少妇,但才一年就把她抛弃了,然后再娶一个。就这样,皇帝所赐的东西
银子,他都花在女人身上了,人们都讥笑他。他却说:“象我东方朔这样的
人,就是所谓隐居在朝廷中的隐士。”有时他喝醉了,就躺在地上,嘴里唱
道:“隐居在市俗中,入朝为官也可以避世。保全自身何必一定要在深山之
中,草庐之下。”东方朔临死时对同住的人说:“天下没有人真正了解我,
真正了解我的人只有大伍公。”他死后,汉武帝召见大伍公,问他是否了解
东方朔,大伍公说:“我不了解他。”武帝又问:“你有什么擅长?”回答
说:“我懂得星象历算的学问。”皇帝继续问:“天上诸星都在它们正常的
位置上吗?”大伍公答道:“其他星辰没有异常,只是岁星已经有四十年不
见了,可是现在重又出现在天上了。”听了之后,武帝仰望天空长叹一声,
说:“东方朔在我身边为官已十八年,而我却不知他是岁星的化身呀。”因
此闷闷不乐。

【原文】

东方朔,字曼倩。尝出经年。兄曰:“汝经年一归,何以慰我?”对曰:
“朔暂之紫泥海①,有紫水污衣,乃过虞渊②湔洗。朝发中还,何云经年?”
汉武帝时上书曰:“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今年二十二,长九尺三。目
若悬殊,齿若编贝。勇若孟贲③,捷若庆忌④,廉若鲍叔⑤,信若尾生⑥。
若此,可以为天子臣矣。臣朔冒死再拜以闻。”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
伟之,令待诏公车,又迁待诏金马门。赐之食于前,食尽怀其余肉,衣尽污。
数赐缣帛,担揭而去。尝用所赐钱帛取少妇于长安中,一岁即弃去,更取。
所赐物尽填之女子。人皆笑之。朔曰:“如朔所谓避世于朝廷间者。”时酒
酣据地歌曰:“陆沉⑦于谷,宫殿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
朔将死,谓同舍郎曰:“天下人无能知朔,知朔者惟大伍公耳。”朔亡。后
武帝召大伍公问之。答以“不知”。帝曰:“公何所能?”曰:“颇善星历。”
帝问:“诸星具在度否?”曰:“诸星皆在,独不见岁星四十年,今复见耳。”
帝仰天叹曰:“东方朔在朕傍十八年,而不知为岁星。”因惨然不乐。

【注释】

①紫泥海,传说海名,水色如烂桑椹。
②虞渊,传说西方日落处。③孟贲,春秋时猛士。

④庆忌,春秋吴王僚之子,以勇武著称。
⑤鲍叔,即春秋齐国人鲍叔牙。他与管仲会作生意,管仲多取钱财,而
鲍叔不怪。
⑥尾生,传说中战国人,他与一女子约在桥下相见,女未至,水涨,尾
生不离开,抱柱而死。
⑦陆沉,指隐居。

钟离权
出生七日即能言

钟离权,燕台人,后改名为钟离觉,字寂道,号王阳子,又号云房先生。
他的父亲曾为列侯之爵,在云中做官。钟离权出生时,曾出现几丈长的奇异
光芒,使侍卫官兵大为惊怪。钟离权生下后长得头顶圆,额头宽,耳大肥厚,
双眉修长。眼睛凹陷,鼻梁高挺。口方脸宽,嘴唇红润如丹。两乳间隔远于
常人,两臂也很长。初生,他就象三岁的孩子,白天黑夜不哭不闹。到生后
七天,他突然开口说道:“身游仙府,名留天宫。”长大后,钟离权在汉朝
做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