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管好你的嘴 >

第1章

管好你的嘴-第1章

小说: 管好你的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秦林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逆潮流而动〃的随笔杂感。作者通过对长期以来弥漫在中国人当中〃钟情于口头而惰于行动〃的现象鞭辟入理的诟病,指出国人低效率的最根本原因是〃把精神与意志品质混为一谈〃,中国人〃天天在倡导口才与说话〃,恰恰是〃口才与说话挤掉了我们应该用于行动的精力〃。从而揭示了中国人面临的真正危机是〃自上而下〃的〃说话精神可佳,执行意志欠缺〃。是为警醒国人〃管好自己的嘴〃,把浪费在说空话、大话、废话、假话以及呼口号的时间多挤点出来干实事。
  仅从书名看,就是一个能让广大读者的心灵为之一震的创意。作者将自己鲜明的观点付诸檄文,对国人〃全民性〃的〃说的比做的多〃的劣根性极具挑战性和冲击力,且不乏积极向上的理性内涵,故对生活在当今社会的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都能形成或多或少的震憾。
  中国自古就有〃祸从口出〃一说,在讲究个性张扬的年代,古人的这句训语早就被人遗忘,读罢《管好你的嘴》,你也许会理解古人的良苦用心。尽管《管好你的嘴》看上去仍未摆脱口才书的痕迹,但其杂文、随笔〃流线式〃的写法给人感觉焕然一新。在读腻种种乏味口才教科书的时候,这本书值得读者翻一翻。

目 录

也说“嘴痒”——兼评《管好你的嘴》
 从《管好你的嘴》开始反思
 秦林:管好你的嘴
 给我掌嘴
 说话策略:一扇通向成功之门——读《管好你的嘴》
 嘴的无耻与快感——从《管好你的嘴》书名想到的

第一篇 今天你嘴痒了吗?
  人们不可能把所有的话都说得像歌唱那般动听,还因为有太多的话未经大脑过滤,仅凭一时的“嘴痒”难当所致。痒虫爬上嘴,就像一个烟鬼被人偷走了香烟立即会落迫得不成样子一般——不让他说话大有可能把他气死或憋死。
 现代人理性管嘴宝典:《管好你的嘴》
 张嘴即来——此乃人之痼疾也
 观棋必愈——路漫漫其“嘴痒”兮
 “难言”之灾——语者悟者各有其难
 四类败嘴——无畏的嘴仗之源
 唇亡齿寒——嘴痒于夫妻间
 交恶之源——嘴痒于友朋间
 向型之虞——嘴皮子岂能安身立命
 百犬吠形——人人说人、人说人人,传言之害矣
 篇末结评

第二篇 最难管的十二大坏嘴!
  动嘴,这是世界上最容易做的事;如果动嘴还可以不用负其责任,那就更容易了。但凡既容易又能从中得到某种实惠的事情,总是会引来众人的趋之若鹜。当今社会上许许多多的丑恶现象,多数正是缘于此。
 舌根无骨指点江山——谈资嘴
 照本宣科人云亦云——鹦鹉嘴
 举重若轻靠吹吃饭——牛皮嘴
 飞去来器以讹传讹——寡头嘴
 浮生于世俗处浮生——轻佻嘴
 藏污纳垢荣当国粹——垃圾嘴
 婆婆妈妈庸人自扰——唠叨嘴
 矫揉造作故做激情——阴阳嘴
 吾之不理理将存焉——霸道嘴
 屡测屡误屡误屡测——乌鸦嘴
 许之无慎践终犹难——轻诺嘴
 语之巨人做之小人——喇叭嘴
 篇末结评

第三篇 舌为利害本,嘴是祸福门!
  有一句话在中国的民间流传了很久:当官的和当兵的难是一家人。这句话可以分两种解释:一种是“官”与“兵”在权利的享用上不在一个档次;一种是“官”与“兵”说话的调子不是一路人。
 官腔官调为哪般
 伶牙俐齿莫若三缄其口
 谎言猛于虎也必死于虎
 以骂当歌,人生祸何
 口出狂言者祸必至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之祸
 何必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
 篇末结评

第四篇 没有分寸,何以“话圆”?
  说话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夫者存亡,嘴舌有责。”这“嘴舌”作为一个人存亡的不可忽视部分,当然与权与责不可割断。但人有说话的权利和责任并不说明人就可以肆无忌惮地胡言乱语。
 时机是分寸的调和剂
 事件是分寸的施展台
 对象是分寸的变色龙
 场合是分寸的试金石
 演讲成败重在分寸
 假如接听电话不讲分寸
 关于分寸的一般禁忌
 篇末结评

第五篇 职场:管好你的嘴
  很多企业老板很烦恼。员工少了,企业人力不足;员工多了,大家都成了只会抢粥喝的僧侣。老板们每天都要花很大的心力疲于奔命,既要协调内部员工之间的关系,又要对他们进行循循善诱的“爱企业教育”,尽管如此,成效还是甚微。
 老板:别把员工当狗训
 现代职场的五大语言雷区
 求职面试的八大“嘴忌”
 巧嘴伴君不为伴虎
 嘴能揽客,也能轰客
 干推销的就是要靠嘴吃饭
 关键时刻可以玩些语言小花招
 跳槽了,给老团队多留点口德
 篇末结评

第六篇 好言好语好社交
  都说一回生、两回熟。“两回”不难,要说难就难在头“一回”。难在哪儿呢?难在面对的是陌生人,不知该从什么话说起,不知该说什么话,不知该说的话会不会让人听了感觉不悦……
 和陌生人得体说话
 莫逞一时口头之快
 别动辄狮子大开口
 忠言未必要逆耳
 别轻易滥用口头禅
 好口才未必能成就沟通
 特殊场合的特殊语言应酬
 为名嘴快嘴的口误申辩
 让无聊者闭嘴的“空口道”
 篇末结评


也说“嘴痒”——兼评《管好你的嘴》
文 俞是夫

  让我这个平常不善“嘴痒”的人谈“嘴痒”话题,这有点残忍!本来嘴就不善“痒”,偏偏要对“嘴痒”发表感怀,这不是自己把自己当鸭子往架子上赶吗?其实不然:不善“嘴痒”并不见得嘴不会“痒”,而是在没有把握的前提下毋宁“三缄其口”,也不多说话,甚至不说话。我想我这个理由足已为我不善“嘴痒”开脱。不过,若是到了该“嘴痒”的时候,我敢说我是不会放弃机会的。就比如最近读了秦林的新作——《管好你的嘴》,我就忍不住要对“嘴痒”犯犯“嘴痒”。
  《管好你的嘴》开篇便是一个大叩问:今天你“嘴痒”了吗?
  这种叩问很蜇人,也很惊骇。许多读者对着这种标题都会不由自主地嘀咕一阵子:是啊,我今天是否“嘴痒”了呢?
  我认为“嘴痒”本来是很中性的,它纯属人类的一种本能。“嘴痒”人人都会,但“嘴痒”的后果未必人人都能把握得准。很多人失就失在逢人逢事未动脑先动嘴,从而造成“祸从口出”上。秦林不赞成“言多必有失”的“必”字的绝对化,强调的是非理性“嘴痒”“只要一句话就可能要你的命”!说明非理性的“张嘴即来”,不但会改变“嘴痒”本身的属性,而且“祸必将至”。
  人类有别于动物的最根本原因是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受理性支配的。所谓语言艺术,就是理性支配下的说话技巧;如果不讲究语言技巧,一张嘴就像漏勺一样见什么就急于说什么,把性理思考的能动性搁置一边,那就无异于人格的一种自动蜕化。人格蜕化的产物就是本能!
  严格的说,本能只是对事物感观的瞬间的本位反应。这种反应尚处初始化阶段,若未经理性过滤,“张嘴即来”,自然不能被理性社会所接受。“嘴痒”之祸大都发端于此。如果大家平常都不讲究语言艺术的历练,逢人逢事都“唆唆唆”乱发“嘴弹”或“休休休”胡射“舌箭”,那么整个社会就会陷于没完没了的“嘴仗”之中。秦林在他的作品中提到了诸多“嘴痒”的贻害,这对当今社会四处弥漫着的“嘴痒”现象是很有震撼力的;但秦林似乎没有对理性与非理性的“嘴痒”做深度的剖析,我认为这正是作品的一种缺失。这种缺失很容易给人带来这样一个误会:是不是好口才没有益处反倒有害处了?对于这种有可能的误解,秦林在本书最后一篇的“好言好语好社交”中已经做了释疑,但作为“流线式”的长篇随笔,为兼及标题的归类规矩而做出“分块式”布局,难免要有因为未够“遒道”而“补遗”之痕迹。所以我认为这种布局手法是值得商榷的。
  我以为《管好你的嘴》的本意并不是要封杀人们说话的嘴。作品在明里教导人们注意把握说话长短、轻重分寸的同时,另一条暗线也贯穿着始终,那就是:语言技巧。语言技巧不就是口才吗?大多数“嘴痒”之失,除本能的非理性因素之外,与口才的贫乏也是不无关系的。从这个意义讲,《管好你的嘴》也就有口才书的意味,只是少了“肚子饿了该吃饭”式的说教,多了辛辣的现实主义批判而已。
  恕我露怯,“嘴痒”了。


从《管好你的嘴》开始反思
文 郭建勇

  前两天,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女儿带回一本说是公司老总推荐给全公司员工读的书。“该不是业务书吧?你是应该多读些业务书了,省得成天哈日哈韩的。”我说。
  “我们老总说了,照这本书做了,比读三本业务书还管用。”女儿说。
  什么书这么神奇呢?我接过女儿递过来的书一看:嚯——《管好你的嘴》!
  端看书名,心就被震撼了一下;当晚,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包装得很精美的书。
  我不得不佩服女儿的那位老总推荐全公司员工读这本书的举作。不说别人,只说我自己管理的百十来号人的公司。在此前我一直困惑的是:会议没少开,政策没少下达,员工们说起话来个个头头是道,但整个公司的任务指标怎么总是要靠加班加点来完成?对着《管好你的嘴》,我觉得我应该开始反思了。
  《管好你的嘴》给我一个提醒:“把说过的一句话做完整了,远比说过一百句话,每句话都只做一半强一百倍。”反观我的公司,每周五个工作日,管理层每周一和周五都被我召来在例会说话,剩下的三天也没闲着说话,本来和一个下属三言两语可以说完的话,在下属“很配合”下,总要占走个把小时,这样一来,整个公司看似很热闹,话声不断,但留给真正的干活时间却所剩无几,不加班加点那啊成?于是公司加大了成本,员工拿着加班费还要满腹牢骚说公司剥削了他们。
  正如《管好你的嘴》中所揭露的那样:“中国人很看重精神的弘扬,因此口号喊得比谁都响,话说得比谁都多,但欠缺的正是意志品质。”在我的“带动”下,公司四处都是醒目的标语,而这些标语的光环罩住了一些员工惰性的本质,这种本质的恶性膨胀,自然就是意志品质的伦丧。俗话说:“什么官练什么兵。”我承认为了弘扬精神而开会,为了弘扬精神而不断说话,结果练就出的员工一个个都能油嘴滑舌,像《管好你的嘴》当中所点到的“十二种最难管的坏嘴”,在我的公司统统可以找到,而真正的实干家反倒门可罗雀!
  我不认为《管好你的嘴》中提到的“中国人为一件事应该怎么做还在呼口号斗嘴皮的时候,日本人已经把同样的事做完而且去领工钱了”的比较有什么不妥。中国人和日本人意志品质的差距恰恰就在这里。现在中国有很多公司经营状况很不理想,很大一方面原因就在自上而下的说大话、空话、假话、废话、套话占走了太多“本该付诸行动的时间”,而真正的实绩不是靠精神说出来的,而是靠意志品质干出来的。光说不练,何来实绩?
  当然,《管好你的嘴》“并不是要你不要说话,而是要有分寸、有适度的说话”。一句失度的话,造成“祸从口出”,可能用一百句话还得不到有效的弥补,而且因此还会浪费更多本应该花在实干上的时间。由此可见,“慎言”在一个团队里(无论是对为官者还是对为兵者)是何等的重要!
  看来我得以女儿的老总为榜样,得用《管好你的嘴》管管自己,也管管自己的员工了!


秦林:管好你的嘴
文 周海江

  秦林真的是个怪物。人家写书为了什么就是不愿意为了得罪人;这几年秦林写了不少书,而每出版一本书,都要得罪一批人。
  作为出版策划人,紧盯图书市场——这是必需的。然而“逆潮潮流而动”竟成了秦林一种独特的思辨风骨:人家都说“朋友越多路越好走”,他出版《朋友会咬人》;人家都在领导人和员工身上做各种文章,他做的是团队《二号人物》;人家都在讲如何提升“诚信”,他策动出版《诚信恐慌》;人家都在为受严厉家教迫害的孩子鸣不平,他忠告世人《别把父母不当父母》。你说秦林这人怪不怪哉?
  今年夏天,秦林“泼皮猴”似地在《打死不做上海男人》中大“剥上海男人精明”的“皮”,这种被认为“有失公允”的颠覆撩起了诸多网友的情绪,一时间,新浪网读书频道“板砖”扔来扔去,点击率高得让网管天天忙着去更新。
  “上海男人”风波未平,秦林又一本新书——《管好你的嘴》——由现代出版社上市了。
  和前面所提到的情况一样,这本书又让很多人大感不爽。其中最难受的当数两种人:一是已经“剪贴”出成百上千种教人“练嘴”口才书的商人;二是一大批爱耍弄嘴皮子的人。这些靠“嘴”发财和靠“嘴”吃饭的人,本来香火都挺旺的,猛一遭来“管好你的嘴”的棒喝,人家岂不跟你咬牙切齿?
  想想也是:既然一种病态已经被灌成一种社会风气,那就有其成为社会风气的理由。古人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国人“嘴”之“勇”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你要大家都管好自己的嘴,少说点大话、空话、假话、废话、套话,都去提升干实事的意志品质,这要砸多少人饭碗呀!
  再说了,人总是要说话的嘛!尤其是那些“听话”的基层官员,你不让人多说些话、多呼点口号,怎么能有效的把一茬接着一茬的上级精神源源不断地层层往下传达呢?又怎么能自下而上地报“成绩单”呢?在这样百忙中,基层官员还能每个月腾出一天两天干点实事,这已经就很不错了。而秦林却说:“口头上无限度地夸大精神的作用耗掉了我们太多本应该付诸行动的精力。”这显然是对那些为说话而“呕心沥血”的基层官员们精神品格的莫大伤害呀!
  “逆潮潮流而动”的怪才们命运如何?近代的金圣叹、当代的鲁迅就是镜子。相比之下,秦林有幸处在大话、空话、假话、废话、套话泛滥成灾的当今社会里,可以不必为自己说话得罪了谁而东躲西藏。但秦林的“管好你的嘴”予取予求呢?世界上没有哪只蚍蜉可以撼动一棵大树——哪怕是一只生猛的蚍蜉对一棵病树——秦林写《管好你的嘴》时也声言自己“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既如此,为什么不务实些,先把自己的嘴管好呢?


给我掌嘴
文 杨静

  秦林先生新近出了一本书《管好你的嘴》。在未读此书之前,我也有些望文生义,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在中国这样一个人文传统本来就不发达、近半个世纪以来又每况愈下的国度里,表达自由本来就很稀薄,对嘴巴的管理是太多、太严了,而不是太少、太松,再出这样一本似乎是给嘴巴加锁的书,是何用意呢?
  但是通读书稿,我的疑问打消了。秦林先生的这本书,主要是针对个人修养而言的所谓〃励志书〃。中国虽然是一个缺少表达自由的国家,但是稍稍换个角度看,情况似乎又并非如此。在中国,表达自由并不是不存在,而是被垄断、肢解和变形了。相对于人文精神较为发达的国民而言,中国人在表达方面,还有各种各样的自由。秦林通过广泛涉猎,总结出了十二种典型的中国坏嘴,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