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赢得机会 >

第14章

赢得机会-第14章

小说: 赢得机会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走得特别小心,专拣平稳的地方走,所以没有摔伤。”    
    然后,他又问拿拐杖的旅行者:“你为什么没有淋湿而摔伤了呢?”拿拐杖的说:“当大雨来临的时候,我因为没有带雨伞,便专拣能躲雨的地方走,所以没有淋湿;当我走在泥泞坎坷的路上时,我便用拐杖拄着走,却不知为什么常常跌跤。”    
    第三个旅行者听后笑笑说:“这就是为什么你们拿伞的淋湿了,拿拐杖的跌伤了,而我却安然无恙的原因。当大雨来时我躲着走,当路不好时我小心地走,所以我没有淋湿也没有跌伤。你们的失误就在于你们有凭借的优势,认为有了优势便少了忧患。”    
    在中文里,“危机”这个词是由两个字组成的,“危”字的意思是“危险”,“机”字则可以理解为“机遇”。通常,保守胆怯的人习惯性地只看到“危险”,而看不到“机遇”;那些胆大心细,敢想敢干的人却能拨开危险的迷雾抓住机遇,而抓住机遇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这个观念是我们老祖宗早就了解了的:出现危机可能正是取得发展与进步的大好时候。    
    


一开始就不要错——正确做事的十种武器化危机为转机(2)

    南宋绍兴十年七月的一天,杭州最繁华的街市失火,数以万计的房屋商铺被大火吞没,顷刻间化为灰烬。一位裴姓富商,苦心经营了大半生的几间当铺和珠宝店也被大火所包围,眼看大半辈子的心血即将毁于一旦,但他却没有让伙计和奴仆冲进火海帮他抢救珠宝财物,而是不慌不忙不地指挥大家撤离,一副听天由命的样子,令人困惑不解。    
    事后,裴先生不动声色地派人大量收购木材、毛竹、砖瓦、石灰等建筑材料。不久,朝廷下令重建杭州城,因建筑材料短缺,凡经营销售建筑材料者一律免税。杭州城里一时大兴土木,建筑材料供不应求,价格陡涨,因此裴先生经营建材所得盈利远远大于被火灾焚毁的财产。原本是一场可能导致破产的大火灾,却变成了积累财富的一个契机。    
    无独有偶,在美国阿拉巴马州的一个公共广场上,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纪念碑。碑身正面有这样一行金色大字:深深感谢象鼻虫在繁荣经济方面所作的贡献。虫子怎么会带来经济繁荣?这要从一场灾难说起。阿拉巴马州原本是美国种植棉花的基地,1910年,一场特大象鼻虫灾害狂潮般地席卷了阿拉巴马州的棉花田,象鼻虫所到之处,棉花毁于一旦,棉农们欲哭无泪。灾后,世世代代种棉花的阿拉巴马州人,认识到仅仅种棉花是不行了,于是,开始在棉花田里套种玉米、大豆、烟叶等农作物。尽管棉花田里还有象鼻虫,但此时虫子的数量锐减,根本不足为患,少量的农药就足以消灭它们了。棉花和其他农作物的长势也都很好。    
    结果种植多种农作物的经济效益比单纯种棉花要高4倍。阿拉巴马州的经济从此走上了繁荣之路。阿拉巴马州的人们认为经济的繁荣应该归功于那场象鼻虫灾害,遂决定在当初象鼻虫灾害的始发地建立一座纪念碑。    
    化危机为转机首先就要敢想敢干。在平时,敢想敢干、坚持不懈对于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能够起到巨大的作用。在发生危机的时候,采取勇敢的态度不但有助于解决面临的问题,而且危机所带来的压力常常能最大限度地刺激一个人的潜能,使他做出在平常状态下做不到的事情,从而开创出新的局面。    
    在危机当中,成功者不但设法解决存在的问题,而且努力去改变不利的环境。他们敢于打破传统的观念,尝试新的想法,创造新的办法。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担任美国总统期间,面临着两次大危机,世界范围的毁灭性经济危机和世界大战。1932年他在奥格尔索普大学发表过一次演讲,表明了他对于问题采取进攻姿态的决心:“美国需要勇气,需要坚持不懈地实验新的道路。而且,如果我没有错误地理解全国的情况的话,也要求这样做,提出新办法去尝试乃是常情。如果失败了,就坦率地承认失败,再试另一个办法。”    
    罗斯福信守他的诺言,提出了革新的纲领和社会改革的计划。他这种敢于尝试、不怕犯错误的态度的确导致了某些失败,但是也获得了影响全世界的成功。    
    虽然我们中间很少有人有机会领导一个国家。但是,大家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一些勇气,多一些坚持,多一些尝试,特别是要学会在困难的时刻如何坚持下去,这对于成功是很重要的。在处理意外事件和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坚持,才能把握成功的机会。只要积极去尝试,就一定可以找出摆脱困境的办法的。    
    化危机为转机还需要一个人有弹性。弹性是任何商业人士的关键品质。所谓迅速反弹的能力,就是无论遇到什么古怪的人或者市场多么恶劣等等一系列的意外,这时,放弃、埋怨甚至哭泣都毫无意义,而只有咬紧牙关继续战斗才能赢得转机。    
    化危机为转机,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信念,它来自强烈的自信心、过人的勇气和胆识。没有哪家保险公司能为你事业成功提供保险,更没有谁能为你家庭的幸福提供保障。大多数情况下,你都会处在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境况中,危机难以避免。所以,如果你能掌握化危机为转机的能力和方法,相信你的路“即使有惊也会无险”。    
    


一开始就不要错——正确做事的十种武器如果错了(1)

    真正的错误是害怕犯错误,只有不怕犯错误的人,才能渐渐远离错误。能容忍合理性错误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待错误的正确态度是:敢于承认错误,并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避免以后重蹈覆辙。    
    传统的观念是“你绝不能犯错!”“你绝不能失败!”虽然“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常被挂在嘴边,但实践中我们常常避讳失败,不容忍错误,甚至苛求犯有过失的人。其实,人无完人,无论你多么小心都无法保证百分百的正确,关键是你如何看待。    
    应当尽最大的努力排除隐患,避免犯错。但是你不得不承认,永不犯错只是美好的愿望,就像是坐标上的极点,你可以无限靠近却永远无法到达。不允许员工犯任何错的公司和上司,无法获得员工的忠诚。    
    “世界第一CEO”杰克·韦尔奇很少为下属的失误恼怒,至少对不再重复的失误不暴躁。他知道从事商业是个非常不完美的过程,难免会犯错误。韦尔奇认为如果因为员工坦率承认错误或有胆量尝试结果却事与愿违而惩罚他们,远远不如从中汲取教训来得聪明。    
    过去流行的管理风格是要求工作要做到尽善尽美,这种惯性思维忽视了员工的个性特长。现在的理念和过去截然不同,通常会采取鼓励进取,不惧怕失败的做法。在美国的一些大公司,领导者不仅善于容忍下属的缺点和错误,而且还鼓励下属犯“合理性的错误”,不犯合理性错误的人是不受欢迎的。    
    所谓合理性的错误是指在工作中特别是在商战中敢于开拓、勇于承担风险而做出经营决策时,或因对手过强而自身条件不足,或因对方配合不够、不守信用等不可抗拒的因素而产生的错误和问题。至于知法犯法、怠工懒惰、莽撞胡来自然不在此列。    
    这种理念是有理论和现实支持的。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风险越大,往往商机越大,获得的利润也越高。一个不敢冒风险的人在竞争中丧失的机会要比捕捉到的机会多得多。所以,成功的企业家认为,如果受聘人员在一年的任职工作期间不犯“合理性的错误”,则意味着此人缺乏创造性、竞争力,保守平庸,心理素质和工作能力都成问题,不可能有所建树。    
    希尔顿成功的秘诀就在于相信员工,放手让他们在职责范围内发挥聪明才智,大胆负责地工作。如果员工犯错误,他常常单独把他们叫到办公室,先鼓励安慰一番,告诉他们:“当年我在工作中犯过更大的错误,你这点小错误算不得什么,凡是参加工作的人,都难免会出错。”然后,他再客观地帮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并一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之所以对下属犯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是因为他认为,只要企业的高层领导作出的决策是正确的,那么员工犯些小错误是不会影响大局的。如果一味地横加指责,反倒会打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根本上动摇企业的根基。    
    对于领导者来说,容许合理性错误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是领导者处理好与下属关系不可缺少的品质,而且这对企业管理本身也有许多好处。    
    允许合理的错误、失败存在的管理者更容易建立威望,也容易形成宽松愉悦的工作环境,这有利于大大增强员工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更重要的是,一旦出现失败,人们就不会因有所顾忌而加以隐瞒,这样就可以很快找到失败的原因,利于问题的解决。没有允许错误、失败存在这一条,真正敢于直言的人,敢干能干的人才就难以脱颖而出。    
    对于普通员工来讲,意识到合理性错误的难以避免,不是给自己的错误找借口,而是要大胆承担责任,在作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敢于冒风险,作抉择。敢于承担风险,才能尽快成长以求脱颖而出。    
    


一开始就不要错——正确做事的十种武器如果错了(2)

    上班族不能怕犯错,要有“失败了重新再来”的勇气和冲劲。美国管理学家吉宁指出:真正的错误是害怕犯错误。不怕犯错误的人,错误往往也离他最远。    
    为什么铅笔的一头会有橡皮擦?它给了人们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没有人能做到百分之百的正确,每个人都可能犯错误。一个人如果能做对百分之七十,并且乐意把另外百分之三十的错误改正过来,他就是很不错的人。    
    所以,不要在“千万不能犯错”的压力下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只会增加你犯错的几率。不要怕犯错!以往的错误对你惟一的意义就是为你提供经验教训,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并能藉此类推、借鉴,这是最好的悔过。    
    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和企业,很容易陷入自我陶醉、思想僵化、不思进取的漩涡中。因为许多的创新和进步都是从错误中得来的。宏基董事长施振荣就多次鼓励员工,不要怕犯错,但犯错后要吸取教训,不要再犯同样的错。他还指出,没有犯过错的人,一旦犯错会因承受不住打击而一败涂地。    
    虽然错误能够给你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但是如果没有正确的态度,错误不仅不能成为你的财富,反而会令你陷入懒惰和消沉,最终令你退缩。    
    许多人在面对既成事实的错误时,常常会责怪自己:“为什么我不小心一点?”“为什么我那么容易上当?”这是最不可取的态度。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当你重复用这些破坏意志力的问题来问自己时,很快就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陷入失望之中。每这样自责一次,自信心就会受到一次伤害,无形中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你越是这样责备自己,就越觉得自己无能;越是觉得自己无能,失误也就越多;失误越多,自信心就越少,进而更加自责。陷入这种思维模式的人,其最终结果是心灰意懒,无所作为。不做了,当然也就没有磨难,没有失误,没有失败了。然而,不幸的是,也再没有成功的机会了。因此,出现错误,决不要责备自己或者推诿责任,你应该做的是接受这个既成事实,并且分析错误的原因,寻找改正错误的方法,总结教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如果的确是你的疏忽导致了错误的发生,那就勇敢承认,并且要迅速而坦诚地承认。当然,承认错误也是有技巧的,不怕认错,怕的是认错不当而错上加错。    
    戴尔在2001年就曾公开对手下20名高级经理认错。他承认自己过于腼腆,有时甚至显得冷淡难于接近。最后他承诺将和公司的经理和员工建立更紧密的关系。大家对“极度内向”的戴尔公开反省非常震惊——如果戴尔为了公司都可以改变自己,其他人有什么理由不效仿呢?    
    当然,戴尔并不是心血来潮,或者突发狂想改变自己;事情的起因在于调查发现戴尔公司半数员工都想跳槽,随后的内部访谈也表明:下属认为戴尔不近人情;感情疏远,因此对他没有强烈的忠诚感。戴尔以员工为镜,照出了惹祸的根源——“腼腆”。腼腆也是一种错误吗?戴尔回答说:“如果员工说是,那就是。”“认错要认员工眼中的错,不是认自己脑中的错。”    
    认错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对象和方式,不是怎么高兴怎么来。一般来说越早认错越好。戴尔在知道结果后一周之内当众认错。至于对象,原则是伤害了什么人就向什么人认错。认错要用最能传递真诚的方式,而不是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像戴尔那样当面认错,能让人感受到他的真诚。如果不能当面认错,也要采取最接近面对面的方式。    
    不同的错误,有不同的应对方式,这里讲的只是一般的原则。把握了这些原则,在遇到实际问题时,灵活调整,相信这是你完全可以胜任的事。    
    当我们着手去做一件新的事情,或者同别人建立新的关系的时候,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永远不会犯错误的话,这是完全不切实际的。    
    如果错了就坦白承认。承认错误,反映了你愿意改正错误,下次会努力做好的姿态;掩饰错误,失去的是将坏事变成好事的机会。一个人,如果能胜不骄败不馁,不计较胜利和失败,他就拥有了一切。    
    当你能自动自发地解决问题,出现失误不推诿、愿意承担,长此以往,你就能够建立起自己良好的个人形象,成为上司和同事心目中可以信赖的人。    
    


一开始就不要错——正确做事的十种武器良好的个人形象(1)

    形象不只是外表,而是你的精神气质和个人修养的由内到外的体现。你的穿着打扮显示着你的品味和爱好,你的言谈举止更是你个人修养的明证。所以,不要以为把自己打扮打扮就能有良好的个人形象,它是需要你从内到外的长期修炼。    
    在你的一生当中,有时候你的个人形象往往会成为决定性的因素。不要抱怨你长得不够美丽或帅气,要知道形象不是天生的,而是你精心塑造的结果。    
    保罗·贝迪毕业于哈佛大学,是一个追求独特个性、胸怀抱负的年轻人。他崇拜比尔·盖茨和斯蒂文·乔伯斯这两个电脑奇才,并追随他们不拘一格的休闲穿衣风格,他相信人真正的才能不在外表而在大脑。于是,他不修边幅,以轻松舒适为最高原则。    
    然而,他的一次次面试却以失败而告终。直到最后一次,他与同班同学被某公司面试,他才认识到自己的差距。他的同学全副“武装”:发型整洁、面容干净、西装革履,看起来已经俨然是成功者的姿态。其他的应聘者也都是西服正装,看起来不但精明强干,而且气势压人。他那不修边幅的休闲装,显得格格不入,巨大的压力和相形见绌的感觉使他终于放弃了面试的机会。保罗·贝迪的自信和狂妄一时间全都消失了。他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自己还不是比尔·盖茨。    
    保罗·贝迪可以说是现代年轻人的一个典型。很多人都像保罗一样,认为内在比外在更重要。这个说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