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赢得机会 >

第16章

赢得机会-第16章

小说: 赢得机会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作。如果你认为只要专业素质过硬、能力强就可以保证自己的职位不被取代,就大错特错了。    
    萨曼莎是一家投资银行电脑部门的技术主管。一天早上,她开完会刚走进办公室就接到了部门经理威廉的电话,见面后威廉开门见山地说:“公司决定解雇大卫。”这让萨曼莎大吃一惊,大卫是她手下一名高级软件工程师,几个月前才从华尔街另一家投资银行的电脑部门被挖过来,他能干、努力、忠诚,是她的得力助手。她希望为大卫争取留下来的机会:“为什么?他能力强又很敬业。”    
    “可是他和公司基础技术设施组的成员之间无法沟通,惹下了很多麻烦,使得他们极为反感,这件事你不知道吗?”    
    萨曼莎谨慎地回答:“他曾经提过公司应用软件还有改进的余地,他正在和该部门的设计人员沟通,试图说服他们改变程序。”    
    威廉生气地说:“他对待同事的态度存在很大问题。今天上午,他和该组的设计师讨论了一次,结果很糟糕。那主设计师投诉他非常不专业,不仅不合作、傲气十足,还骂人……主设计师说他无法跟大卫一起工作,要么大卫走人,要么他走。你当时不在,我和总经理讨论后决定让大卫走。”    
    尽管大卫勤奋能干,但是他在工作场合中不注重与人相处的艺术,被公司高层认定为无法合作的员工。萨曼莎无力回天,大卫被解雇成为定局。    
    许多人有个误区,认为编织人际关系是专业素质不过硬的人才需要的“手段”。其实,即使是以技术为主的企业也同样看重个人的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无法与他人沟通的员工不仅工作效率低还会影响其他员工的工作态度。曾有人在2000多家公司做过这样一个问卷调查:“请问公司最近被解雇的三名员工是出于何种原因?”有三分之二的公司,答复结果是:“他们是因为不会与别人相处而被解雇的。”     
    小托马斯·沃森曾经说过:“没有任何事物能够代替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所带来的高昂的士气和干劲。你必须始终坚持全力以赴地塑造这种良好关系。” 在他执掌IBM期间,他致力于推动员工努力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其后,在公司上下齐心努力下,IBM成功转型为计算机公司,并赢得了信息界霸主的地位。    
    有人讲,30岁以前是靠专业赚钱,30岁以后靠人脉赚钱,人脉就是财脉。创造良好工作氛围只是人际交往的最基本职能,人际交往最有价值的部分在于建设“人脉”,织一张属于自己的人际关系网。    
    卡耐基的结论是:“专业知识在一个人成功中的作用只占15%,其余的85%则取决于人际关系。” 你交往的范围越广泛,拥有的朋友越多,你得到的也就越多。    
    胡雪岩小时候由于家里穷,他不得不去钱庄当学徒。无依无靠的胡雪岩在备受欺辱的学徒生涯中发现:做事要靠朋友,助人就是助己。在他20岁左右的时候,遇见了一个穷困潦倒的书生,名叫王有龄。王有龄虽然有才华、有抱负,但是缺少进京赶考的盘缠和做官的“本钱”。虽然和他并不很熟,但胡雪岩却当机立断决定支持他进京,于是就私下借用了钱庄的500两银子送给了王有龄。尽管他因此失业了,但却为自己日后的发达打下了基础。做官后的王有龄非常感激他的援助,视其为生死之交。步入商界的胡雪岩则利用王有龄在官场上的力量,开设了钱庄、当铺、药铺,经营丝、茶等生意,以致迅速暴富。如果没有官场上的人脉支持,也就不可能有“红顶商人”胡雪岩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办公室政治——你的将来和其他人捆绑在一起织一张属于自己的网(2)

    比尔·盖茨在20岁的时候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和IBM公司签订了一张合约。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学生靠什么打动了商业巨人?原来,盖茨的母亲就是IBM的董事之一,以母亲为中介,盖茨直接接触到了IBM的董事长。技术、能力有机会展示才会有说服力,而人际关系网络正是你发现机会的来源。大学时的盖茨是个腼腆、内向、不善交际的计算机狂热爱好者,好在他遇到了鲍尔默这样一个开朗、随和、外向的社交积极分子。鲍尔默硬拉着盖茨参加派对,盖茨才开始展开社交。后来微软成立后,盖茨力邀鲍尔默加入公司,从此开始了计算机高人和商业精英的天作之合,他们成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搭档之一。    
    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很多时候并不是取决于你在做什么事,常常起决定作用的是你遇到了什么人。盖茨如果遇不到鲍尔默,这世界很可能就少了一个传奇。    
    想要在30岁后拥有丰富的人脉资源,那么在这之前,你就要有意识、主动地建立属于你自己的人脉。人脉关系也需要你用心呵护才能长久,就好像是种一棵树,从种下去开始,就需要你精心照料,等它慢慢长大,自然会给你回报。你在那里待得越久,树就会越大,相应的回报也就越多。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是互动的,别人没有理由无缘无故地对你感兴趣对你好。因此,如果你想赢得别人、与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最好的方法就是主动和别人交往。    
    每个正常人都需要丰富多彩的人际交往,可是很多人的这个心愿都得不到满足,他们总是叹息这个世界缺少真情,缺少爱,而且总是抱怨被冷漠和孤独困扰着。其实,缺少朋友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大都是采取消极、被动的等待方式,总是期待着友谊、爱情从天而降,而没有想过自己可以先付出爱和关怀。    
    在责怪世界冷漠之前,先想想你是怎样对待这个世界的。若电话老是不响,就该打出去,电话不是花瓶,不是摆设。它是你和朋友联络的工具,问候一声新朋友,和老朋友聊聊心事,不要使自己消失在朋友的视线中,不使自己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找不到可以求助的人。把建立良好的关系当作有意识且系统性的常规行为。付出爱才能收获爱。    
    交际的真谛在于随时随地真心地付出。从基督教教义演变而来的“施比受更有福”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每一个欧美人的心中,它虽然不是一种交际技巧却能为你带来好人缘。    
    现实主义当道的今天,大多数人的功利思想都很重,乐于接受却吝于付出。但大家却忘了,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么回报你。一味地讲求功利,怎么可能交到真心的朋友?要开拓自己的交际范围,使自己拥有真正的朋友,就必须保持着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决心。    
    当然不求回报的付出大概只有极少数的圣人才能做到,从真心付出开始的交际,其目的是为了达到朋友之间的“互惠、共存、共荣”。    
    但我们得清楚,给是真心地给,回报也是发自内心的行动。只有“施恩不图报”地给,才能形成真正的牢固的友谊,否则也只是互相利用而已。而一个人如果只知道享受朋友的付出,却不愿有所回报,那么这样的人是没有人愿意和他交朋友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你想要得,就要先给。    
    


办公室政治——你的将来和其他人捆绑在一起职场处处有“贵人”(1)

    事实是,职业生涯中遇到的事无法决定你的命运,而遇到什么样的人却会对你的发展造成很大影响。遇到赏识你、提携你的“贵人”,你可能很快就能从同僚中脱颖而出、独当一面。建立有效人脉的关键就是要能找到在职场上助你一臂之力的“贵人”,以及发展潜在的“贵人”。现实中,你留心的话就会发现,处处都会有你职场上的“贵人”。    
    大多数人没有特殊背景,也没有超凡的能力。然而有些人却能找到合适的职位,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过自己理想的生活,如鱼得水、自然惬意;有些人却不得不看老板脸色过日子,一遇到经济不景气就忧心自己会不会被解雇。他们的区别不在于自身的能力大小,而在于他们是否能遇到“贵人”——赏识他们、愿意提携他们的人。    
    你扎实的专业知识、雄辩的口才、周到的准备不一定能够敌得过关键人物的一句话。这就是现实。如果你不愿意承认,那么你就慢慢陶醉在自我实力的迷信中,等着看别人大步向前走吧。在某些转折性的场合,如果一位有影响力的人愿意协助你,为你开开金口,必定会大大减少你将遇到的阻碍!    
    为了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金融专业的毕业生斯蒂芬奔波了两三个月,最终,他和州政府的财政部门达成了口头上的协议,双方都很满意,只等待鉴定最后的法律文件。斯蒂芬返回学校准备好自己的资料就给该部门寄了过去,然后就安心的筹备毕业所涉及的各项琐事。令他奇怪的是,协议书并没有在预期的时间内寄回。于是,他打电话向对方询问详情,对方用非常遗憾的语气对他说:“一直以来和我们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的一位教授向我们推荐了另一名很有竞争力的人选。在我们的再三权衡之下,决定录取她,希望我们以后有机会合作。”此时,斯蒂芬才明白,原来他的职位在不知不觉间已经被人替代了。他虽然很生气,但是没有正式合约他也无法追究对方的责任。更糟糕的是,在等待签订协议的这段时间内,他已经错过了今年找工作的最佳时期,令他十分被动。    
    人脉资源虽然不是直接财富却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有能够帮助你的人,你的路才能越走越宽,越走越广;不能充分利用人脉的人,在竞争的起点上就已经落后了,无论哪个行业都是如此。即使是一个事业有成的人,如果在适当的时机得到关键人物的提点,也会使他的事业更上层楼。    
    十几年前刚刚被挖到凤凰卫视的吴小莉虽然有着卓越的能力,但当时大多数的中国人对她并不熟悉。1998年3月,在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的记者招待会上,默默无闻的吴小莉被朱镕基总理点名提问,从而一举成名。如今,吴小莉已经是凤凰资讯台的副台长,她凭借自己勤奋的努力、鲜明的风格和对新闻准确的把握受到华语电视观众的广泛欢迎。如果没有当年的“点名”,吴小莉当然也会有一个精彩的职业生涯,但是要走到今天这一步,也许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了。    
    如果你意识到“贵人”的重要性,盼望一朝得到贵人提携,从此飞黄腾达,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要知道“贵人在哪里”。可能有人认为,只有少数位高权重的人才有资格做“贵人”,其实不然。只要你留意建立好人脉关系,你会发现,生活中从来不缺“贵人”,他们可能就是你的朋友、同事、顾客甚至是萍水相逢的人。总之一句话,职场处处有“贵人”。    
    汤姆刚开始的工作是推销装饰材料,工作虽然辛苦、繁琐,但汤姆天生是个热情的人,他细心而又不失热情地对待每一位顾客。汤姆的一位顾客是一家刚刚开始营业的小店。虽然他们的定购量很小,但是汤姆每次和他们那位已经50多岁的负责人杰克接触时,态度都很好,并热心地协助他处理票据等问题,并且和他热情交谈。后来,尽管业务合作关系结束了,但两人之间却建立了牢固的友谊,并时常保持联系。一次两人见面时,杰克带着汤姆来到一栋刚刚建好的大厦前,汤姆觉得很奇怪,他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儿。    
    杰克揭开了谜底:“很久以来,尽管我职位不高,你却依然尊重我,乐意和我结识交谈。我一直很感激。我的儿子是这家建筑公司的负责人,当我得知他们正需要采购一些材料时,我第一个就想到了你。我已经向他们推荐了你,你现在就可以和他们去谈谈了……”汤姆做成了这笔大生意。出众的业绩使他很快得到提升,进入了公司的管理阶层。在向公司的新人介绍经验时,汤姆总是告诫他们:“你一定要尊重工作中遇到的每一个人,他们都可能为你带来潜在的顾客,你的朋友越多,你所得到的也就越多……”    
    


办公室政治——你的将来和其他人捆绑在一起职场处处有“贵人”(2)

    美国著名推销员吉拉德在商战中总结出了一条“250定律”。他认为,每一位顾客身后,大约有250名亲朋好友。如果您赢得了一位顾客的好感,就意味着赢得了250个人的好感;反之,如果你得罪了一名顾客,也就意味着得罪了250名潜在的顾客。也就是说,你必须认真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每一个人的身后,都有一个相对稳定且数量庞大的群体。善待一个人,就像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    
    好风凭借力,送你上青云。助你一臂之力的不仅仅限于工作中结识的人。因此,寻找“贵人”,与人交往不要人为地划出界限,只有做个有心人,抓住机会展示出你的优势,才更有可能得到贵人的赏识与帮助。不过你得清楚,“贵人”帮得了你一时,帮不了你一世。给你机会,你能不能善待机会把握机会,最终还是取决于你的工作表现。     
    处处都有“贵人”,但是“贵人”并不会从天而降。能够获得帮助的人,总是那些乐意给别人帮助的人,就像俗话说的“种善因才能得善果”。如果你帮助其他人得到他们想要的事物,相信你就能获得你想要的事物,你帮助的人愈多,你所得到的也愈多。所以,你想要遇到“贵人”,自己就要先做“贵人”。    
    在苏格兰,有位叫弗莱明的贫苦农夫,他向来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一次他正在田里干活,忽然听到附近的沼泽地里传来哭喊求救的声音,他立刻扔掉手中的农具,快速跑过去。原来一个男孩一时大意掉进了粪池里,他赶紧把小男孩救出来,并且帮他清理干净后又送他回家。    
    几天后,一辆华丽的马车停在了弗莱明家门口,一位彬彬有礼的绅士下车对弗莱明说,他就是被救男孩的父亲,这次是专门来道谢的,并准备给他很多钱。农夫坚持不收,他一再申明:“我不是想要你的钱才救你的孩子的。”正在互相推让之际,一个小男孩进屋了,绅士看到后问:“这是你的儿子吗?”农夫点点头说:“正是。”绅士接着说:“那这样吧,既然您不愿意收钱,我也就不勉强了。可是,您毕竟救了我的儿子,就让我也为你的儿子尽点力。我打算资助他受良好的教育,假如这个孩子也像您一样善良,那么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令你感到骄傲的人。”看到绅士非常有诚意,为孩子的将来考虑,农夫答应了他的提议。绅士说到做到,一直供这个孩子读书,直到他医学院毕业自立。     
    这个农夫的孩子就是后来英国著名的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教授,正是他于1928年首次发明了举世闻名的青霉素。而那个被农夫救起的孩子就是后来二战时期的英国首相丘吉尔。     
    如果不是农夫的善举在先,怎么可能有其后两位年轻人的辉煌成就?而农夫在救人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要报酬,正是这种纯粹的善意精神,才是我们最应该提倡的。    
    人们愿意挤出时间和精力,投资在那些现在或者将来某个时候能给他们带来好处的人身上。这种功利性的行为模式虽然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认为只是秉承功利原则就可以支持我们的生存,那么这个世界也未免太过于冷酷无情了。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你所孜孜以求的往往得不到,无意间的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