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人生快乐么么茶 >

第32章

人生快乐么么茶-第32章

小说: 人生快乐么么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疲倦之前休息    
    英国科学家贝佛里奇指出:“疲劳过度的人是在追逐死亡。”    
    在二次大战期间,丘吉尔出任英国首相已经60多岁了,却能够每天工作十六小时,一年一年地指挥着海陆空三军作战,他的秘诀在于:每天早晨在床上工作到十一点,看报告、口述命令、打电话,甚至在床上举行很重要的会议。吃过午饭以后,再上床去睡一个小时。到了晚上,在八点吃晚饭以前,他再上床去睡两个钟点。    
    在丘吉尔他并不是要消除疲劳,因为他根本不必去消除,他事先就防止了,所以能精神百倍地一直工作到半夜之后。    
    我们再以心脏为例来说明。    
    一个人的心脏每天压出来流过全身的血液总量,足够装满一节火车上装油的车厢;每二十四小时所供应出来的能力,也足够用铲子把二十吨的煤铲上一个三尺高的平台所需的能量。    
    心脏能完成这么多令人难以相信的工作量,而且持续五十、七十甚至可能九十年之久,怎么能够承受得了呢?    
    这时首先要指出一个认识上的误区。绝大多数的人都认为,人的心脏整天不停地在跳动着。但实际上,在每一次收缩之后,心脏都有完全静止的一段时间。当心脏按正常速度每分钟跳动七十下的时候,一天二十四小时里,实际的工作时间只有九小时。也就是说,心脏每天休息了整整十五个小时。    
    美国陆军曾经进行过几次实验,把一群年轻军人分成两组,一组连续不停地行军10个小时,另一组也是行军10个小时,但是每小时中休息十分钟。第二组行军的速度更快,体力也保持得更好。    
    实验结果证明,疲劳增加的速度很快,而且具有累加效应,如果不能得到休息,就会极大地降低效率。因此,美国陆军现在规定行军每1小时必须休息一段时间。    
    美国的约翰·洛克菲勒也创了两项惊人的纪录:他赚到了当时全世界为数最多的财富,也活到九十八岁。有人指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有一个和丘吉尔相似的不起眼的小习惯:每天中午在办公室里睡半小时午觉。    
    当他躺在办公室的大沙发上睡午觉的时候,哪怕是美国总统打来的电话,他都不接。    
    爱迪生在对人谈到自己无穷的精力和耐力时,把这归功于随时想睡就睡的心惯。    
    丘吉尔、洛克菲勒和爱迪生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在疲倦之前就休息,这是所有能够取得事业与生活成功者的共同习惯。    
    如果我们已经步入社会,为自己的事业打拼,却忙得连这一点都做不到的话,那么赶快趁早买人寿保险吧。    
    


第五部分第二十章 散装的快乐(2)

    人生中的熵定律    
    弗兰西斯·霍勒是沙特王宫的一名外籍家庭教师,主要任务是陪七位小公主阅读英文童话,每年的收入是英国首相布莱尔的50倍。不过,她被解聘了。在重返剑桥读书的那天,有二百多名记者云集在圣凯瑟琳学院门口打探内幕,鉴于有协议在先,她回避了所有的提问。    
    一位陪同小公主阅读童话的人到底出了什么差错?人们有很多猜测。法国的一家报纸说,是因为弗兰西斯和某位王子产生了恋情,在王宫里上演了灰姑娘的故事;德国的一家报纸说,弗兰西斯是被美国安全局买通的一名特工,在传递情报时露了马脚。阿拉伯的一家报纸说,弗兰西斯小姐合同期满,她的离开属正常解聘……总之,众说纷纭,谁也不知道哪一条是弗兰西斯被解聘的真正原因。    
    2001年圣诞节,一封来自沙特公主的电子邮件透露了实情。这封邮件是向弗兰西斯问候圣诞快乐的。在邮件中,这位小公主回忆了和弗兰西斯共同度过的快乐时光。她说,你还记得我们一起读《安徒生童话》时问你的问题吗?我们傻乎乎的,真是愚蠢至极,以至于造成今日的离别。    
    就这样,事情的经过才终于为人们所知道。    
    有一次,公主们在读童话时,问了弗兰西斯这么一个问题:“谁的妻子最快乐?”    
    弗兰西斯反问她们:“你们认为呢?”    
    七位小公主齐声回答:“农夫的妻子最快乐!”    
    弗兰西斯问:“难道国王的妻子、百万富翁的妻子、政治家的妻子、诗人的妻子不快乐吗?”    
    七个小公主回答:“不快乐。”    
    弗兰西斯接着问:“为什么?”    
    七个小公主答不上来,她们只知道,在他们所知道的童话故事里,没有一个国王的妻子是快乐的,也没有一个百万富翁的妻子是快乐的。    
    第二天,弗兰西斯终于忍不住给她们讲了其中的原因,并告诉她们: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真正快乐的男人,才能带给女人真正的快乐。    
    谁知,这句话很快被人告密,第二天她就接到了解除聘约的通知。    
    2001年,美国《纽约时报》财经版评选“十大金句”,弗兰西斯的那句话破天荒地被选了进去。虽然她因那句话,失去了一百万英镑,但是无数人的生活因这句话变得更加快乐。    
    其实,岂止是快乐的男人给女人带来快乐,父母与孩子之间、朋友之间的相互影响莫不如此。    
    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上生活,每天都在接受和发送信息,这就象一台联网的计算机,如果接受和发送的信息是有害的,而且运行的软件里包含着许多BUG,那么就会造成自己和和“网上邻居”的混乱,反之亦然。    
    在网络时代没有一台电脑是能够真正独立的,同样,在信息时代里,也很少有人能够达到荣辱不惊境界。因此快乐和烦恼具有的传染性是很强的,不仅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也会感染周边的环境,波及别人的心情。    
    实际上,这种现象是完全符合熵定律的,可以说是人生中的熵定律。    
    所谓的熵,在物理学上指的是热能除以温度所得的商,它标志热量转化为功的程度。后来,人们用熵来泛指某些物质系统状态的一种量度,某些物质系统状态可能出现的程度,以及人类社会某些状态的程度。    
    根据“熵定律”,任何一个系统,从整齐到凌乱是自发的过程,而反过来,从凌乱到整齐却需要做出特殊的努力(因为是非自发的过程),这也使得无论是个人的心态还是人际关系,都有可能因为彼此影响而“集腋成裘”,最终达到某种质变。    
    在社会生活中,也到处存在着这个定律的影子。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实验人员开来两辆外形完全相同的汽车,并排停在治安不好的街区,把第一辆车的引擎盖和车窗全部打开,第二辆则关闭得严严实实,擦洗得干干净净。    
    3天之后,实验人员来到现场,发现第一辆车已经被人破坏得面目全非,甚至一些部件都被人拆走;而第二辆车则完好无损。接下来,实验人员在第二辆车的窗户上打了一个洞,只过了1天,就发现所有的车窗玻璃都被人打碎,车里的一些部件也被人拆走了。    
    这就是著名的“破车窗实验”,直接证明了人们的上述倾向。除此之外,有人也曾经用这理论在一座城市里做过类似的实验,选了两条普通的街区做为实验区。    
    在第一个实验街区抛撒一些生活垃圾,同时,把第二条街区打扫得干干净净,并连续操持了几天,然后分别进行观察。没过几天,第一条街区就被铺天盖地的垃圾覆盖,碎纸和塑料袋随风飞扬。而在第二条街区,则是迥然不同的景象,街上没有半片垃圾。一来是没有人随地乱扔,二来是因为每当街上出现脏物时,总会有人自动把它扔进垃圾箱;如果碰到外人往地上乱扔垃圾,马上会有人批评制止。    
    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到进入学校,再到踏入社会,无时无刻不受到环境和别人的影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到处是愁云惨雾的环境,不可避免地会让我们更加郁闷,而身处一个到处是欢声笑语的地方,我们的不愉快会很快地消失。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人的快乐品质是通过向外界的学习而获得的,父母、教师、同学、领导、同事都是他的老师,也是他的学生。    
    很多人由于工作的压力或者是生活的琐碎而导致自己的情绪压抑,自己对生活的兴趣索然,这种情况下,他们的面部表情就是一张天气预报的“阴晴表”。他们对待别人的方式会受到这张表的影响,而别人理所当然会明白无误地感受到这张表背后的不快乐和紧张。    
    如果某人自己有一种乐观的性格,有坚韧的毅力,有充分的自信,有亲善的人际能力,能够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协调夫妻之间的关系,能够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这样他们身边的人自然会去学习,在潜意识里以他们为榜样,逐渐形成快乐的性格。    
    朋友的笑容会和我们的笑容同时出现,并感受到一样的快乐。反过来,我们也会受到朋友快乐的强化,使整个交际都充溢着快乐。    
    何必要惩罚自己    
    与占有欲的心理指向恰恰相反,气则是对自己不喜欢的事物所产生的排斥及恼恨心理。但在效果上二者是相同的,那就是对快乐人生的伤害。    
    《生活》杂志说,“高血压患者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容易愤怒,愤怒不止的话,长期性的高血压和心脏病就会随之而来。”。    
    打不打架是一回事,而打了架满腹怒气是另一回事。人说,一个人不能两次跨入同一条河流。同理,一个人不能同时恼怒与快乐。恼怒就是吃饺子、听戏、让人用轿抬着都消不了气,成本太高。    
    怒这种东西是不能招惹的。不光不能招别人恼怒,更不能招自己怒。即使是为大节大义,为国为民为天下,发怒生气也实在是有百害无一益的事情。    
    易怒之人活得很苦啊,时时刀山,处处火海。虽然仪态凛然、空手夺刃,但活得还是不舒服。    
    古人曾说:“不如人意常八九,如人之意一二分。”一般来说,人的一生中处于逆境的时间是大大多于顺境的时间。即使是历史上的帝王将相,生活中的富豪、名人等,各人都有各自的烦恼和忧伤。    
    中医学认为,“百病皆生于气”,如果烦恼是暂时的,机体很快就可恢复正常。但是,如果烦恼过分强烈或持续的时间太长,就可能造成脏腑功能失绸,引起疾病,如溃疡病、高血压、神经官能症及一些精神病的发生,常以烦恼为诱因。    
    现代研究已经证实,持久的烦恼,特别是表现为烦恼、忧郁悲伤的消极情绪,还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体对细菌、病毒及肿瘤细胞的抵抗力下降。    
    生命的潮汐因快乐而升,因痛苦而降。    
    有一个坏脾气的男孩,他父亲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个钉子在后院的围栏上。    
    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37根钉子。应该说,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因为一天只有24小时。    
    慢慢的,每天钉下的数量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容易。    
    于是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失去耐性,乱发脾气。    
    他告诉父亲这件事情。父亲又说,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一天天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钉子给拔出来了。    
    父亲握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围栏上的洞。这些围拦将永远不能回复到从前的样子。如果你拿刀子捅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    
    烦恼愤怒的时候说的话就像钉子一样,在我们的心灵与身体上留下疤痕。我们们的脸因为对失败的怨恨而有皱纹,因为悔恨而变了形,表情僵硬。不管怎样美容,对容貌的改进,也不如心里充满了宽容、温柔和爱所能改进的那么多。    
    快乐象香水一样,我们在把香水倒出来的时候,没有办法做到自己不沾上一些。同样的道理,怒气就象是墨汁一样,我们把它倾泄给别人的时候,也没有办法不把自己的衣服染黑。    
    《易经》上说:“在能够使万物干燥的东西中,没有比火更厉害的了;在能够使万物动摇的东西中,没有比风更快的了。”    
    当风与火遇到一起的时候,风助火势,火壮风威,就能轻而易举地失去控制。人们说愤怒是“怒火中烧”、“怒气冲冲”,就是因为人在生气地时候,就象用风箱向火炉中鼓风一样。如果不加控制,任凭怒气和怒火发泄,就可能害人又害己。    
    古时有一位妇女,特别喜欢为一些琐碎的小事恼怒生气。她也知道自己这样不好,便去求一位大师为自己淡禅说道,开阔心胸。    
    大师听了她的讲述一言不发地把她领到一座禅房中,落锁而去。妇女气得跳脚大骂。骂了许久,大师也不理会,妇女又开始哀求,高憎仍置若罔闻。    
    妇女终于沉默了。大师来到门外,同她:“你还生气吗?”    
    妇女说:“我只为我自己生气我怎么会到这地方来受这份罪。”    
    大师拂袖而去:“连自己都不原谅的人怎么能心如止水?”    
    过了一会儿,高憎又问她:“还烦恼吗?”    
    妇女静静地回答说:“不烦恼了。”    
    “为什么?”    
    “没有办法呀,”    
    高憎又离开了,临走的时候放下一句话:“你的烦恼并未消逝,还压在心里。爆发后将会更加剧烈。”    
    大师第三次来到门前时,妇女告诉他:“我不恼怒也不生气了,因为不值得气。”    
    大师笑道:“还知道值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烦恼之根。”    
    当大师打开门,身影迎着夕阳立在门外时,妇女平静地问大师:“大师,什么是气?”    
    大师将手中的茶水倾洒于地。妇女视之良久,顿悟,叩谢而去。气是一种什么东西?气便是别人吐出而我们却接到口里的那种东西,我们一旦吞下,马上就会反胃,当我们看都不看它就把它洒掉时,它便会消散了。    
    当我们不知道什么是气时,就已经完全超脱出气与消气的对立,不需要任何方法了。    
    愤怒是烦恼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的蠢行。夕阳如金,皎月如银,微风似水,人生的愉悦和快乐尚且享受不尽,哪里还有时间去气呢?    
         
    


第五部分第二十一章 远离烦恼就是快乐(1)

    能远离烦恼就是慧,能享受快乐就是福。与其为烦恼而烦恼,不如主动用快乐驱赶烦恼。    
    活着就会有问题    
    在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问题使人沮丧、悲哀、痛心、寂寞、内疚、懊恼、愤怒、恐惧、焦虑甚至绝望。所有这些情绪,都让我们心如乱麻,这种感觉比身体上的痛更令人难以忍受。    
    一个人坐在公园里抽烟,陷入深深的苦闷里。    
    一个牧师来到他的身边:“您一定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吧?说出来让我帮帮你。”    
    这个人看了牧师一眼,然后冷冷地说:“我的问题很多,我厌倦了,没有人能够帮我。”    
    牧师把自己的名片留下,约这个人明天见面。出于好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