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苏菲的世界 >

第24章

苏菲的世界-第24章

小说: 苏菲的世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在这一点上他是错了。这事说来也满奇怪的,因为伽利略一直专心研究地球引力与落体的原理。他甚至发现在引力增强时物体的移动会如何受到影响。” 
   “你刚才不是已经开始谈到牛顿了吗?” 
   “是的。然后牛顿出现了。他提出我们所谓的‘万有引力定律’,就是说宇宙间两个物体相互吸引的力量随物体的大小而递I增,并随两物体之间的距离而递减。” 
   “我懂了。例如,两只大象之间的引力要比两只老鼠之间的引;力要大。而同样一座动物园内的两只大象之间的引力,又比在印度的一只印度象与在非洲的一只非洲象两者之间的引力要大。” 
   “没错,你的确懂了。现在我们要谈到最重要的一点。牛顿证明这种引力是存在于宇宙各处的。也就是说,它在宇宙每个地方都发生作用,包括太空中的各个星球之间。据说他是坐在一棵苹果树下悟出这个道理的。当时他看到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他便问自己:月球是否同样也受到地球力量的牵引,才会恒久绕着地球旋转?” 
   “聪明。不过也不算真的很聪明。” 
   “为什么呢?” 
   “这个嘛……如果月球是受到促使苹果落地的同样一种引力的影响,那么总有一天月球会撞到地球,而不会一直绕着地球转了。” 
   “这个我们就要谈到牛顿的行星轨道定律了。在这个问题上,你只对了一半。月球为什么不会撞到地球呢?因为地球的重力的确以强大的力量牵引着月球。你想想看涨潮的情景,要将海平面提高一两公尺需要多大的力量呀尸“这个我不太懂。” 
   “你还记得伽利略的斜面吗?当我让弹珠滚过斜面时会有什么现象?” 
   “是不是同时有两种力量在影响月球?” 
   “一点没错。很久以前,当太阳系形成时,月球被一股很大的力量抛离地球。由于它在真空中移动,没有阻力,因此这股力量会永远不停地产生作用……” 
   “但它同时也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被拉向地球,对吗?” 
   “对。这两股力量都是持续不停的,而且同时发生作用,所以月球才会一直绕着地球旋转。” 
   “它的原理真的就这么简单吗?” 
   “就是这么简单。而这种‘简单性’正是牛顿学说的重点。他说明少数几种自然法则可以适用于整个宇宙。在计算行星轨道时,他只应用了伽利略所提出的两个自然法则。一个是惯性定律。牛顿说明所谓惯性定律就是‘一个物体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使它改变状态,否则它会一直处在静止或呈直线进行的状态’。另外一项定律是伽利略利用斜面证明的定律,就是:当两股力量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上时,这个物体会循椭圆形的路径移动。” 
   “而牛顿就以此来解释为何所有行星都围绕太阳旋转?” 
   “没错。由于受到两种强弱不同的力量的影响,所有的行星都在椭圆形的轨道上绕太阳旋转。其中一种是在太阳系形成时,他们呈直线进行的力量,另外一种则是他们受到太阳重力牵引的力量。” 
   “聪明。” 
   “很聪明。牛顿证明了若干关于物体移动的定律可以适用于宇宙每一个地方,他因此推翻了中世纪人们认为天上与人间分别适用两套不同法则的看法。这时候,以太阳为宇宙中心的世界观终于得到了彻底的证实以及完整的解释。” 
   艾伯特站起身来,把斜面放回原来的抽屉里。然后他弯腰从地上捡起那颗弹珠,把它放在他和苏菲间的茶几上。 
   苏菲心想,这一切居然都是科学家们从一小块斜面的木板和一个弹珠推论出来的,这是多么神奇呀!当她看着那颗仍然沾有墨水的绿色弹珠时,不禁想起地球来。她说:“于是当时的人们就不得不接受人类其实是生活在太空中某处一个偶然形成的星球上啰?” 
   “是的。这个新的世界观在许多方面都对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这个情况和后来达尔文证明人类是从禽兽进化而来时所造成的影响相当。这两个新发现都使人类失去他们在造物中的一部分特殊地位,于是也都遭遇到教会的强大阻力。” 
   “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这些新观念中,上帝被放在哪里呢?从前人相信地球是宇宙中心,而上帝与各星球就在地球之上的想法倒是比较单纯些。” 
   “但这还不是当时人面临的最大挑战。当牛顿证明宇宙各处适用同样的法则时,有人可能会认为他破坏了人们心目中的上帝无所不能的形象,但是牛顿本人的信仰却从未动摇。他认为自然法则的存在正足以证明宇宙间确有一位伟大、万能的上帝。事实上,受到更大冲击的乃是人对自我的观念。” 
   “怎么说呢?” 
   “自从文艺复兴时期以来,人们就不得不逐渐接受他们所居住的地球乃是浩瀚银河中一个偶然形成的星球的说法。即使到现在,我看还是不见得大家都能够完全接受这种想法。不过,即使在文艺复兴时期,也有一些人认为,随着新世界观的产生,我们每一个人所处的地位也变得比以前更加重要。” 
   “我还是不太明白。” 
   “在此之前,世界的中心是地球。但天文学家却告诉人们,宇宙根本没有绝对的中心,因此,每一个人都是中心。” 
   “喔,是这个意思!”.“文艺复兴运动造成了新的宗教情感(狂热)。随着哲学与科学逐渐脱离神学的范畴,基督徒变得更加虔诚。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由于人类对自己有了新的看法,使得宗教生活也受到了影响。个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变得比个人与教会组织之间的关系更加重要。” 
   “比如说在晚上自行祷告之类的吗?” 
   宗教的改革“这也包括在内。在中世纪的天主教教会中,以拉丁文念的祈祷文和教会例行祷告一直是宗教仪式的骨干。只有教士和僧侣能看得懂圣经,因为当时的圣经都是拉丁文写的。但是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圣经被人从希伯来文与希腊文翻译成各国语言。这是导致所谓‘宗教革命’的主要因素。” 
   “马丁路德……” 
   “是的,马丁路德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但他并不是当时唯一的宗教改革家。另有一些改革人士选择留在罗马天主教会中。其中之一是荷兰的伊拉斯莫斯(ErasmusofRotterdam)。” 
   “马丁路德之所以和天主教会决裂是因为他不肯购买赎罪券,是吗?” 
   “是的,但这只是其中原因之一。另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马丁路德认为人们并不需要教会或教士居中代祷才能获得上帝的赦免。同时,要取得上帝的赦免也不是靠购买教会所售的‘赎罪券’。从十六世纪中期起,天主教教会就禁止买这些所谓的‘赎罪券’。” 
   “天主应该很乐于见到这个情况。” 
   “总而言之,马丁路德摒斥了教会中许多从中世纪起就形成的宗教习惯与教条。他希望回到新约中所描述的早期基督教的面貌。 
   他说:‘我们只信靠经文。’他希望以这个口号将基督教带回它的‘源头’,就像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希望回到艺术与文化的古老源头一般。马丁路德将圣经译成德文,因此创造了德文的文字。他认为应该让每一个人都读得懂圣经,并从某一个意义上来说,成为自己的教士。” 
   “自己的教士?这不是有点太过分了吗?” 
   “他的意思是:教士与上帝的关系并不比一般人亲近。路德派教会之所以雇用教士,乃是因为他们需要有人做一些实际的工作,如主持礼拜或料理日常事务等。但马丁路德并不相信任何人能够透过教会举行的仪式,获得上帝的赦免与宽宥。他说,人只能透过信仰得救,这是‘无法用金钱交换的’。这些都是他在研读圣经以后的心得。” 
   “这么说马丁路德也是典型的文艺复兴人士啰?” 
   “也不尽然。马丁路德重视个人,强调个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 
   在这一点上他算是典型的文艺复兴人士。也因此他从三十五岁开始自修希腊文,并进行将圣经翻译成德文的繁重工作。他使得一般大众使用的语言取代了拉丁文的地位,这也是他与典型文艺复兴人士相像的另外一个特征。然而,马丁路德并不像费其诺或达文西一样是人文主义者。同时,他也受到伊拉斯莫斯等人文主义者的批评,因为他们认为他对人的观点太过消极了。马丁路德曾经宣称,自从亚当与夏娃被逐出伊甸园后,人类就彻底腐化了,他相信唯有透过上帝的恩典,人类才能免于罪孽。因为罪恶的代价就是死亡。” 
   “听起来满灰暗的。” 
   艾伯特起身,捡起绿黑相间的小弹珠,放在上衣的口袋内。 
   “天哪!已经过四点了!”苏菲惊叫。 
   “下一个人类史上的伟大时期叫做巴洛克时期。不过,我们只好等到下一次再谈了,亲爱的席德。” 
   “你说什么?”苏菲从椅子上跳了起来。“你叫我席德!” 
   “是我一时不小心,喊错了。” 
   “可是,无心之言或多或少都是有原因的。” 
   “也许你说得对。你可以注意到席德的父亲已经开始透过我们的嘴巴讲话了,我想他是故意趁我们渐渐疲倦,不太能为自己辩护的时候才这样做。” 
   “你曾经说过你不是席德的爸爸。你可以保证这是真话吗?” 
   艾伯特点点头。 
   “但我是席德吗?” 
   “我累了,苏菲,请你谅解。我们坐在一起已经两个多小时了,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我在说话。你不是要回家吃饭吗?” 
   苏菲觉得艾伯特几乎像是要赶她走似的。当她走进小小的走廊时,心里一直想着他为何会喊错她的名字。艾伯特也跟着她走出来。 
   汉密士正躺在壁上一排衣钩的下面睡觉。衣钩上挂着几件很像是戏服的怪异服装。艾伯特朝汉密士的方向点点头说:“下次它还是会去接你。” 
   “谢谢你为我上课。”苏菲说。 
   她突然冲动地拥抱了艾伯特一下。“你是我所见过的最好、最亲切的哲学老师。”她说。 
   然后她把通往楼梯的门打开。在关门之际,艾伯特说:“我们不久就会再见面的,席德!” 
   之后门就关上了。 
   又喊错名字了,这个坏蛋!苏菲有一股强烈的冲动想要跑回去敲门,不过她还是没有这样做。 
   走到街上时,她突然想起自己身上没钱,必须一路走回家。真气人!如果她在六点前还没回到家,妈妈一定会又生气又着急的。 
   苏菲走了几码路后,突然看到人行道上有一枚十元的钱币,正好可以买一张公车票。 
   苏菲找到了公车站,等候开往大广场的公;车。从大广场那儿,她可以换车,一路坐回家门口,不必再买票。 
   一直到她站在大广场等候下一辆公车时,她才开始纳闷自己为何如此幸运,刚好捡到一个十块钱的铜板。 
   难道是席德的爸爸放在那儿的吗?他真是个高手,每次都把东西放得恰到好处。 
   但是这怎么可能呢?他不是还在黎巴嫩吗?艾伯特又为什么老是喊错她的名字呢?不只一次哦!苏菲打了个冷战。她觉得有一股寒气沿着她的脊梁骨一路窜下来。

   巴洛克时期 
   ……宛如梦中的事物…… 
   苏菲已经有好几天没有接到艾伯特的消息了。她不时留意花园里的动静,希望能看到汉密士的影踪。她告诉妈妈那只狗已经自己找到路回家了,后来它的主人——一个退休的哲学老师一一请她进屋里去坐。他告诉苏菲有关太阳系的构造和十六世纪发展出来的新科学。 
   她对乔安说得更多。她告诉她上次去找艾伯特的情形、信箱里的明信片以及她在回家途中捡到十块钱的事。但她没有告诉乔安她梦见席德,并发现那条金十字架链子。 
   失控五月二十九日星期二那天,苏菲正在厨房里洗碗。妈妈已经到客厅里去看电视新闻了。当新闻节目的片头音乐渐弱后,她从厨房里听到主播报道挪威联合国部队的某个少校被炮弹击中毙命的消息。 
   苏菲把擦碗布扔在桌上,冲进客厅,刚好在荧屏上看到那名丧生少校的脸。两三秒钟后主播就开始播报其他新闻了。 
   “天哪!”她叫了出来。 
   妈妈转过身来看着她。 
   “是啊,战争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苏菲开始哭泣。 
   “可是,苏菲,事情并没有那么糟呀!” 
   “他们有没有报出他的名字?” 
   “有,不过我不记得了。只知道他好像是葛林史达那里的人。” 
   “那不是和黎乐桑一样吗?” 
   “怎么会呢?傻孩子。” 
   “可是如果你住在葛林史达,你不是也可能到黎乐桑来上学吗?” 
   苏菲已经停止哭泣,但现在轮到妈妈有反应了。她从椅子上站起来,关掉电视,问道:“苏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没什么。” 
   “我看一定有事。你有一个男朋友对不对?我猜他的年纪比你大很多。我要你现在就回答我:你认识一个在黎巴嫩的男人吗?” 
   “不,不完全是……” 
   “你是不是认识某个在黎巴嫩的男人的儿子?” 
   “我没有。我甚至连他的女儿都没见过。” 
   “谁的女儿?” 
   “这件事跟你没有关系。” 
   “我看大有关系。” 
   “我看问问题的人应该是我。为什么爸爸老是不在家?是不是因为你们没有胆量离婚?也许你交了男朋友,不希望让爸爸和我知道……还有很多很多。要问就大家一起来问嘛!” 
   “我想我们需要好好谈一谈。” 
   “也许吧!不过我已经累了,我要睡觉了;我的月经来了。” 
   苏菲几乎是一边饮泣一边上楼。 
   她上完厕所,钻进被窝后,妈妈就进房里来了。 
   苏菲假装睡着了,虽然她知道妈妈不会相信的。她也知道妈妈知道。尽管如此,妈妈还是假装相信她已经睡着了。她坐在苏菲的床边,抚摸着她的头发。 
   苏菲心想一个人同时过两种生活是多么复杂呀!她开始期待哲学课程早点结束。也许在她生日时就可以上完吧。至少在仲夏节席德的父亲从黎巴嫩回来时……“我想开一个生日宴会。”她突然说。 
   “好啊!你想请谁呢?” 
   “很多人……可以吗?” 
   “当然可以。我们的花园很大……希望现在的好天气会一直持续下去。” 
   “最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在仲夏节那天举行。” 
   “好,就这么办。” 
   “这是很重要的日子。”苏菲说,心里想的不只是她的生日而已。 
   “确实是。” 
   “我觉得我最近好像长大了不少。” 
   “很好呀!不是吗?” 
   “我也不知道。” 
   到目前为止,苏菲一直把头半蒙在枕头里讲话。现在妈妈说话了:“苏菲,你一定要告诉我你刚才为什么……为什么好像……失去控制的样子?” 
   “你十五岁的时候不是有时也会这样吗?” 
   “也许吧。可是你知道我在说什么。” 
   苏菲突然翻身面对着妈妈。“那只狗的名字叫汉密士。”她说。 
   “是吗?” 
   “它的主人是一个名叫艾伯特的男人。” 
   “原来如此。” 
   “他住在旧城区。” 
   “你那天一直跟着那只狗走到那儿去?” 
   “那里并不危险。”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