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一九六五年后的彭德怀 作者:沈国凡 >

第2章

一九六五年后的彭德怀 作者:沈国凡-第2章

小说: 一九六五年后的彭德怀 作者:沈国凡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毛泽东又说:“我们井冈山就在一起,革命能有今天不容易,我们大家要团结。庐山会议,也许真理在你那一方,这没有关系,错了的我们就改,你今天能来,我很高兴,你还是去西南吧,你怕工作不好做,我让少奇、小平召集西南地区的同志开个会,把中央的意图讲清楚,让他们积极支持你的工作。你要给我写信,让他们不得有误,赶快给我送来。” 
          
        毛泽东从过去谈到现在,又从历史说到未来。     
        彭德怀还能说什么呢?这位爽直、诚实、敢于为民请命的忠臣良帅,血是热的,心是赤色的,骨头是坚硬的。他掐灭了手中的烟头,抬起那猛狮一样的头颅说:“主席,我听你的。” 
          
        毛泽东看着彭德怀,问道:“想通了?”     
        彭德怀说:“想通了,我去大西南!”     
        毛泽东高兴地笑了:“我知道嘛,你是一个深明大义的人,去西南也许能搞出一点名堂来!西南建设由西南局书记李井泉为正,程子华和你以及其他几位同志为副。” 
          
        毛泽东这里讲到的一些人,有的过去就一直是彭德怀的部下,彭德怀这次去西南大三线,将在他们的领导下进行工作。     
        毛泽东看看彭德怀。     
        彭德怀爽快地说:“行。”     
        毛泽东与彭德怀在中南海颐年堂的谈话一直到12点才结束。接着刘少奇、邓小平、彭真相继来到颐年堂,一一向搬出中南海多年的彭德怀握手问候。     
        阔别多年,面对答应“出山”的彭德怀,大家都有些激动。     
        毛泽东说:“刚才我与德怀谈了很长时间,交换了思想,说得很投机,他也愿意改变原来的想法去西南工作。现在请你们几位来,就想召集西南的同志们开个会,由少奇、小平同志把情况讲一下,讲清楚,让德怀去后好工作。如果有人还有意见,这没有关系,那就叫他来找我。” 
          
        彭真对彭德怀说:“主席是关心你的,我早就说了,你迟早会想通。”     
        刘少奇握住彭德怀的手说:“老彭,你看主席是没有忘记你呀!重新振作起来,去大西南干出成绩来,我们也为你高兴。关于有的个别同志的看法,主席已经讲了,我们要打招呼,我一定照主席的要求,把西南的会议开好,让他们西南的同志都支持你的工作。” 
          
        邓小平走到彭德怀面前说:“老彭,主席支持你去三线,就是相信你。一定要扔掉包袱,轻装上阵,重振昔日彭大将军的雄风。你去三线,肯定会干出名堂来的!” 
          
        自从庐山会议之后,被罢官、被冷落的彭德怀,多少年来都没有听到过这样关切温暖的话语了,这位铁骨铮铮的汉子不觉热泪盈眶。     
        再伟大的人物也是需要别人理解和关怀的啊!     
        在毛泽东宽阔的胸怀面前,在战友们诚挚的理解和鼓励面前,在中华民族准备应付未来不可预测的战争面前,个人几年来所受的冤屈又算得了什么呢?彭德怀说:“三线建设关系国家安危,主席亲自过问,我也就不再推脱了,再苦再难,绝不后退半步。” 
          
        毛泽东高兴地说:“德怀马上就要出征了,我今天请大家来,为德怀送行。”               
        接着,毛泽东让工作人员摆好饭桌,与彭德怀等一起进餐。     
        毛泽东给彭德怀的酒杯里斟满了酒,二人相对而饮。     
        彭德怀平日是滴酒不沾的,就是过去当国防部长迎接外宾,有时最多也只喝一二两,今天心中畅快,也就与毛泽东一起,接连喝了好几杯。     
        这是自庐山会议以来,作为“反党集团头子”的彭德怀难得的开心的日子,井冈山一起走过来的老战友毛泽东,这位历史和时代的巨人,频频地与他举杯相碰,十分激动的彭德怀直喝得红光满面,额出微汗。 
          
        彭德怀被罢官六年之后复出,实际上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做出的秘密决定,因为这个决定除了在三线建设的少数领导干部中口头传达之外,既没有通过任何的文件向全党宣布,也没像当年批判、罢免彭德怀一样地在报上向全国人民通告。更重要的是对于庐山会议上毛、彭之间的争论,以及六年来实践证明的结果,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 
          
        下午3时左右,这场特殊的会见才告结束。     
        彭德怀与毛泽东肩并肩走出丰泽园。     
        彭德怀与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彭真、陈毅等老战友们一一握手。     
        轿车缓缓起动。     
        前面,迎接彭德怀的将会是什么呢?     
        第一部 最后的足迹     
        第四章     
        第四章     
        彭德怀从那些新坟的前面一个一个地走过去,见许多坟墓都没有墓碑,有的只是简单地用木板写了一个名字插在墓前,就对随同的该师师长说:“同志,这样不行,这样我们就对不起这些为三线建设牺牲的战士和民工!我们要让祖国和人民永远记住他们,记住他们为了祖国积极参加三线建设的无畏精神!赶快请人来给我们牺牲的战士和民工立块石碑吧,碑上要刻上他们的姓名、年龄、籍贯,烈士的亲人们也好来看看他们呀!” 
          
        彭德怀执意钻进了正在施工的乌斯河隧道工程。     
        他从隧道里察看铁道兵战士施工后走出来,突然发现山坡上一片新坟,就惊奇地问:“哪来这么多的新坟?”     
        师长答道:“那都是为开凿隧道牺牲的战士和民工。”     
        开凿乌斯河隧道工程,这是一场攻坚战,铁道兵战士和民工们打得十分顽强。由于地质构造复杂,隧道里经常出现意想不到的泥石流和塌方,加之洞内开凿放炮和机械施工等各种原因,经常出现各种令人难以预测的事故,一个隧道还未开凿完,全师牺牲的战士已有好几十名。 
          
        彭德怀说:“走,我们也应该去看看他们。”     
        彭德怀爬上山坡,站在墓群中,深情地打量着那一个个土包,就像在检阅一群勇敢的士兵一样,然后深情地说:“打仗就要有牺牲,搞三线建设是一场与帝国主义争时间、抢速度的战斗,也有为国捐躯的战士,人民应该永远记住他们。” 
          
        彭德怀从那些新坟的前面一个一个地走过去,见许多坟墓都没有墓碑,有的只是简单地用木板写了一个名字插在墓前,就对随同的该师师长说:“同志,这样不行,这样我们就对不起这些为三线建设牺牲的战士和民工!我们要让祖国和人民永远记住他们,记住他们为了祖国积极参加三线建设的无畏精神!赶快请人来给我们牺牲的战士和民工立块石碑吧,碑上要刻上他们的姓名、年龄、籍贯,烈士的亲人们也好来看看他们呀!” 
          
        成昆铁路不但以它的险峻著称于世,其地质构造也极其复杂,山洪、泥石流、塌方、山体崩塌等时有发生,被称为世界地质博物馆。同时沿途各地的气候也是千变万化。民谚云:“金江的太阳,马道的风,燕冈打雷如炮轰,普雄下雨如过冬。”因此在铁道兵开始修筑这条举世瞩目的铁路时,曾经有人预言说,参加修建成昆铁路部队的每一个团就得建一座烈士陵园。祖国人民的优秀儿女,在三线建设的岁月里,他们崇高的献身精神是多么的令人崇敬啊! 
          
        彭德怀面对着成昆铁路乌斯河隧道外的这一片墓地,就像当年朝鲜战场时茫茫雪原上掩埋牺牲战士的遗体一样,心情是十分沉痛的。这些年轻的生命,当年穿上军装,随同战友们一同开赴三线建设的火热工地,很多战士当兵三年,一直就在打隧道。有时遇上难度极大的隧道,一座隧道还未打通,却已经到了复员的时间,他们只好依依不舍地脱下军装,含泪与战友和三线建设的工地告别。然而,更有一些年轻的生命,由于开山炸石或山体崩坍,已经将自己年轻的生命永远地融入大山之中了,他们再也听不见工地上隆隆的炮声,再也看不见亲人们的音容笑貌了……        
        应该让大山永远记住他们,让历史永远记住他们,让未来的共和国的公民永远记住他们!     
        彭德怀从成昆铁路和攀枝花特区视察回去后,就立即找到铁道兵指挥部,提出在各地修建烈士陵园和烈士纪念碑,用以纪念那些为祖国三线建设献出自己生命的年轻战士,纪念那些长眠在这片险山恶水间的英雄的灵魂。让那些乘坐列车飞驶而过的子孙们永远铭记住他们,永远学习他们的精神,更好地建设我们的祖国! 
          
        铁道兵指挥部遵照彭德怀的建议,很快在成昆铁路沿线,在铁道兵战士和支援三线建设的民工们流下鲜血和生命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又一座的烈士纪念碑。     

        现在,当人们乘坐成昆铁路的列车在崇山峻岭中飞驰而过的时候,就会看到沿途那一座又一座肃穆的烈士陵园和高耸云端的烈士纪念碑。     
        彭德怀元帅啊,你用自己对战士和人民的热爱,将一部英雄的历史,耸立在三线建设的大地上!     
        第十章     
        第十章     
        彭德怀说:“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攀枝花一定能建设成一座现代化的钢铁城市。不一定是第二个上海,但却是中国最可靠的大后方。”     
        青年工人说:“首长,我们团支部的口号是:‘不想爹,不想妈,不出铁,不回家’。”     
        彭德怀一听顿时高兴起来:“有志气,有志气!”     
        说着,彭德怀将那碗水一饮而尽,然后用手抹抹嘴巴:“小师傅,你这话就跟这碗水一样喝了真解渴!”     
        在1964年5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为了战备,必须加快攀枝花钢铁厂的建设。毛泽东同时强调:“建不建攀枝花,不是钢铁厂问题,是战略问题,”“你们老是不动手建设攀枝花,我要骑着毛驴下西昌”。“没有投资吗,可把我的稿费拿出来!”会上,毛泽东又指定,由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主管攀枝花钢铁基地的建设。 
          
        1964年7月初的一个晚上,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中南海召见了冶金工业部副部长徐驰以及国家计委副主任程子华等各部委负责人,传达了中共中央的指示,决定任命徐驰为攀枝花特区党委书记兼建设总指挥,程子华为三线建设委员会第一副主任。 
          
        现在,神秘的攀枝花已近在三线建设第三副主任彭德怀的眼前。     
        江的对岸属于云南省,只听炮声阵阵,无数被炮声掀起的石块飞落江中,江水飞溅起无数水柱。     
        夕阳落在山岗上,将金沙江水染成了红铜色。     
        彭德怀兴奋地说:“终于来到攀枝花了!”     
        话刚说完,汽车却“嘎”地一下停了下来。     
        彭德怀顺着车窗朝前看去,只见前面运送物资和设备的汽车,排成了一条长蛇阵。     
        等了一会儿,汽车才蜗牛似的向前挪动一步,而后面又排下了许多汽车。一位随行人员下车后到前面去看了看,跑回来说:“江上只有一座临时搭起的铁索桥,汽车正在排队过桥。” 
          
        怎么办?看看夕阳已快落山,随行人员都有些着急。     
        一位随行人员跑到前面去与那些卡车驾驶员交涉,让他们将卡车向边上靠一靠,好让彭德怀的吉姆车开过去。     
        事情谈妥了,前面的司机也都开始发动马达。     
        彭德怀一听,立刻批评道:“你们真是乱弹琴,怎么能叫别人让我们的车呢?要排队我们也得排,不能搞特殊。”     
        一位随行人员说:“彭主任,这天快黑了。”     
        彭德怀说:“天黑怎么的,天黑就能搞特殊?抗美援朝头上有敌人的飞机扔炸弹,我彭德怀也没有叫前面的军车让过道,那些运送物资和设备的汽车,哪一辆不重要?” 
          
        又有随行人员说:“彭主任,中午大家只吃了一点干粮,我们担心你肚子饿了,怕你的身体……”     
        彭德怀笑了起来,对那位同志说:“小鬼,我们肚子饿,别人开卡车的司机饿不饿?要是让这几百辆卡车都靠边来让我们,说不定我们前面开过去,人家在后面就会骂我们这些坐小车的人,骂我彭德怀哩!” 
          
        就这样,彭德怀乘坐的小车排着队,跟在卡车的队伍后面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动着,直到夕阳落山,好容易才开到大桥边。         
      
        这是一座为了加速攀枝花建设临时搭起来的铁索桥,粗大的钢绳飞越在波涛滚滚的金沙江上。一头连着四川,一头连着云南,索桥上铺的是木板,汽车过江,只能单车一辆一辆地过去,由于大都是载重汽车,在桥上行驶非常缓慢。 
          
        桥的两头,各插着一面红旗。红旗旁边是一座席棚,席棚里各架着一座锅炉,专门安排有工人在此昼夜不停地烧开水,为排队过江的司机们解渴。同时席棚里还安有几只洗刷干净的汽油桶,用来供人们冲澡。 
          
        攀枝花地处亚热带河谷地带,天气炎热,司机们排队等着过江的时间又长,不免一个个被烈日烤得口干舌燥。由于前面有人饮了江水接连拉肚子,腹泻不止,因此凡赴攀枝花的建设大军在动身之前,皆要“训话”,严禁饮用没有烧开的江水。这铁索桥头设的两座锅炉房,也就很好地解决了过往司机的饮水和冲澡问题。 
          
        汽车停在桥头排队时,彭德怀便走进那间席棚,见一个青年人刚洗完澡,赤条条地从汽油桶里爬出来。     
        彭德怀笑着走过去问道:“小师傅,你多大了?”     
        青年工人答道:“十八了。”     
        彭德怀又问:“你是什么地方人?”     
        青年工人一边穿衣服,一边说:“东北的。”     
        彭德怀说:“这么远的来这个地方,你想不想家呀?”     
        青年工人笑道:“我来时上面说要在这里建第二个上海,可是一看到处都是光秃秃的石头,能建成第二个上海吗?天气又这么炎热,整天都口干舌燥的,你说能不想家呀!” 
          
        彭德怀点点头:“那也是,那也是。”     
        青年工人穿好衣服,走过去给彭德怀倒来一碗开水:“首长,你的车还要等一会儿,先喝口水吧。”     
        彭德怀接过那碗水,因为有些烫,没有立刻喝。     
        青年工人接着说:“首长,我想家归想家,但一干起活来,也就忘了。”     
        彭德怀说:“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攀枝花一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