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的翅膀-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人帮”搅得不能过正常的政治生活,一个小小的厂长就能解放全人类表扬陈
咏明,就说陈咏明好了,何必说那么多呢这个贺家彬,还在重工业部领工资,还
在冯效先手底下混饭吃,也不考虑一下后果,太天真了。知识分子真是一种让人不
能理解的怪物。不过文学作品嘛,又不是中央文件,哪能那么周全。即便是中央文
件,也不一定每一句话都像数学公式那么严密。对贺家彬,田守诚的态度比较宽容。
一个小人物,能掀多大的浪也许事情不是发生在自己头上,人们也就比较想得开。
但对冯效先和宋克来说,绝不是抹抹稀泥就可以了结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固然是党
的优良传统,曾几何时,随着职位的不断提高,人的屁股也像老虎屁股一样摸不得
了。
林绍同告诉田守诚:“听说宋克局长已经派人查过贺家彬的档案了。”林绍同
把那个“人”字说得很重。这等于提醒田守诚,宋克的老婆是干部司里一位专管干
部的处长。
田守诚不赞同地说:“老宋这事办得太露骨了,传出去又是麻烦。现在人们对
查档案的这一套做法很反感,贺家彬不过是个做具体工作的同志嘛。”
林绍同又说:“听说有人看见郑副部长和那个女记者在景山公园外面的街上溜
达。”
田守诚立刻垂下眼睛,好像听到什么不愿意听的事情:“这算什么,又不是看
见他们睡在床上。”凭他和郑子云共事多年的了解,他知道郑子云不会做这样的事,
可他巴不得郑子云做出这样的事才好。田守诚知道,再没有比这种事更能毁人的了。
有时他觉得孔老二比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人物都伟大,那得以跨越二千多年时空的封
建意识,之所以一代又一代地传递下来,直至现在还主宰着很多人的头脑,靠的就
是孔老二这个染色体。不过田守诚是讲求实际的人,他从不把精神耗费在还没有发
生的事情上。他对林绍同说:“我看,既然宋克同志他们有这样的意见,你不妨在
部里搜集一下对这篇文章的反应,适当的时候在党组会上议一议。”他没有说要搜
集什么反应,那是无须说的,林绍同自然清楚。如同一个精明的管家,来了什么品
位的客人,席间该上几个冷盘、几道热菜,心里早就有谱。
郑子云在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和风行一时的“兴无灭资”口号大唱
反调,上面不但没有微词,反而在报刊上、内部通讯上,左一篇报道,右一篇转载。
前不久国务院某领导人准备召集重工业部有关同志研究工作,在田守诚提出的
有关人员的名单后面,亲笔加上了郑子云的名字。当田守诚按照惯例在前排——通
常是各部第一把手的座位——某个座位上落座时,那位国务院领导人高声地招呼着
:“郑子云,郑子云来了没有”
郑子云简单地答道:“来了。”——听起来却踌躇满志。
打倒“四人帮”以后,他似乎一帆风顺。
这一切都不是没有意义的。自然啦,“四人帮”那个时期,郑子云又不是第一
把手,部里的事情也用不着他出来亮相、表态,那些个亮相、表态真他妈的坑人,
一次又一次地让人自己往自己腧卜抹黑。批邓的时候,郑子云又住了几个月的医院,
谁知道他真病还是假病。真是吉星高照,生病也生得是时候。“生病”真是天才们
的伟大发现。那位国务院领导人就曾经笑眯眯地问过他:“守诚同志,那个时候人
们都生病住院,你倒好好的,啊”
那笑很有点古怪。
那位国务院领导人还招呼着郑子云:“来,来,坐到前面来,坐到前面来。”
之后又加了一句“最近你们部的工作很有开展嘛。”
这一切都不是没有意义的。田守诚非常熟悉高级政治生活,每一句话、每一个
姿态都是一个信号。这信号表明,郑子云的地位可能有所升迁。但把他撤下来,把
郑子云换到他的位置上这个可能目前还不存在。他知道,只要上面赏识他的人不垮
台,他就不会垮台。像洋人那样,今天可以是部长,明天可以去饭馆刷盘子那样的
事,在中国绝对不会发生。倒不是这个社会对他特别恩典,而是这么一来,便会动
摇整个干部制度,危及每一个即得利益者的利益。田守诚是太了解这一点了。只要
他政治上不出大问题——他想大致不会了,他已更加谨慎——他这个部长的级别就
会一直保持到终年。
再说郑子云也决计不会同意这么干。
但郑子云很可能会另有高就,自然出不了与工业有关的圈子,对他仍然是一股
潜在的威慑力量。郑子云虽然不会从个人好恶上对他做什么手脚,何况他们之间并
没有什么私怨,但是郑子云太了解重工业部的内情,指不定什么时候心血来潮,就
会抖落出来……
还有他那套关于改革的梦想,鬼知道会不会有人赏识,一旦有人赏识,可就乱
了套。
至于这篇文章在部里引起的骚乱,并不是一次真正的较量,一切迹象表明,还
不到当真的时候,他得稳住神。田守诚自信对中国政局的了解,远比郑子云透彻,
目前这种自由化的倾向,早晚会有人出来说话,对郑子云的所作所为,他不必花什
么力气认真对待,总会有一个时机,让他坐收渔人之利。
部党组会议结束的时候,田守诚看了看表,差半个小时十二点。可以把那篇报
告文学引起的争议提一提,这个时间不长不短正合适。说太多也没必要,点点题就
行。
他说:“还有点时间。有件事,需要说一下。”看着大家没太在意,他停了停,
等着静场。人们被不同话题分隔成若干小块的注意力,重又聚合到一起。只有汪方
亮一个人在“咔嗒、咔嗒”地折腾着别人刚从国外带回来的一个打火机。
田守诚接着说:“这两年文艺界很活跃,不少作家提出要干预生活。我们部里
也出了个文学家,写了一篇关于曙光汽车厂陈咏明同志的报告文学,也算是干预一
下我们重工业部的生活吧。啊——看来我们这个部里,还是有人才的嘛,哈哈。”
他笑,可他明明意识到,哪个单位里要是出了个写小说的,可真是一种灾难。
谁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会不会被他当成素材写进小说里去就是被写的人自己不对
号入座,了解内情的人也会在背后指指点点:这件事写的就是他。小说还会在全国
的新华书店里发行;也许有人会推荐给哪位副总理或中组部、中纪委的某位领导人
……
郑子云点上一支香烟,并不吸,只是歪着头,眯着眼睛,看香烟头慢慢地燃。
田守诚说:“我是个大老粗,不懂得文学。但早年在延安还是聆听过毛主席他
老人家的教导,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嘛,啊——”
汪方亮插嘴说:“你最近看报纸了没有哈哈——”然后得意地环顾左右。
田守诚知道汪方亮喜欢戳人家的蹩脚。部党组成员里,他能看得起谁最近他
的一份关于改革出口本部产品外贸体制的建议,很得一位中央领导同志的赏识,得
意之情更是溢于言表。
不过汪方亮这话是什么意思呢难道他说错了什么田守诚在其他人的脸上,
看不出丝毫的异常。有人出于礼貌,有人早已练就了安徒生在《皇帝的新装》里描
述过的那种本领。汪方亮这么一哈哈,田守诚感到不那么踏实了,决定不再绕弯子,
单刀直人地说下去:“文章发表以后,在部里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把同志们的反映
集中一下,有这么几点:一、作品是不尊重历史事实的;二、陈咏明打击别人,抬
高自己;三、把别人的功劳归于自己;四、政治品质有问题。总之,这篇文章从社
会效果看,是影响安定团结的。”
宋克急不可待地接着说:“不打倒‘四人帮’,他也搞不上去,现在让我去我
也行。我按党性原则办事,所以没搞上去。他拿一百块钱办三百块钱的事,没有鬼
办得到吗”
合情合理!人的一切行为都可以找到合理的依据。
好几颗花白的头颅,深有所感地摇动起来。
孔祥副部长说:“说到底,我们还是集体领导嘛,有了成绩和功劳,应该记在
党委的账上嘛,突出个人是不对的。”
孔祥有着四川人特有的嘹亮嗓门,这嗓门儿使他的发言有一种气势汹汹的派头。
一双圆睁的眼睛,在眼镜片后面闪着冷冷的、奠测的光。眼下好些事都让他反感。
文化人也来干预政治,他们懂得个“鸟”!顶好再来个反右运动,给他们全戴上一
顶右派帽子,弄去劳动改造才好。再不老老实实就枪毙他两个。江山是他打下来的,
身上两个枪眼还在嘛,现在倒让这帮子文化人来指指点点,笑话!咋咋呼呼!子弹
推上膛,全吓得他们屁滚尿流。
自从郑子云在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作过那个报告之后,郑子云平时那些让他
看不顺眼的习惯,更加刺眼了:那总是漂白的硬领;每每坐下来之前总要提提裤缝
;给女同志让路;成天挂在嘴上的“谢谢”和“对不起”……郑子云除了知识分子
出身这一点之外,再没有什么可抓挠的了。出于一种职业习惯,孔祥希望在每个人
身上都能抓到些什么,那让他从心眼儿里感到生活的充实。
郑子云的报告一直梗在他的心里,他说不准那报告究竟有什么地方不对头,弄
懂它是相当吃力的。凭着直觉,他感到那是一种威胁。虽说实现它还是一个遥远的
未来,到那时,不论他,不论郑子云早已化作白灰。可孔祥希望,就是化了白灰,
也应该让人毕恭毕敬地供着。
正面反对郑子云不行,因为郑子云的位置排在他的前面。就连“文化大革命”
期间,那套已经嚼烂的套话,他也说不周全。更不要说准备一套系统的理论和郑子
云较量一番。
妙!这句话说到点子上了。田守诚觉得这甚至是开向郑子云的一枪。比宋克那
句话高明多了,不在具体问题上纠缠,又可以堂堂正正地放到桌面上来。但是没有
人接上来。这些年人们变得谨慎多了,私下里说话要多解放有多解放,到了面对面
的时候,不是打哈欠,就是顾左右而言他,谁也不愿意得罪那个人。
第二十七章
偌大个会议室,只听见一片“啪、啪、啪”一收一放把玩折扇的声音,和电风
扇嗡嗡作响的声音。
蒙在沙发上的灰布套子;久已没有粉刷的、泛黄的墙壁;造型和工艺都极为粗
糙的烟灰缸子;十几张或困倦、或木然、或老谋深算、或不以为然、或激愤、或咄
咄逼人的面孔,全让人感到沉闷。
不知谁把电风扇的风量开到了最大限度,呛得坐在跟前的郑子云透不过气来。
他站起身,挪到靠近门边的一张软椅上去。对面,是整整一排窗,白杨树的浓
阴遮住了视线。透过树叶的缝隙,夏日里,颜色变得深邃的蓝天被切割成不规则的
小块。但他知道,越过这片树阴,仍是广阔的蓝天。蓝天!他的心,顿时豁亮了。
人不可不依恋自然,也许这也是一种生态平衡。
应该找一个星期天出去走走。不过好像时令不对,去香山应该在十月底,去樱
桃沟应该在春天,颐和园人又太多。可以去潭柘寺,“文化大革命”以前,郑子云
带圆圆去那里打过猎。猎枪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抄家的人抄走了,新近又被人送
了回来。已经锈迹斑斑,像他一样,老了,生锈了。有个法国电影叫《老枪》,挺
不错的片子。《老枪》,这名字听起来有一种老辣、悲怆而壮烈的韵昧。是啊,老
也并不意味着报废,只要是条真正的“老枪”。
郑子云那不为所动的漠然神情让宋克看了生气。热极了,纺绸小褂的腋窝全被
汗水打湿,宋克解开胸前的纽扣,滚圆的、绷在圆领衫里的肚子,示威一样突现出
来。他不满意这个会。其实,这个会和往常并没有什么两样,遇到扯皮的事情,总
是这么含混和暖昧地沉默着。他不便再说什么,因为他算是当事人,说多了不好,
难免不让人感到他带着个人情绪。
他嫉妒陈咏明。正是因为陈咏明,他才从副部长候选人的名单上刷了下来。唉,
他是从哪儿蹦出来的都怪郑子云。要是他不推荐陈咏明呢推荐倒也罢了,偏偏
又把他推荐到曙光汽车厂,这不是要他的好看吗他渴望着陈咏明和郑子云的失败,
哪怕他们吃饭的时候硌了牙呢!他处处和他们作对,哪怕在和他的切身利益毫无干
系的事情上。他挨个打量着与会者的面孔,估量着谁会发言,谁会说什么样的话。
可是,有什么用呢所以郑子云才会显出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宋克把长长一截香
烟捻在烟灰缸里,那截香烟仍在冒烟儿,他顺手把茶水“忽”的一下倒进烟灰缸,
飘着烟丝、火柴梗、烟灰的黑水立刻溢了出来,沾污了浅蓝色的桌布。
孔祥又说:“听说和贺家彬合写文章的那个女记者离过两次婚呢。”说罢,从
眼镜片后头,迅速地向郑子云射来两道警告意味的光。他说到“离婚”那两个字时
的口气,就跟说到妓院、说到花柳病一样。
会议室里像加了兴奋剂,就连空气的流速,也似乎加大了许多,所有的脑袋全
向孔祥扭过去。
郑子云暗暗苦笑:要是叶知秋能够结两次婚,也算没有白白地当过一次女人。
既然婚姻法上,明明白白地写着感情破裂可以离婚,为什么离婚在孔祥的眼里,却
成为一条应该受到指控的罪过呢他自己可以胡来,别人却不可以离婚。
真岂有此理,什么样的乌七八糟,什么样的糊涂!汪方亮从软椅的靠背上直起
身子,提高嗓门说:“我们这是在开党组会。”他还想说,这里又不是茶楼酒肆,
说话严肃一些。可是他忍了下去,孔祥是主管政工工作的副部长,他手下那些人一
向和他不对付。汪方亮并不怕他们,只是让他们时不时地找点岔子,他还得分散精
力去对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眼前就有这样的实例:汪方亮准备帮一位老战友
把女儿从工厂调到部里工作,孔祥不但卡了他一个多月不给办手续,还告到部纪律
检查组。为这点事,纪律检查组郑重其事地找汪方亮谈过一次话。扯他妈的淡!什
么东西!装模作样,好像他们一个个都是佛门里六根清净的弟子。他当场就骂了孔
祥一顿。当着他手下的那帮子人,列举了孔祥某年某月走过什么后门;小姨子安排
在哪儿;二舅子安排在哪儿;某年某月孔祥和某某女士在某某饭店……从那以后,
两人很久都不过话。
汪方亮说:“我向作者了解过,在这篇文章发表以前,陈咏明根本没有看过,
怎么能说他品质有问题呢”我告诉他,部里反应很强烈,问他:‘你有什么看法
’“他说:‘我认为在中国只能写死人,不能写活人。’”我很同意他的高见。
中国真是人口太多,人浮于事。一部影片可不可以上演,有时也要拿到政治局去通
过;一篇文章闹得重工业部人仰马翻,还要我们这些党组成员在这里讨论。我们就
那么不值钱女人可以不可以烫头发,据说某个市委讨论了三次……
难怪我们大事抓不好,力气全消耗在拔鸭子毛这样的事情上了。“
田守诚赶紧把撒出去的网往回收:“看来是作品本身不够实事求是,不是陈咏
明同志的责任。”
孔祥和宋克的脸色立时显得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