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家教智慧-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怀孕的女儿
在犹太民族的传统里,有富裕的人家接纳教士学校学生来家里,并给提供一个半截食宿的习俗。这样,就能使宗教研究后继有人。
这里要讲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富裕人家。他们接收了一位教士学校的学生,给他提供半年食宿。这个小伙子21岁,长得很帅。这户人家正好有三个未嫁的小姐,年龄分别是17、18和19岁。
小伙在这里做客时,一切都相安无事,大家友好相待,和睦相处。6 个月很快就过去了,这个小伙子从这家搬出,住进了另一家。
就在这个小伙子走后大概一个月,这家的二小姐悄悄来到她爸爸跟前,涕泪涟涟。他向爸爸承认自己怀孕了,造下这桩罪孽的便是那年轻的学生。父亲当即坐下提笔写下一封措辞尖锐、充满愤怒的信给那学生,告诉他自己的女儿已经怀孕,要他最好放聪明一点,赶紧回来娶了这姑娘,做孩子的爸爸。
那学生收到了信,开始还有点吃惊,然后回忆起在那个家庭中度过的时光。
他将事情琢磨了一番,决定答应这父亲的要求,立即娶她的千斤为妻。
他回了信,陈述了自己收到信后知道姑娘怀孕时感到的惊愕,并且要未来的岳父放心,自己正在为回去结婚而做准备。在信的结尾,他还添了一个“又及”
:
“顺便问一句,怀孕的是令爱中的哪一位?”
裁缝们的算法
有一个人买了一些衣料拿到裁缝那儿去。
“这些做衣服够了吗?”他问道。裁缝仔细地量了量,说道:“不行,做不了,这些不够。”
他为顾客量了尺寸,叫他两个星期后来拿衣服。
当那个人来取衣服时,他吃惊地发现裁缝的小孩穿着由他的布料做成的衣服。
“这是怎么回事,”他问那个裁缝,“你能告诉我为什么街对面的裁缝说我的衣料不够,而你却不仅给我做了一件衣服,还给你的小孩做了一件?”
“哦,”裁缝回答说,“你知道,这衣料对我来说是够了,因为我只有一个儿子——可对那个裁缝来说却是不够的。他有两个儿子!”
下篇犹太家教智慧
正如乘客不能摆脱咆哮的大海,父母也不能放弃抚养孩子的责任。
只有通过孩子,我们的信仰和传统才得以延续和保存。
父母对孩子的义务并不仅限于法律上所规定的几项条款,更多的是道德上的义务。
——犹太家教格言
谁爱他的儿子,谁就为自己准备了基本资金,从而他后来可以享受欢乐。
谁培养他的儿子有礼貌,谁就会从孩子身上获得欢乐,并且可以在熟人那里为他而自豪;
谁指教他的儿子,就激起了敌人的忌妒,而在朋友那里他可以为儿子而骄傲。
……
在他童年时要使他低头谦逊:只要他还小,可以打他的屁股。否则。他会变得对你倔强和反抗,而你要为他而忧伤。
要培养你的儿子懂礼貌,严格管束他,否则他在任性时会骄傲地起来反抗你。
——耶酥。西拉赫
第八章犹太成功黄金律
母牛哺乳的欲望比小牛吃奶的愿望更强烈。
别想一下子就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没有学生的城镇终将毁灭。
人忌妒任何一个人——但不忌妒他的儿子和他的学生。
父亲的行动对儿子来说是指路人。
——《塔木德》
第三十四课智慧和知识的“甜蜜”
犹太人认为,智慧和知识是最甜蜜的。
在犹太教中,勤奋好学的是敬神的一个组成部分。没有其他任何一种宗教能对学习如此重视。《塔木德》写道:“无论谁为钻研《托拉》而钻研《托拉》,均会受到种种褒奖;不仅如此,整个世界都受惠于他;他被称为一个朋友、一个可爱的人、一个爱神的人;他将变得公正、虔诚、正直,富有信仰;他将会远离罪恶,接近美德;通过学习,他会享有全面认识世界和聪慧和智性的力量。”12世纪时,犹太大哲学家迈蒙尼德还宣布:“每个犹太人,不管年轻还是年老,强健还是赢弱,都必须钻研《托拉》。甚至一个乞丐也必须日夜钻研。”
犹太人认为,没有认识贫穷的,除非他没有知识。拥有知识的人拥有一切。
《塔木德》离有这样一句格言:“一个人要是没有知识,那他还能有什么呢?一个人一旦拥有知识,那他还能缺什么呢?”正因为如此,犹太人养成了全民好学、全民信仰知识的悠久文化历史传统,这自然是犹太人成功的第一黄金律。当然,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说,犹太人天生头脑聪慧,天才层出不穷。
典型的犹太家庭有个风俗就是,在孩子识字始,把蜜蜂滴在《圣经》上,让他们尝到知识的“甜蜜”。后来,这成为犹太小学生的入学的第一课。孩子上学的第一天,穿戴整齐,被父母或有学问的人领到教室。在那里,每位孩子都可以得到一块干净的石板,石板上有用蜂蜜写成的希伯来字母和简单的《圣经》文句,孩子们一边朗读,一边舔掉石板上的蜂蜜。随后,拉比们会分给孩子们蜂蜜、苹果和核桃——让孩子们一开始就感受到学习的神圣和知识的“甜蜜”。
几乎每个犹太家庭从小就向孩子们灌输具有理性思想辨色彩的学习精神。父母一般会这样问孩子:“假如有一天咱们的房子被烧毁,你将带什么东西逃跑呢?”
如果孩子回答是金钱或钻石,母亲会进一步问:“有一件宝贝比金钱和钻石更重要,而且更容易携带,那是什么呢?”要是孩子仍然答不上来,母亲就会说:“孩子,这件宝贝就是你聪明的大脑。这件宝贝不仅最容易携带,而且终身会陪伴你。”正因为如此,犹太人从小就懂得智慧的重要性,再加上学校教育和对《圣经》及《塔木德》的自觉学习,全方位的人生观、世界观、处世观、金钱观早早就形成了,高素质的人自然容易成才。
每一个人学完一卷《塔木德》,便被认为是生命中的一件大事,往往要请亲朋好友前来庆贺一番。《塔木德》中的许多格言,常常让人一生都记忆犹新:
教育是人人都必须接受的,愚蠢的人受教育,可以去掉他们本性中的愚蠢。
聪明人更需要接受教育,因为聪明人如锋利的刀,不接受教育,砍到不该砍的地方,其破坏力更大。其活泼的心性,不去忙碌有益的事情,就会干出有害的事情。正如肥沃的田地,不种上庄稼,就会长出茂密的野草一样。
富人和穷人都要接受教育。
富有的人没有智慧,岂不像吃饱了糠麸的猪或者驴子一样无知之极。
贫穷的人不懂得学习,宛如一头负重的驴,只知道用自己的愚昧浅薄的观点来挑战世界,结果只能是头破血流或弄出许多笑话。
美德的人没有智慧,就仿佛开屏的孔雀或一把藏有钝刀的金鞘,中看不中用。
有权力的人更要学习,正如向导必须有眼睛,喇叭一定要出声,宝剑有锋刃一样。
地位低的人更要努力学习,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智力低能到无法教化的人,世上绝无仅有仿佛一把筛子,如果你连续不断向它泼水,虽然留不住一滴水,然而它会愈来愈干净。笨拙和思考力贫乏的人,虽然不可能有独创,但在某种程度上会改变气质,脱离蒙昧和庸俗。
人得智力如同身体,有的人从小身强力壮,长大后反而体弱多病。总之,多锻炼一定有益健康。在教育的园圃里,有早结果实的树,也有晚结果实的树。学习的目的,就是开启智慧和思想。
第三十五课“优化组合”效应
诺伯特。维纳是美国著名的学者之一,曾受教于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罗素和希伯特的门下,被称为“控制论之父”,享誉世界。维纳从小就是一个神童,3 岁时能熟练地阅读和写作。7 岁时就开始阅读达尔文的《进化论》、金斯利的自然史和夏尔科的催眠术著作等等,9 岁时直接进中学,接连跳级,14岁时大学毕业,18岁就获得了美国哈佛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被称为“神童中的神童”。
细究其成功奥秘,和遗传与家庭熏陶有关。韦纳的先祖是700 年前一位著名的犹太哲学家、犹太法典的编纂者,一直是书香门第。韦纳的父亲身材矮小,但充满活力,感情深沉,思维敏捷,是一位德国大学者,大约能懂得40种外语,精通几十种。韦纳的母亲出身于一个商人家庭,非常美丽而有教养,深深地崇拜着自己博学的丈夫,而且是一位理家和理财能手。考察犹太人的婚姻史,大多有较大的相似性,一般是博学聪明的男性,找一位经商殷富家庭的小姐为妻。因此,“学”娶“商”成为犹太人最理想的家庭组合模式。
这种“优化组合”的效应表现在:女方出身于富庶家庭,对上流折回颇多了解,可以在世俗生活上给男人以最大的帮助了;男人在精神上独立和先进,物质精神相辅相成,既容易出成果,又可以光大门楣。
父亲的博学、乐观和母亲的温柔活泼,对韦纳的成功大有影响。尤其是维纳怀有强烈的好奇心,父亲对他进行了严格的训练和引导。父亲成为他心中的楷模,高度的智力以及极强的意志力让他终生铭记。他亲眼看到,父亲在两年的时间里完成了翻译托尔斯泰24卷作品的艰巨工作,因而搞垮了身体。父亲自己能做到的,也要求儿子一定做到,打从孩提时,他就从未满足于过去的成绩。
如果韦纳不具有父亲的基因,那他就不会成为训练的对象;而如果没有系统而严格的训练,那他的潜能就可能成为散漫的才华,无法升华。父亲不仅是个语言学家,而且是个文化史家和实践家,他既不满足于仅仅对语言作形式上的克隆,也不满足于数学家不懂物理学的浅薄,韦纳是他忠实的儿子。后来,韦纳在回忆录中写道:
父亲,你的独立自持能力好强啊,才13岁,就以自己的早熟和勤奋,充当了同学们的私人教师,从而维持自己的生活。
父亲,你是那样的热情好学,德语是家庭用语,俄语是国语,法语是学术用语,意大利语是贵族用语,世界语、波兰语、塞尔维亚语和希腊语,你一共精通几十门语言,真是太了不起了。同时,你不但学了文学,还学医学,深谙数学,生理学,还有农学。
父亲,你深受托尔斯泰的影响,后半生戒除了烟酒和肉食,成为一名素食者和人道主义者。并流浪世界,到美国开辟未来——南方公路。堪萨斯农场、塞拉斯山峰到处都有你的身影……
父亲,你做过低维工厂的学徒,你当过真正的农民,你曾在一个商店里做过清洁工,你创造机遇、抓住机会,经过艰苦努力,成了一名中学教师,最后做了闻名全美的哈佛大学教授。
父亲,你是人生的一本大书。
犹太大哲学家波普尔也是在这样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他的父亲是一名大律师、高级演说家,甚至可以说是一位学者,是维也纳市长的朋友和合作者,开办了独立的律师事务所。波普尔的两个弟弟后来也都是维也纳大学的法学博士。在波普尔家里有一间很大的藏书室,他的父亲不仅喜爱弗洛伊德的著作,而且还藏有伯拉图、培根、笛卡尔、斯宾诺莎、康德、树本华等人的上万册哲学著作。波普尔家里除了餐厅外,堆的几乎全是书,但餐厅里却摆放着一架大钢琴以及巴赫、海顿、贝多芬、舒伯特和勃拉姆斯的大量作品。据波普尔回忆说,在他还未能阅读这些著作前,它们就已成了他的生活的一部分。给波普尔童年影响最大的第一本书,就是他母亲读给他和两个姐姐听的瑞典作家塞尔玛写的《尼尔斯历险记》。在许多年里,波普尔每年至少重读一遍这本书,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止一遍地读了这位作家的全部作品。在这样的气氛中,不成为一名大学者是不正确的。
众所周知,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是公认的三位最伟大的犹太人。维特根斯坦则被誉为第四位犹太伟人。虽然维特根斯坦的父亲不是一位大学者,同样对他的影响很大。他说:“我父亲是个生意人,我也是一个生意人!”他使他的哲学工作像做生意一样,每一笔账都结算清楚,正是这种明晰、彻底的精神,使他在哲学领域不断地自我超越。他的母亲热爱音乐,著名作曲家勃拉姆斯是她家的常客和密友之一,这使家中的子女都具有艺术爱好和才能。维特根斯坦一生都保持着对艺术和音乐的浓厚兴趣,吹奏口笛和单簧管以及雕刻是他的拿手好戏。
他曾花了两年时间为一个姐姐建造过一幢住宅,该建筑免除一切装潢,以精确的测量和严格的比例为特色,常常使人联想到他在专著《逻辑哲学论》中的文句所具有的那种朴素文静的美。也许由于这种毕生对艺术的浓厚兴趣,使维特根斯坦在研究哲学问题时总是带出美学问题,而美学与哲学又是如此的关系紧密,要解决美学的重大问题,必须上升到哲学高度,这使得他在解决重大的哲学之谜的同时,也同时解开了美学之谜,成为当代最伟大的美学家之一。著名美学家阿多尔诺受益于家庭的熏陶就更不必说,他父亲是一商人,母亲是一歌唱家,经济富裕、文化生活丰富,阿多尔诺从小就迷上了音乐。博士毕业后,他去了音乐之都维也纳,向勋伯格等大师们学习作曲,后来又转向音乐理论,这对他后来成为一名音乐美学专家有决定意义的影响。犹太大哲学家弗洛姆受家庭影响就更大了,他的双亲的祖辈好几代都是犹太法学博士,他的曾祖父是一位穷经皓首的犹太法典编纂者。正是这一家背景,使弗洛伊德从小就博览群书,对《圣经》颇有研究,那富有神秘色彩的远古传说,打开了他充满天真幻想的心灵世界。
尼尔斯。玻尔是两次改变了世界的大物理学家,与爱因斯坦齐名。尼尔斯。
玻尔出生于一个学者世家,是玻尔家族的第三位教授。用丹麦人的话说,玻尔家族“有天花板那么高”。这是什么意思呢,丹麦人在形容一个家庭善良而充满智慧时,用的就是这句话。玻尔的祖父是一位教授,玻尔的父亲也是一位教授。玻尔的母亲是一位银行家的女儿,温柔善良,被学术界公认为一位“举世无双的女人”。由于波尔夫妇热情好客,玻尔家一下子成了世界名流会晤的中心。其时,玻尔的父亲经常在家里召开思想沙龙,玻尔和弟弟从小就深受这种文化熏陶。
玻尔的父亲不仅深具哲学家气质,而且深谙教子之道。他对两个儿子,可以说既是父亲,又是朋友来;他关心儿子的健康成长,又颇费心机地引导、启发儿子的智慧能迅速发展。他从不摆父亲的架子,从不以父亲的权威压儿子。甚至可以这样说,他是儿子们的良师益友,他带儿子们远足、旅行,投奔大自然的怀抱,借以激发儿子们对大自然的爱,并启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的思考。玻尔3 岁时,就能向爸爸提出许多有趣的问题,甚至在父亲的鼓励下,还修理过出了毛病的自行车。当时,他三下五除二把自行车拆了,却装不上去了,一下子慌了手脚。家里其他人都急了,只有玻尔的父亲心中有底,他坚持让玻尔自己修。玻尔于是静下心来,仔细把零件又研究了一遍,最后终于把车子重新装配好。在后来进行科学研究时,不管遇到多大挫折,他都会坚持下来,从未半途而废过,并终身铭记父亲告诉他的“忠诚科学,保持气节”的谆谆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