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犹太家教智慧 >

第29章

犹太家教智慧-第29章

小说: 犹太家教智慧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托勒密,埃及国王,致以利亚撒,大祭司,和平!
  我听说你们犹太人制定了一部优秀的法典,因此我请求您派七十位精通摩西五书的犹太智者来我这儿,因为我想请他们把它翻译成希腊语。为了对您的友好表示感激,我派仆人亚里斯提送上一份微薄之礼,敬请笑纳。“
  大祭司收到王国的来信和亚里斯提呈上的礼物,非常高兴,他对亚里斯提说:“在我挑选七十名犹太智者跟你回埃及之前,请先在这儿小憩几天吧。”
  其间,亚里斯提游览了耶路撒冷的风景,并在寺庙中参加了祭司主持的宗教仪式。在此之后,亚里斯提给托勒密写了一封长信。
  他首先向国王汇报了大祭司的回答,接着,又描述了圣城和庙宇中洋溢的忠诚的气氛。最后,他说:“当大祭司挑好了七十名犹太智者后,他传唤了我,把我介绍给他们。
  ‘请服从他们的命令,’他要求道,‘按他们要求去做。当他们完成翻译后,请立刻送他们回来。’
  我答应了大祭司,他接着说,‘如果不是考虑到摩西五书的翻译,可以为大家带来的福音,我不会同意让圣人们离开这儿的。我的心随时牵挂着他们,不情愿和他们分开。’“
  一切就绪后,亚里斯提和圣人们告别了大祭司,向亚历山大进发。
  他们到了之后,智者们立刻去觐见国王。他们恭敬地问候了国王,并向国王表示祝福。“你们把圣卷带来了吗?”国王问。
  “在这儿呢。”他们回答。
  于是,他们从一个盒子里拿出了一卷摩西五书,在国王面前展开。
  托勒密满怀惊奇和敬畏地凝视着它。他祝福七十名圣人和大祭司,并鞠了七次躬。他请圣人们坐下,和每个人握手,说,“今天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一天,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接着,他下令准备盛宴,并邀请了国内所有的王孙贵族。
  犹太人们单独坐在一起,因为他们是异乡人,这是埃及的风俗。在他们坐下来吃喝之前,圣徒之一站了起来,开始祈祷。
  “永生的父——请赐福伟大的国王托勒密,让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取得巨大的成功。也请赐福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和他的朋友们。”
  “阿门!”其余圣徒们齐声诵道。
  为了考察犹太人们的智慧,国王问了他们一些问题。其中的一部分是这样的:
  “国王的统治何时会成功?”
  “当他为上帝服务,惩恶扬善时。”
  “一个人怎样才能增加他的财富?”
  “通过救济穷人。”
  “统治者该怎样惩罚那些诽谤他的人?”
  “仁慈和容忍地对待他们。”
  “一个统治者应该怎样战胜敌人?”
  “靠致力和平,靠信仰上帝,而不是拿起武器。”
  “一个统治者如何使敌人敬畏?”
  “让他们的军队随时准备着,但慎用军队。”
  “一个人该怎样对待不幸?”
  “他应该向上帝祈祷,全心全意地信赖他。他应该反省,世上没有人没有遇到过不幸。”
  “如何发掘我们潜藏的力量?”
  “在逆境中。”
  “我们如何才能保持诚实?”
  “我们必须时时反省说谎是多么可耻。”
  “一个人该如何培养耐性?”
  “他必须知道人类的生活总是充满痛苦的。”
  “统治者应怎样避免做和他的身份不相称的事?”
  “他应该时时想着自己的好名誉,并为他的人民做好的榜样。”
  “对于一个国王来说,最困难的事是什么?”
  “控制自己。”
  “我们怎样才能让别人不诽谤?”
  “多做善事。”
  “一个人怎样才会有好名声?”
  “善待你的随从。”
  “谁是我们该友善对待的?”
  “首先是我们的父母和朋友,其次是我们的随从。”
  “罪恶的人如何能恢复名誉?”
  “还是多做善事。”
  “如何赶走忧虑?”
  “多和人们交往。”
  “人能从知识中获取正直吗?”
  “当然能,因为有理智的人总是睁大了眼睛,知道如何区分善良与邪恶。”
  “亲属的价值在哪里?”
  “亲属总能在你悲伤的时候给你慰藉,在你需要的时候给你帮助。”
  “统治者该如何警惕懒惰和贪欲?”
  “他必须懂得是上帝使他成为人民的领袖,他就应该符合人们的期望。”
  “什么时候,一个统治者会被称为‘人民的父亲’?”
  “不管身份和等级的区别,一视同仁地爱护他的百姓。”
  “如何制怒?”
  “时时想着后果。”
  “一个陌生人怎样才能获得尊敬?”
  “谦虚诚实。”
  “什么书可以永远流传?”
  “讲述诚实正直的。”
  “智慧结的果是什么?”
  “心灵的愉悦和灵魂的安宁。”
  “如何克制骄傲?”
  “想想人类最终的结局。”
  “我们该为谁哭泣?”
  “不要为死了的人哭泣,因为他们永远不会回来了。多关心活着人,因为他们常常遭到不幸,同情他们,并尽可能地帮助他们。”
  “什么时候统治者能从战争中得到快慰?”
  “他参加战争,不是为了满足掠夺战利品的贪欲,而是为了保卫国家。”
  “为什么只有少数人在有了学问后还继续努力?”
  “因为大多数人都把追求财富作为最高目标,但智者却懂得,只有财富并不能带来幸福。”
  “谁最适合做将军?”
  “懂得用最好的方法打败敌人,而尽可能少流血。”
  “在我们交好运的日子里,该怎么做?”
  “我们应该好好反省自己已经得到了什么,还有什么是我们仍希望去完成的。
  不要为此觉得丢脸,因为事实常常证明,最小的事物可能会造成极大的后果。“
  托勒密国王感谢智者们对他的问题的回答。他赐给他们金子做礼物,还拨给每人一个仆人伺候他。第二天,他下令亚里斯提把他们带到城外的一个小岛上,让他们每人单独住在一个房间里。
  当这一切完成后,托勒密就请犹太智者开始摩西五书的翻译。当他们坐下来工作时,托勒密离开了房间并锁上了门。他边走边想,“只要看看是不是所有的圣人翻译出来的版本都一样,我就知道他们翻译得是否正确了。”
  事情的确和预料的一样。七十天过去了,国王派人去询问翻译是否完成了。
  “我们今天刚翻完。”七十位智者回答。
  他们毫无耽搁地回到了托勒密国王身边,把他们翻译完的圣典交给亚里斯提。
  他把每一本都比较了之后,确定它们在各个方面都是一致的。于是,国王下令把所有的译本都放在一起珍藏起来。
  第二天,他赐给智者们许多礼物,并深深感谢他们。
  不愧为犹太智者,他们的每一句话都充满哲理和智慧,令人回味无穷。作为一名家长,给孩子讲讲这些问题,岂不是最好的公民教育。
  第七十一课“爸爸你敢打我,我就叫警察”
  中国的一位留学生把9 岁的儿子带到美国。当他把儿子送到那所离公寓不远的美国犹太小学是时候,他的感觉就像是把自己最心爱的东西交给了一个并不信任的人去保管,终日忧心忡忡。
  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啊!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放声大笑,每天最少让学生玩两个小时,下午不到3 点就放学回家。而最让人开眼的是根本没有教科书。那个金发碧眼的女老师看了他儿子带去的中国小学四年级的课本后,温文尔雅地说:“可以告诉你,六年级以前,他的数学不用学了!”面对她充满善意的笑脸,这位儿子的家长就像挨了一闷棍。一时间,真怀疑把儿子带到美国是不是干了一生中最蠢的一件事。
  日子一天天过去,看着儿子每天背着空空的书包兴高采烈地去上学,这位家长的心就止不住哀伤。因为在中国,他从一年级开始,书包就满满的、沉沉的,从一年级到四年级,他换了三个大书包,一个比一个大,让人感到“知识”的重量在增加。而在美国他没有了负担,这能叫上学吗?一个学期过去了,家长把儿子叫到面前,问他美国学校给他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儿子笑着送给爸爸一句美国英语:“自由!”这两个字像砖头一样拍在留学生的脑门上。
  此时,做大人的真是一片深情怀念中国的教育,似乎更加深刻地理解为什么中国孩子老是能在国际上拿奥林匹克学习竞赛的金牌。
  不过,事到如此也只能听天由命。
  不止不觉一年过去了,儿子的英语长进不少,放学之后不直接回家了,而是常去图书馆,不时就背回一大书包的书来。家长问他一次借这么多书干什么,儿子一边看着那些借来的书,一边打着电脑,头也不抬地说:“作业。”
  这叫作业吗?一看儿子打在计算机屏幕上的标题,这位家长真有些哭笑不得——《中国的昨天和今天》,这样天大的题目,即使是博士,敢去做吗?于是,儿子的家长严声厉色地问是谁的主意,儿子坦然相告:老师说美国是移民国家,让美国同学写一篇介绍自己祖先生活的国度的文章,要求概括这个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分析它与美国的不同,说明自己的看法。家长听了,连叹息的力气也没有,他真不知道让一个10岁的孩子去运作这样一个连成年人也未必能干的工程,会是一种什么结果?只觉得一个10岁的孩子如果被教育得不知天高地厚,以后恐怕是连吃饭的本事也没有了。
  过了几天,儿子完成了这篇作业。没想到,打印出的是一本20多页的小册子。
  从九曲黄河到象形文字,从丝绸之路到五星红旗……热热闹闹。家长没赞扬,也没评判,因为连自己也有点懵,一是看到儿子这篇文章分出了章与节,二是在文章最后列出了参考书目。这位家长想,这是我读研究生之后才运用的写作方法,那时,他已经30岁。
  不久,他儿子的另一个作业又来了。这次是《我怎么看人类文化》。如果说上次的作业还有范围可循,那么这次真可谓不着边际了。儿子很真诚地问自己的父亲:“饺子是文化吗?”为了不误后代,家长只好和儿子一起查阅权威的工具书。费了番气力,他们总算完成了从抽象到具体,又从具体到抽象的反反复复的折腾,儿子又是几个晚上坐在电脑前煞有介事地做文章,看到他那副专心致志的样子,做父亲的不禁心中苦笑,一个小学生,怎样去理解“文化”这个内涵无限丰富而外延又无法确定的概念呢?但愿对“吃”兴趣无穷的儿子别在饺子、包子上大做文章。
  在美国教育中已经变得无拘无束的儿子无疑是把文章做出来了,这次打印出来的是10页,又是自己的封面,文章后面又列着那一本本的参考书。儿子洋洋得意地读父亲说:“你说什么是文化?其实特简单——就是人创造出来让人享受的一切。”那种自信的样子,似乎他发现了别人没能发现的真理。后来,小家伙把老师看过的作业带回来,上面有老师的评语:“我布置作业的初衷是让孩子们开阔眼界,活跃思维,而读他们作业的结果,往往是我进入了我希望孩子们进入的境界。”问儿子这批语是什么意思。他儿子回答:“老师没为我们骄傲,但是她为我震惊。”儿子接着问父亲:“是不是?”面对儿子的提问,家长竟无言以对。
  他觉得这孩子怎么懂了这么多事?再一想,也难怪,连文化的题目都敢做的孩子还有不敢断言的事情吗?
  儿子六年级结束的时候,老师留给他们的作业是一串关于“二次大战”的问题。“你认为希特勒为什么要杀犹太人?”“你认为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的高级顾问,你将对美国投放原子弹持什么意见?”“你是否认为当时只有投放原子弹一个办法去结束战争?”“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如果是两年前见到这种问题,这位家长肯定会抱怨:这哪是作业,分明是竞争参议员的前期训练!而此时,这位家长也能够平心静气地寻思其中的道理了。学校和老师正是在这设问之中,向孩子们传输一种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引导孩子们去关注人类的命运,让孩子们去寻找思考问题的方法。这些问题在课堂上都没有标准答案,它的答案有些需要孩子们用一生去寻索。
  看着12岁的儿子为完成这些作业兴致勃勃地看书查资料的样子,这位家长不禁想起了他自己当年学二战史的样子,按照年代事件死记硬背,书中的结论明知迂腐也当成圣经去记,不然,怎么能通过考试去奔光明的前程呢?
  由此可见,我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重复前人的结论往往大大多于自己的思考。而没有自己的思考,就很难有新的创造。
  这位家长的儿子在小学毕业的时候,已经能够熟练地在图书馆利用计算机和缩微胶片系统查找他所需要的各种文字和图象资料了。有一天,儿子和他父亲二人为狮子和豹子的觅食习性争论起来。第二天,儿子就从图书馆借来了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拍摄的介绍这种动物的录象带。做父亲的十分高兴地发现,他的孩子面对他不懂的东西,已经知道到哪里去寻找答案了。
  儿子的变化促使这位家长重新去看美国的小学教育。他发现,美国的小学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他们却想方设法地把孩子们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他们要让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他们没有让孩子们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们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们怎样去思考问题,老是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创造欲望和尝试。
  有一次,这位家长问儿子的犹太老师:“你们怎么不让孩子们背记一些重要的东西呢?”老师笑着说:“对人的创造能力来说,有两件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到哪里去寻找所需要的比他能够记忆的多得多的知识;再一个是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死记硬背,既不会让一个人知识丰富,也不会让一个人变得聪明,这就是我的观点。”
  这位家长听了老师的一番讲解,不禁想起了一个好朋友的故事。这位好朋友学的是天文学,从走进美国大学研究院的第一天起到拿下博士学位整整5 年,一直以优异的成绩享受系里提供的优厚的奖学金。他说:“我很奇怪,要是凭课堂上的学习成绩拿奖学金,美国人常常不是中国人的对手,可是一到实践领域,搞点研究性项目,中国学生往往没有美国学生那么机灵,那么富有创造性。”这位家长琢磨,这个朋友所感受的可能正是两种不同的基础教育体系所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中国人太习惯于在一个划定的框子里去施展拳脚了,一旦失去了常规的参照,对不少中国人来说感到的可能往往并不是自由,而是惶恐和惘然。
  最令这位家长惊奇是还是犹太学校的“公民教育”课,他们不仅用《塔木德》来强化孩子们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精神,更用“犹太苦难史”来唤醒他们的民族精神,而这一切又都不是政治说教式的“思品课”。此外,从小学就开始的公民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