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三国战神 >

第155章

三国战神-第155章

小说: 三国战神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此处,于禁便催马跑到典韦身边,拱手做揖,言辞恳切,请他不要将自己刚才的无礼放在心上。
  典韦本是性情直爽之人,见于禁在自己手下吃了大亏,不但不记仇,反而向自己道歉,也甚是过意不去,便还礼谦谢,与于禁互致歉意。
  封沙见二人和好,心中甚慰,温言道:“文则,我知道你还少一匹良驹为坐骑。这次擂台的奖品,给了典韦,回头我送你一匹马,也是一匹良驹,比我和典韦、公明的坐骑也差不了多少。”
  于禁一听,喜出望外,武威王说话从不夸大,他既说差不了多少,那马自然也是一匹天下难寻的良驹。由此可见,在他眼中,自己已经是和徐晃这等大将同受重视的将领了。于禁受此恩遇,不由受宠若惊,慌忙拜谢武威王的厚赐。
  众人带着兵丁,护着武威王两位夫人所坐马车,在临淄的街道上缓缓而行。忽见一支车队在街上行走,押队之人,正是侯成。
  徐晃打马上前,大声呼唤他的名字。侯成回头一看,慌忙下马行礼,口称:“大王,侯成有礼!”
  封沙淡然道:“免了。你不在平原守卫,又送什么来了?”
  侯成回禀道:“禀大王,平原有宋宪带兵守卫,我这是将平原城中所缴获的物品,送来与大王过目,以免被敌军所袭,危及这些财物。我一路押车而来,本来已经送了大半缴获的战利品到城中库房里,忽然天下大雨,只得将剩下的车辆放在城外林内,以避大雨。现在雨停了,便赶着进城,送进库房,便省心了。”
  封沙看着那车队如此之长,也不由有些好奇,便命士兵护送两位夫人回州牧府,自己带着众将,一同前往城中库房。

      正文之三 第二百五十五章 平原资财
    

  第二百五十五章 平原资财
  刚来到库房门,徐晃便已抽动鼻子,目现红光,大声叫道:“好酒!竟然有这等好酒,怎么会收在库房里?”
  侯成笑道:“这些都是从平原缴获来的美酒,特献与大王与众位将军,共同享用!”
  徐晃听了这话,哪里忍耐得住,跑进库中,举目四顾,却见那一整个库房,堆满了酒坛,酒香四溢,弥漫在这库房之中。
  酒虫升起,正在拱着徐晃脆弱的心灵,封沙已经率众走进来,看着这满库美酒,也自惊讶,问道:“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好酒?”
  侯成笑道:“大王前日打下平原,未及点检战利品,便率军出征泰山,因此不知。那平原刘备,早就建立起了酒厂,用一种叫做‘蒸馏’的秘法,制造出上好的烈酒,酒香味醇。平原美酒,在青、冀、兖各州之中,都甚是有名。这些年里,平原单是卖酒,已经赚了不少钱了。”
  封沙心中暗自惊异,这蒸馏之法,能制出烈酒,自然要强过这时代普遍造出的淡酒。刘备有这等技术,自然是财源滚滚而来了。
  在他身后,徐晃和典韦已经是眼神迷乱,拼命地干咽馋唾。于禁要好一些,也是死死地盯着那些美酒,眼珠都转不开。
  封沙摇头苦笑,淡然道:“你们不必看了,现在还不能喝酒,等走时,每人带一坛走,回去慢慢喝!”
  三人大喜过望,跪倒拜谢。侯成在一旁看了,深自不屑,暗道:“还是我运气好,在平原镇守,每天都有美酒喝!你们就算是武威王欣赏的大将,为了一坛酒就要跪地磕头,比我那是差得远了!”
  封沙不愿在这库中多呆,看那些酒虫的可怜模样,便带着众人,走出库房,向别的库房中巡视。典韦和徐晃虽然舍不得离开,却也不敢违拗武威王的命令,只好一步三回头,含泫欲涕地凄然离去。
  侯成打开一个库房门,露出里面堆满的兵器,介绍道:“那刘备在平原也建立了一个军械厂,里面有好多刀枪,也都甚是锋利,好象比济南钢铁厂制出的利器也差不太多。这次缴获甚丰,我们带来的兵器装满了几个库房,只怕刘备的军械厂都要被我们搬空了!”
  封沙拾起地上的刀枪,仔细查看,见那些兵刃果然锋利,暗暗点头,道:“这样正好,把这些兵器都封好,送给贾诩,让他拿去武装本地民兵。他日若有强敌来犯,这些民兵也可上阵拼杀,以卫家园。”
  侯成连忙答应,又引众人去看另一库房,打开来看,却见那里面堆得满满的,都是上好的棉布。
  侯成满脸欣喜,笑道:“我和宋宪清点平原资财,发现刘备还有一个织布厂,也和我们青州一样,雇了民妇来厂中织布,那织布机虽然不如我们青州的织布机好用,却比别处的织布效率高出数倍。大王率军去得及时,那厂中的布匹还未来得及向外卖,在厂里面堆积如山。我这次搬了大半来,献与大王,请大王查收!”
  封沙点点头,不说什么。那徐晃却已奇道:“刘备有酒厂,织布厂,军械厂,他在平原几年,造这么多工厂来干什么?”
  侯成笑道:“刘备这些年能有钱供养一支常备军队,都是靠的卖酒、卖布、卖兵器,再加上派人去海边贩盐到内陆买卖,这才凑够了钱,到北边去买了好些战马来,建立了一支铁甲骑兵,并建立起了重甲步兵。谁知他运气太坏,遇到的是大王,一次就彻底消灭了他的骑兵,让刘备多年心血毁于一旦!现在他苦心经营多年的平原也被我们占了,只怕刘备想起来,还要气得吐血!”
  徐晃和于禁闻言,想起在泰山西面见到刘备的那副凄惨模样,不由都笑起来。
  侯成又道:“那刘备建立了一个隐秘的工厂,里面都是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好象是叫什么‘实验室’。在城破之时,那里面的人都逃光了,只留下一些古怪物品。我不敢乱动,就叫士兵把它封起来,请大王下令,该如何处理。”
  封沙微微皱眉,沉吟道:“还是先封起来吧,不许任何人入内妄动里面物品。等到顾雍有空的时候,就让他去平原,看看那里究竟有些什么东西。”
  侯成答应下来,又道:“我已经送来了好些布匹,后面的车队里,还有大量军械、布匹,请问大王,这些东西又该怎么处理?”
  封沙看着这满库布匹,知道是价值不菲,便吩咐道:“这些都交给程昱,让他想办法卖掉,去换些粮食来,以御灾荒。”
  他转头看向侯成,沉吟道:“平原可有充足的粮食,现在存粮多少?”
  侯成面露难色,回禀道:“我军在平原有一万人,缴获和筹措到的军粮还够大半年吃的。而平原城中的粮食早就在刘备出兵兖州时便大都带走了,只留下一部分,还让管亥在城破前一日,将大半散给平原百姓。大王不让我们扰民,我们也就没有敢去跟他们要这些粮食。”
  封沙皱眉道:“既然是在百姓手里,也就罢了。只要他们能有粮吃,不致在饥荒中饿死,也就好了。”
  他带着众人,走出去,口中淡淡地道:“召唤商家来,把那些酒和布都卖掉吧。只要他们用粮来换,就是价格低一点也关系。这些都没有什么,只要我们有足够的粮食,能度过灾荒,那就比什么都好了。”
  ※※※
  青州牧府第,正堂之上,十余名商人正襟危坐,互相对视,眼中都有疑惧之意,不知道武威王命自己这些身份低微的商人来府上,到底是有什么吩咐。
  他们都是本地有名的豪富商人,但在这个年代,商人比之士族,身份相差甚远,即使他们有钱,却也不敢与士族攀比。见到了手握重权的将军、大臣,更是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口。
  大堂之内,无人敢于喧哗。人人都知道自己的身家性命,都只在武威王一念之间,因此只敢用目光互相询问,却是人人都微微摇头,脸上微现错愕颓丧之色,没有能知道为什么自己这些人会被召到这里来。
  后堂响起脚步声,一个仆役高声道:“大王驾到!”
  一众商人赶忙跪下迎接,恭敬地叩拜,大声齐呼道:“参见大王!”
  在大批衣着光鲜的仆役、美婢前呼后拥下,封沙身穿华丽朝服,自后堂缓步走出,抬手淡然道:“免礼。各位请起来,坐下说话。”
  众商人哪敢在武威王面前坐下,个个战战兢兢,都道不敢。
  封沙微微皱眉,淡淡地道:“孤命你们坐,你们就都坐下说话!”
  众商人害怕惹恼了武威王,都慌忙谢罪,战战兢兢地坐定,却无人敢坐实,都低着头,忐忑不安地等着武威王训示。
  典韦一直跟在武威王身后,背上仍负着那一对大王赐与他的乌黑重戟,尽心尽力地保卫着武威王的安全。看到主公如此有威势,不由钦羡不已,心中暗道:“只要我好好跟着主公,将来有一天,说不定我也会这么有派头!那时我再衣锦还乡,看乡里那些大族还敢瞧起我老典!想想他们那时候跪在地上拜见我的鬼样子,嘿嘿嘿嘿……”
  想到此处,典韦那憨厚的脸上,出现了笑眯眯的神情,又慌忙压住,只有眼睛已经眯成一条缝,压抑不住的笑意从那里面透了出来。
  封沙坐在正堂高位之上,淡淡地道:“孤此次请各位来,是有一件珍奇之物,请各位估价!”
  他抬头看向一旁美婢,道:“将那物呈上来!”
  那娇俏的小婢女小心地走过来,手中托着一个托盘,上面放着一方玉匣,玉色晶莹,颇有温润之意。
  一众商人都被勾起了好奇心,望着那没有打开的玉匣,心中暗道:“里面究竟是什么东西,能让武威王如此重视?”
  封沙挥挥手,小婢会意,由另一个美婢伸出纤纤玉手,小心翼翼地将玉盒打开,只见里面有一颗硕大的明珠,在窗外射入的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晶莹夺目。
  惊呼声低低响起,一众商人都直了眼睛,死死地盯着那颗明珠,心中骇然。
  这明珠如此晶莹透亮,他们都从未见过这等晶莹的明珠,不知是什么来历。
  远远看去,那明珠直径足有寸余,如此硕大的珠子,若是珍珠,不知多少年才能出上一颗。可那又分明不是珍珠,因此令一众商人费尽疑猜,搜肠刮肚,也想不起什么时候听说过这样珍宝。
  那小婢在封沙示意之下,走到那些商人面前,将明珠示与他们看。

      正文之三 第二百五十六章 稀世璃珠
    

  第二百五十六章 稀世璃珠
  一众豪富商人都瞪大眼睛,伸长脖子,看了半天,只看得眼花缭乱,还是看不出那究竟是什么珍奇宝物。
  一个老成些的商人壮起胆子,向上拱手道:“请问大王,这珍宝是哪里来的?”
  封沙淡淡地道:“这是一个海客自海外孤岛中得来的。那孤岛远悬海外,离我大汉足有万里之遥。据那里所居土著言道,此珠名为‘璃明珠’,十分少见。那海客出外多年,如今返乡,在青岛上岸,前来拜见于我,将此珠进献,以为晋见之礼。因不知此物价值,所以想请各位来参详一下。”
  豪富商人们面面相觑,都不敢为它估价。最后还是推举出一名见多识广的中年珠宝商,战战兢兢地走到前面,小心翼翼地拿起那“璃明珠”看了半天,终究还是小心地放下,跪倒叩头道:“启禀大王,此物珍奇,小人毕生从未见过。若论此物价值,只怕连城拱璧,也未必便及得上。大王一定要我估价,小人只得说,此物实价,当在万金以上!”
  封沙缓缓点头,脸上也无喜色,只是淡然道:“原来如此。”
  众商人都死死盯着那颗明珠,心中都起了贪念,想要据为己有,拿到家中细细赏玩。只是那本是武威王的财宝,他们有几个脑袋,敢向武威王去要?也只能多看一眼是一眼,如此珍奇之物,只怕自己一辈子也看不到几次,他日回到家里,也可向亲朋夸耀,道是自己见过此等价值连城的珍宝了。
  封沙请他们坐着喝了杯茶,又随意说了说朝廷重商之意,叫他们放心发展商业,什么事都有朝廷照应。
  众商人大喜,都跪倒叩拜。他们本是身份低微之辈,能得武威王如此看重,已是意外之喜,何况武威王待他们这么好,给他们指明发财之路,这等贤明的大王,只怕从古至今,也没有出过。
  闲坐说了几句话,封沙便命仆役们送众商人出去。一众大商贾恭敬地叩头礼拜,才躬身退出去了。
  见他们走了,封沙站起身来,缓步退回堂去。那些随侍在身边的美婢、仆役都被他禀退,只留下典韦一人,紧紧跟在他身后,随着他一同在内院中闲步。
  走在庭院之中,凉风习习,迎面吹来,甚是清爽。
  一个黑衣仆役自暗处钻出来,拜倒在封沙面前,叩头道:“参见主上!主上召我来,有什么吩咐?”
  封沙淡淡地道:“那些从青岛运来的璃明珠,都交给贾诩,让他派人去向那些商人推销。不要卖太大的,只要有手指肚大的也就行了,价值也不可太高,当在三百金以上,二千金以下。卖得的钱财,都给贾诩收好,派人去各地收购粮食,以充府库。”
  那黑衣人叩头答应,悄悄地退走了。
  封沙立于庭院之中,任由凉风吹拂着面庞,回头看去,却见典韦微微皱眉,眼中颇有惊愕之色。
  封沙暗暗叹了一声,淡然道:“典韦,你可是觉得我此举不够光明正大么?”
  典韦慌忙躬身道:“小人哪敢有此意!”
  封沙黯然摇头,沉声道:“你不必口不应心。这些璃明珠,其实都是我派人制造的,虽然现在没有人见过,将来却可造出大批明珠来,成本也不高,我这么做,其实就是想弄到些钱财,以备不测。”
  典韦眼中惊色更浓,却不敢多说,只道:“主公既如此做,必然有深意,只是小人愚鲁,不明主公之意。”
  封沙摇头叹道:“你看我青州现在情势如何?”
  典韦脸上微现喜色,道:“很好啊!百姓安居乐业,官府又派人组织百姓修路、架桥,兴修水利,还有那织布厂造出来那么多布匹,这么下去,人人都要有新衣服穿了!”
  封沙摇头叹息,道:“你是不知,现在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好,却有一番大劫难暗自潜伏,若我们应对不当,青州死掉一半人,也未可知。”
  典韦悚然惊惧,惊问道:“大王此为何意?”
  典韦目视苍茫远方,沉声道:“我府库中存粮已经不多,每日里组织百姓修路、架桥,以工代赈,便要费去不少钱粮。还要养活那么多黄巾降俘,已是日益捉襟见肘。而那下一次麦熟之时,还遥遥无期,这样下去,迟早要爆发大饥荒,那时,赤地千里,白骨遍野,便在眼前!那些黄巾降俘,没有粮食吃,必然要闹事,我们虽有大军看管着战俘营,待到他们饿得要死,临死拼命之际,难道要将他们统统杀绝不成?”
  典韦是见过饥荒的人,知道那凄惨情景,当即大惊,惶声道:“大王,那我们该怎么办?”
  封沙涩声道:“也只有想尽办法,弄到些钱财,以向那些青州大族购买粮食,以抵御饥荒。那些布匹我已卖出许多,所得钱财还是不足。没办法,只得用此法筹措钱财,希望能换些粮食,多挡得一些时日。”
  典韦愕然半晌,方才明白过来,巨大的身躯轰然拜倒在封沙面前,重重叩头道:“大王,小人现在才知道大王的苦心!大王爱民如子,小人景仰万分,此生必随侍大王左右,为大王分忧!大王有什么需要小人做的,只管吩咐,小人就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封沙缓缓扶起他,叹道:“这也只是杯水车薪。青州大族,还能有多少存粮,就算我们都买了来,要渡过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